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入大铜板背板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33040发布日期:2021-05-28 14:4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嵌入大铜板背板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印制电路板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嵌入大铜板背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cb背板,也称为主板,背板的主要任务是携带子板并将功率分配给功能器件,以便实现电气连接和信号传输。其特点为高厚径比、高密度布线、尺寸大、厚度大、含特殊的背钻、埋铜工艺;而部分背板使用的功率较大,运行所产生的热量多且不易散发,从而使得pcb板温升增高、整机性能下降、频率漂移、及噪声增大等可靠性缺陷,特别在大功率及大载流模块中,局部过热致使失效的缺陷尤为明显,因此具备大载流、高散热性能的背板产品逐渐成为刚需。目前行业内有如下几点制作工艺具备大载流,高散热的特点。

厚铜背板:在大功率层使用厚铜芯板,采用coer结构和coer结构,coer结构与coer结构之间使用多张半固化片,一次或多次压合成型,如图8所示;

埋铜块背板:由于小孔在铜块上难制作的问题,只在大功率器件/线路旁设计半埋/全埋铜块,经一次或多次压合成型,如图9所示。

但是,现有厚铜背板在压合时内层铜厚太厚,层与层之间所需的半固化片太多容易出现层间错位,填胶不足空洞等品质问题,且6oz以上的含铜基板在市场上应用较少,价格昂贵,铜厚越厚越难找到所匹配的材料;局部埋铜的方式工艺流程复杂,局限性大,且造价成本高。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现有厚铜背板在压合时内层铜厚太厚,层与层之间所需的半固化片太多容易出现层间错位,填胶不足空洞等品质问题,且6oz以上的含铜基板在市场上应用较少,价格昂贵,铜厚越厚越难找到所匹配的材料。

(2)现有局部埋铜的方式工艺流程复杂,局限性大,且造价成本高。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

(1)为满足层间的填胶,必须使用更多的半固化片,容易造成层间错位,此类型结构设计无法通过减少半固化片的使用来解决错位的问题。

(2)局部满足埋铜方式关键技术在于铜块的买入后溢胶的处理,在铜块边缘的胶难以一次使用机器或者药水处理干净,还需要人工进行检查和修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工修整时容易破坏产品,这是无法避免的。

(3)对于≥1.0mm的铜板,无法制作小孔。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避免了铜板与芯板之间填胶不足的风险,免去了使用多张半固化片压合带来的层偏错位问题;同时实现了铜板上制作小孔,避免了局部埋铜设计上余胶难以清除了问题,同时整板嵌铜在散热性能方面更优于局部埋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嵌入大铜板背板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嵌入大铜板背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参照产品孔分布情况,将密集孔位置的铜使用数控机床控深锣出凹槽;

步骤二、根据孔与铜板的连接情况,对铜板进行预钻实现铜板与金属孔的隔离要求;

步骤三、使用高含胶量半固化片填胶的方式将盲槽和预钻孔填满,将芯板与铜板压合形成背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一中,残留厚度50-150um,单孔位置采用加大孔控深钻,残留厚度50-150um,控深钻孔比孔径大0.6mm。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一中,需要根据图纸要求正常设计芯板线路,采用ldi制作;根据产品图纸,对过孔上的铜板进行预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产品图纸,对过孔上的铜板进行预处理包括:

(1)采用芯板涨缩将密集孔位置采用常规控深锣槽方式锣出盲槽,残留厚度50-150um;

(2)单孔且与铜板相连的位置采用加大孔控深钻方式钻出,残留厚度50-150um;

(3)对于≤0.8mm且不与铜板导通的孔直接使用比过孔孔径大0.6mm的钻刀直接钻穿。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大孔控深钻方式为:先用130°的钻刀分两次钻孔,再用同等大小180°平角刀修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二中,预钻孔比孔径大0.6mm。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二中,使用无纺半固化片和fr-4不含铜基板将盲槽和预钻孔经过压合填平。

在一个实施例中,实施压合填平的方法包括:

(1)将高温pi胶带按照处理后的铜板的盲槽、盲孔、通孔进行开窗处理,开窗大小比铜板上的盲槽、盲孔、通孔单边大0.5mm;

(2)将开窗的高温pi胶带贴在铜板两面;

(3)将无纺半固化片与铜板进行压合,若盲槽较大,则可使用带玻纤半固化和不含铜fr-4基板压合填充盲槽,然后撕掉pi高温胶带。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三中,使用陶瓷磨板机将表面溢出和残留的树脂磨平,与芯板压合形成多层板,根据涨缩值出钻孔钻带生产。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1、对于≥1.0mm的铜板,可避免钻小孔时因铜厚太厚无法钻穿、断刀等问题。

2、解决了≥1.0m铜板与过孔相互连接或隔离的设计及制作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嵌入大铜板背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铜板凹槽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深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铜板处理后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铜板上贴高温胶带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盲槽、盲孔、通孔填胶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铜板与芯板压合后钻孔示意图。

图8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厚铜背板示意图。

图9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埋铜背板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嵌入大铜板背板的制备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嵌入大铜板背板的制备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嵌入大铜板背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参照产品孔分布情况,将密集孔位置的铜使用数控机床控深锣出凹槽,残留厚度50-150um,单孔位置则采用加大孔控深钻,残留厚度50-150um,控深钻孔比孔径大0.6mm;根据孔与铜板的连接情况,对铜板进行预钻实现铜板与金属孔的隔离要求,预钻孔比孔径大0.6mm;再使用高含胶量半固化片填胶的方式将镂空位置填满,将芯板与铜板压合形成背板。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嵌入大铜板背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参照产品孔分布情况,将密集孔位置的铜使用数控机床控深锣出凹槽;

s102、根据孔与铜板的连接情况,对铜板进行预钻实现铜板与金属孔的隔离要求;

s103、使用高含胶量半固化片填胶的方式将盲槽和预钻孔填满,将芯板与铜板压合形成背板。

根据图纸要求正常设计芯板线路,采用ldi制作;根据产品图纸,对过孔上的铜板进行预处理;使用无纺半固化片和fr-4不含铜基板将盲槽和孔经过压合填平;使用陶瓷磨板机将表面溢出和残留的树脂磨平;与芯板压合形成多层板,根据涨缩值出钻孔钻带生产。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板上小孔钻孔的技术方案:参照产品孔分布情况,将密集孔位置的铜使用数控机床控深锣出凹槽,残留厚度50-150um,单孔位置则采用加大孔控深钻,残留厚度50-150um,控深钻孔比孔径大0.6mm;根据孔与铜板的连接情况,对铜板进行预钻实现铜板与金属孔的隔离要求,预钻孔比孔径大0.6mm;再使用高含胶量半固化片填胶的方式将镂空位置填满,将芯板与铜板压合形成背板。

(1)根据图纸要求正常设计芯板线路,采用ldi制作;

(2)根据产品图纸,对经过铜板的过孔进行预处理,如下:

1)采用芯板涨缩将密集孔位置采用常规控深锣槽方式锣出盲槽,残留厚度50-150um,如图2所示;

2)单孔且与铜板相连的位置采用加大孔控深钻方式钻出,残留厚度50-150um,控深孔径比过孔大0.6mm,即先用130°的钻刀分两次钻孔,再用同等大小180°平角刀修整,如图3所示;

3)≤0.8mm且不与铜板导通的孔直接使用比过孔孔径大0.6mm的钻刀直接钻穿,如图4所示;

(3)使用无纺半固化片+fr-4不含铜基板将盲槽和孔经过压合填平,具体如下;

1)将高温pi胶带按照处理后的铜箔的盲槽、盲孔、通孔进行开窗处理,开窗大小比铜板上的盲槽、盲孔、通孔单边大0.5mm;

2)将开窗的高温pi胶带贴在铜板两面,如图5所示;

3)将无纺半固化片与铜板进行压合,若盲槽较大,则可使用带玻纤半固化片+不含铜fr-4基板压合填充盲槽,然后撕掉pi高温胶带,如图6所示;

使用陶瓷磨板机将表面溢出和残留的树脂磨平;

与芯板压合形成多层板,根据涨缩值出钻孔钻带生产,如图7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