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模块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43611阅读:来源:国知局
050]242 握持段243固定段
[0051]251、252、253 锁固件
[0052]30 主机板31 中央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0054]在本发明中,“上”、“下”、“左”、“右”、“顶”、“底”、“侧”指两元件于图示中相对位置的描述,但这些字眼并非用以限制元件、组成、区域,且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0055]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模块,应用于一机柜,且风扇模块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机柜内。风扇模块用以对机柜内的一发热元件进行散热。
[0056]请同时参照“图1”以及“图2”。“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服务器的分解示意图。
[0057]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揭露一种服务器I,其包含一机柜10、一主机板30以及一风扇模块20。主机板30以及风扇模块20设于机柜10内,且风扇模块20邻近于主机板30。
[0058]在本实施例中,机柜10包括一底板101、一侧板102以及一第一^^扣部103。底板101以及侧板102相互连接。主机板30固定设置于底板101上,而第一卡扣部103设置于侧板102上。风扇模块20通过第一卡扣部103而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机柜10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103是一凸块,但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再者,主机板30包括一发热元件,在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是一中央处理器31,但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热元件可以是处理芯片或硬盘。在本实施例中,当服务器I运作时,中央处理器31运作并同时产生热量,风扇模块20运转以驱动一气流,令气流带走中央处理器31所产生的热量。如此,风扇模块20对中央处理器31进行散热,以使中央处理器31的温度降低,进而维持服务器I的正常运作。
[0059]以下详细介绍本实施例风扇模块20的结构。请同时参照“图2”、“图3”、“图4”以及“图5”。“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扇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扇模块于第一视角的分解不意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扇模块于第二视角的分解不意图。在本实施例中,风扇模块20包含一风扇本体21、一第一金属壳体22、一第二金属壳体23以及一塑胶把手24。第一金属壳体22以及第二金属壳体23分别设置于风扇本体21上,以共同环绕风扇本体21。塑胶把手24固定设置于第二金属壳体23,且塑胶把手24自风扇本体21向外延伸。
[0060]以下详细介绍本实施例风扇模块20的风扇本体21。更进一步来说,风扇本体21包含一扇叶组217以及一框架218。扇叶组217位于框架218之中,且扇叶组217的相反两侧外露于框架218。如此,风扇本体21具有一入风面213、一出风面214、一第一侧面211、一第二侧面212、一顶面215以及一底面216。入风面213及出风面214彼此相对而位于风扇本体21的两侧,第一侧面211及第二侧面212亦彼此相对且分别位于出风面214及入风面213之间,且顶面215以及底面216亦彼此相对且分别位于出风面214及入风面213之间。另外,框架218具有八个穿槽2131、2132、2133、2134、2141、2142、2143、2144,其中穿槽2131、2132、2133、2134分别位于入风面213的四角落,而穿槽2141、2142、2143、2144分别位于出风面214的四角落,但其位置以及数量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0061]以下详细介绍本实施例风扇模块20的第一金属壳体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壳体22包含一透风墙221、一第一侧墙222、一金属把手223以及一延伸墙224。第一侧墙222连接透风墙221的一侧。金属把手223连接第一侧墙222的一端,且延伸墙224连接第一侧墙222的另一端而邻近于透风墙221,且延伸墙224对应于底面216。另外,透风墙221设置于风扇本体21的入风面213上,而第一侧墙222设置于风扇本体21的第一侧面211上。然而,上述透风墙221以及第一侧墙222对应于风扇本体21的位置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透风墙221设置于风扇本体21的出风面214,而第一侧墙222设置于风扇本体21的第二侧面212。
[0062]在本实施例中,更进一步来说,透风墙221具有多个透风孔2214以及二第一透孔2212、2213。当风扇模块20运转时,气流可自透风墙221的透风孔2214流入或流出风扇本体21。二锁固件251分别穿设于第一透孔2212、2213以及穿槽2131、2132。再者,第一侧墙222更包含一固定段2222,固定段2222对应于出风面214。固定段2222更具有一第一透孔2223。一锁固件251穿设第一透孔2223以及穿槽2143。在本实施例中,延伸墙224具有一穿线孔2241以及一第一结合段2242。第一结合段2242对应于出风面214且具有一第一透孔2243。一电源线(未绘示)可经由穿线孔2241而自主机板30连接风扇本体21,借以提供信号以及电源至风扇本体21,进而令风扇本体21运作。一锁固件251穿设第一透孔2243以及穿槽2144。另外,金属把手223自第一侧墙222向外延伸并位于风扇本体21的顶面215。在本实施例中,透风墙221、第一侧墙222、金属把手223以及延伸墙224为一体成型。
[0063]以下详细介绍本实施例风扇模块20的第二金属壳体2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金属壳体23包含一穿风墙231、一第二侧墙233以及一延伸墙236。第二侧墙233连接穿风墙231的一侧。穿风墙231设置于出风面214上,以使穿风墙231与透风墙221分别位于风扇本体21的相对两侧。再者,第二侧墙233设于第二侧面212上,延伸墙236设置于底面216。在其他实施例中,穿风墙231设置于入风面213,而第二侧墙233设于第一侧面211上。在本实施例中,穿风墙231、第二侧墙233以及延伸墙236为一体成型。
[0064]在本实施例中,更进一步来说,穿风墙231具有多个穿风孔2314以及二第二透孔2312、2313。当风扇模块20运转时,气流可自穿风墙231的穿风孔2314流入或流出风扇本体21。二锁固件252分别穿设于第二透孔2312、2313以及穿槽2141、2142。再者,第二侧墙233更包含二固定段2331,对应于入风面213。二固定段2331更分别具有一第二透孔2332。二锁固件252分别穿设第二透孔2332以及穿槽2133、2134。
[0065]以下详细介绍本实施例风扇模块20的塑胶把手24。塑胶把手24通过一锁固件253设于第二金属壳体23的第二侧墙233。塑胶把手24介于风扇本体21以及第一金属壳体22之间,且塑胶把手24自风扇本体21的顶面215向外延伸。金属把手223以及塑胶把手24分别位于顶面215的相对两侧。更进一步来说,塑胶把手24具有一第二卡扣部241,第二卡扣部241用以扣合于机柜10的第一^^扣部10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部241为一凸块,但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如此,当使用者欲组装风扇模块20于机柜10时,塑胶把手24的第二卡扣部241扣合于机柜10的第一^^扣部103,即可完成组装以及定位。当使用者欲拆卸风扇模块20于机柜10时,使用者施力于塑胶把手24以及金属把手223,以使塑胶把手24弹性变形而朝向金属把手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