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罩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4750发布日期:2019-05-15 23:22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屏蔽罩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屏蔽罩组件。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电子设备或器件免受外界电磁波型号干扰,需在外部增加屏蔽罩隔断外界的干扰信号。现有屏蔽罩分为单件式、两件式,其中两件式的屏蔽罩盖相对固定在电路板上的屏蔽罩底座可以拆卸,以便于对其内部的电子器件进行生产、检测和维修。

目前市场上两件式屏蔽罩是通过一种单一的卡扣结构将屏蔽罩盖与屏蔽罩底座组配一起。实际装配中容易出现屏蔽罩盖与屏蔽罩底座组装过松或者过紧问题。当屏蔽罩盖与屏蔽罩底座组装过松时易造成屏蔽罩盖相对屏蔽罩底座晃动而出现异响;而当屏蔽罩盖与屏蔽罩底座组装过紧时则容易使屏蔽罩底座在二次过炉时由于屏蔽罩盖的作用力而出现变形,且屏蔽罩盖与屏蔽罩底座之间也不易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两件式屏蔽罩由于屏蔽罩盖与屏蔽罩底座之间组装过松或过紧而导致出现异响、不易拆卸以及屏蔽罩底座易产生变形的缺陷,提供一种屏蔽罩组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屏蔽罩组件,其包括屏蔽罩盖和屏蔽罩底座,所述屏蔽罩盖套设于所述屏蔽罩底座,所述屏蔽罩底座的侧壁上设有卡位孔,所述屏蔽罩盖的侧壁上对应所述卡位孔设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卡设于所述卡位孔内,所述屏蔽罩盖的侧壁包括:

卡设部,所述第一凸出部设于所述卡设部;

压紧部,所述压紧部抵靠于所述屏蔽罩底座的侧壁外表面,所述卡设部和所述压紧部均连接于所述屏蔽罩盖的顶面,所述卡设部和所述压紧部之间具有缺口。

该屏蔽罩组件在其第一凸出部与卡位孔卡接固定的基础上,通过在屏蔽罩盖的侧壁上增设压紧部,使压紧部通过抵靠在屏蔽罩底座的侧壁外表面上以增进屏蔽罩盖与屏蔽罩底座之间的固定效果,避免屏蔽罩盖出现摇晃和松动。此外,通过在压紧部与用于设置第一凸出部的卡设部之间设置缺口,降低卡设部与压紧部之间的结构关联性,提高压紧部自身的弹性变形能力,以降低压紧部对屏蔽罩底座的侧壁外表面的作用力,进而避免屏蔽罩底座在二次过炉时出现变形或者屏蔽罩组件不易拆卸等问题。

较佳地,所述缺口延伸至所述屏蔽罩盖的顶面,以使卡设部与压紧部之间的连接关系彻底断开,从而在拆卸屏蔽罩盖时,使卡设部与压紧部可逐一从屏蔽罩底座上拆下,通过分散拆卸以降低每次拆卸所需的力量,使屏蔽罩盖能够更加轻易地从屏蔽罩底座上拆下。此外,该结构还可进一步提高压紧部的弹性变形能力,降低压紧部对屏蔽罩底座的侧壁外表面产生的作用力。

较佳地,所述第一凸出部为凸包,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卡设部一体成型。

该第一凸出部为在卡设部的表面直接加工出的凸起点,以降低屏蔽罩盖的生产难度。

较佳地,所述压紧部设有第二凸出部,所述压紧部通过所述第二凸出部抵靠于所述屏蔽罩底座的侧壁外表面。

通过将压紧部与屏蔽罩底座的侧壁外表面之间的接触关系由面接触改变为点接触,可降低压紧部与屏蔽罩底座的侧壁外表面之间相对移动产生的摩擦力,从而降低屏蔽罩盖从屏蔽罩底座上拆下的难度。

较佳地,所述第二凸出部为凸包,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压紧部一体成型。

该第二凸出部为在压紧部的表面直接加工出的凸起点,以降低屏蔽罩盖的生产制造难度。

较佳地,所述卡设部和所述压紧部沿所述屏蔽罩盖的侧壁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以通过在单个侧壁上设置多个卡设部和压紧部,提高屏蔽罩盖与屏蔽罩底座之间的固定牢固程度。

较佳地,单个所述卡设部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凸出部,以通过提高第一凸出部的数量,提升屏蔽罩盖与屏蔽罩底座之间卡接固定的效果。

较佳地,所述屏蔽罩盖的所有侧壁均包括所述卡设部和所述压紧部,以使屏蔽罩盖与屏蔽罩底座之间实现多点固定,提高整体的固定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该屏蔽罩组件在第一凸出部与卡位孔之间卡接固定的基础上,通过在屏蔽罩盖的侧壁上增设压紧部,使压紧部通过抵靠在屏蔽罩底座的侧壁外表面上以增进屏蔽罩盖与屏蔽罩底座之间的固定效果,避免屏蔽罩盖出现摇晃和松动。此外,通过在压紧部与用于设置第一凸出部的卡设部之间设置缺口,降低卡设部与压紧部之间的结构关联性,提高压紧部自身的弹性变形能力,以降低压紧部对屏蔽罩底座的侧壁外表面的作用力,进而避免屏蔽罩底座在二次过炉时出现变形或者屏蔽罩组件不易拆卸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屏蔽罩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屏蔽罩组件的横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屏蔽罩盖1

卡设部11,第一凸出部111

压紧部12,第二凸出部121

缺口13

顶面14

屏蔽罩底座2

卡位孔21

侧壁外表面22

屏蔽罩组件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屏蔽罩组件3,其包括有屏蔽罩盖 1和屏蔽罩底座2,屏蔽罩盖1沿图1中的箭头所示方向套在屏蔽罩底座2 上。该屏蔽罩底座2的侧壁上设有卡位孔21,而屏蔽罩盖1的侧壁上则对应该卡位孔21设有第一凸出部111,第一凸出部111卡在卡位孔21内,以使屏蔽罩盖1固定在屏蔽罩底座2上。该屏蔽罩盖1的侧壁包括有卡设部11 和压紧部12,其中,第一凸出部111设在卡设部11上,而压紧部12则抵靠在屏蔽罩底座2的侧壁外表面22上,该卡设部11和压紧部12均与屏蔽罩盖1的顶面14相连,且该卡设部11和压紧部12之间具有缺口13,以用于降低卡设部11与压紧部12之间的结构关联性。

该屏蔽罩组件3在第一凸出部111与卡位孔21卡接固定的基础上,通过在屏蔽罩盖1的侧壁上增设压紧部12,使压紧部12通过抵靠在屏蔽罩底座2的侧壁外表面22上以增进屏蔽罩盖1与屏蔽罩底座2之间的固定效果,避免出现松动。此外,通过在压紧部12与用于设置第一凸出部111的卡设部11之间设置缺口13,降低卡设部11与压紧部12之间的结构关联性,提高压紧部12自身的弹性变形能力,以降低压紧部12对屏蔽罩底座2的侧壁外表面22的作用力,进而避免屏蔽罩底座2在二次过炉时出现变形或者屏蔽罩组件3不易拆卸等问题。

其中,卡设部11与压紧部12之间的缺口13可延伸至该屏蔽罩盖1的顶面14,以使卡设部11与压紧部12之间的连接关系彻底断开,从而在拆卸屏蔽罩盖1时,使卡设部11与压紧部12可逐一从屏蔽罩底座2上拆下,通过分散拆卸以降低每次拆卸所需的力量,使屏蔽罩盖1能够更加轻易地从屏蔽罩底座2上拆下。此外,该结构还可进一步提高压紧部12的弹性变形能力,降低压紧部12对屏蔽罩底座2的侧壁外表面22产生的作用力。

此外,该压紧部12设有第二凸出部121,压紧部12通过该第二凸出部 121抵靠在屏蔽罩底座2的侧壁外表面22上。通过将压紧部12与屏蔽罩底座2的侧壁外表面22之间的接触关系由面接触改变为点接触,可降低压紧部12与屏蔽罩底座2的侧壁外表面22之间相对移动产生的摩擦力,从而降低屏蔽罩盖1从屏蔽罩底座2上拆下的难度。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凸出部111为凸包,即第一凸出部 111为在卡设部11的表面直接加工出的凸起点,从而使第一凸出部111与卡设部11之间为一体成型关系,降低屏蔽罩盖1的生产难度。同样地,该第二凸出部121也可以为凸包,即第二凸出部121为在压紧部12的表面直接加工出的凸起点,从而使第二凸出部121与压紧部12之间也为一体成型关系,降低屏蔽罩盖1的生产制造难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屏蔽罩盖1的每一个侧壁上均设有卡设部11和压紧部12,以使屏蔽罩盖1与屏蔽罩底座2之间实现多点固定,提高整体的固定稳定性。

此外,每个侧壁所属的卡设部11和压紧部12之间沿着该屏蔽罩盖1的侧壁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以通过在单个侧壁上设置多个卡设部11和压紧部12,提高屏蔽罩盖1与屏蔽罩底座2之间的固定牢固程度。其中,每一个卡设部11上均可设有多个第一凸出部111,以通过提高第一凸出部111的数量,提升屏蔽罩盖1与屏蔽罩底座2之间卡接固定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