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4169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喇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喇叭装置,由播放频段不同的2种以上的喇叭在阻板 (baffle)上以一直线方式(in-line)配置所成。
背景技术
由播放频段不同的2种以上的喇叭在阻板上以一直线方式配置所成的 喇叭装置,最一般的是具备高音用、中音用、低音用3种喇叭、构成3路的 喇叭系统的装置,并且,存在构成其他的4路以上的喇叭系统的装置,再有, 存在通过和具备播放其他频段的喇叭的喇叭装置并用而构成喇叭系统的装 置。
一般,构成喇叭系统的喇叭,根据其播放频段而名称不同,如果是3路的 系统,从播放低音侧的喇叭开始,称为低音喇叭,中音喇叭,高频喇叭,而在4 路的系统中,从低音侧开始,称为低音喇叭,中低音喇叭,中音喇叭,高频喇 叭。并且,以高频喇叭为中心上下对称配置中音喇叭或低音喇叭的方式称为 虚拟同轴的方式配置。以下,使用这些称呼。
并且,在驱动单元中安装了号角的号角型喇叭因过渡特性优良,而能获 得清脆的良好声音,所以在多数喇叭装置中被釆用。但是,如使低音喇叭成 为号角型,因需要巨大的号角,所以通常的喇叭装置,在低音喇叭中采用直 接辐射型喇叭,而使高频喇叭或中音喇叭等低音喇叭以外的喇叭成为号角 型。
然而,在具备2种以上喇叭的喇叭装置中,优选消除各喇叭之间的听觉 上的偏差。因此,为了消除这种"偏差",应当是采用将各喇叭对准上下方 向的中央线的"一直线方式配置"或前述的"虚拟同轴的方式配置"、或消 除各喇叭辐射音的到达时间差的"使音源在前后方向一致的配置"、或补正 由各喇叭或分频电路的特性所产生的相位偏差的"前后调节音源的配置" 的装置。
但是,除了使低音喇叭以外的喇叭为号角型的大多数的喇叭装置,虽然 将各喇叭以一直线方式配置,但是没有以消除各喇叭辐射音的到达时间差 而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是因为以消除各喇叭辐射音的到达时间差 使各喇叭的音源前后一致而设置时,由于长大的中音用喇叭的号角的前端 突出,从而出现短号角的高音用喇叭或直接辐射型低音喇叭的辐射音碰上 中音用喇叭的号角发生反射而偏移的弊病。并且,如果只有中音用喇叭的号 角向前突出,会使喇叭装置的外形缺乏整体感。另一方面,也有采用使各喇 叭的音源在前后方向上一致的配置或前后调节音源的配置的喇叭装置。无 论那一种都忽略了使低音喇叭以外的喇叭成为号角型的喇叭系统中的这种 弊病。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9-135489号公报(图19)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使低音喇叭以外的喇叭成为号角型的大多数的喇叭装置, 如以消除各喇叭的辐射音的到达时间差而配置,因多会出现音质上或设计 上的弊病,所以各喇叭的辐射音到达时间出现偏差。本发明鉴于此现状,目 的是提供一种使各喇叭辐射音的到达时间一致的同时,增大低音喇叭以外 的喇叭的音压,并且,靠近地配置各喇叭而成为具有整体感外形的喇叭装
本发明者,为解决上述问题,使喇叭装置中的各喇叭的配置或号角形状 等变化,验证了各喇叭辐射音的增大或到达时间差。而且,发现通过在阻板 前面设置规定形状的增大壁对,和号角一样可增大中音用喇叭等的辐射音, 并且能够改善到达时间的偏差,从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喇叭装置的特征为由播放频段不同的2种以上的喇叭在阻 板上以一直线方式配置所成的喇叭装置中,在阻板上配置有播放邻接低音 喇叭的播放频段的高音侧频段的基准喇叭,在阻板的前面配设有增大壁对, 该增大壁对通过该基准喇叭的辐射面的左右两旁部位和该基准喇叭以外的 全部的喇叭的两侧而上下纵贯阻板前面,且向其前方左右扩开并形成为增 大基准喇叭辐射音的形状。
在此,播放邻接低音喇叭的播放频段的高音侧频段的"基准喇叭",如
果喇叭装置是构成3路的喇叭系统的装置则指中音喇叭,如果是构成4路的 喇叭系统的装置则指中低音喇叭。另外,有关本发明的喇叭装置,以构成具 备低音喇叭的3路以上的喇叭系统的装置为对象,但在阻板自身上没有必要 配设低音喇叭。也就是,本发明的喇叭装置包含具备构成喇叭系统的低音喇 叭以外的2种以上的喇叭、并通过与具备低音喇叭的其他的喇叭装置组合 而构成喇叭系统的装置。
在有关其构成中,基准喇叭的辐射音,向在辐射面的前方左右扩开的增
大壁对的内侧放出,从而在内侧空间中增大。并且,基准喇叭的辐射音到达 增大壁对上端的最短距离、以及基准喇叭的辐射音到达增大壁对下端的最 短距离,与基准喇叭的辐射音到达增大壁对前端的最短距离大体相同、或比 其更长时,虽然不及理想的全尺寸号角,但可获得和全尺寸号角同样效果的 音压。
并且,本发明中有以下提案增大壁对在阻板前面通过上下配设,在阻
板上所配置的全部喇叭因以一直线方式配置,所以纵贯阻板前面上下的增 大壁对通过全部喇叭的辐射面的两侧。因而,本发明的喇叭装置中,全部喇 叭的辐射音辐射在增大壁对的内侧空间。在此,增大壁对因是向前方左右扩 大的形状,所以高音用喇叭或低音用喇叭的辐射音不会碰到增大壁对而反 射,而是在增大壁对的内侧空间和基准喇叭的辐射音混合并向前方的聆听 空间辐射。
如此这样,本发明的喇叭装置中,播放邻接低音喇叭播放频段的高音 侧频段的"基准喇叭"的辐射音,通过增大壁对而增大,从而具有和号角同 样的音响。尽管增大壁对没有在水平方向隔开,但因其内周壁沿着其他喇叭 的音波辐射音而形成,即便使其他喇叭的音源和基准喇叭的音源前后方向 一致,其他喇叭的辐射音也不会像号角型喇叭时那样发生碰到增大壁对而 反射。并且,和向前方局部突出的号角不同,增大壁对因通过阻板的前面上 下所配设,所以本发明的喇叭装置的前面形状成为起伏较小并有整体感。
而且,本发明中,在阻板上配置低音喇叭时,由于增大壁对所起的音压 增大作用,在低音喇叭辐射音的高音部分起作用,而不能获得低音喇叭的平 坦的音压特性。对此,在上述构成中, 一种在阻板上配置低音喇叭,并在前述
增大壁对的外壁面和阻板前面之间,形成有向聆听空间敞开的外侧间隙,在 该低音喇叭辐射面的两侧近旁部位,形成有向外侧间隙辐射低音喇叭辐射 音的增大抑制间隙口的构成被提案。
有关其构成中,低音喇叭的辐射音,因从增大抑制间隙口通过外侧间隙 而向聆听空间辐射,所以相对低音喇叭辐射音的增大壁对的音响负荷减少, 低音喇叭的音压特性成为平坦。
另外,本发明有以下提案在阻板上配置有播放高于基准喇叭的播放 频段的高音侧频段的高音用喇叭(高频喇叭或4路系统中的中音喇叭等)时, 在前述增大壁对的内侧,该高音用喇叭辐射面的两侧近旁部位,配设有向前 方左右扩大而形成有增大该高音喇叭辐射音形状的高音用增大壁对,而且 将该高音用喇叭增大壁对的上下端及前端接合于前述增大壁对的内壁。在 此,该高音用增大壁对的上下端之间的尺寸比播放邻接低音侧的喇叭的辐 射面的上端和该高音用喇叭的中心间的距离的2倍短,并且其后端和前端之 间的尺寸是其上下端之间尺寸的一半左右为适宜。而且,优选将高音用增大 壁对的内壁的上下端及前端以沿着各喇叭的音波的辐射方向和增大壁对的 内壁面平滑地接合,使各喇叭的辐射音在该接合部上不歪斜。并且,在阻板 上配置播放高于基准喇叭的播放频段的高音侧频段的号角型高频喇叭时, 优选将该号角型高频喇叭的号角前端两侧部接合于增大壁对的内壁,该号 角型高频喇叭的辐射音对着该接合部反射,并以使其不歪斜,将号角的两侧 部的内壁和增大壁对的内壁平滑地接合。并且,在其构成中,优选将该号角 的外壁面沿着邻接喇叭的辐射方向而形成,并以该喇叭的辐射音碰到也不 反射而设计。另外,号角型高频喇叭是指对由半圆型喇叭或压縮驱动器等所 组成的高频喇叭装付增大该高频喇叭辐射音的号角的喇叭。并且,还提案在 阻板上配置播放高于基准喇叭的播放频段的高音侧频段的高音用喇叭时, 以前述增大壁对的内壁通过该高音用喇叭的辐射面的两侧边缘,形成为增 大该高音用喇叭辐射音的形状。
并且,有以下提案在阻板上配置有播放高于基准喇叭播放的频段的高音 侧频段的号角型高频喇叭,在该号角型高频喇叭的号角的开口部的两侧近 旁部位,形成有使该号角型高频喇叭的辐射音通过增大壁对的外侧并向聆 听空间辐射的指向扩大间隙口 。其构成中,号角型高频喇叭所辐射的音波,因也从指向扩大间隙口向增 大壁对的外侧辐射,所以对于指向性比较狭窄的高音频段的音波可扩展其 指向性。有关指向扩大间隙口,其开口面积越大,则越多的辐射通过指向扩 大间隙口,辐射音的指向性变宽广。另外,指向扩大间隙口的开口面积越大, 则通过增大壁对内侧的辐射音减少。由此,优选指向扩大间隙口的大小对应 喇叭的特性而设定。
在此,上述构成中,采用在号角型高频喇叭的上下配置基准喇叭的虚拟 同轴的方式配置时,高频喇叭的号角容易成为突出在阻板前方的配置。有关 其构成中,将高频喇叭的号角突出至增大壁对的前端时,增大壁对的截止频 率附近的音压增大作用,变成由号角所上下分断的单侧一面程度的作用,从 而产生相对基准喇叭的播放音域至想定的低频段不能负担充分的音响负荷 的弊病。
而且,这样的弊病,对于号角开口部的纵幅尺寸,如将高频喇叭的号角
开口部从增大壁对的前端30%左右的距离向里面配置则开始减少,如以50 %左右的距离向里面配置则被改善,如以70%左右的距离向里面配置则变 得相当少。
由此,本发明中,提案一种在阻板上配置播放高于基准喇叭的播放频段 的高音侧频段的号角型高频喇叭,并在该高频喇叭的上下以虚拟同轴的方 式配置有基准喇叭,高频喇叭的号角的开口部,从增大壁对的前端以该开口 部的纵辐尺寸一半以上的距离向里面配置。在此所谓的"号角开口部的纵 幅尺寸"不是号角开口部内侧的纵幅尺寸,而是指包含了上下侧面板厚度的 纵幅尺寸。 发明的功效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因是在阻板的前面配设通过基准喇叭和该基准喇叭 以外的全部喇叭的辐射面的左右两侧并上下纵贯阻板前面且向前方左右扩 开的增大壁对,并通过该增大壁对来增大基准喇叭辐射音的喇叭装置,就基 准喇叭的辐射音而言可获得和基于号角的理论的全尺寸号角同样的音压增 大作用。
并且全部喇叭的辐射音因在增大壁对的内侧空间辐射,即便在基准喇 叭的上下靠近地配置低音喇叭或高音用喇叭,且以消除辐射音的到达时间 差而前后调节各喇叭的音源位置,也可如以往的号角型喇叭装置那样,将高 音用和低音用喇叭的辐射音碰到中音用喇叭的号角不会歪斜并向聆听空间 释放。
再有,在以往的号角型喇叭装置中,高音和中音和低音用喇叭因各自设 置在号角开口部的外侧,这些辐射音经分散容易成为缺乏实感的声音,但在 本发明中,在增大壁对内侧靠中央的部分靠近地配置有各喇叭,各自喇叭的 辐射音,因在增大壁对内侧的空间被混合,从而从增大壁对的前端向聆听空 间放射,所以各喇叭的辐射音经集结而容易成为有实感的声音。
也就是,在本发明的喇叭装置中,如号角型喇叭装置那样在可获得音压 增大的同时,使从低音喇叭到高频喇叭的辐射音的到达时间一致,并再将各 喇叭靠近地配置能够实现具有实感的声音。而且,具有在实现这样的优良音 响特性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小型且有整体感外形的双重优点。
并且,在低音喇叭辐射面的两侧近旁部位,因形成有低音喇叭辐射音通 过外侧间隙并向聆听空间辐射的增大抑制间隙口,所以通过增大壁对能够 抑制低音喇叭辐射音部分地增大,对低音喇叭而言能够实现平坦的频率特 性。
并且,在该号角型高频喇叭的号角的开口部的两侧近旁部位,形成使 该号角型高频喇叭的辐射音通过增大壁对的外侧并向聆听空间辐射的指向 扩大间隙口时,能够扩大号角型髙频喇叭播放音的指向性。
再有,在高频喇叭的以上下虚拟同轴的方式配置基准喇叭的构成中, 将高频喇叭的号角的开口部,从增大壁对的前端以该开口部的纵辐尺寸一 半以上的距离向里面配置时,能够防止由号角产生增大壁对的音压增大作 用在截止频率附近衰减的情况。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喇叭装置1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喇叭装置1的纵截面侧面图。
图3是表示中音喇叭4的高度位置中的喇叭装置1的横截面图。 图4是表示高频喇叭5的高度位置中的喇叭装置1的横截面图。 图5是表示比较例1的喇叭装置la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比较例1及比较例2的喇叭装置中,中音喇叭4 的频率特性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及比较例3的喇叭装置的频率特性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喇叭装置lb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喇叭装置lb的纵截面侧面图。
图10是表示低音喇叭3的高度位置中的喇叭装置lb的横截面图。 图11是表示中音喇叭4的高度位置中的喇叭装置lb的横截面图。 图12是表示高频喇叭5的高度位置中的喇叭装置lb的横截面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2及比较例4的喇叭装置的频率特性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3的喇叭装置lc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4的喇叭装置ld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4的喇叭装置ld的纵截面侧面图。 图17是表示高频喇叭5的高度位置中的喇叭装置ld的横截面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5的喇叭装置le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实施例6的喇叭装置lf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喇叭装置lf的纵截面侧面图。 图21是表示实施例7的喇叭装置lg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实施例8的喇叭装置lh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实施例8的喇叭装置lh的平面图。 图24是表示实施例9的喇叭装置li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实施例10的喇叭装置lj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la lk 喇叭装置 1, 2a 2e 阻板 3, 3a 低音喇叭 4, 4a 中音喇叭
5 高频喇叭
6 中低音喇叭 10, 10a 10f增大壁对
16, 16a 增大抑制间隙口18 指向扩大间隙口 26, 26a 开口部 28 外侧间隙
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为实施例1的喇叭装置1的立体图。此喇叭装置1具备两种喇叭, 一个中音喇叭4和一个高频喇叭5,并和具备低音喇叭的其他的喇叭装置 (图示省略)构成3路喇叭系统。也就是,在本实施例的喇叭装置1中,中音 喇叭4成为本发明的基准喇叭。
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的喇叭装置1具备长矩形状的阻板2。此阻板 2由宽40cmX高8&mX厚18mm的合成板所成。在该阻板2的中央部形成矩 形的开口部9a,在此开口部9a,从背面侧安装有中音喇叭4。中音喇叭4由 口径为18cm的圆锥形全频喇叭所构成。此中音喇叭的背面侧,由容积为16 升的密闭壳体ll所包围。
并且,在阻板2的上部形成矩形的开口部9b,在此开口部9b,从背面侧 安装高频喇叭5。高频喇叭5为口纟全28mm的半圆形喇叭。在此,如图1,2 所示,中音喇叭4和高频喇叭5,以一直线方式配置,并且,各自的音源以前 后方向一致所配置。
如图1 4所示,在阻板2的前面,以覆盖中音喇叭(基准喇叭)4辐射面 的左右一部分的状态,配设上下纵贯阻板前面2且向前方左右扩开的增大壁 对10。此增大壁对10由18mm厚的二张弯曲的合成板所成,其截面,形成和 内壁面构成为下述图5所示比较例1的号角13的左右的合成板13c, 13d同 样形状的曲面并左右扩开。此增大壁对10,开口宽38cmX高82X进深27cm, 号角狭口面积135cm2,截止频率设定为270Hz,所以如后述那样,中音喇叭4 的辐射音在此增大壁对10的内侧空间增大。
并且,在阻板2前面的高频喇叭5的安装部位,配设可增大高频喇叭5 辐射音形状的高音用喇叭增大壁对12。此高音用喇叭增大壁对12,只用于 增大高频喇叭5的辐射音,和本发明的增大壁对不同。此高音用增大壁对12由纵深12cmX高28cinX厚3cm的合成板所成,并配置在增大壁对10的内侧, 通过向前方左右扩开的内壁面增大高频喇叭5的辐射音。并且,高音用增 大壁对12,因将其内壁面的上下端及前端,以沿着中音喇叭4或高频喇叭5 的音波辐射方向和增大壁对10的内壁面平滑地接合,所以中音喇叭4或高 频喇叭5的辐射音在和增大壁对10的接合部碰到各自的壁对10, 12反射而 不歪斜。
比较例1
图5为用于实施例1的喇叭装置1的性能验证的比较例1的喇叭装置 la。此喇叭装置la,具备和上述实施例1的中音喇叭4同样的号角型喇叭, 并通过号角13增大其辐射音。
号角13,狭口面积为135cm夂开口面积1750cm 从狭口到开口的距离 27cm,截止频率270Hz的指数的全尺寸号角。号角13由和实施例1的增大 壁同样的材质及同样厚度的合成板所构成。构成号角13上下的合成板 13a, 13b为平板,每块合成板向前方扩开,并相对水平面以倾斜约30°的状 态而设置。并且构成其左右的合成板13c, 13d形成按照指数计算的曲面,号 角13狭口 13e为宽9cmX高15cm的矩形,对于此狭口 13e从后面装付上述 中音喇叭4。并且,在中音喇叭4的背面侧配设有和实施例1同样容积约16 升的密闭型箱体lla。 比较例2
制作从比较例1的喇叭装置la除去号角13的喇叭装置(图示省略),并 将其作为比较例2。也就是,此比较例2的喇叭装置为,只有以实施例l同 样容积约16升的密闭壳体lla包围实施例1的中音喇叭4的背面侧的构成。
试验1
对于实施例1,比较例1及比较例2的各喇叭装置,调査了中音喇叭4 的频率特性。测定用麦克风设置在地上lm高、并从中音喇叭4的振动板的 平均位置向前lm的位置。其结果如图6所示。
将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频率特性相比较,比较例1的音压,从超过 100Hz的部分开始高于比较例2,而在300 1000Hz部分更加超越比较例2 的频段。此音压差,显示了由比较例1的号角13所产生的中音喇叭4的辐 射音的音压增大作用。另外,将实施例1和比较例2的频率特性相比较,实施例1的音压和比 较例1 一样,从超过100Hz的部分开始高于比较例2,而在300 1000Hz部分 超越比较例2的频段。此结果,显示了实施例1的增大壁对10增大中音喇 叭的辐射音。将实施例1的增大壁对10和比较例1的号角13之间的音压 增大作用进行比较,在400Hz以下的频段中有同样程度的音压增大,而在 400 1500Hz的频段中,比较例1超越3 5dB左右。
像这样,明确了实施例1的喇叭装置l,根据理论上的计算虽不及全尺 寸号角13,但通过增大壁对10的音压增大作用,可获得和全尺寸号角同样 的音压的增大。另外,对于通过增大壁对10较好地增大中音喇叭4 (基准 喇叭)的辐射音,优选将中音喇叭4的辐射音到增大壁对10的上下端的最 短距离和中音喇叭4的辐射音到增大壁对10的前端的最短距离设定为大致 相同尺寸,或比其更长。换言之,从中音喇叭4的辐射面的上下端到增大壁 对10的上下端的距离,优选为从中音喇叭4的辐射面到增大壁对10的前端 的距离以上。此时,如果在喇叭装置的中央配置基准喇叭,便可使增大壁对 的上下端和一般喇叭装置的阻板的上下端一致。
比较例3
制作从实施例1的喇叭装置1的构成中除去增大壁对io及高音用增大 壁对12的喇叭装置(图示省略),并将其作为比较例3。 试验2
对于实施例1和比较例3的喇叭装置,将中音喇叭4和高频喇叭5的交 叉频率设定为1500Hz,并调查其各自的频率特性。测定用麦克风的设置位置 以在中音喇叭4的前方和试验1同样进行。其结果如图7所示。
如图7所示可知,实施例1的喇叭装置1和比较例3的喇叭装置相比乾 从中音频段到高音频段,音压增大,中音喇叭4的辐射音和高频喇叭5的辐 射音一同增大。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喇叭装置1中,中音喇叭(基准喇叭M和高频喇 叭5的辐射音,因通过增大壁对10和高音用增大壁对12而增大,对于这些 辐射音,可获得和号角型喇叭装置的辐射音同样的音质。并且,增大壁对10 是上下通过各喇叭4, 5的辐射面的左右两侧,高音用增大壁对12因将其内 壁面的上下端基前端沿着各喇叭4,5的音波辐射方向平滑地接合于增大壁
对10的内壁面,所以即便高频喇叭5靠近地配置在中音喇叭4的正上方位 置位置,及这些音源以前后一致而配置,高频喇叭5的辐射音碰到增大壁对 10也不反射而向聆听空间L(参照图2 图4)释放。并且,从相互接近的各 喇叭4, 5所辐射的音波,因在增大壁对10的内侧一边混合一边向前方的聆 听空间L释放,所以各喇叭4, 5的辐射音成为已调和的有实感的声音。再有, 增大壁对10由于上下纵贯阻板2的前面侧,所以喇叭装置1的前面侧形状 具有整体感。 实施例2
图8是实施例2的喇叭装置lb的立体图。此喇叭装置lb是部分变更 上述实施例1的喇叭装置1的构成,对有关构成中的共同部分省略说明。
本实施例的喇叭装置lb,具备一个低音喇叭3和一个中音喇叭4和一个 高频喇叭3的三种喇叭,只通过此喇叭装置lb构成3路喇叭系统。也就是, 本实施例的喇叭装置lb中,中音喇叭4为本发明的基准喇叭。此喇叭装置 lb中所配设的中音喇叭4及高频喇叭5是和实施例1的一样,低音喇叭3 为口径30cm的圆锥形喇叭。
喇叭装置lb具备比实施例1稍微纵长的阻板2,在此阻板2背面侧的大 致中央配设中音喇叭4,在该中音喇叭4的上方配设高频喇叭5,在中音喇叭 4的下方配设低音喇叭3。各喇叭3, 4, 5在以一直线方式配置的同时,如图 8,9所示,各自的音源也以前后方向一致所配置。中音喇叭4,其中心配置 在从喇叭装置lb的下端约50cm高的位置。从喇叭装置lb的上端到中音喇 叭4的中心的距离和实施例1一样。
中音喇叭4的背面侧,如图9所示,由和上述实施例1同样形状的密闭 壳体11所包围。并且,在喇叭装置lb的背面恻,以覆盖整个阻板2a背面 而配设有遮断低音喇叭3辐射音的密闭壳体15。
在阻板2a的前面侧,以覆盖中音喇叭4辐射面左右一部分的状态而配 设上下纵贯阻板2a前面的增大壁对10a。此增大壁对10a的横截面形状和 实施例1的增大壁对10为同样形状。但是,增大壁对10a的纵长尺寸对应 阻板2a而稍长。并且,在阻板2a前面的高频喇叭5的装付部位配设和实施 例1同样的高音用增大壁对12。
在此,增大壁对10a,如图11, 12所示,在纵贯中音喇叭4及高频喇叭5
的辐射面外侧的位置和阻板2a相接合,中音喇叭4及高频喇叭5的辐射音, 全部通过增大壁10a的内侧向前方的聆听空间L释放。
另外,如图10所示,增大壁对10a,和中音喇叭4的辐射面的左右两侧部 位的状态不同,通过低音喇叭3辐射面上的靠近左右中央的位置,增大壁对 10a没有和阻板2a接合。增大壁对10a,在形成其外壁面和阻板2a前面之 间的外侧间隙28, 28的同时,形成有使低音喇叭3的辐射音通过其间隙并向 聆听空间L辐射的增大抑制间隙口 16, 16。
本实施例中,低音喇叭3的辐射音,不只是在增大壁对10a的内侧辐射, 而且介由增大抑制间隙口 16并通过在增大壁对10a外侧的外侧间隙28向 聆听空间L辐射。由此抑制低音喇叭3的辐射音对增大壁对10a的音响负 荷,从而低音喇叭3的辐射音的音压特性成为平坦。
比较例4
制作从实施例2的喇叭装置lb的构成中除去增大壁对10a及高音用增 大壁对12的喇叭装置(图示省略),并将其作为比较例4。 试验3
关于实施例2和比较例4的喇叭装置,将低音喇叭3和中音喇叭4的 交叉频率设定为400Hz,中音喇叭4和高频喇叭5的交叉频率设定为1500Hz, 并调査其各自的频率特性。测定用麦克风的设置位置和实施例1,2为同样 条件。其结果如图13所示。
如图13所示可知,在300Hz以下的频段中,有关实施例2和比较例4, 其音压几乎没有差别,而在300Hz以上的频段中,实施例2的音压超过比较 例4的音压。中音喇叭4及高频喇叭5的辐射音虽通过增大壁对10a, 12而 增大,但低音喇叭3的辐射音几乎没有增大。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例的喇叭装置lb中,有关中音喇叭(基准喇叭)4和 高频喇叭5的辐射音,可获得和号角型喇叭辐射音同样的音响。并且,增大 壁对10a因沿着全部喇叭的辐射方向形成其内壁面并配置在中音喇叭(基准 喇叭)4的左右,所以即便在中音喇叭4的上下将低音喇叭3和高频喇叭5 靠近地配置,且使这些喇叭的音源一致,如号角型喇叭那样各自的辐射音碰 到增大壁对10a也不会反射。并且,本实施例中,通过介由增大抑制间隙口 16和外侧间隙28从增大壁对10a的外侧向聆听空间L辐射低音喇叭3的辐
射音,从而可保持低音喇叭3的音压特性的平坦。 实施例3
图14是具备号角型高频喇叭的实施例3的喇叭装置lc的立体图。此 喇叭装置lc,只有在高频喇叭装付部近旁的构成和上述实施例2的喇叭装 置lb不同,有关构成的共同部分,符号省略说明。
本实施例的喇叭装置lc中,在阻板2a前面的高频喇叭5装付部位不是 配设高音用增大壁对12而是配设号角17。此号角17,设计成增大高频喇叭 5的辐射音的形状,在此号角17的狭口 9c部分的后面配设高频喇叭5。此 高频喇叭5和实施例1的喇叭一样。
号角17左右的侧板17b, 17c,和增大壁对10a的内壁面平滑地接合,高 频喇叭5的辐射音在号角17的左右端部碰到增大壁对10a的内壁面不反射。 另外,形成号角17下部的侧板17d,其下底面从中音喇叭4辐射面的边缘沿 着辐射方向形成面并倾斜,使中音喇叭4的辐射音碰到也不反射。
并且,在阻板2a前面的低音喇叭3和中音喇叭4之间,配设截面三角形 状的水平隔板21。此水平隔板21的前端,位于比号角17前端更靠后的位置。
实施例4
图15是实施例4的喇叭装置ld的立体图。此喇叭装置ld,只有在高频 喇叭装付部近旁的构成和上述实施例2的喇叭装置lb不同,有关构成的共 同部分,符号省略说明。
本实施例的喇叭装置ld,具备号角型高频喇叭,如图15 17所示,在高 频喇叭5的前面,配设有形成为其内壁向前面上下扩开,具有增大高频喇叭 5的辐射音及在水平方向指向性宽阔的形状的高频喇叭用号角14。在此,在 该号角14开口部26的两侧近旁部位,形成使高频喇叭5的辐射音通过增大 壁对10a外侧的指向扩大间隙口 18, 18。由此也可通过高频喇叭5的辐射音 从增大壁对10a的外侧向聆听空间L辐射,从而可确保高频喇叭5的播放音 在水平方向的宽广指向性。
并且,如图17所示,高频喇叭5的辐射音由于在左右指向扩大间隙口 18 透出,所以左右增大壁对10a几乎不增大高频喇叭5的辐射音,从而单纯起 到隔板的作用。但是,如图16所示,高频喇叭5的辐射音由于通过号角14 带给上下方向的音响负荷而增大。并且,在形成增大壁对10a的指向扩大间
隙口 18的端缘,配设有向着高频喇叭5辐射面的成为锐角的翘片(fin),高 频喇叭5辐射音碰上该端缘反射而不歪斜。并且,面临号角14的中音喇叭4 辐射面的下侧面,向前面平滑地向上倾斜,中音喇叭4的辐射音碰到也不反 射。
实施例5
图18是实施例5的喇叭装置le的立体图。本实施例的喇叭装置le具 备二个低音喇叭3a, 3a、和二个中音喇叭4, 4、和一个高频喇叭5,从而构成 独立的3路喇叭系统。也就是,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基准喇叭是中音喇叭 4, 4,喇叭装置le具备有二个基准喇叭。并且,低音喇叭3a是比实施例的低 音喇叭3的口径小,中音喇叭4及高频喇叭5和实施例2 —样。
喇叭装置le,具备上下为长大的阻板2b,在该阻板2b的背面侧,以使音源 前后方向一致而以一直线方式配置各喇叭3a,4,5。本实施例中,低音喇叭 3a和中音喇叭4,以虚拟同轴的方式配置在高频喇叭5的上下。也就是,高 频喇叭5配置在阻板2b的中央部,中音喇叭4对称配置在该高频喇叭5的 上下,低音喇叭3a对称配置在阻板2b的上下端部。
而且,本实施例的增大壁对10b,以覆盖各中音喇叭辐射面的左右两侧 的一部分的状态,上下纵贯阻板2b前面而配设。此增大壁对10b,如图18 所示,从各中音喇叭4的辐射面上下充分延长,各中音喇叭4的辐射音在增 大壁对10b的内侧增大的同时, 一边和播放其他频段的各喇叭的辐射音混合 一边向聆听空间L释放。并且,在阻板2b的高频喇叭5装付部位配设有和 实施例2同样的高音用增大壁对12,在各低音喇叭3a的辐射面的两侧部位 形成和实施例2同样的增大抑制间隙口 16, 16。
再有,其增大壁对10b的上下端部,与壳体15a的顶板20a、底板20b 接合,从而牢固地固定增大壁对10b。像这样增大壁对10b虽然固定在壳体 15a,但增大壁对10b的内侧空间的上下端因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各喇叭 3a,4,5的辐射因碰上也没有反射的部分。并且,通过了增大抑制间隙口 16 的低音喇叭3a的辐射音,虽有可能碰上壳体15a的顶板20a和底板20b的 一部分而反射,但反射部分很少,使低频率的低音喇叭3的辐射音歪斜的可 能性极小。
实施例6
图19是实施例6的喇叭装置If的立体图。此喇叭装置lf,只有在高频 喇叭装付部近旁的构成和上述实施例5的喇叭装置le不同,有关构成的共 同部分,符号省略说明。
本实施例以采用号角型高频喇叭为特征。也就是,本实施例的喇叭装置 lf,在阻板2b的中央部配备具有号角19的高频喇叭5,在该高频喇叭5的上 下以虚拟同轴的方式配置中音喇叭4, 4和低音喇叭3, 3。并且,低音喇叭3 和实施例2是同样大口径。
在此,号角19具备纵llcmX横17cm的矩形状的开口,并以使其狭口一 致于高频喇叭5的辐射面而配置在阻板2b的前面。此号角19的内壁的左 右前端平滑地接合于增大壁对10b的内壁,高频喇叭5的辐射音碰到增大壁 对10b的内壁面也不反射。并且,在号角19的上下外壁面,从中音喇叭4的 侧缘4沿着音波的辐射方向形成面,各中音喇叭4的辐射音碰到号角19也 不反射。
在此,本实施例中,号角19的开口部26的纵幅尺寸(即号角开口内的纵 幅加上板的厚度)为16cm。并且,号角19的开口部26a从增大壁对10b的前 端向里12cm配置。像这样通过向里配置号角19,上下中音喇叭4,4的辐射 音可在号角19前面的空间中混合。也就是,如使号角19向前面过分突出, 则增大壁对10b的内侧空间成为上下分开状,由增大壁对10b所起的音压增 大作用,在截止频率附近便会减半,但本实施例中,由增大壁对10b所起的 音压增大作用不会在截止频率附近减少。
具体为,对于号角19的纵幅尺寸(图20中的X),从增大壁对10b的前端 到号角19开口部26a的距离(图20中的Y)只要是一半以上,便可改善上述 那样音压增大作用的减少。也就是,如本实施例那样号角开口部的纵宽尺寸 只如果是16cm,将号角开口部以8cm向里配置即可。但是,如本实施例那样 以几乎消除这种弊病的llcm以上配置为优选。
并且,本实施例中,低音喇叭3的辐射音虽然碰到号角19的外壁会反射, 但如本实施例那样,号角19向前突出的尺寸微小,只会轻微影响频率低的低 音喇叭3的辐射音。
实施例7
图21是实施例7的喇叭装置lg的立体图。此喇叭装置lg为具备一个
低音频段播放用的低音喇叭3b, —个中低音频段播放用的中低音喇叭6,中 高音频段播放用的中音喇叭4a,及高音频段播放用的高频喇叭5的四种喇 叭,仅由此喇叭装置lg构成4路喇叭系统。也就是,本实施例的喇叭装置lg, 其中低音喇叭6为本发明的基准喇叭。
本实施例中,低音喇叭3b采用38cm 口径的圆锥形喇叭,中低音喇叭6 采用25cm 口径的圆锥形喇叭,中音喇叭4a采用8cm 口径的圆锥形喇叭,高 频喇叭5采用和实施例1同样口径28mm的半圆形喇叭。从阻板2c的背面 侧,在纵长矩形阻板2c的中央部配置为基准喇叭的中低音喇叭6,在其上方 配置中音喇叭4a,再于中音喇叭4a的上方配置高频喇叭5,并且,在中低音 喇叭6的下方的阻板2c的前面侧配置低音喇叭3b,以使各喇叭3b, 6, 4a, 5 的音源在前后方向大体一致并以一直线方式配置。各喇叭3b,6,4a,5的交 叉频率设定为250Hz, 700Hz, 2500Hz。
在阻板2c的背面侧配设密闭壳体15b。此密闭型壳体15b的内部中, 由其他的密闭壳体(图示省略)从背面侧包围中音喇叭4a和中低音喇叭6。
本实施例的增大壁对10c,到其前端的距离为36cm,并以覆盖中低音喇 叭6辐射面的左右一部分通过其两边,并上下纵贯阻板2c。并且,在阻板2c 前面的中音喇叭4a装付部位,配设用于增大中音喇叭4a辐射音的中高音用 增大壁对23。此中高音用增大壁对23,从中低音喇叭6的上端两侧到达阻 板2c的上端。并且,中高音用增大壁对23的上下两端及前端的内壁面,因 以沿着各喇叭3b, 4a, 5, 6的音波的辐射方向和增大壁对10c平滑地接合,所 以低音喇叭3b、中低音喇叭6、中音喇叭4a、高频喇叭5的辐射音碰到中 高音用增大壁对23的端部也不反射。
再有,在阻板2c前面的高频喇叭5装付部位,配设有用于增大高频喇叭 5辐射音的高音用增大壁对12b。此高音用增大壁对12b,和阻板2c、中高 音用增大壁对23相接合,其上下端及前端的内壁面,因以沿着中音喇叭4a 或高频喇叭5的音波的辐射方向,并且也沿着低音喇叭3b、中低音喇叭6, 和中高音用增大壁对23的内壁面平滑地接合,所以低音喇叭3b、中低音喇 叭6、中高音喇叭4a、高频喇叭5的辐射音碰到高音用增大壁对12b的端 部也不反射。并且,低音喇叭3b辐射面的两侧部位,在增大壁对10c的两外 侧宽大伸出,其伸出部分正好适配增大壁对10的内侧和外侧,而且因形成宽大的增大抑制间隙口 16,所以没有如实施例2那样在低音喇叭辐射面上的 增大壁对10c形成切口形状的增大抑制间隙口。 实施例8
图22是实施例8的喇叭装置lh的立体图。此喇叭装置lh,只有和实施 例7的喇叭装置lg的增大壁对构成不同,有关构成的共同部分,符号省略说 明。
如图22, 2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喇叭装置lh中,没有配设高音用增大壁 对及中高音用增大壁对,而是,在中低音喇叭的高度位置到前端的距离,即 和上述实施例7同样为36cm的增大壁对10d,在中音喇叭4a上方的高度位 置的变形。
具体为,增大壁对10d的后端,以通过中音喇叭4a和高频喇叭5的辐射 面的侧缘而向内侧弯曲。而且,中音喇叭4a的高度位置中,增大壁对10d从 后端10d到阻板2c的前方15cm的部分以渐渐扩展开口角度而向外侧弯曲。 这样,如在阻板2c的前方15cm的位置左右扩开90° ,则从此处到前端不改 变开口角度就可以直线状伸长。并且,增大壁对10d的前端,在中音喇叭4a 的高度位置的阻板2的前方30cm的部位形成,及在高频喇叭5的高度位置 的阻板2c的前方15cm的部位形成。这是因为即便将增大壁对10d的前端 从其位置向前方伸长,中低音喇叭6、中音喇叭4a、高频喇叭5的辐射音也 并不会增大许多,反而通过伸长的部分,高频喇叭5辐射音的高频段部分衰 减。
实施例9
图24实施例9的喇叭装置li的立体图。本实施例阻板2d具有前后方 向的断坡,并相对阻板2d配设增大壁对10e。
具体为,喇叭装置li的阻板2d,由靠前所配置的下部板片25a,和靠后 所配置的上部板片25b,和接续上下两片25a, 25b的倾斜的中间板片25c所
1,喇叭装i li具备在下口部板片25a的背面所配i的低音喇叭3,和在上 部板片25b的背面所配置的中音喇叭(基准喇叭)4,和高频喇叭5的三个喇 叭。在此,在上部板片25b所配置的中音喇叭4,其音源定位在低音喇叭3 的音源的后方20cm处。并且,高频喇叭5,介于号角24安装在上部板片25b,其音源定位在中音喇叭4音源的更加后方5cm处。像这样,各喇叭3, 4, 5的 音源位置的前后配置,称为"线型相位",通过音源前后方向的间隔补正由 交叉频率中的各喇叭的相位偏移和分频电路引起的相位偏移。
本实施例的增大壁对10e,是形成为和实施例2的增大壁对10a大体同 样形状,并以覆盖中音喇叭4辐射面的左右一部分且通过其两旁而配置。但 是,此后端部,对应阻板2d的断坡形状切除下部。在此,本实施例中,增大壁 对10e因配置在低音喇叭3辐射面的外侧,所以在增大壁对10e和阻板 2d(下部板片25a)的接合部形成以使低音喇叭3的辐射音通过增大壁对10e 的外侧而形成开口状增大抑制间隙口 16a,并在阻板2d前面的高频喇叭5 装付部位配设用于增大高频喇叭5辐射音的高音用增大壁对12b。
实施例10
图25是实施例10的喇叭装置lj的立体图。本实施例的喇叭装置lj, 是将具备四个中音喇叭4,4和一个高频喇叭5,和另外具备2个低音喇叭 3b,3b的喇叭装置lk并用而构成播放低音频段,负担低频段音响负荷的3 路喇叭系统。本实施例中,中音喇叭4为本实施例的基准喇叭。
本实施例的喇叭装置1 j,在阻板2e的中央部配置高频喇叭5,在高频喇 叭5的上下各配置二个中音喇叭4。高频喇叭5具备和实施例6大体同样的 号角19a。另外,中音喇叭4是和实施例1同样的喇叭,在中心虚拟同轴的方 式配置高频喇叭5。本实施例中,在阻板2e上以一直线配置的中音喇叭4(基 准喇叭)的辐射音,以该辐射音到达增大壁对10f的上下端的最端距离长于 到达增大壁对10f的前端的最短距离,上下方向延长增大壁对10f 。
将在阻板2e的上下配设的板片27, 27的靠中央的边缘接合于阻板2e, 并使每块板片27, 27在增大壁对10f的上下端一致,再以能有效地增大中音 喇叭4的辐射音,向前方移动这些板片27, 27的上下端,并倾斜配置。但是, 如高频喇叭5和下侧的中音喇叭4的辐射音碰到配置在上侧的板片27,或高 频喇叭5和上侧的中音喇叭4的辐射音碰到配置在下侧的板片27而反射歪 斜是违背本发明的宗旨。因而,以使这些辐射音碰到板片不反射而优选将这 些板片27,27的上下端配置在高频喇叭用号角19a前端更后方的位置。再 有,设置在阻板2e中央部的号角19a的开口部因从增大壁对10f,以号角19a 开口部的纵幅尺寸以上的距离向里配置,所以不会由于号角使增大壁对10f的音压增大作用在截止频率附近衰减。
像这样通过分割成喇叭装置lj和另外具备二个低音喇叭3b的喇叭装 置lk,可在听者的正面设置喇叭装置lj的中央的高频喇叭5的高度位置, 并可使在喇叭装置1 j上以虚拟同轴的方式配置的各喇叭的辐射音的到达时
间一致。并具有因可轻量化而容易移动或设置,及不易出现箱体声响的优 点。而且,如该实施例那样只播放低音的喇叭装置lk即使和播放高音侧的 喇叭装置lj少许分开也不会感觉不自然,并可使辐射音的到达时间和喇叭 装置lj一致。
如上述那样,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喇叭装置并不只限 定于上述实施例的方式,可以对应各喇叭的种类或性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 要点的范围内加以各种变更。例如,上述实施中的增大壁对,可以是配设在 阻板中心的左右对称的板片,也可以配置在偏离阻板中心的位置,或使其左 右形状不同。并且,也可在上下方向使中央部分变厚并使其内壁面和外壁面 成为对称形状。或除此以外,增大壁对也可按照基准喇叭的种类或性能修改 位置或形状,以达到充分发挥喇叭性能的方式。再有,可在本发明的喇叭装 置中追加独立方式的超高频喇叭或超低音喇叭来扩展播放频段。具备增大 壁对的喇叭装置,和一般的喇叭装置相比,具有能以多种多样的自由构想或 设计来制作有独特性的喇叭系统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喇叭装置,由播放频段不同的2种以上的喇叭在阻板上以一直线配置而成,其特征在于,在阻板上配置有播放邻接低音喇叭的播放频段的高音侧频段的基准喇叭;在阻板的前面配置有增大壁对,该增大壁对通过该基准喇叭的辐射面的左右两旁部位和该基准喇叭以外的全部喇叭的两侧而上下纵贯阻板前面,且向其前方左右扩开并成为增大基准喇叭辐射音的形状。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阻板上配置低音喇叭,在前述增大壁对的外壁面和阻板前面之间,形成有向聆听空间开放的外侧间隙;在该低音喇叭辐射面的两侧 近旁部位,形成有使低音喇叭的辐射音向外侧间隙辐射的增大抑制间 隙口。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阻板上配置有播放高于基准喇叭的播放频段的高音侧频段的号角型高频喇叭;在该号角型高频喇叭的号角的开口部的两侧近旁部位,形成有使 该号角型高频喇叭的辐射音通过增大壁对的外侧并向聆听空间辐射 的指向扩大间隙口。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阻板上配置有播放高于基准喇叭的播放频段的高音侧频段的号角型高频喇叭,并在该高频喇叭的上下以假想同轴的方式配置有基准 喇叭;高频喇叭的号角的开口部,从增大壁对的前端以该开口部的纵幅 尺寸的一半以上的距离向里面配置。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并且,基准喇叭的辐射音到达增大壁对的上端的最短距离、以及 基准喇叭的辐射音到达增大壁对的下端的最短距离,与基准喇叭的辐 射音到达增大壁对的前端的最短距离大体相同,或较其更长。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阻板上配置有播放高于基准喇叭播放频段的高音侧频段的高音用喇叭;在该高音用喇叭的辐射面的两侧近旁部位,配设有向其前方左右 扩开成为增大其辐射音的形状的高音用增大壁对,该高音用增大壁对 的上下端及前端接合于前述增大壁对的内壁。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阻板上配置有播放高于基准喇叭的播放频段的高音侧频段的号角型高频喇叭,该号角型高频喇叭的号角的前端两侧部接合于前述 增大壁对的内壁。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阻板上配置有播放高于基准喇叭的播放频段的高音侧频段的高音用喇叭,前述增大壁对的内壁,通过该高音用喇叭的辐射面的两侧边缘, 成为增大该高音用喇叭的辐射音的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喇叭装置,该装置使各喇叭的辐射音的达到时间一致的同时,和号角型喇叭一样增大低音喇叭以外的音压,并且集结以往的号角的使用中分散的喇叭单元而使各喇叭的功能相集结,且具有整体感外形。该装置是在阻板2上以一直线方式配置包括播放邻接低音喇叭3的播放频段的高音侧频段的基准喇叭4的二种以上的喇叭3,4,5,并在阻板2的前面配设通过该基准喇叭4的辐射面的左右两旁,上下纵贯阻板2前面且向前方左右扩开的增大壁对10a,并通过该增大壁对10a的内侧空间,不是增大低音喇叭3的辐射音,而是增大基准喇叭4的辐射音。
文档编号H04R1/30GK101347039SQ200680048590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2日
发明者增田正 申请人:增田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