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203355阅读:来源:国知局
散热胶片4。这样,在对多个电子部件配置传热构件的情况下,能够对各个电子部件分别应用实施方式I?3中的任一个。S卩,也可以不对多个电子部件应用相同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可以对一部分电子部件应用实施方式I?3中的任一个的结构,而将除此以外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应用于其他的电子部件。
[0299]例如,在变压器34和线圈38上都配置有散热胶片4,并将各自散发的热量通过散热板2b进行散热的情况下,能够对变压器34应用实施方式I的结构,对线圈38应用实施方式2的结构。即,也可以是如下结构的电源装置:变压器34上的散热胶片4经由形成于左侧面13的开口部13c直接与散热板2b接触,而线圈38上的散热胶片4经由在其上配置的滑片5和左侧面13与散热板2b热接触。
[0300](E)
[0301]另外,如图20所示,在实施方式I中说明的外壳主体10也可以如实施方式3那样由2个构件形成。在该情况下,对于发热量大且需要直接与散热板2b接触的电子部件,使在其上配置的散热胶片4与散热板2b直接接触,对于除此以外的发热部件,能够使在其上配置的散热胶片4与外壳主体10相接触。
[0302]在使用图20进行具体地说明时,图20所示的外壳主体31(V由第一构件310a'和第二构件310b形成,在左侧面13上形成有开口部13c。该第一构件310a'除了形成有开口部13c以外,为与第一构件310a同样的结构。
[0303]例如,配置在变压器34上的散热胶片4与实施方式I同样地经由开口部13c与散热板2b接触。另一方面,配置在线圈38上的散热胶片4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与左侧面13的内表面接触。由于图20所不的外壳主体310'被分为第一构件310a'和第二构件310b',所以即使在配置有散热胶片4的情况下,也能够不经由滑片5而在外壳主体310'内配置电源电路单元3。
[0304](F)
[0305]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如图10所示,使用了大小至少覆盖散热胶片4的滑片5,但也可以使用不仅覆盖散热胶片4而且也覆盖电源电路单元3的其他部分的滑片。图21A为示出了这样的滑片500的立体图。图21B为示意性地示出电源电路单元3的立体图。图21C为示出通过滑片500覆盖电源电路单元3的状态的图。
[0306]图21A所示的滑片500具有前面部501、右侧面部502、左侧面部503以及背面部504。右侧面部502形成为覆盖电源电路单元3的右侧面12侧的整体。其他的前面部501、左侧面部503以及背面部504覆盖电源电路单元3的前面110侧、左侧面13'侧、背面16侧的一部分。另外,如图21A所示,在滑片500的背面部504上形成有朝向前面部501侧形成的插入爪504a,并插入形成于图21B所示的散热器33a'的插入孔33al'。这样,通过将插入爪504a插入插入孔33al'中,很容易保持用滑片500覆盖电源电路单元3的状态。这样,在被滑片500覆盖的状态下将电源电路单元3滑动插入图12所示的外壳本体210。此外,不限于如图21A那样的形状,例如,也可以覆盖电源电路单元3的左侧面13'侧的整体。
[0307](G)
[0308]在上述实施方式I中,对如下结构进行了说明,即,在作为发热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变压器34上以直接接触的方式配置有作为传热构件的一个例子的散热胶片4,散热胶片4与散热板2b直接接触,但是,发热部件并不限于变压器34,传热构件也并不限于散热胶片4。
[0309]例如,也可以采用用于对整流二极管30 (发热部件以及半导体部件的一个例子)进行散热的散热器33b (传热构件的一个例子)与散热板2b直接地接触的结构。该结构对应于发热部件经由传热构件间接地与散热板接触的一个例子。
[0310]图22为这样的结构的电源装置600的立体图。图23为示出图22的电源装置600的内部结构的左视图。图24A为图23的JJ间向视剖视图,图24B为图23的KK间向视剖视图。
[0311]图22的电源装置600与图13所示的电源装置300相比较,不同点在于,用于使散热器33b直接与散热板2b接触的开口部13g形成于左侧面613。如图22、图24A以及图24B所示,散热器33b为将板状构件弯曲为L字状的形状,如图24A、图24B所示,具有沿着与第I基板31a垂直的方向配置的第一部分33ba和从第一部分33ba的顶端(左侧面613侧的端)沿着与第一基板31a平行的方向形成的第二部分33bc。而且,该第二部分33bc与散热板2b的第一散热部24直接接触。
[0312]此外,在该电源装置600中,由于需要将散热器33b插入开口部13g内,所以外壳601的外壳主体610如在图13?图15所示的电源装置300那样,由第一构件610a与第二构件310b接合而构成。第一构件610a与图13?图15的第一构件310a相比较,除了开口部13g以外的结构相同。
[0313]另外,这样,在散热器33b直接与散热板2b接触的情况下,需要使散热器33b与整流二极管30之间绝缘,或者整流二极管30本身被绝缘。
[0314]此外,在电源装置600中,虽然散热器33b与散热板2b直接接触,但是也可以将散热胶片4配置于散热器33b和散热板2b之间,并分别与散热器33b和散热板2b直接地接触。
[0315]另外,还可以不在左侧面613上形成开口部13g,散热器33b经由散热胶片4以及左侧面613与散热板2b间接地接触。
[0316]进一步,散热器33b还可以不经由散热胶片4与左侧面613直接地接触。
[0317]此外,散热器33a也可以与上述散热器33b同样地作为传热构件的一个例子使用,并与散热板2b直接地或者经由外壳间接地接触。
[0318]另外,在电子部件本身被绝缘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外壳上形成开口部并使电子部件直接地与散热板2b接触。这样的结构对应于发热部件直接与散热板2b接触的一个例子。
[0319](H)
[0320]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为了即使不配置滑片5也能容易地将电源电路单元3容纳于外壳主体310中,而将外壳主体310分割为2个构件(第一构件310a和第二构件310b),但是也可以如实施方式2那样使用箱形的外壳主体210。其中,在该情况下,由于因散热胶片4的粘接性导致难以将电源电路单元3插入外壳主体210,所以在制造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另外,这样,在使用箱形的外壳主体210的情况下,为了容易插入电源电路单元3,优选使用粘接性弱的材料作为作为散热胶片4。
[0321](I)
[032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说明了通过将第一构件310a和第二构件310b粘接在一起来形成外壳主体10,但是并不限于此,如图25A所示,也可以使用例如螺钉50等来接合第一构件310a和第二构件310b。
[0323](J)
[0324]另外,在将散热板2a、2b安装于右侧面12以及左侧面13时,不限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粘接和在上述(Al)?(A4)中描述的嵌合,也可以通过使用螺钉和螺母的紧固连接将散热板2a、2b安装于右侧面12、左侧面13。在图25B中示出了在图1所示的电源装置中使用螺钉51将散热板2a、2b安装于右侧面12以及左侧面13的状态。
[0325](K)
[0326]进而,还可以使散热板2a、2b与外壳主体210、310—体成形。此外,在实施方式I的情况下,由于需要从左侧面13的开口部13c插入散热胶片4,所以能够仅使散热板2a与外壳主体10 —体成形。
[0327](L)
[032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的电源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仅限于电源装置,对于具有发热部件的电子设备,都能够采用上述说明的结构。
[0329]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具有散热性良好且能够实现小型化的效果,能够用作电源装置坐寸ο
【主权项】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有: 框体,由树脂形成, 发热部件,容纳于所述框体, 板状的散热构件,沿着所述框体的外表面配置,导热率比形成所述框体的树脂的导热率高, 传热构件,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在所述第二面与所述散热构件直接接触或在所述第二面经由所述框体与所述散热构件间接地接触,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发热部件接触; 所述散热构件为至少覆盖所述传热构件和所述发热部件的接触面的形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具有用于气体流入或流出的通气孔。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热构件与所述框体接触, 所述散热构件隔着所述框体配置在与所述传热构件侧相反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具有贯通孔, 所述传热构件经由所述贯通孔与所述散热构件直接接触。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热构件与所述框体之间,具有与所述传热构件接触的片状构件, 所述片状构件隔着所述框体配置在与所述散热构件侧相反的一侧, 所述片状构件的所述框体侧的面相对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的滑动性高。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 所述通气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三面以及第四面, 所述第三面以及所述第四面沿着与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垂直的的方向配置, 所述散热构件配置在所述第三面以及所述第四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含配置有所述发热部件的基板在内的配置在所述框体内的所有基板的表面与所述框体的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垂直。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电子设备还具有用于将所述框体安装在支撑轨道上的安装部, 所述框体具有沿着与所述框体的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垂直的方向配置的第五面, 所述安装部配置在所述第五面上, 在将所述框体安装在所述支撑轨道上的状态下,所述框体的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相对的方向与所述支撑轨道的长度方向垂直。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是通过对至少2个以上的构件进行紧固连接、嵌合或粘接而形成的,并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三面以及第四面, 所述散热构件配置在所述第三面以及所述第四面中的至少一个上, 所述第三面以及所述第四面被设置在不同的构件上。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具有: 箱状构件,具有朝向外部开口而形成的开口面; 盖状构件,配置为堵住所述开口面。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构件通过双面胶带粘贴在所述框体上。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构件与所述框体一体成形。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热构件具有弹性,并紧贴在所述发热部件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性良好并能够实现小型化的电子设备。本发明的电源装置具有:外壳(1)、变压器(34)、散热板(2b)、散热胶片(4)。外壳(1)由树脂形成。变压器(34)容纳于外壳(1)。散热板(2b)沿着外壳(1)的左侧面(13)配置,且为导热率比形成外壳(1)的树脂的导热率的高的板状的构件。散热胶片(4)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面(4a)和第二面(4b),在第二面(4b)与散热板(2b)直接接触,在第一面(4a)与变压器(34)接触。散热板(2b)为至少覆盖散热胶片(4)与变压器(34)的接触面即第一面(4a)以及表面(34a)的形状。
【IPC分类】H05K7/20
【公开号】CN104918457
【申请号】CN201410806649
【发明人】久保正彦, 鹰取浩二, 丸茂克也
【申请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2日
【公告号】DE102014225710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