一种基于有感电调和有感电机的动力调控装置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0820发布日期:2018-10-02 20:14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有感电调和有感电机的动力调控装置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有感电调(又称有感电子调速器)和有感电机构成诸如车模、航模、船模、电动无人机等电子产品上的动力调控装置的两大主要组成部件,利用有感电调来接收控制信号可实现对有感电机的转速的调节,即实现对有感电机的输出动力大小的调节。由于上述电子产品的工作环境十分复杂,也对动力调控装置的防水性能及结构牢固性能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因此,有感电调本身的防水性能、有感电机本身的防水性能以及两者之间对接结构的防水性能和对接的牢固性都是行业内所关注的对象。

目前,行业内所采用的通用做法是在有感电调的电路板上和有感电机的电路板上分别焊接一个有感感应座,再将有感感应座装配到相应的壳体中,然后利用软排线将两个有感感应座进行对接;然而,此类做法却为有感电调和有感电机本身的防水处理造成了极大的技术难度,且很容易因软排线与有感感应座之间发生松脱而造成有感电机与有感电调无法进行有效的对接;同时因为防水处理难度的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动力调控装置的技术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有感电调和有感电机的动力调控装置的防水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有感电调和有感电机的动力调控装置的防水结构,它包括有感电调和有感电机;

所述有感电调包括第一壳体、装设于第一壳体内的电调电路板和内端焊接于电调电路板上且外端设置有连接器防水母头的第一防水线束,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灌胶密封层,且所述第一灌胶密封层至少覆盖或包裹第一防水线束与电调电路板的焊接区域;

所述有感电机包括第二壳体、装设于第二壳体内的磁编码板和内端焊接于磁编码板上且外端设置有连接器防水公头的第二防水线束,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二灌胶密封层,且所述第二灌胶密封层至少覆盖或包裹第二防水线束与磁编码板的焊接区域,所述连接器防水公头与连接器防水母头对接锁固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一底壳以及一与底壳相对拼装并锁固为一体的面壳,所述电调电路板通过面壳封装于底壳内,所述第一灌胶密封层由灌装于底壳内并覆盖电调电路板的环氧树脂凝结成型,所述底壳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第一线束引孔,所述第一防水线束上设置有一对位卡合于第一线束引孔内的第一防水卡套。

优选地,所述电调电路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外露于第一灌胶密封层的导热铜片,所述面壳为由铝材料制成的壳体结构体,且所述面壳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导热铜片相抵的导热硅脂层。

优选地,所述面壳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若干片相互间呈阵列分布的散热翅片。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水线束包括第一防水束线胶套以及若干根埋设于第一防水束线胶套内的第一导线内芯,所述连接器防水母头包括一与第一防水束线胶套一体注塑成型的母头对接管以及内端与第一导线内芯一一对应连接为一体且主体位于母头对接管内的母头探针,所述第一导线内芯的内端焊接于电调电路板上;

所述第二防水线束包括第二防水束线胶套以及若干根埋设于第二防水束线胶套内的第二导线内芯,所述连接器防水公头包括一与第二防水线束胶套一体注塑成型的公头对接柱、一套接于公头对接柱上的螺纹锁套以及内端与第二导线内芯一一对应连接为一体且主体埋设于公头对接柱内的公头插管,所述第二导线内芯的内端焊接于磁编码板上;

所述母头探针对位插套于对应的公头插管内后,所述公头对接柱的主体位于母头对接管内,所述母头对接管的主体位于螺纹锁套内,所述螺纹锁套内套装有一用于与母头对接管的端口面相抵的密封圈,所述螺纹锁套与母头对接管锁固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一电机机壳以及一盖合并锁固于电机机壳的末端侧的顶壳,所述顶壳的内表面上开设有一用于供磁编码板对位嵌合的嵌位槽,所述第二灌胶密封层由灌装于嵌位槽内并覆盖磁编码板的环氧树脂凝结成型,所述顶壳的轮廓边沿处开设有一第二线束引孔,所述第二防水束线胶套上设置有一与第二防水线束胶套一体套装成型或一体注塑成型并对位卡合于第二线束引孔内的第二防水卡套。

优选地,所述磁编码板包括一与第二导线内芯相焊接的编码板和一设置于编码板上并外露于第二灌胶密封层的磁编码器,所述顶壳为由铝材料制成的壳体结构体。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灌胶密封层可至少将电调电路板和磁编码板与各自的线束相焊接的区域进行覆盖或包裹,在保证有感电调和有感电机本身的防水密封性能的同时,可利用灌胶密封层来增强线束的焊接点的牢固性;而利用两段防水线束以公头和母头相对接的方式来取代传统电机和电调之间因采用软线排进行线路连接的方式,可为有感电机和有感电调之间的拆解装配提供便利条件,增强两者在使用装配及后期保养维护过程中的便捷性;其结构装配简易、防水性能优良、电机与电调的线路对接牢固,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感电调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感电调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感电机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感电机的局部区域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感电机的局部区域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有感电调和有感电机的动力调控装置的防水结构,它主要由有感电调10和有感电机20进行线路连接后成型;其中,有感电调10包括第一壳体11、装设于第一壳体11内的电调电路板12和内端焊接于电调电路板12上且外端设置有连接器防水母头13的第一防水线束14,在第一壳体11内以填充或灌装的方式设置有第一灌胶密封层(图中未标注),以利用第一灌胶密封层使其至少能够覆盖或包裹第一防水线束14与电调电路板12的焊接区域;当然,为达到最佳的防水密封效果,最好能够利用第一灌胶密封层密封电调电路板12的表面以及电调电路板12与壳体11之间的结构缝隙;

而有感电机20则包括第二壳体21、装设于第二壳体21内的磁编码板22和内端焊接于磁编码板22上且外端设置有连接器防水公头23的第二防水线束24,在第二壳体21内设置有第二灌胶密封层(图中未示出),以利用第二灌胶密封层使其能够至少覆盖或包裹第二防水线束24与磁编码板22的焊接区域,当然,为了达到最佳的防水密封效果,最好能够利用第二灌胶密封层密封磁编码板22的表面以及磁编码板22与第二壳体21之间的结构缝隙;同时,连接器防水公头23与连接器防水母头13对接锁固为一体。

由此,通过在有感电调10和有感电机20内设置灌胶密封层可分别将电调电路板12和磁编码板22的表面及与各自的线束相焊接的区域进行覆盖或包裹,在有效保证有感电调10本身和有感电机20的磁编码板22区域的防水密封性能的同时,亦可利用灌胶密封层来增强线束的焊接点的牢固性,避免线束从有感电调10或有感电机20脱离;而利用两段防水线束以连接器公头和母头相对接的方式来取代传统电机和电调之间因采用软线排进行线路连接的方式,可为有感电机20和有感电调10之间的拆解装配提供便利条件,增强两者在使用装配及后期保养维护过程中的便捷性;另外,由于灌胶密封层可在有感电调10的本体或有感电机20的的磁编码板22在装配制造时进行设置,无需进行后期的防水处理,极大地降低了防水技术处理难度。

为最大限度地优化有感电调10的结构,提高其结构性能,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1包括一底壳111以及一与底壳111相对拼装并通过诸如螺丝或卡扣等方式锁固为一体的面壳112;其中,电调电路板12通过面壳112封装于底壳111内,而第一灌胶密封层则由灌装于底壳111内并覆盖电调电路板12的环氧树脂凝结成型(即:相当于构成阻燃环氧树脂密封材料层),同时,在底壳111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第一线束引孔(图中未标注),第一防水线束13上设置有一对位卡合于第一线束引孔内且由诸如硅胶材料制成的第一防水卡套15。由此,利用第一防水卡套15可在第一防水线束13与电调电路板12完成焊接后,将线束从底壳111内引出,而后完成灌胶和面壳112装配后,即可利用第一卡套15实现对第一线束引孔的封闭;同时,利用环氧树脂的阻燃、密封等性能,可有效增强整个有感电调10内部的防水、导热、阻燃、防腐蚀等性能。

为保证有感电调10的散热性能,电调电路板12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外露于第一灌胶密封层的导热铜片16(可以理解为环氧树脂的灌入高度不应超过导热铜片16),而面壳112则为由铝材料制成的壳体结构体,并且在面壳11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导热铜片16相抵的导热硅脂层17。由此,利用面壳112可增加整个有感电调10的散热面积,利用导热铜片16与导热硅脂层17之间的接触关系则可及时地将电调电路板12所产生的热量传递给面壳12,从而增强有感电调10的散热效果。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在面壳112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若干片相互间呈阵列分布的散热翅片18,以增强面壳112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提升散热效果。

为最大限度地增强整个装置的防水性能,尤其是有感电调10与有感电机20在进行线路对接后的对接区域的防水性能,本实施例的第一防水线束14包括由诸如PU材料制成的第一防水束线胶套141以及若干根埋设于第一防水束线胶套141内的第一导线内芯142,而连接器防水母头13则包括一与第一防水束线胶套141一体注塑成型的母头对接管131以及内端与第一导线内芯142一一对应连接为一体且主体位于母头对接管131内的母头探针132,第一导线内芯142的内端焊接于电调电路板12上;基于同样的结构原理,本实施例的第二防水线束24包括由诸如PU材料制成的第二防水束线胶套241以及若干根埋设于第二防水束线胶套241内的第二导线内芯242,连接器防水公头23包括一与第二防水线束胶套241一体注塑成型的公头对接柱231、一套接于公头对接柱231上且由诸如铝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螺纹锁套232以及内端与第二导线内芯242一一对应连接为一体且主体埋设于公头对接柱231内的公头插管233,第二导线内芯242的内端焊接于磁编码板22上;由此,在连接器防水公头23与连接器防水母头13完成主体部分的对接后即可实现有感电机20与有感电调10之间的线路连接(即相当于磁编码板22顺序地通过第二导线内芯242、公头插管233、母头探针132和第一导线内芯142与电调电路板12进行连接),最后利用螺纹锁套232将连接器的公母两部分的对接区域进行锁合,此时,母头探针132对位插套于对应的公头插管233内可形成内层密封防水结构,公头对接柱231的主体位于母头对接管131内则可形成中层密封防水结构,母头对接管131的主体则位于螺纹锁套232内,并且同时在螺纹锁套232内套装有一用于与母头对接管131的端口面相抵的密封圈(图中未示出),以此在母头对接管131与螺纹锁套232锁固为一体后通过密封圈的配合可形成最外层的密封防水结构。

为优化有感电机20的整体结构,本实施例的第二壳体21包括一电机机壳211(其内部装设有电机组件,即:在电机组件的轴的末端设置有感应磁铁)以及一盖合并通过诸如螺丝等连接件锁固于电机机壳21的末端侧的顶壳212,在顶壳212的内表面上开设有一用于供磁编码板22对位嵌合的嵌位槽(图中未示出),第二灌胶密封层由灌装于嵌位槽内并覆盖磁编码板22的环氧树脂凝结成型(其结构原理及效果与第一灌胶密封层相类似),在顶壳212的轮廓边沿处开设有一第二线束引孔(图中未标注),在第二防水束线胶套241上设置有一与第二防水线束胶套241一体套装成型或一体注塑成型并对位卡合于第二线束引孔内的第二防水卡套25。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磁编码板22包括一与第二导线内芯242相焊接的编码板221和一设置于编码板221上并外露于第二灌胶密封层的磁编码器222,相应地,顶壳212优选为由铝材料制成的壳体结构体。

基于整个动力调控装置的结构,其在实际工艺处理时可参考以下方式进行:

1、有感电调10的装配:将第一防水线束14焊接在电调电路板12上,再将电调电路板12装设于底壳111内,而后灌封环氧树脂;再把涂覆有导热硅脂层17的面壳112以诸如卡扣的方式装配到底壳11上;由此可实现对有感电调10本体的基本防水处理,防水等级可以达到IPX6。

2、有感电机20的装配:将第二防水线束24焊接在磁编码板22上,再通过诸如螺丝等将磁编码板22锁固在顶壳212内,而后灌封环氧树脂;最后通过诸如螺丝等将顶壳212锁固在电机机壳211上;由此可实现对有感电机20的磁编码板22的防水处理,防水等级可以达到IPX6。

3、将防水公头与防水母头进行对接并利用螺纹锁套232将两者进行锁固,即可实现有感电机20与有感电调10之间线路对接的牢固性及防水效果,防水等级可以达到IPX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