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散热系统以及电路模块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94926阅读:来源:国知局
r>[0056]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位于第二热交换单元上表面的固定柱与限位壁的外观示意图;
[0057]图9a?9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关于流体动力传送单元的外观示意图。
[0058]附图标记说明:集成电路晶片1;散热片10;冷却水槽11;叶轮12;出口16;入口 15;散热系统2;电路模块29;第一连通管路201;第二连通管路202;第三连通管路203;第一热交换单元21 ;散热器211 ;风扇212;第二热交换单元22 ;流体动力传送单元23 ;壳体230 ;栗装置231;鳍片结构221;壳体220;电路板232;叶轮2310;上半部2301;下半部2302;流体入口23010;流体出口 23011;底部23020;定子2320;上半部2201;下半部2202;流体入口 22010;流体出口 22011;底盘60;固定片22019 ;基板229 ;热交换区2290 ;腔体2200;流体出入口 2209 ;固定柱701、702 ;限位壁703、704 ;结合结构70 ;空隙705 ;螺丝锁合空间80 ;环状凹槽90 ;发光单元91;导光条92;螺孔93。
【具体实施方式】
[0059]请参见图2a,其系本实用新型为改善现有手段缺失所发展出来的散热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功能方块示意图,其中散热系统2可应用于一电路模块29的散热,该散热系统2包含第一连通管路201、第二连通管路202及第三连通管路203,都用以输送流体。而第一热交换单元21则连通于该第一连通管路201与该第二连通管路202,该第一热交换单元21从该第一连通管路201接收流体来进行对外界空气的散热,然后再将散热后的流体输出至该第二连通管路202。而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热交换单元21可以是常见的散热器211与风扇212的组合,其中散热器21连通于该第一连通管路201与该第二连通管路202,用以从该第一连通管路201接收流体来进行对外界空气的散热,然后再将散热后的流体输出至该第二连通管路202。至于风扇212则用以强制外界空气进行流动以达到散热的目的。
[0060]至于散热系统中的散热模块包含有第二热交换单元22以及流体动力传送单元23,主要是以单一壳体所完成,连通于该第二连通管路202与该第三连通管路203并接触至该电路模块29的表面或表面附近,该第二热交换单元22从该电路模块29将热能传导至通过该第二热交换单元22中的流体。而流体动力传送单元23则另外以单一壳体来完成并与该第二热交换单元22形成一堆迭结构,该流体动力传送单元23连通于该第三连通管路203与该第一连通管路201,用以提供将该第二热交换单元22中的流体通过该第三连通管路203输送到该流体动力传送单元23之中,然后再通过该第一连通管路输送到第一热交换单元中所需的动力。
[0061]接着请参考图2b,其系本实用新型为改善现有手段缺失所发展出来的散热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功能方块示意图,其中大部份元件都相同,而不同处在于散热系统2中流体动力传送单元23流体输送方向位置不同所造成的差异,本实施例的流体动力传送单元23连通于该第二连通管路202与该第三连通管路203,用以提供将该第一热交换单元21中的流体通过该第一连通管路201输送到该流体动力传送单元23之中,然后再通过该第二连通管路22推送到第二热交换单元22中所需的动力。
[0062]而上述该电路模块29可为需要散热的集成电路晶片或是其它类似的为需要散热的电路模块,该第一连通管路201、该第二连通管路202与该第三连通管路203可由可挠式软管或是金属管所完成,用以输送的流体则可以是纯水或是包含有水的液体。
[0063]再请参见图3,其系本实用新型关于流体动力传送单元23与第二热交换单元22的第一实施例剖面构造示意图,其中流体动力传送单元23主要具有自己独立组合的壳体230,壳体230所包覆的空间连通于该第一连通管路201与该第三连通管路203。而栗装置231则是用以将第一热交换单元21(本图未示出)中的流体抽出,通过该第一连通管路201输送到该流体动力传送单元23的壳体230中,然后再通过该第三连通管路203输送到第二热交换单元22中。而第二热交换单元22中具有一基板229及鳍片结构221,基板229上定义有热交换区2290并设置有多个鳍片所完成的鳍片结构221,热交换区2290与发热元件(图中未示出)完成接触,用来与发热元件(图中未示出)达成热交换。而壳体220则覆盖于该基板229和该多个鳍片所完成的鳍片结构221并形成一腔体2200,该壳体220具有一流体出入口 2209,该腔体2200通过该流体出入口 2209以及第三连通管路203与该流体动力传送单元23连通。位于该腔体2200内的多个鳍片所完成的鳍片结构221以大量的有效面积浸泡于该流体中,用以将该电路模块29所产生热能通过热交换区2290与鳍片结构221传导至流体,流体再通过第二连通管路202被导向第一热交换单元21。至于电路板232则是设置于该壳体220与该壳体230之间,其电性连接与该栗装置231,用以提供该栗装置231运转所需要的电源。而本图中的栗装置231主要包含有一叶轮2310,用以带动流体从该第一连通管路201流入,然后再从该第三连通管路203送出。
[0064]再请参见图4a?4c,其系本实用新型关于流体动力传送单元23的内部与外部构造示意图,其中壳体230主要包含有上半部2301与下半部2302,上半部2301具有用来跟该第一连通管路201与该第三连通管路203进行连通的流体入口 23010与流体出口 23011。而叶轮2310则是设置于下半部2302,通过上半部2301的内部与下半部2302的内部的相互结合。便可形成让叶轮2310设置与流体通过的空间。至于电路板232则是设置于下半部2302的底部23020,该电路板232上设置有电动马达所需要的定子(stator)2320,用以提供叶轮2310旋转时所需的动力。
[0065]再请参见图5a?5b,其系本实用新型关于第二热交换单元22的内部与外部构造示意图,其中壳体220主要也是包含有上半部2201与下半部2202,上半部2201具有用该第三连通管路203与该第二连通管路202进行连通的流体入口 22010与流体出口 22011。而多个鳍片所完成的鳍片结构221则是与下半部2202整合在一起,可用相同材料的金属来完成,当然也可以是不同材料来完成,只需注意要以良好的热传导材料来完成即可。通过上半部2201的内部与下半部2202的相互结合。便可形成让鳍片结构221设置与流体通过的空间,其中鳍片结构221系以多个厚度小的鳍片来制造大量的有效面积并浸泡于该流体中,用以将该电路模块29所产生热能传导至流体,流体再通过第二连通管路202被导向第一热交换单元21。
[0066]再请参见图6,其系上述关于流体动力传送单元23与第二热交换单元22的第一实施例构造分解示意图,其详细表达出各部零件于分离状态时的形状,其中底盘60系将电路板232包覆在壳体230的下半部2302的底部23020中,而壳体220上半部2201具有复数个固定片22019来完成一个结合结构,可凭借固定片22019本身的回复力,用以形成一容置空间并夹置上方的流体动力传送单元23。另外,当电路板232上另外设置有发光元件(本图未示出),例如发光二极管,则可以将壳体230的下半部2302的底部23020或是底盘60以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完成,或是在电路板232上完成有导光装置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