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2675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电话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式的便携式电话装置,其中一个第一外壳相对于一个第二外壳可旋转地活动。
便携式的可移动单元,主要包括电话装置,随着电子电路技术的进步已取得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小型化和高性能方面。近年来,需要这样一种电话装置,它装备有用于国际互连网的终端功能,因而具有显示屏上与众不同的特征,即具有一个大屏幕。从这一角度出发,折叠式便携电话装置受到关注,尽管它在折叠起来的情况下厚度稍稍大一些。
使用这样的折叠式便携电话装置,可以认为存在问题,特别是在被合叶所分开的两个外壳之间的电和机械连接方式上,便于操纵天线的位置,以及由此减小厚度。
上述问题当中,关于电和机械连接关系,日本专利No.2821333披露了一种方法,在两个外壳内的电路板之间用于获得电连接的扁平电缆(FPC)依靠合叶部分以螺旋方式被旋转。并且有关天线位置,以上日本专利No.2821333披露了一种技术,天线在两个外壳之间被设置于显示部分所配置的上外壳上。与此相反,日本专利No.2582531披露了一种技术,天线被设置于键开关所配置的下外壳上。
通常便携式电话装置所使用的天线形式是一个螺旋天线呈直线连接在一个鞭状天线的末端。天线在围绕轴心的圆柱空间内以辐射方向具备最高灵敏度,并且每一天线在从其末端到低电位部分都有一个有效部分,该部分连接到电路板。天线接地的部分被插入到用于固定天线的管状部分,该部分连接到电路板上一个放大器的一个输入终端,由此被定位。
这一部分的长度需要参考所使用无线电波的波长以预定比例被确定。在折叠式便携电话装置中,外壳长度方向的尺寸短,因此寻找保持长天线的方式就成为问题。
这里对折叠式便携电话装置中天线的安装作一个比较。参见

图11,当接听者(说话者)将上外壳贴到耳边时,下外壳上的送话器(麦克风)必须位于嘴巴附近,因此上外壳与下外壳间的夹角必须确定为160度左右。那么就可能估测附加在便携式电话上的天线距离,特别是从螺旋天线的末端到头部或者脸部,当天线如图11(a)所示附加于下外壳时,比如图11(b)所示附加于上外壳时要长(da>db)。这样当使用者戴帽子或大于头部的假发,或者梳大于头部的发式时,就可能保护他/她不受天线干扰。
并且,如果天线附加于显示装置所配置的上外壳,由于高频放大器电路正好位于天线附近,所以它们被设置在上外壳上。另一方面,通常基带处理器电路位于下外壳内,键开关和电池也被设置在此,所以高频信号通过螺旋状扁平电缆,则需考虑在螺旋部分高频信号的抑制损耗。
与此相反,如果天线被设置于下外壳,高频信号放大器也被设置于下外壳,则主要电路能够成为下外壳的组成部分,所以测量高频信号的损耗变得容易。并且在下外壳中不存在扩大宽度方向上尺寸的因素,甚至垂直方向上的尺寸也能够比天线附加于上外壳时更小。
但是便携式电话装置中,天线在两个外壳间被设置于键开关所配置的下外壳上,当天线的设置方向与合叶的插入方向冲突时,天线的设置或者合叶的插入就不能操作了,因此在日本专利No.2582531中存在这样的设置下外壳垂直方向上的厚度做得厚些,并且天线位于在下部分的同时合叶部分设置在这一厚度的在上部分内。不过这样一来,下外壳的厚度增加造成了不方便,特别是当电话被放入或取出手提箱或袋子时。
因此按照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折叠式便携电话装置,上外壳相对于下外壳能够旋转活动,厚度较薄并且装配方便。
根据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便携式电话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外壳;一个第二外壳,通过一个合叶连接到所述第一外壳,可自由折叠;一个天线接纳装置,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的一侧;以及一个夹持于所述天线接纳装置的天线,可沿与所述合叶的旋转轴方向相交叉的延伸方向自由活动,其中所述合叶配置于所述第二外壳的一个末端,朝向所述第一外壳之上,一个轴钉沿所述天线的一个活动方向延伸,并作为所述外壳的旋转活动的一个轴;所述天线接纳装置在朝向所述第一外壳之上的一侧延伸到所述第二外壳的一个末端;并且一个天线夹持部分分离地附加于所述天线接纳装置的一个末端,所处位置使得它交迭于在轴向伸出所述轴钉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从而所述天线被可活动地夹持在所述天线接纳部分和所述天线夹持部分,。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话装置,如上定义,其中所述天线有一个鞭状天线和一个连接到鞭状天线的螺旋天线,所述天线夹持部分有一可连接到所述天线的电连接部分,其中所述螺旋天线当所述天线被接纳时电连接到所述电连接部分,而所述鞭状天线当所述天线被拉出时电连接到所述电连接部分。
更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话装置,如上定义,其中所述天线接纳装置有一个第一导管,所述天线有一个连接到一个鞭状天线的螺旋天线,一个用于固定所述螺旋天线的不可导电的天线夹持部分,和一个固定到所述天线夹持部分的第二导管,其中所述鞭状天线塞入所述天线接纳装置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导管至所述第一导管,使所述天线夹持部分被定位于所述合叶旁边,因而所述天线被所述天线接纳装置夹持。
而且,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电话装置,如上定义,其中沟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的背部,并且所述沟槽间的接合部使所述天线被所述天线夹持装置夹持。
图1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装置的结构透视图;图2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装置的结构平面图;图3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装置的结构前视图;图4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装置合叶部分的侧视分解图;图5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装置后外壳从前外壳脱开时的平面图;图6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装置后外壳的前视图;图7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装置下外壳的前外壳的前视图;图8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装置天线及天线接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9(a)至9(d)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装置天线及天线接纳装置的装配图解,其中图9(a)示出天线的主要部分;图9(b)是天线夹持件外壳及天线接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前剖视图;图9(c)是将天线夹持件外壳安装到天线接纳装置上的前剖视图;图9(d)是将天线安装到天线接纳装置上的前剖视图。
图10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装置当把天线3拉出时的前视图;以及图11(a)和11(b)示出折叠式便携电话装置的天线与头部的位置关系依赖于天线的安装位置图11(a)表示天线装在下外壳时的情况;图11(b)表示天线装在上外壳时的情况。
最佳实施例以下将参考图1至10充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轮廓的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平面图。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从前面看的前视图。图4是图3所示合叶部分在装配前从左侧向右侧看的分解图。图5是图3所示后表面由下外壳的前表面脱开时从上面看的视图。图6是图5所示从前面看的侧面图。图7是图2所示下外壳的前表面的剖面图。图8是图2所示下外壳的天线及天线夹持装置的部分剖面图。图9是说明图8所示装配的部分剖面图。图10是图3所示天线拉出时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一个上外壳1作为第一外壳,旋转地连接到作为第二外壳的下外壳2上,在合页部分8处可转动。接听器的开口形成于上外壳1前表面的上部,接听器4(扬声器)设置在开口内。一个液晶显示屏5差不多位于上外壳1前表面的中央部分。下外壳的前表面上设置了多个键开关7。当使用者打电话时这些键开关用于输入电话号码,或是用于输入邮件所用的字母或字符。送话器的开口位于下外壳2前表面的下部,送话器(麦克风)设置在开口内。
如图2和3所示,上外壳1的末端,朝向下外壳2之上,有圆筒形部分81和85,用于插入轴钉91及扁平电缆接收部分83,另一方面,下外壳2的末端,朝向上外壳1之上,有圆筒形部分82和84,用于插入轴钉91。圆筒形部分82和84被设计成外壳1和2打开时天线在朝向外壳1之上的末端延伸的方向。这里下外壳2形成前表面22和后表面21,且圆筒形部分84由圆筒形分部841和842形成,并进一步由构成下外壳2的前表面22与后表面21的两侧相抵的形状决定空间,每一侧都在末端以1/4圆周同扁平电缆相连。
轴钉91从彼此相对的方向插入圆筒形部分84和85,圆筒形部分81、82、83、84形成合叶部分,从而将上外壳1与下外壳2可旋转地相互连接。上外壳1与下外壳2能被折叠,因此上外壳1与下外壳2的前表面相互接触,并且合叶部分有一个闭锁装置(图中未示),因此它们延伸或打开时由它们所确定的夹角不会超过160度。这样就避免了上外壳1碰到天线3而造成的损害。
下外壳由前表面22与后表面21组成,而且下外壳2内存储着键开关104和电路板101,如图7所示的中央部分,在前表面22的一侧被压成薄片。在后表面21的电池接纳部分211内存放着电池(图中未示)。如图5所示,后表面21旁边设置了由天线附加部分212和天线接纳部分213组成的天线接纳装置,且这一天线接纳装置夹持着天线3。天线接纳装置的细节后面还要描述。
扁平电缆连接到电路板101图中未示,用于上外壳1内电连接液晶显示屏5和接听器4。如图5所示,在天线接触导管37附近的电路板101部分,固定着用于天线3和电路板101之间电连接的弹簧102。前表面22和后表面21由电路板接纳部分及电池接纳部分的外缘所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内壁接合而成,同时前表面22通过四枚图中未示的螺钉连接到后表面21上的突出部,被固定于合叶一侧的两个角落附近,置于键开关104与电路板101之间。下外壳2在前表面22同后表面21相接后具有如图3所示的厚度T1。
下外壳2的后表面21内,电池接纳部分211的旁边平行设置了天线附加部分121和天线接纳部分213,且电池接纳部分211的外缘与前表面221的相应部分接合,从而形成阻止外壳变形的结构。天线附加部分212和天线接纳部分213外也设置了同上述结构相似的内壁,但由于天线附加部分212没有在厚度方向上被分割,形成连续内壁是不可能的,因此与电池接纳部分211的外缘相比牢固度较低。所以抑制外壳变形的效果主要依靠电池接纳部分的内壁。并如图3所示,由天线附加部分212和天线接纳部分213组成的天线接纳装置具有厚度T2,且这一厚度T2同下外壳2的厚度T1相比,在所有部分皆是T2≤T1。
下面将参考图8和9说明天线接纳装置。天线3被下外壳2的后表面21所夹持。天线与天线夹持装置的细节如图8所示。在此,天线接触导管37与扣件导管36合起来称作天线夹持部分。天线3由螺旋天线部分31、螺旋接触部分32、鞭状天线33、鞭状接触部分34和螺钉35组成。螺旋天线部分31和鞭状天线33以及各自的接触部分32和34在天线内部电连接。
天线附加部分212的末端214具有双圆筒形,并作为天线夹持件结合或安装在天线夹持件外壳30的双圆筒形的后端,从而连接在后面要提到的结构内。天线夹持件外壳30的末端301也近似具有双圆筒形,且外缘内径稍大于螺旋天线的外径。因而它能接纳螺旋天线31的基本部分,并在接纳螺旋天线31时若螺旋天线31沿垂直方向受到外力作用可限制螺旋天线31变形,由此阻止螺旋接触部分32和天线3被超强外力损坏。考虑到天线夹持件外壳30的直径T3,被设为T3≤T1。在本实施例中,T3=T2,从而避免在天线接纳装置间的连接部分形成空档。
天线接触部分37和扣件导管36穿过天线附加部分212和天线夹持件外壳30的孔。天线接触部分37的接触圆筒部分371的内径大于螺旋接触部分32和鞭状接触部分34的外轮廓,因此可以进行把天线3推入和拉出的轴向移动,同时产生摩擦,将天线3置于稳定位置,又通过足够低的阻抗获得电连接。
在扣件导管36的一端形成了一个环行凸缘,上面的沟槽即辙供一字形螺丝刀使用,同时在另一端的内表面上形成螺钉361。天线接触导管37具有连接到主体374的结构,且天线接触部分371的一侧内缘形成螺钉372。在主体374的内侧,有一个孔用以插入天线和非接触部的固定螺钉35,并且孔内形成壁部373阻止固定螺钉35移动。
以这种方式,鞭状接触部分34进入主体374,与天线接触部分371相接触,防止鞭状天线的天线接触部分371缩短,由此可以减轻降低天线灵敏度的因素。而且,主体374另一侧上形成凸缘375,和圆筒形部分376内形成另一侧,以及其末端组成外轮廓,使得保护导管36插入。凸缘375具有图中未示的多边形,且与天线附加部分上的防止旋转结构(图中未示)接合,当其被装配时防止旋转,如后面说明的那样。
在图2、3和8中,示出了天线3被天线夹持部分拉回下外壳2的一侧的情况。天线3被夹持在天线接纳装置内,可沿交叉于合叶91轴向延伸线的方向自由活动,因此它能够从如图2所示的天线3被拉回的情况移动到如图10所示的被拉出的情况,反过来也一样。在本例中,考虑到合叶91,所有螺旋天线31被定位于上外壳2相对的一侧,但几乎所有鞭状天线33都位于下外壳2的一侧,因此天线3作为整体,超过一半的部分位于下外壳2的一侧。图10所示的天线3是其被拉出时从侧面看的情况。考虑到合叶91,本例中所有螺旋天线31和鞭状天线33的大部分位于下外壳2相对的一侧。但本实施例的天线3可沿交叉于合叶91轴向的直角方向自由活动。
下面将参考图9说明天线3与天线夹持部分的装配步骤。作为一个装置整体,装配按下述步骤进行(1)安装上外壳和下外壳,前盖朝下,从两侧插入合叶91,完成合叶部分的装配;(2)将装配好的部分顺序放置在上外壳与下外壳的前外壳上,并进行必要的操作。在下外壳内,键开关板置于前表面上,然后安置电路板。并把送话器(麦克风)置于预定位置;(3)按照预定操作步骤将用于连接上外壳和下外壳的扁平电缆的连接器终端插入板状电路的连接器;(4)安装天线3到下外壳的后表面。下面说明这一步骤的细节;(5)分别把上外壳的后表面与下外壳盖在前表面上,并通过弹簧作用把凸面部分与凹面部分相合,每一部分在各自的外缘内壁上形成。之后,上外壳与下外壳的前表面和后表面通过螺钉连接;并且(6)将电池安装进下外壳。
以下参考图9(a)至9(d)说明上述步骤(4)。如图9(a)所示,天线3在图9(c)示出的未固定螺钉35的条件下提前安装。如图9(b)所示,天线夹持件外壳30和扣件导管36,天线接触导管37,保护导管38和后表面21分别作为单独部分或者元件。
首先,天线接触导管37被插入后表面21的天线附加部分212,接下来,保护导管38被插入天线接触导管37的圆筒形部分376。再下面如图9(c)所示,在插入天线夹持件外壳30的情况下,扣件导管36接合于天线接触导管37的天线接触部分371,从而天线夹持件外壳30接合于天线附加部分212,并由螺丝刀旋转扣件导管36将其紧固。本例中,作为旋转闭锁物的适量粘胶剂被涂在天线夹持件外壳30与天线附加部分212的接合部,以及扣件导管与天线接触部分的螺钉上。再往下,图9(a)示出的天线从鞭状接触部分34的一侧插入天线接触部分371的孔或开口并推入底端。这样如图9(c)所示,固定螺钉35从保护导管38的末端部分旋入鞭状接触部分34末端表面的螺钉孔并被紧固。本例中,旋紧螺钉使用适量粘胶剂作为旋转闭锁物。
由上述结构和装配步骤的说明,不可能在天线特性上无障碍地得到薄形且容易装配的折叠式便携电话装置。
进一步地,代替上述结构,在天线预先插入扣件导管36的情况下,当天线接触部分配置于扣件导管36的一侧,旋紧天线接触导管37与天线附加部分212相连(考虑到它脱开与天线的接触,所以这样),与天线夹持件外壳30一道。本例中旋紧时有必要使用工具从天线部分旋转螺钉部分。在此,为使天线3的螺旋接触部分32和鞭状接触部分34与扣件导管36的接触部分彼此靠近,第二外壳一侧上的接触部分内孔径应大于确定天线拉出位置的粗端部分,这也是固定螺钉的共同点,因此内外螺钉可在图8所示情况下互换。
如图3和10所示,在天线夹持件外壳30装入天线接纳装置的条件下,它到达的位置在轴向与合叶部分的轴钉91所构成的突出部(图3和10中大约一半)的一部分重叠。这种情形下,无论轴钉91附加和/或脱开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它们在天线夹持件外壳30移开时被附加和/或脱离,比如为了修理装配或者拆卸装置时。
而且,如果天线夹持件外壳30在装置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较短,根据天线夹持件外壳30的长度在轴向拉伸天线的长度就成为可能,由此可保持天线的必要长度,从而保持良好的通讯性能。
按照上述本发明的说明,有可能提供一种折叠式便携电话装置,第一外壳通过合叶相对于第二外壳旋转,同时厚度较薄并且装配简单。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电话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外壳;一个第二外壳,通过一个合叶连接到所述第一外壳,可自由折叠;一个天线接纳装置,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的一侧;以及一个夹持于所述天线接纳装置的天线,可沿与所述合叶的旋转轴方向延长线相交叉的方向自由活动,其中所述合叶有一个轴钉,配置于所述第二外壳的一个末端,朝向所述第一外壳之上,且沿所述天线的一个活动方向延伸,并作为所述外壳的旋转活动的一个轴;所述天线接纳装置在朝向所述第一外壳之上的一侧延伸到所述第二外壳的一个末端;并且一个天线夹持部分分离地附加于所述天线接纳装置的一个末端,所处位置使得它交迭于在轴向伸出所述轴钉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从而所述天线被夹持在所述天线接纳部分和所述天线夹持部分,可自由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话装置,其中所述轴钉在所述天线夹持部分由所述天线接纳装置的末端移开时脱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话装置,其中所述天线接纳装置的厚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话装置,其中所述天线有一个鞭状天线和一个连接到鞭状天线的螺旋天线,所述天线夹持部分有一可连接到所述天线的电连接部分,其中所述螺旋天线当所述天线被接纳时电连接到所述电连接部分,而所述鞭状天线当所述天线被拉出时电连接到所述电连接部分。
5.一种折叠式便携电话装置,有一个第一外壳和一个第二外壳,且所述第一外壳通过一个合叶可旋转地接到所述第二外壳,以及进一步包括一个天线接纳装置,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的一侧;和一个夹持在所述天线接纳装置的天线,可沿交叉于所述合叶轴向方向延长线的直角方向自由活动,其中所述天线接纳装置的厚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电话装置,其中所述天线有一个连接到一个鞭状天线的螺旋天线和一个用于固定所述螺旋天线的不可导电的天线夹持部分,其中所述天线夹持部分位于所述合叶的旁边,当所述天线被塞入所述天线接纳装置时,所述天线因而被所述天线接纳装置夹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电话装置,其中所述天线接纳装置有一个第一导管,所述天线有一个连接到一个鞭状天线的螺旋天线,一个用于固定所述螺旋天线的不可导电的天线夹持部分,和一个固定到所述天线夹持部分的第二导管,其中所述鞭状天线塞入所述天线接纳装置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导管至所述第一导管,使所述天线夹持部分被定位于所述合叶旁边,因而所述天线被所述天线接纳装置夹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电话装置,其中沟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的背部,并且所述沟槽间的接合部使所述天线被所述天线夹持装置夹持。
全文摘要
一种折叠式便携电话装置,有一个上外壳1和一个下外壳2,且前者可通过合叶91相对于后者旋转,其中一个天线接纳装置213平行设置于下外壳的旁边,并且天线3沿交叉于合叶91轴向延伸线的直角方向插入天线接纳装置213,以及天线3被天线接纳装置213所夹持,从而在不增加装置厚度的情况下使得天线附加于下外壳之上。
文档编号H04M1/02GK1373592SQ01116519
公开日2002年10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8日
发明者根本保志, 飞田隆, 千木崎忠司, 石川高司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