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管及绕制其的无芯中频感应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58388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铜管及绕制其的无芯中频感应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管及绕制其的无芯中频感应炉。
【背景技术】
[0002] 无芯中频感应炉以其投资小、见效快等优势一直在熔炼行业占据一席之地。但由 于无芯中频感应炉本身的结构问题,除了靠感应加热以外没有别的加热点,不像电弧炉等 其他电炉可以吹氧助燃节能。这样无芯中频感应炉的能量消耗成为其发展的一大阻碍。
[0003] 解决无芯中频感应炉能量消耗高的问题,必须从各个部件上进行节能设计,而感 应器是无芯中频感应炉上最大的能量消耗点,所以对感应器进行改进将会使得能量消耗显 著降低。目前,用于无芯中频感应炉的感应器的铜管一般采用矩形铜管,使得采用矩形铜管 的无芯中频感应炉能量消耗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用于无芯中频感应炉的感 应器的铜管一般采用矩形铜管,使得采用矩形铜管的无芯中频感应炉能源消耗高的缺陷, 提供一种铜管及包含其的无芯中频感应炉。
[0005]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种铜管,所述铜管用于无芯中频感应炉的感应器,所述铜管的横断面的轮廓包 括第一过度弧、第二过度弧、第三过度弧、第一直线、第二直线及第三直线;
[0007] 所述第一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直线且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之间的距离 大于所述第一直线或所述第二直线,所述第三直线的延长线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直线的延 长线及所述第二直线的延长线,所述第一直线通过所述第一过度弧与所述第二直线连接, 所述第一直线通过所述第二过度弧与所述第三直线连接,所述第三直线通过所述第三过度 弧与所述第二直线连接,所述第一过度弧、所述第二过度弧及所述第三过度弧均呈凸状;
[0008] 无芯中频感应炉上绕制所述铜管时,由所述第一过度弧形成的所述铜管的曲面接 触于所述无芯中频感应炉。
[0009] 较佳地,所述第三直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直线的长度或所述第二直线的长度。
[0010] 较佳地,所述第一过度弧、所述第二过度弧及所述第三过度弧均为椭圆弧,所述 第一过度弧所对应的长轴的取值范围为62~74mm,所述第一过度弧所对应的半短轴的取 值范围为24~28mm,所述第二过度弧及所述第三过度弧所对应的半长轴的取值范围均为 18~22_,所述第一直线及所述第二直线的长度的取值范围均为5~7_,所述第三直线的 长度的取值范围为26~30mm〇
[0011] 较佳地,所述铜管的壁厚的取值范围为8~12mm。
[0012] 较佳地,所述铜管的壁厚为
,其中f为电流频率。
[0013]-种无芯中频感应炉,所述铜管绕制在所述无芯中频感应炉上。
[0014] 较佳地,将所述铜管绕制在所述无芯中频感应炉上时,由所述第一过度弧形成的 所述铜管的曲面接触于所述无芯中频感应炉,由所述第三直线形成的所述铜管的平面上焊 接螺栓。
[0015]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 佳实例。
[0016]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17] 通过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铜管绕制在无芯中频感应炉上,有效地降低了无芯中频 感应炉的能量消耗,从而提升了无芯中频感应炉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铜管的横断面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铜管焊接螺栓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无芯中频感应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2] 实施例1
[002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铜管,所述铜管用于无芯中频感应炉的感应器, 所述铜管的横断面的轮廓包括第一过度弧1、第二过度弧2、第三过度弧3、第一直线4、第二 直线5及第三直线6 ;所述第一直线4平行于所述第二直线5且所述第一直线4与所述第二 直线5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直线4或所述第二直线5,所述第三直线6的延长线分别垂 直于所述第一直线4的延长线及所述第二直线5的延长线,所述第一直线4通过所述第一 过度弧1与所述第二直线5连接,所述第一直线4通过所述第二过度弧2与所述第三直线6 连接,所述第三直线6通过所述第三过度弧3与所述第二直线5连接,所述第一过度弧1、所 述第二过度弧2及所述第三过度弧3均呈凸状,所述第三直线6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直线 4的长度或所述第二直线5的长度,根据电流趋肤效应所述铜管的壁厚7
其中f为电流频率,无芯中频感应炉上绕制所述铜管时,由所述第一过度弧1形成的所述铜 管的曲面接触于所述无芯中频感应炉。
[0024] 考虑到将所述铜管绕制在所述无芯中频感应炉的过程中,所述铜管接触于所述无 芯中频感应炉的一面会出现下凹的情况,且考虑到所述感应器的首尾效应,即在首尾两端 的所述铜管电流主要集中在斜角上,因此将所述第一过度弧1设计为椭圆弧,从而由所述 第一过度弧1形成的所述铜管的曲面接触于所述无芯中频感应炉,如果所述第一过度弧1 的棱角太大,则电流全集中在棱角上,无法透入,等效阻抗增大,因此要适当设计所述第一 过度弧1的棱角;考虑到所述铜管耐火胶泥的脱落,因此设计所述第一直线4及所述第二直 线5,从而由所述第一直线4及所述第二直线5形成的所述铜管的两面均为平面;考虑到铜 管外侧会焊接螺栓,因此设计所述第三直线6,从而由所述第三直线6形成的所述铜管的一 面为平面,由所述第三直线6形成的平面有利于焊接;考虑到减小磁力线的切割面积,降低 所述铜管上的涡流损耗,因此将所述第二过度弧2及所述第三过度弧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