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胶管电子线引脚的电子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9573发布日期:2020-12-29 10:04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胶管电子线引脚的电子元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带胶管电子线引脚的电子元件。



背景技术:

电子元件,是电子电路中的基本元素,电子元件须相互连接以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例如:放大器、无线电接收机、振荡器等,连接电子元件常见的方式之一是焊接到pcb板上。

现有技术中,为防止电子元件的金属引脚裸露在外,一般需要在金属引脚上套设一个胶管套,以达到绝缘防潮的作用,避免与其他电子元器件误碰导致电路发生短路。市面上电子元件的金属引脚的长度一般较短,当电子元件在与pcb板焊接的过程中,若金属引脚的长度不够,用户需要在金属引脚上另焊接一根加长的电子线来与pcb板连接,如此,使得加长的电子线缺少胶管套的保护,导致电子元件容易与周围的电子元器件误碰导致电路短路,不利于电子元件的正常使用。

另外,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使得电子元件两端的金属引脚无法实现任意长度的生产,在后续的套管工序中,由于电子元件本体的限制,企业也难以对很长的金属引脚进行套管操作,即使能够实现对较长金属引脚电子元件的加工生产,也会增大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后续与pcb板的焊接使用过程中,若电子元件的金属引脚过长,用户也需要对剩余的金属引脚进行裁切,造成资源的浪费。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工容易、生产成本低、可实现任意长度的焊接安装、具有绝缘防潮功能的带胶管电子线引脚的电子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胶管电子线引脚的电子元件,包括电子元件本体以及胶管电子线,所述电子元件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根金属引脚,其中一根或两根所述金属引脚的末端焊接有胶管电子线,所述胶管电子线包括有金属线束及包覆在所述金属线束外表面的第一胶管套,所述第一胶管套的长度小于所述金属线束的长度,所述金属线束包括有一股或多股金属线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带胶管电子线引脚的电子元件中,所述金属线芯为镀锡铜包钢线或镀锡铜线的任意一种。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带胶管电子线引脚的电子元件中,所述金属引脚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二胶管套。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带胶管电子线引脚的电子元件中,所述金属线束的直径为0.3~1mm。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带胶管电子线引脚的电子元件中,所述电子元件本体为电阻器、电容器或电感器的其中一种。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带胶管电子线引脚的电子元件中,所述第一胶管套采用pvc、pet、pe、abs、eva或氟橡胶材质制成。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电子元件本体的金属引脚上焊接胶管电子线,再通过胶管电子线与pcb板上的焊接孔进行连接,胶管电子线中的金属线束可起到电性连接的作用,第一胶管套可对金属线束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防止金属线束与其他电子元器件误碰导致pcb板上的电路发生短路,提高pcb板使用的性能稳定性;同时,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裁切任意长度的胶管电子线与电子元件本体的金属引脚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连接方便稳固,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并且,由于胶管电子线的设置,使得企业在对电子元件进行量产时,也可缩短金属引脚的加工长度,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与直接在金属引脚表面包覆胶管套的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加工容易、安装方便、节约物料、成产成本低,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益效果,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胶管电子线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胶管电子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带胶管电子线引脚的电子元件,包括电子元件本体1以及胶管电子线2,所述电子元件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根金属引脚11,其中一根或两根所述金属引脚11的末端焊接有胶管电子线2,所述胶管电子线2包括有金属线束21及包覆在所述金属线束21外表面的第一胶管套22,所述第一胶管套22的长度小于所述金属线束21的长度,所述金属线束21包括有一股或多股金属线芯211。本实施例中,当用户需要将电子元件焊接至pcb板上使用时,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裁切任意长度的胶管电子线2,然后将胶管电子线2的一端与电子元件本体1其中一端的金属引脚11焊接,再将胶管电子线2的另一端焊接至pcb板上,胶管电子线2中的金属线束21可起到电性连接的作用,胶管电子线2中的第一胶管套22可对金属线束21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防止金属线束21与其他电子元器件误碰导致pcb板上的电路发生短路,提高pcb板使用的性能稳定性。同时,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裁切任意长度的胶管电子线2与金属引脚11焊接,连接方便稳固,避免用户将金属引脚11裁切后再焊接至pcb板,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并且,由于胶管电子线2的设置,使得企业在对电子元件进行量产时,也可缩短金属引脚11的加工长度,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第一胶管套22的长度小于金属线束21的长度,使得金属线束21的两端可预留出待焊接的位置,便于金属线束21的连接安装。本实施例中,金属线束21包括有一股金属线芯211,采用一股金属线芯211的设置,可提高金属线束21的弯曲能力,便于用户折弯金属线束21走线焊接至pcb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线芯211为镀锡铜包钢线或镀锡铜线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金属线芯211为镀锡铜线,镀锡铜线材质较为柔软,导电性能良好,与裸铜线相比,其耐蚀性、抗氧化性能更强,可大大延长金属线芯21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引脚11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二胶管套12。本实施例中,第二胶管套12可对金属引脚11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防止金属引脚11与其他电子元器件误碰导致pcb板上的电路发生短路。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线束21的直径为0.3~1mm。本实施例中,金属线束21的直径为0.3mm。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元件本体1为电阻器、电容器或电感器的其中一种。本实施例中,电子元件本体1为电阻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胶管套22采用pvc、pet、pe、abs、eva或氟橡胶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中,第一胶管套22采用pet材质制成,pet材质的第一胶管套22具有无毒环保的特性,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而且还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耐高温性能和电绝缘性能,可对金属线束21提高良好的绝缘防潮作用。

实施例2

如图3及图4所示,一种带胶管电子线引脚的电子元件,包括电子元件本体1以及胶管电子线2,所述电子元件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根金属引脚11,其中一根或两根所述金属引脚11的末端焊接有胶管电子线2,所述胶管电子线2包括有金属线束21及包覆在所述金属线束21外表面的第一胶管套22,所述第一胶管套22的长度小于所述金属线束21的长度,所述金属线束21包括有一股或多股金属线芯211。本实施例中,当用户需要将电子元件焊接至pcb板上使用时,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两根裁切任意长度的胶管电子线2,然后分别将胶管电子线2的一端与电子元件本体1其中一端金属引脚11焊接,再将胶管电子线2的另一端焊接至pcb板上,胶管电子线2中的金属线束21可起到电性连接的作用,胶管电子线2中的第一胶管套22可对金属线束21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防止金属线束21与其他电子元器件误碰导致pcb板上的电路发生短路,提高pcb板使用的性能稳定性。第一胶管套22的长度小于金属线束21的长度,使得金属线束21的两端可预留出待焊接的位置,便于金属线束21的连接安装。本实施例中,金属线束21包括有多股金属线芯211,采用多股金属线芯211的设置,可提高金属线束21的机械强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金属线束21包括有四股金属线芯211。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线芯211为镀锡铜包钢线或镀锡铜线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金属线芯211为镀锡铜包钢线,镀锡铜包钢线兼具有铜线的高导电性、钢线的高强度和高韧性,以及锡的导热性、耐腐蚀性,采用多股镀锡铜包钢线制成金属线束21,可提高金属线束21在复杂条件下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线束21的直径为0.3~1mm。本实施例中,金属线束21的直径为1mm。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元件本体1为电阻器、电容器或电感器的其中一种。本实施例中,电子元件本体1为电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胶管套22采用pvc、pet、pe、abs、eva或氟橡胶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中,第一胶管套22采用pvc材质制成,pvc材质的第一胶管套22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及绝缘性,而且pvc材质成本较低,易于加工,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电子元件本体的金属引脚上焊接胶管电子线,再通过胶管电子线与pcb板上的焊接孔进行连接,胶管电子线中的金属线束可起到电性连接的作用,第一胶管套可对金属线束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防止金属线束与其他电子元器件误碰导致pcb板上的电路发生短路,提高pcb板使用的性能稳定性;同时,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裁切任意长度的胶管电子线与电子元件本体的金属引脚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连接方便稳固,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并且,由于胶管电子线的设置,使得企业在对电子元件进行量产时,也可缩短金属引脚的加工长度,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与直接在金属引脚表面包覆胶管套的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加工容易、安装方便、节约物料、成产成本低,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益效果,可推广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