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稳定可靠的电磁线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8545发布日期:2020-04-10 17:2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圈稳定可靠的电磁线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圈稳定可靠的电磁线盘。



背景技术:

电磁线盘是现有电磁炉、电磁灶的核心部件,其包括线圈盘架和用于绕设线圈盘架的线圈,通常在线圈盘架上开设圆环或螺旋状的隔板,并形成槽以容纳线圈。在一种盘架的结构中,线圈在盘架上需要双层绕线,而盘架通常设置成同心圆的形式,在绕线时,由该线圈盘架的中心开始径向向外圈绕制,绕完一圈再跳到下一圈,线圈绕线在圈与圈之间的跳线位置相互交叉。此绕线工艺稍复杂,由于绕线紧密,相互区域的线之间有预应力,在绕设完毕后,在线圈盘架的若干区域尤其是跳线区容易使线圈部分脱出,引起性能下降甚至安全隐患。

针对具有跳线区的双层绕线的电磁线盘,对其线圈的固定进行可靠性改进是极其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在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对双层绕线的电磁线盘进行线圈安装稳定性强化的结构,使安装到盘架的线圈不易脱出,使用稳定,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线圈稳定可靠的电磁线盘,包括线圈盘架、线圈,所述线圈盘架上设有多个同心设置的环形的绕线隔板,相邻的绕线隔板之间形成绕线槽,所述线圈绕设于绕线槽内,所述线圈盘架上开设有沿线圈盘架内外方向延伸的跳线槽,所述绕线隔板具有至少依附在跳线槽两侧设置的热压痕,所述热压痕在绕线隔板上端形成限位突起,以对线圈相对绕线槽的脱出进行限位。跳线槽为薄弱部位,该部位附近线圈的预应力最大,线圈脱出的不可预测性也最大,因此对跳线槽两侧进行热压限位可以有效地防止线圈脱出,而热压的方式形成限位突起,工艺简单高效。

作为优选,所述热压痕在线圈盘架上周向分布若干。周向分布的热压痕使整个线圈的安装面都有热压痕分布,限位的可靠性进一步增强,确保线圈的各个局部均不会脱出。

作为优选,所述每条热压痕在每个绕线隔板上端两侧均形成限位突起。最简便的热压方式即为平面热压,自然在隔板两侧形成限位突起,而两侧形成限位突起对线圈造成了可靠的空间位阻。

或者,所述热压痕沿着线圈盘架的径向延伸。径向延伸的热压痕效率最高,得到的限位突起也与隔板延伸方向垂直,对线圈形成最高效的限位。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限位突起相对绕线槽突出的宽度,为绕线槽厚度的0.05-0.2倍。限位突起形成后在绕线槽两侧略微突出,对线圈进行限位,其所占的空间为绕线槽厚度向外延伸少部分。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跳线槽沿着线圈盘架的径向开设。跳线槽的开设利于双层线圈绕设交叉后在一个方位,工艺上最为简便。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跳线槽为自线圈盘架的正面至背面开通的通槽。通槽便于开设,并且对于双层线圈的绕设也具有便利性。

进一步,所述线圈在线圈盘架的正面绕设至少两层,所述线圈在跳线槽自上层向下层延伸。线圈绕设两层或更多,并且线圈在跳线槽上到下延伸,使其方便进行过渡。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线圈盘架沿着径向的中部还设有环形的隔离板,以将线圈隔离成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隔离板将线圈分为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以调整加热区域分布和均匀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线圈外层包裹有电绝缘的绝缘层。绝缘层确保线圈之间电绝缘,不会因碰线而发生短路,降低效能或增加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线圈稳定可靠的电磁线盘,通过在盘架上至少跳线槽两侧的部分热压形成热压痕,对线圈局部或者整体限位,提高了多层线圈在盘架上固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体如下:

1、热压工艺简单,对绕线槽上方进行热压自然形成限位突起;

2、限位突起对线圈上部限位可靠;

3、在线圈盘架上周向分布若干热压痕确保线圈在线圈槽中固定的可靠性,保障电磁炉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磁线盘正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磁线盘背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磁线盘正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线圈盘架,10-绕线槽,100-中心孔,11-绕线隔板,12-跳线槽,13-隔离板,2-线圈,21-内环线圈,22-外环线圈,3-热压痕,31-限位突起,4-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实用新型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实施例一

参照图1~2,一种线圈稳定可靠的电磁线盘,包括线圈盘架1、线圈2,所述线圈盘架1上设有多个同心设置的环形的绕线隔板11,相邻的绕线隔板11之间形成绕线槽10,所述线圈2绕设于绕线槽10内,所述线圈盘架1上开设有沿线圈盘架1内外方向延伸的跳线槽12,所述绕线隔板11至少在跳线槽12两侧的部分具有经热压形成的热压痕3,所述热压痕3在绕线隔板11上端两侧形成限位突起31,以对线圈2相对绕线槽10的脱出进行限位。跳线槽12为薄弱部位,该部位附近线圈2的预应力最大,线圈2脱出的不可预测性也最大,因此对跳线槽12两侧进行热压限位可以有效地防止线圈2脱出,而热压的方式形成限位突起,工艺简单高效。

具体的,所述线圈盘架1中间具有中心孔100以安装测温件等部件,所述线圈2在线圈盘架1的正面绕设至少两层,优选为两层,所述线圈2在跳线槽12自上层向下层延伸,所述线圈盘架1的背面这有辐向分布的若干磁条4;所述跳线槽12沿着线圈盘架1的径向开设,且所述跳线槽12为自线圈盘架1的正面至背面开通的通槽。所述每条热压痕3在每个绕线隔板11上端两侧均形成限位突起31。平面热压工艺,自然而然在隔板11两侧形成限位突起31,而两侧形成限位突起31对线圈2造成了可靠的空间位阻。所述热压痕3沿着线圈盘架1的径向延伸;并且所述绕线隔板11上方在同一个径向方向具有两条热压痕31,作为热压痕组,以进一步增加热压痕31限位的可靠性。在最靠近跳线槽12的一对热压痕组内侧,还具有一对热压痕31分设于跳线槽12两侧,以增强跳线槽12薄弱环节的限位可靠性。所述限位突起31相对绕线槽10突出的宽度,为绕线槽10厚度的0.05-0.2倍。

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线圈盘架1沿着径向的中部还设有环形的隔离板13,以将线圈2隔离成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而热压不经过隔离板13,表现为形成的热压痕3避开隔离板13。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线圈2外层包裹有电绝缘的绝缘层(图中未示出)。绝缘层确保线圈之间电绝缘,不会因碰线而发生短路,降低效能或增加风险。

实施例二

如图3,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

所述热压痕3在线圈盘架1上周向分布若干,优选为4~8组热压痕组,周向均匀布置,隔板11上方在同一个径向方向的一组热压痕31具有两条,以进一步增加热压痕31限位的可靠性。周向分布的热压痕3使整个线圈2的安装面都有热压痕3分布,限位的可靠性进一步增强,确保线圈2的各个局部均不会脱出。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上会有改变之处,而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