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换热装置、充电机用散热柜及充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1044发布日期:2019-03-22 19:42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相变换热装置、充电机用散热柜及充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相变换热装置、充电机用散热柜及充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动车的普及,电动车通常采用充电机进行充电,充电机一般通过柜体来安装各种电器模块,但是,电器模块在工作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热量,中国专利号201610974945.2公开了一种热管换热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充电机机柜和充电机,采用两个上下布置的管段形成热管结构,其中,两个管段通过连接管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上部的管段进行散热,而通过下部的管段进行吸热。但是,由于上下管段之间的冷媒仅是通过上下管段之间的连接管进行传输,冷媒的传输效率低下从而导致散热效率较低。如何设计一种散热效率高的充电机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相变换热装置、充电机用散热柜及充电机,实现提高充电机的散热效率,以提高充电机的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相变换热装置,包括箱体、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微通道板式换热器,所述微通道板式换热器中装有相变材料,所述箱体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箱体内部分割为上下布置的冷区和热区,所述微通道板式换热器倾斜布置并贯穿所述隔板,所述微通道板式换热器位于所述冷区的部位为冷凝部,所述微通道板式换热器位于所述热区的部位为蒸发部;所述箱体设置有连通所述冷区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箱体设置有连通所述热区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设置有倾斜安装部,所述微通道板式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倾斜安装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冷区的气流方向与所述热区的气流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微通道板式换热器的冷凝部沿所述冷区中气流的流动方向倾斜,所述微通道板式换热器的蒸发部沿所述热区中气流的流动方向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微通道板式换热器的蒸发部之间设置有挡风板,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热区中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布置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对应侧壁上;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充电机用散热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上设置有热风出口和冷风进口,还包括上述相变换热装置;所述相变换热装置的箱体安装在所述柜体上,所述热风出口与所述相变换热装置的第二进风口连接,所述冷风进口与所述相变换热装置的第二出风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热风出口和所述冷风进口之间设置有隔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充电机,包括上述充电机用散热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采用整体结构的微通道板式换热器实现柜体内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微通道板式换热器倾斜贯穿隔板,微通道板式换热器的每条微通道均同时分布在冷区和热区中,这样,微通道中的相变材料能够快速的吸热或放热进行相变,以提高柜体内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实现提高充电机用散热柜的散热效率,以提高充电机的使用可靠性。另外,采用一体结构的微通道板式换热器,有效的减小了空间占用量,使得相变换热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缩小充电机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机用散热柜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相变换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相变换热装置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相变换热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充电机采用散热柜来安装相关电气模块,其中,电气模块根据现有技术充电机的要求一般配置有辅助电源、功率模块和功率分配模块,而功率模块则用于向充电枪供电实现对电动车进行充电,本实施例对各个电气模块的具体表现实体不做限制。其中,散热柜包括柜体1,通过柜体1来安装相关电气模块,而为了对柜体1内的空气进行降温,柜体1上还配置有相变换热装置2,相变换热装置2包括箱体21、第一风机22、第二风机23和微通道板式换热器24,所述微通道板式换热器24中装有相变材料,所述箱体21中设置有隔板210,所述隔板210将所述箱体21内部分割为上下布置的冷区201和热区202,所述微通道板式换热器24倾斜布置并贯穿所述隔板210,所述微通道板式换热器24位于所述冷区201的部位为冷凝部,所述微通道板式换热器24位于所述热区202的部位为蒸发部;所述箱体21设置有连通所述冷区201的第一进风口211和第一出风口212,所述箱体21设置有连通所述热区202的第二进风口213和第二出风口214。

具体而言,相变换热装置2的箱体21安装在柜体1的顶部,柜体1的顶部同时设置有热风出口和冷风进口,热风出口与第二进风口213连接,所述冷风进口与第二出风口214连接,柜体1与箱体21内的热区连通形成风循环流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风机22和第二风机23启动,柜体1内的热空气从热风出口进入到热区202中,进入到热区202的热空气将与微通道板式换热器24的蒸发部进行热交换,蒸发部将吸收热空气的热量,从而从第二出风口214向柜体1内注入降温的冷空气,以实现对柜体1内的电气设备进行散热降温;同时,微通道板式换热器24位于蒸发部的相变材料受热变为气态上升至冷凝部,第一风机22将外界的冷空气引入到冷区201对冷凝部进行降温,在换热过程中微通道板式换热器24每条微通道中的相变材料同时进行相变过程,充分的利用相变材料的换热能力,提高了散热效率。其中,柜体1内部在安装框架11的两侧或前后侧对应形成热风通道101和冷风通道102,安装框架11上的电气模块工作产生的热量经过热风通道101进入到热区202中,而换热降温后的冷空气进入到冷风通道102中对安装框架11上的电气模块进行降温散热。而为了避免柜体1内的气流乱流,热风出口和所述冷风进口之间设置有隔断12,隔断12可以间隔开热风出口和冷风进口,避免热风通道101和冷风通道102传输的空气相互乱流,以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210设置有倾斜安装部(未标记),所述微通道板式换热器24设置在所述倾斜安装部上,具体的,微通道板式换热器24安装在倾斜设置的倾斜安装部上,使得微通道板式换热器24能够方便安装固定,其中,所述冷区201的气流方向与所述热区202的气流方向相反,相对应的,为了确保空气与微通道板式换热器24充分的换热,微通道板式换热器24的冷凝部沿所述冷区201中气流的流动方向倾斜,所述微通道板式换热器24的蒸发部沿所述热区202中气流的流动方向倾斜。优选的,第二出风口212与所述微通道板式换热器24的蒸发部之间设置有挡风板215,所述第二风机23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214处。具体的,挡风板215将遮挡在微通道板式换热器24蒸发部的下端部和第二风机23之间,这样,可以避免进入到热区202中的热空气未经微通道板式换热器24换热而直接被第二风机23送入到柜体1中,通过挡风板215能够确保热区202中的热空气与微通道板式换热器24进行充分的换热,以提高换热效率。而热区202中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5,所述温度传感器25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213,通过温度传感器25可以检测从柜体1的热风出口输出的热空气的温度,从而可以动态的调节第二风机23和第一风机22的运行参数,实现智能控制柜体1内的温度。另外,为了方便箱体21与柜体1进行连接,第一进风口211和所述第一出风口212相对布置并设置在所述箱体21的对应侧壁上;所述第二进风口213和所述第二出风口214设置在所述箱体21的底板上,这样,将箱体21安装到柜体1的顶部,便可以实现第二进风口213与热风出口连接,第二出风口214与冷风进口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采用整体结构的微通道板式换热器实现柜体内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微通道板式换热器倾斜贯穿隔板,微通道板式换热器的每条微通道均同时分布在冷区和热区中,这样,微通道中的相变材料能够快速的吸热或放热进行相变,以提高柜体内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实现提高充电机用散热柜的散热效率,以提高充电机的使用可靠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