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液冷式电气装置的连接部件和液冷式电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6172发布日期:2019-01-18 19:5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用于液冷式电气装置的连接部件和液冷式电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液冷式电气装置的连接部件以及具有该连接部件的液冷式电气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气设备可以由安装在用于电气装置的共享处所比如柜式空间中的电气装置构成。每个电气装置均可以包括电气设备的功能部件。因此,每个电气装置均可以构成电气设备内的电气装置模块。电气装置模块可以由变频器构成。

具有高电力的电气装置产生了大量的热能,由此电气装置需要有效的冷却。有效的冷却最容易实施为液体冷却。在这种情况下,电气装置具有内部液体回路和液体连接件,装置的内部液体回路可以借助于液体连接件连接至从装置的角度来看为外部的的液体回路。外部液体回路可以包括热交换器,已在装置的内部液体回路中升温的液体借助于该热交换器被冷却下来。

在维修电气装置时,内部液体回路与外部液体回路之间的液体连接件需要被断开联接,使得电气装置可以从电气装置柜中取出以进行维修。电气装置内的冷却液随后将通过电气装置的内部液体回路的液体连接件被排出。从电气装置的内部液体回路排出的冷却液在现有技术解决方案中很难被导向收集容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液冷式电气装置的连接部件以及具有该连接部件的液冷式电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液冷式电气装置的连接部件在权利要求1中被限定。

该连接部件由长形本体构成,该本体具有:

第一通道,该第一通道从本体的第一端部沿轴向延伸至本体的相反的第二端部,并且第一通道由两部分构成,由此,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一部分从本体的第一端部延伸距其一定距离而至本体内的接合点,并且具有较小直径的第二部分从本体的第二端部延伸至该接合点,由此,第一部分适于被推到电气装置的内部液体回路的联接部件上,并且第二部分适于接纳电气装置的外部液体回路的管,

第二通道,该第二通道建立从第一通道至本体的外部空间的连接,由此,该连接在外部液体回路的管被推入电气装置的内部液体回路的联接部件内时关闭,并且在外部液体回路的管被拉出电气装置的内部液体回路的联接部件时接通。

该连接部件可以连接至电气装置的内部液体回路与外部液体回路之间的联接部。

该连接部件可以用于一种紧密拔插工具,该紧密拔插工具为电气装置的内部液体回路与外部液体回路之间的连接提供保护。该连接部件,即拔插工具同时充当针对该连接的泄漏保护件。

借助于该连接部件,电气装置的内部液体回路的液体连接件可以更深地进入电气装置内,由此,液体连接件在运输期间将不会被损坏。因此,液体连接件在电气装置被安装时不会成阻碍。

借助于该连接部件,电气装置的液体回路的液体泄漏可以被最小化,由此可以防止电气装置因泄漏的冷却液比如乙二醇混合物而变脏。因此,冷却液也不会扩散至电气装置的维护点周围。

借助于该连接部件,从电气装置出来的与其维修相关的冷却液可以被容易地收集并随后被再使用。

该连接部件适用于所有液冷式电气装置。

借助于该连接部件,使得不需要两个液体连接件和一个延伸管。

由于该连接部件,内部液体回路与外部回路之间的连接也不需要排水阀。

通过为冷却液的收集容器配备液位传感器,可以根据可能的泄漏发出警报。

附图说明

接下来,将参照所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件的电气装置,其中,该连接部件处于其正常操作情形,

图2示出了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件的电气装置,其中,该连接部件处于排放情形,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件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4示出了图1的连接部件的横截面,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件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电气装置中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件的放大图,其中,连接部件处于正常使用情形,

图7是电气装置中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件的放大图,其中,连接部件处于准备排放时,

图8是电气装置中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件的放大图,其中,连接部件处于排放阶段。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件的电气装置,其中,该连接部件处于其正常操作状态,并且图2对应地处于排放情形。

电气装置10可以构成电气装置模块。在电气装置柜中,设置有多个电气装置模块。电气装置模块例如可以由变频器构成。电气装置10是液冷的,由此,电气装置10具有内部液体回路,该内部液体回路借助于联接部件11连接至相对于电气装置10是外部的的液体回路。电气装置10的内部液体回路可以由在电气装置10中循环的管路回线构成,由此,由电气装置10产生的热被传递至在管路回线中流动的冷却液。电气装置10中的已升温的冷却液可以在外部液体回路中循环通过热交换器,在该热交换器中,冷却液在其被返回以在电气装置10的内部液体回路中循环之前被冷却下来。形成电气装置10的内部液体回路的管路回线具有两个端部,这两个端部均设置有联接部件11。在外部液体回路中被冷却下来的冷却液通过管路回线的第一端部处的联接部件11被导向内部液体回路的管路回线内,并且在管路回线中升温的冷却液通过管路回线的第二端部处的联接部件11被导出至外部液体回路。

图1和图2仅示出一个联接部件11以及连接至该联接部件11的连接部件20。联接部件11可以设置有外螺纹,借助于该外螺纹,联接部件11可以被拧入电气装置10的内部液体回路的固定部12上的对应的内螺纹。联接部件11还可以具有密封环,借助于该密封环,确保了所讨论的连接紧密性。

图1和图2还示出电气装置10的前壁13,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穿过该前壁13被导向内部液体回路的联接部件11。内部液体回路的联接部件11具有其轴向X-X长度L10适于接纳连接部件20的部分。

连接部件20由长形本体21构成,该长形本体21具有两个相反的轴向端部21A、21B。在连接部件20的本体21中,形成有从本体21的第一端部21A轴向地延伸至本体21的相反的第二端部21B的第一通道25。在连接部件20的本体21中,还形成有建立了从第一通道25至本体21的外部空间的连接的第二通道26。这里,连接部件20的本体21的形状是管状的,这是优选实施方式。连接部件20的管状形状是节省空间的并且使材料量最小化。然而,原则上,连接部件20的本体21的外部形状完全可以是任何形状。

在图1中,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被从连接部件20的本体21的外端部21B推入到连接部件20的本体21的第一通道25中。在该正常使用状态下,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穿过整个第一通道25延伸至联接部件11内,其中,管30靠住联接部件11的内周而被密封并且被锁定至联接部件11。结果,冷却液沿由箭头S10示出的方向沿着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流到外部液体回路,或者反之亦然。

在图2的情形中,排水软管40的第一端部套到第二通道26的外端部上。排水软管40的第二端部放入收集容器50中。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在此之后被从联接部件11移除并拉出,使得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的端部保持在距联接部件11一定距离处。然而,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的端部仍保持在第一通道25内距本体21的第二端部21B一定距离处。此时,从第一通道25至第二通道26的连接接通。液体此时通过联接部件11从内部液体回路流向第一通道25并进一步通过第一通道25与第二通道26之间的开口流向第二通道26,并且在第二通道26中如由箭头S11所示流向排水软管40。液体进一步沿着排水软管40流向收集容器50,收集容器50可以位于电气装置10下方。

收集容器50可以装配有液位传感器51。通过该液位传感器51,可以在液体泄漏时发出警报。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件的第一实施方式,并且图4示出图3的连接部件的截面。

连接部件20由长形本体21构成,长形本体21具有两个相反的轴向X-X端部21A、21B。本体21的第一端部21A与第二端部21B之间的轴向X-X距离限定了本体21的轴向长度L1。

在连接部件20的本体21中,形成有从本体21的第一端部21A沿轴向方向X-X延伸至本体21的相反的第二端部21B的第一通道25。第一通道25由两个部分25A、25B构成。第一部分25A从本体21的第一端部21A向本体21内侧延伸距本体21的第一端部21A距离L2而至本体21内的接合点P1。第二部分25B从本体21的第二端部21B延伸至接合点P1,即延伸至第一部分25A的端点处。第一通道25的第一部分25A具有第一直径D1,并且第一通道25的第二部分25B具有第二直径D2。第一直径D1大于第二直径D2。因此,第一通道25的第一部分25A的横截面是圆形的,并且第一通道25的第二部分25B的横截面也是圆形的。接合点P1因而在第一通道25内形成阶梯部,在该阶梯部中,第一通道25的直径改变。接合点P1距本体21的第一端部21A的距离L2适应联接部件11的接纳连接部件20的部分的轴向X-X长度L10。

在连接部件20的本体21中,还形成有建立了从第一通道25至本体21的外部空间的连接的第二通道26。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通道26形成在本体21的下部部分中、第一通道25的下方。第二通道26在此平行于第一通道25。第二通道26在第一通道25的轴向方向X-X部分L3上与第一通道25接触,该轴向方向X-X部分L3从第二部分25B的开始处延伸至距第二部分25B的外端部,即,距本体21的第二端部21B,—定距离处。因此,在第一通道25的第二部分25B的底部与第二通道26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开口,液体可以借助于重力穿过该开口从第一通道25流到第二通道26。第二通道26的外端部26A延伸到本体21的第二端部21B的外侧。第二通道26有利地至少在本体21的第二端部21B外侧的部分上是管形的,由此,排水软管可以容易地推到第二通道26的外端部26A上。第二通道26的横截面有利地为圆形,但也可以具有其它形状。

此外,在连接部件20的本体21中靠近本体21的第二端部21B形成有领状部22,并且在本体21的第二端部21B中形成有耳状部23。领状部22靠住电气装置10的前壁13的内表面安置,使得连接部件20无法在连接部件20已在联接部件11上安装就位且前壁13已被附接时在联接部件11上滑动离开。耳状部23安置在前壁13的外表面的外侧上。

连接部件20可以通过本体21的第二端部21B处的耳状部23被从前壁13的外侧沿轴向方向X-X内向推动,由此,延伸穿过连接部件20的第一通道25的第一部分25A与第二部分25B之间的阶梯部推动联接部件11的端部,使得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被释放并且管30可以被拉出联接部件11。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又可以从连接部件20的本体21的第二端部21B穿过本体21被推至联接部件11,使得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锁定至联接部件11。联接部件11有利地形成与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的快速联接。该快速联接在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被推到联接部件11内时被锁定,并且该快速联接在连接部件20并因而联接部件11的外端部被向内推动时得到释放。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件的第二实施方式。

该实施方式与图3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通道26。这里,第二通道26横向地,即垂直于轴向X-X纵向方向,延伸穿过本体21,从而将第一通道25的本体21连接至外部空间。第二通道26因而垂直于第一通道25延伸。这里,第二通道26在第一通道25的第一部分25A的区域中通向第一通道25。替代性地,第二通道26可以在第一通道25的第二部分25B的区域中通向第一通道25。第二通道26从第一通道25下方向第一通道25延伸以使液体由于重力从第一通道25流向第二通道26。第二通道26的横截面有利地是圆形的。当然,没有必要使第二通道26垂直于轴向X-X纵向方向延伸,第二通道26也可以相对于轴向X-X纵向方向形成小于90度的角度。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件的放大图,其中,连接部件处于液冷式电气装置的正常使用情形,图7是准备排放时的视图,图8是处于排放阶段的视图。

延伸穿过连接部件20的本体21的第一通道25的第一部分25A的直径D1根据电气装置10的内部液体回路的联接部件11适应成使得第一通道25的第一部分25A可以被推到联接部件11上。第一通道25的第一部分25A与联接部件11之间的连接可以包括快速联接。可以在连接部件20的本体21中靠近本体21的第二端部21B形成领状部22。领状部22靠住前壁13的内表面安置,使得连接部件20无法从联接部件11上意外滑离。在连接部件20的第二端部21B处设置有图3中所示的耳状部23,耳状部23保持在前壁13的外侧。在第一通道25的第一部分25A的周向上形成有凹槽,在该凹槽中可以适应有第一密封环27A。第一密封环27A对第一通道25的第一部分25A与联接部件11之间的在电气装置10的液体回路的内部回路中的连接进行密封。联接部件11的外端部靠住第一通道25的第一部分25A的底部或阶梯部安置。本体21的第一端部21A又安置在联接部件11的外周上的距凸缘形的止动部11A小的轴向X-X距离处。

第二部分25B的直径D2又根据电气装置10的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适应成使得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可以被从本体21的第二端部21B推入到本体21的第一通道25中。这样,第一通道25的第二部分25B的直径D2大致对应于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的外径。在第一通道25的第二部分25B的周向上、距本体21的第二端部21B一定距离处形成有凹槽,在该凹槽中可以适应有第二密封环27B。第二密封环27B对第一通道25的第二部分25B与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之间的连接进行密封。

在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的端部与联接部件11的内周之间设置有快速联接装置,在该快速联接装置的帮助下,管30的端部被锁定并密封在联接部件11内。

在电气装置10的本体中,在第二通道26的外端部26A的区域中,设置有对第二通道26的外端部进行保护的部分14。本体的该保护性部分14在第二通道26的外端部26A的下方平行于第二通道26延伸。本体的该保护性部分14距第二通道26的外端部26A外侧一定距离延伸。

在图6中所示的正常使用情形中,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已被从本体21的第二端部21B穿过第一通道25推到电气装置10的液体回路的联接部件11内,其中,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被密封在联接部件11的内部空间中。结果,冷却液从电气装置10的内部液体回路穿过联接部件11流向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如由箭头S10所示,并且反之亦然。延伸穿过第一通道25的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将第一通道25至第二通道26的连接关闭。液体无法穿过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流到第二通道26。

在图7中所示的情形中,进行排空电气装置10的冷却液的准备。排出管40被沿轴向S1推到第二通道26的外端部26A上。

在图8中所示的情形中,电气装置10的冷却液被排出。在该情形中,连接部件20首先通过连接部件20的第二端部21B处的耳状部23被轴向X-X向内推动,使得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与联接部件11之间的快速联接断开。此后,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可以被拉出联接部件11并且进一步沿箭头S2的方向被拉至距联接部件11一定距离。然而,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的端部留在第一通道25内距本体21的第二端部21B一定距离处。此时,第一通道25至第二通道26的连接接通。液体此时从联接部件11内侧穿过第一通道25和第二通道26流向排出管40,如由箭头S10所示。在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与联接部件11之间可以设置有快速联接。

在实际中,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在使用情形下在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已被穿过连接部件20的本体21内的第一通道25而推入电气装置10的液体联接部件11中时关闭第一通道25与第二通道26之间的连接。对应地,第一通道25与第二通道26之间的连接在外部液体回路的管30被拉出联接部件11并拉至距联接部件11一定距离时接通。第一通道25与第二通道26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第一通道25的底部与第二通道26的顶部之间的开口实现。

排出管40也可以在电气装置10处于使用中时保持就位,由此,连接部件20形成用于内部液体回路与外部液体回路之间的连接的泄漏保护。

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不受附图中的示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