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车联网的改进4S服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902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向车联网的改进4S服务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车联网服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面向车联网的改进4S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行业和手机技术更新的飞速发展,手机上网,社交聊天等功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无论在家和出行在外,手机早已陪伴在人们身边的每个时刻。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早已走入寻常百姓的家中,汽车早已不在是奢侈品,而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出行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能对生活的质量进行改善和提供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对我们的生命安全加以更多的保障,俨然已经成为了当代汽车产业十分关注的方面。4S店也因此越来月火爆,汽车行业的4S店就是汽车厂家为了满足客户在服务方面的需求而推出的一种业务模式,它可以提供装备精良、整洁干净的维修区,现代化的设备和服务管理,高度职业化的气氛,保养良好的服务设施,充足的零配件供应,迅速及时地跟踪服务体系。因此,设计一款功能完善并且用户操作简单的4S服务软件是很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应用,车联网对车载信息平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为车联网提供硬件基础,国外提出了车载信息服务系统Telematics。Telematics旨在随时给行车中的人们提供驾驶、生活所必需的各种信息。人们将在自己的汽车上随时随地的接收或定制属于自己信息、娱乐、服务等。通过在车内安装的终端装置,并通过车载网络、无线通信网络以及卫星定位系统等,实现车、驾驶员及乘客与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等的信息交互,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定位与导航、路况、交通信息、应急对策、危险区域提醒、远程车辆诊断、网络应用(金融、新闻、等)等各种移动服务。

由于4S店的迅猛发展,市场也有一些4S服务的软件出现,但是当下的4S服务软件大多聚焦在提高4S店服务上,也就是聚焦在方便服务预约和车辆养护上,也有少量的研究,如添加车身行驶数据的采集和提醒功能。而在车联网背景下的车与车、车主与车主、车与4S店、不同4S店之间密切联系与信息交互的需求下,就需要设计一款功能更加齐全,既提高4S店的服务质量,也方便车主自我管理车辆和出行互联。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车联网的改进4S服务系统,该系统将车辆与4S店紧密联系,使4S店更了解车辆信息,也使车主更好获得4S店服务信息,得到更优质、及时的服务;使车主更好了解车身状态,及时获得车身信息,避免行车危险,可远程监控车辆,防止盗窃;为企业车辆提高管理透明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供出行周边路况、天气提醒和功能导航,方便出行。该系统在传统的4S服务软件只提供的单一的与4S服务相关的简功能外,结合车联网特定的背景环境,提升了车辆的互联互通,使车主在安全地体验到更好的车辆保养、维护服务的同时,更方便出行,方便企业的管理和员工的合作。同时,该系统采用了完整的模块化设计和MVC设计模式,使软件结构清晰,方便以后的功能扩展和软件维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面向车联网的改进4S服务系统,该系统包括车身数据读取OBD、后台服务系统、手机或车载终端应用;

所述车身数据读取OBD通过连接车身CANBUS或K Line,获取车辆实时运行数据,同时通过其GPS模块获取车辆的GPS信息,通过扩展的蓝牙模块实时发送数据到车载或手机应用,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送数据到后台管理服务器;

所述后台服务器保存和处理车身数据,并提供互联网登录功能,实现在线功能管理;结合地图软件,追踪车辆的实时位置和历史轨迹,并向车主推送相关路段的路况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对手机应用的服务推送和查询指令响应;为企业提供管理者权限,提高管理效率;

手机应用端用户通过蓝牙通信实时接收OBD传输的数据,以虚拟仪表盘的形式显示;或者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查询车辆历史数据,并在车身状态数据发生异常时,发出警报,提醒车主故障信息,保障行车安全;远程监控车辆的位置和轨迹信息,同时集成周边娱乐、医疗、加油站等导航信息发布,方便车主出行;车主能够通过手机应用端预约4S店的所有服务项目,4S店通过消息推送的形式提醒客户必要的保养或保险续约。

该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面向个人车主,主要实现车辆行驶数据监控和故障报警;4S服务项目预约和升级;路况及周边娱乐等设施服务导航;4S店相关服务的推送提醒;紧急情况的求援求助;车辆行驶记录查询;车主驾驶行为记录和建议等功能。

面向企业车队,在个人车主的相关功能基础上,提供多级管理者权限,实现管理者可以查看车队内所有车辆的数据和近期的安全情况,有效管理车队所有车辆,避免公车私用,同时管理者可以通过当前车辆的位置和使用情况,合理分配任务,提高管理效率,节省管理成本。

进一步,所述车身数据读取OBD支持全部OBD2协议和ISO及SAE的12种常规的汽车通讯协议,能够与现有的乘用车的ECU和各种控制模块进行诊断通讯,所有数据以10进制ASCII码回传;

所述OBD包括行车数据存储FLASH、卫星定位模块(北斗、GPS)、车辆碰撞状态监测模块(3D传感器)以及蓝牙、WIFI、移动通信模块,实现车辆状态监测和数据的转发功能。

进一步,所述后台服务系统包括记录车辆信息和4S服务记录的数据库,存储所需信息;

后台服务系统包括用来分发、调度数据的ServiceHandler(服务管理)和Dispatcher(服务调度),ServiceHandler作为应用端和后台服务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它接收来自应用端的请求,通过身份认证后,接收应用端发送的指令并转发给Dispather,同时接收来自Dispatcher发送的车辆运行状况信息,转发给应用端,供用户查看;

后台服务系统还包括一个随时供4S店或车主浏览的web界面,方便4S店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根据收集到的车主驾驶数据流样本进行训练,找到样本的最佳投影向量基,然后将采集到的车主数据与上述的最佳投影向量基做投影,得到车主驾驶习惯的判别依据,分析车主的驾驶习惯,将分析结果反馈给4S店进行专业评判和服务匹配。

进一步,所述手机应用端包括:

1)与4S店的沟通交流,以提升自己的用户体验,其中包括:4S店的定期服务提醒推送,驾驶行为统计和驾驶习惯建议,服务预约和评价,服务记录查询和费用结算,车辆紧急情况救援;

2)车辆状态的监控和历史数据查询,对个人车主而言,在车辆状态异常时,报警提醒车主,预防危险情况的发生;对企业层面,除上述功能外,实现车队驾驶员线上考勤,工作日志上报,工作指令查看,以及与车队其他成员的分工协作联系,如组队行驶等;车队管理者可以查看车辆近期的使用情况,闲置率,安全情况,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的行车轨迹,任务下发,员工考勤,根据GPS信息和使用情况和车辆类型,就近安排车辆完成指定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管理成本;

3)周边服务查询和在线费用结算,出行时,推送可能的恶劣天气提醒,拥堵路段提醒,周边医疗、餐饮、停车、加油、银行等服务机构的查询和导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在面向车联网的大背景下,既实现了车联网环境下的车车互联,帮助车主安全、方便出行,改善、纠正驾驶行为习惯;同时,也使4S店和车主能够及时、全面地进行信息交互,确保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OBD芯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后台数据通信网络以及车车DSRC通信的过程示意图;

图4为手机或车载应用端异步线程处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是面向车联网的改进4S店服务系统及方法,包括有OBD数据获取端、后台服务器端、车载或手机应用终端三部分。

图1为本发明所述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下面分别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OBD数据获取方法如下: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OBD采用的是QBD61(TDA61)芯片,其提供的上位通信接口有GPRS、3G、WIFI、蓝牙等模块;芯片包括车辆碰撞行驶状态监控、GPS/北斗模块;车辆数据从车身CAN总线获取,脱车时可以在电池供电模式下低功耗工作,有效保证数据的全面性。

其中,GPS/北斗模块采用的是u-blox M8,能够同时获取和跟踪不同的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并行接收GPS(QZSS)和GLONASS或BeiDou。此平台适用于即使在GPS信号差的环境下(尤其是城市峡谷)都需要最高可用性和准确性的高性能应用。此外,u-blox M8还提供超长A-GNSS功能,确保数据全面、可靠。

OBD模块采集到相应的数据后,通过3G等无线网络及时上传到后台服务器,方便4S店和车主查看管理车辆数据;同时,当监测到用户的蓝牙配对设备时,通过蓝牙将数据发送到手机或车载设备,用户可随时查看车身数据,当状态数据发生异常时,还会通过语音或震动的形式提醒车主及时处理,避免意外。

后台服务器工作方法如下:

图3显示了后台服务器的组成部分及相关工作过程。后台服务器由三部分组成:Dispatcher、ServiceHandler和数据库。

Dispatcher是数据发送和接收程序和后台服务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维持与数据发送和接收程序之间的通信连接,接收其上传的数据,它不处理具体的数据内容,仅将接收的数据解析出具体的服务类型,根据服务类型,对数据进行调度:如果是采集类信息,Dispatcher访问数据库并将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如果是查询返回类信息,Dispatcher将它转发给ServiceHandler,同时接收来自ServiceHandler的指令,并转发给相应的请求软件。

ServiceHandler是移动终端软件和后台服务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负责分发数据,维持与移动终端软件之间的通信连接。它将移动终端软件转发的指令发送给Dispatcher,同时将接收来自Dispatcher的信息转发给移动终端软件,将最新的车况信息转发给移动终端软件。

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容器,它将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能够进行查询和修改的数据集合。在本系统中,它主要用来存放车辆维修保养记录、车辆的基本信息及用户基本信息等,供查询等使用。

具体实现功能如下:管理员管理、用户管理、报表生成、特殊情况单独存储、消息推送。

具体地,系统提供两种管理员权限,分别为超级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超级管理员具有配置系统属性所有权限,可以任意修改、配置系统相关信息,供系统维护人员使用。系统管理员具有查看用户信息、推送消息发送等功能,一般供4S店管理人员使用,方便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

系统提供两种用户登录权限,分别为个人车主和企业车队管理者权限。个人车主具有对自己车辆信息的查询功能和相关请求上传操作。企业车队管理者具有对规定车队内所有车辆信息的查询功能,以及向车队内车辆下发指令的功能,同时具有修改车队内车辆部分信息的功能。

系统将OBD传来的数据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分类,方便用户查看,对出现异常的数据进行单独存储,并及时下发给用户,提醒用户关注。

具体地,系统在数据异常时,以消息推送的形式下发到用户端,提醒用户;此外管理员也可以主动下发相关推送消息给用户,方便4S店和车主沟通以及车队管理者与车队成员沟通。

本实例中,手机或车载终端应用层具体功能和方法如下:

手机或车载终端应用主要面对个人车主和企业车队管理者。企业员工和个人车主具有对自己车辆的管理权,而企业管理者拥有对企业车队其他成员的管理权。

具体地,面对个人车主,手机终端应用包括以下一些功能:

车辆状态查看和监测:通过与OBD蓝牙通信或与后台的无线网络通信,车主可以查看车辆行驶状态数据,如:当前车速、引擎转速、引擎水温、节气门开度、行驶里程、点火提前角、进气温度和流速、急加速、急减速情况等。当有些状态数据发生异常时,提醒车主,并且显示出现的故障可能产生的原因,帮助车主准确掌握车辆情况,避免行车危险。

车辆位置查看:包括当前位置信息和历史行驶轨迹查看,当车辆非法移动时,向车主发出警报,防止车辆被盗。

4S店服务预约和结算:当车辆需要4S店服务时,可通过手机端发出请求,4S店管理者课在后台看到用户的请求,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回复,让车主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服务完成时,可实现服务质量评价和投诉,还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费用支付。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成本。

周边路况和娱乐设施导航:通过集成第三方软件,实时向车主提供周边路况提醒,车主也可根据需要查看周边饭店、医院、加油站等信息,为车主出行提供方便。

附近车车互联:根据车联网需求,车载终端通过DSRC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不依赖公共网络的车车互联,从而实现车主可以随时了解周边车辆情况,如前方出现车辆急刹车等紧急情况时,及时提醒车主,从而实现行车安全。此外,对车辆组队出行时的跟车也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上班考勤和工作日志提交:对于企业或机关员工,可通过手机端结合车辆定位,实现上班签到,工作日志上传,供管理者查看,作为自己工作情况的考核标准。

屏幕映射实现资源共享:通过VNC屏幕映射协议,实现手机和车载终端的屏幕映射功能,从而达到手机和车载终端可以互相共享彼此资源,提高用户体验。具体可通过WIFI直连和二维码扫描等方式开启映射功能,不依赖公共网络,实现简单,方便。

具体地,面对企业管理者,手机终端应用包括以下一些功能:

工作指令下发:企业管理者可实时查看车队车辆的位置信息和轨迹,方便查看车辆是否在工作状态和具体地理位置,实现就近安排相关工作,下达任务指令,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车队车辆状况监测:可查看车辆近期维修保养情况,确保员工行车安全,对异常和故障较多车辆驾驶员不良驾驶习惯,如车辆平时行车速度过快,急加速、减速频繁等进行提醒。

员工绩效考核:根据一定时间段内的行驶里程,行驶轨迹,工作时长,员工工作日志等信息,实现员工的工作绩效考核,避免公车私用,进一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如图4所示,本实例手机端应用开发时,采用异步线程处理方式。用程序通常会包含一个主线程(Main Thread),主线程负责UI界面的处理和消息事件间的通信。当主线程需要处理的任务较多时,为避免主线程发生阻塞,会创建新线程异步处理那些耗时、耗资源的逻辑任务,以使系统达到流畅的运行效果。在本实例中,使用Handler类方法实现多线程的异步任务处理。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