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63735发布日期:2020-02-08 00:55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加热装置领域,尤其涉及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加热生活用水,在工业生产中,一些液体原材料需要加热之后再加工使用,液体加热装置在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中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由于其使用和安装方便,无污染,使用寿命长,被广泛使用在各种加热场合,例如发热管可广泛应用于发电厂、石油、炼油、采油、化工、机械、军工和航天等各行业。别看一个小小的加热设备,它在人类社会中却是不可或缺的,液体加热装置在人类社会领域中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市场上现有的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多数为贯穿加热水箱,需要完全按照箱体规模进行设计,且当发热管没被水箱的水位没淹没的一段很容易出现干烧的情况,导致电发热管烧坏、进水漏电,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该装置包括用于加热液体物质的发热管和电线,电线与发热管电性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还包括可根据不同加热容器的深度调节长度的延伸件以及用于封装延伸件的密封组件,延伸件一端与发热管连接,另一端与封口组件连接,电线可穿过延伸件到达密封组件,通过上述的设置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可根据待加热的容器更改延伸件的长度,无需整根发热管都置于待加热液体中,仅需将发热部分置于待加热液体中,减少了干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包括用于加热液体物质的发热管和电线,所述电线与所述发热管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还包括可根据不同加热容器的深度调节长度的延伸件以及用于封装所述延伸件的密封组件,所述延伸件一端与所述发热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组件连接,所述电线可穿过所述延伸件到达所述密封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件为中空圆柱管体,所述电线从管体内部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组件包括法兰盘和用于防止流体进入所述延伸件的连接件,所述法兰盘设于所述延伸件的一端,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法兰盘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设有方便所述电线通过的开口,所述连接件内填满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管包括发热管体,用于加热的发热组件以及用于将所述的发热组件封装于所述发热管体内的封口组件,所述发热管体内壁涂覆有电热膜,所述发热组件置于所述发热管体内,所述封口组件安装于所述发热管体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导电端子、发热丝以及卡簧,所述卡簧设在所述发热丝上,且套装于所述发热管体内并与所述电热膜贴合,所述发热丝与所述导电端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封口组件包括圆柱腔体、用于固定支撑导电端子的绝缘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发热管体的密封件,所述绝缘件安装于所述圆柱腔体的顶部,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绝缘件紧密连接并安装于所述圆柱腔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管还包括疏水管,所述绝缘件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所述疏水管连接,所述密封件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排水孔与所述疏水管连接,气体和流体能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排水孔和疏水管穿过所述封口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还包括用于保护所述发热管体的保护件,所述保护件套设于所述发热管体外部,待加热液体可直接接触所述发热管体。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件为中空圆柱体,所述保护件上设有方便待加热液体流通的蜂窝状通孔。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包括用于加热液体物质的发热管和电线,电线与发热管电性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还包括可根据不同加热容器的深度调节长度的延伸件以及用于封装延伸件的密封组件,延伸件一端与发热管连接,另一端与封口组件连接,电线可穿过延伸件到达密封组件,通过上述的设置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可根据待加热的容器更改延伸件的长度,无需整根发热管都置于待加热液体中,仅需将发热部分置于待加热液体中,减少了干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优选实施方式的爆炸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绝缘件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密封件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密封件优选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件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2、发热管;21、发热管体;22、封口组件;221、圆柱腔体;222、绝缘件;2221、排水孔;2222、定位部;2223、固定部;2224、阻挡部;223、密封件;2231、第一通孔;2232、第二通孔;2233、条纹;23、保护件;3、延伸件;4、密封组件;41、法兰盘;42、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1如图1-6所示,包括用于加热液体物质的发热管2和电线,电线与发热管2电性连接,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1还包括可根据不同加热容器的深度调节长度的延伸件3以及用于封装延伸件3的密封组件4,延伸件3一端与发热管2连接,另一端与密封组件4连接,电线可穿过延伸件3到达密封组件4。其中延伸件3为中空圆柱管体,延伸件3可为单一部件,也可以是若干延伸件3拼接而成。密封组件4包括法兰盘41和用于防止流体进入延伸件3的连接件42,法兰盘41设于延伸件3的一端,连接件42安装于法兰盘41的上端,法兰盘41的四端还设有四个用于连接固定第三通孔,方便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1安装或连接在其他装置或结构上;电线从延伸件3的管体内部穿过后,再穿过法兰盘41沿着连接件42的开口穿出,此时将连接件42安装于法兰盘41上,再将连接件42填满橡胶,固定电线的同时起到隔绝水汽进入延伸件3内部的作用。通过上述的设置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1可根据待加热的容器更改延伸件3的长度,无需整根发热管2都置于待加热液体中,仅需将发热部分置于待加热液体中,减少了干烧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发热管2包括发热管体21,用于加热液体物质的发热组件以及用于将所述的发热组件封装于发热管体21内的封口组件22,发热管体21内壁涂覆有电热膜,发热组件置于发热管体21内,封口组件22安装于发热管体21的开口,发热管体21为一端呈封闭的半球形,另一端开口的圆柱型管体;发热组件包括导电端子、发热丝以及卡簧,卡簧设在发热丝上,且套装于发热管体21内并与电热膜贴合,导电端子一段和发热丝连接,另一端和电线连接;封口组件22包括圆柱腔体221、用于固定支撑导电端子的绝缘件222以及用于连接发热管体21的密封件223,绝缘件222安装于圆柱腔体221的顶部,密封件223顶部紧贴着绝缘件222的底部,并安装于圆柱腔体221的底部,该设计使密封件223与绝缘件222之间不留空腔,发热管2密封性更好。

发热管2还包括用于保护发热管体21的保护件23,保护件23套设于发热管体21外部,保护件23采用金属制成,由于金属的本身硬度较高,保护效果好,且具有较好的导热性,不影响热量的传递,保护件23为中空圆柱体,保护件23上还设有方便待加热液体流通的蜂窝状通孔,待加热液体可直接接触发热管体21,发热管2产生的热量可以很好地传递给待加热液体,一样能达到原有的加热效果的同时,保护效果更佳。通过上述的设置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1的安全性更高,且不影响现有的加热效果,发热管体21不再会被轻易磕碰损坏,可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损失。

绝缘件222与圆柱腔体221拼接后形成第一环形槽,延伸件3的底部设有外螺纹,圆柱腔体221顶部内壁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圆柱腔体221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实现圆柱腔体221和延伸件3的连接。

绝缘件222设有排水孔2221,密封件223设有第一通孔2231,气体和流体能通过排水孔2221和第一通孔2231穿过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1。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1还包括疏水管,排水孔2221与疏水管连接,气体和流体能通过疏水管。通过上述的设计液体加热装置的发热管1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热管体21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时,可依次通过第一通孔2231和排水孔2221沿着疏水管排出发热管2,当不加热时,发热管体21收缩回原来的形状时,气体重新沿着疏水管进入管体;当发热管体21不慎破裂时,加热的流体也能依次通过第一通孔2231和排水孔2221沿着疏水管排出,不会喷出烫伤工作人员,安全性更高。

绝缘件222与密封件223接触的一面还设有用于方便排水孔2221和第一通孔2231对接的定位部2222,在绝缘件222与密封件223安装时,可通过定位部2222使排水孔2221和第一通孔2231连接配合,不会出现排水孔2221和第一通孔2231不连接的情况。且绝缘件222设有用于支撑固定导电端子的固定部2223,使导电端子不会轻易脱落,连接更稳定;阻挡部2224侧壁紧贴圆柱腔体221的内壁,安装时,将绝缘件222沿着圆柱腔体221的内壁推入,密封性更强

密封件223外壁紧贴圆柱腔体221的内壁,密封件223的内外壁上均设有增强摩擦力的条纹2233,无论是内壁与发热管体21连接还是外壁与圆柱腔体221连接,都能增大摩擦防止密封件223的分离脱落,增加连接的牢固性。且密封件223设有用于方便发热丝穿过的第二通孔2232以及设有用于与发热管体21适配的第二环形槽,发热丝可通过第二通孔2232后与导电端子连接,发热管体21可与第二环形槽配合,卡接于密封件223上。密封件223采用绝缘材料制成,起到更好的防护安全效果。

安装时,先将发热丝和卡簧连接好,并将带卡簧的发热丝穿过密封件223的第二通孔2232,再将发热管体21开口的一端将发热组件套装入管体中,再对准密封件223的第二环形槽推入,完成发热管体21和密封件223的连接。

此时再将已连接好导电端子的绝缘件222沿着圆柱腔体221的内壁推入,再将与发热管体21连接好的密封件223的第一通孔2231对准绝缘件222的定位部2222推入,压紧密封件223,进而压紧绝缘件222到达顶端极限位,实现对绝缘件222的固定,此时发热丝与导电端子连接,完成封口组件22和发热组件的连接安装。

当圆柱腔体221卡住绝缘件222时,形成第一环形槽,当完成电线和导电端子、排水孔2221和疏水管的连接后,此时将电线和疏水管可沿着延伸件3的开口穿出后,再将延伸件3对准第一环形槽,旋转固定到圆柱腔体221上,最后将法兰盘41旋转固定到延伸件3的另一端,再将连接件42固定到法兰盘41上,用橡胶填满连接件42的内部空腔,形成双重密封,既起到固定保护的作用,同时也实现了防漏电的效果。

最后将保护件23将发热管体21套装入保护件23内,将发热管体21不再暴露在外部,不会轻易磕碰到,实现对发热管体21的保护。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