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转换方法和通讯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6340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转换方法和通讯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转换方法和通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吞吐量要求越来越高。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也随之普及开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公布的LTE标准包含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共六种带宽,但是这些带宽都是要求连续频谱,并不适应于非标准的连续频谱,如1MHz。

随着LTE技术应用范围拓展,非标准带宽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而由于LTE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大多工作在1800MHz等高频段,虽然数据传输能力较强,但单站的覆盖能力方面较弱,建网和运维成本很高,且都基于通用标准设计,与非标准带宽的应用业务的结合能力一般,而如果将LTE系统运用在非标准带宽的授权频段,既具备广覆盖优势,又具备宽带传输能力,是非标准带宽应用通信体制的较好选择。

现有技术中,将LTE系统运用到非标准带宽的应用场景中不仅需要改变现有LTE系统的收发机制,还需对终端的收发机制进行改造,因此,增加了LTE技术运用到非标准带宽的应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转换方法和通讯设备,用以在不改变现有的LTE系统的收发机制和终端的收发机制的前提下,将LTE技术运用到非标准带宽的应用场景中,从而降低将LTE系统运用到非标准带宽的应用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转换方法,包括:

第一通讯设备按照数据映射协议将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格式为专网系统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

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将所述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通过所述专网系统发送给第二通信设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数据格式为所述第一格式;

其中,所述数据映射协议是根据所述第一格式对应的通讯制式的频段模式和所述专网系统的频段模式预先进行定义的。

较佳的,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讯设备通过所述专网系统接收所述第二通讯设备发送的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二通讯设备根据所述数据映射协议对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进行转换得到的;

所述第一通讯设备根据所述数据解映射协议将接收的所述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

较佳的,所述数据映射协议是根据所述专网系统的频段分布特点预先进行设置的,包括:

所述第一格式对应的通讯制式的频段模式为包含R个子载波的连续频段;

所述专网系统中的频段模式为包含N个离散频点的离散频段;

在R大于N时,对所述N个离散频点进行分割,得到X个子载波,其中,X大于或等于R;

确定所述R个子载波与所述X个子载波间的对照关系。

较佳的,所述数据映射协议中还包括所述专网系统中专用参考信号的添加协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专网系统中专用参考信号的添加协议:

根据所述第一通讯设备的采样率确定所述专网系统的带宽;

确定所述X个子载波的带宽;

根据所述专网系统的带宽和所述X个子载波的带宽,确定所述专网系统中专用参考信号所对应的子载波号;

根据确定的专网系统中用于参考信号所对应的子载波号,确定专网系统中专用参考信号的添加协议。

较佳的,所述数据映射协议中还包括预先设计所述专网系统中循环前缀CP的长度,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专网系统中的CP的长度:

根据所述第一通讯设备的采样率、所述专网系统的子载波个数X以及所述专网系统所包含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数,确定所述转换协议中CP的长度。

较佳的,在所述第一通讯设备按照数据映射协议将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之前,还包括:

去除所述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中的小区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在根据数据解映射协议将接收的所述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中添加小区参考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转换通讯设备,包括:

转换模块,用于按照数据映射协议将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格式为专网系统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通过所述专网系统发送给第二通信设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数据格式为所述第一格式;

其中,所述数据映射协议是根据所述第一格式对应的通讯制式的频段模式和所述专网系统的频段模式预先进行定义的。

较佳的,还包括: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专网系统接收所述第二通讯设备发送的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二通讯设备根据所述数据映射协议对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进行转换得到的;

所述转换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解映射协议将接收的所述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

较佳的,所述数据映射协议是根据所述专网系统的频段分布特点预先进行设置的,包括:

所述第一格式对应的通讯制式的频段模式为包含R个子载波的连续频段;

所述专网系统中的频段模式为包含N个离散频点的离散频段;

在R大于N时,对所述N个离散频点进行分割,得到X个子载波,其中,X大于或等于R;

确定所述R个子载波与所述X个子载波间的对照关系。

较佳的,所述数据映射协议中还包括在所述专网系统中专用参考信号的添加协议,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专网系统中专用参考信号的添加协议:

根据所述第一通讯设备的采样率确定所述专网系统的带宽;

确定所述X个子载波的带宽;

根据所述专网系统的带宽和所述X个子载波的带宽,确定所述专网系统中专用参考信号所对应的子载波号;

根据确定的专网系统中用于参考信号所对应的子载波号,确定专网系统中专用参考信号的添加协议。

较佳的,

所述数据映射协议中还包括预先设计所述专网系统中循环前缀CP的长度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专网系统中的CP的长度:

根据所述第一通讯设备的采样率、所述专网系统的子载波个数X以及所述专网系统所包含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数,确定所述转换协议中CP的长度。

较佳的,

所述转换模块,还用于在按照数据映射协议将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之前,去除所述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中的小区参考信号;

在根据所述数据解映射协议将接收的所述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之后,在所述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中添加小区参考信号。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换方法和通讯设备,包括:第一通讯设备按照数据映射协议将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第二格式为专网系统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所述第一通讯设备将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通过专网系统发送给第二通信设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数据格式为所述第一格式;其中,所述数据映射协议是根据所述第一格式对应的通讯制式的频段模式和所述专网系统的频段模式预先进行定义的。可以看出,第一通讯设备仅根据数据映射协议将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即第一通讯设备仅仅是改变第一数据的格式,而并未对第一通讯设备的收发机制改变,从而能够降低将LTE技术运用到非标准带宽的应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讯设备向第二通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通讯设备向第一通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映射协议的生成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专网系统中专用参考信号的添加协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换通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转换方法是将LTE技术应用非标准带宽的应用场景中。其中,非标准带宽可以为广播电视(200MHz~223MHz)、专用集群通信(355.4MHz~399.9MHz)、导航(425MHz~450MHz)、电力系统(223.025MHz~235MHz)等。

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包括:

S101、第一通讯设备按照数据映射协议将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格式为专网系统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

S102、第一通讯设备将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通过专网系统发送给第二通信设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支持的数据格式为第一格式。

第二通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通讯设备通过专网系统发送的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后,按照数据解映射协议将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

优选的,第一通讯设备还可通过专网系统接收第二通讯设备发送的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为第二通讯设备根据所述数据映射协议对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进行转换得到的,然后,第一通讯设备根据所述数据解映射协议将接收的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转换为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

其中,数据映射协议是根据第一格式对应的通讯制式的频段模式和所述专网系统的频段模式预先进行定义的,数据解映射协议是数据映射协议的逆过程,即数据解映射协议是基于数据映射协议预先进行定义的。

具体的,第一通讯设备向第二通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的具体流程,可参见图2。

S201、第一通讯设备产生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

S202、第一通讯设备按照数据映射协议将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

S203、第一通讯设备将转换后的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发送给第二通讯设备;

S204、待第二通讯设备接收到第一通讯设备发送的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后,按照数据解映射协议将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进行接收。

为了节省资源,在第一通讯设备为基站、第二通讯设备为终端,并且在第一通讯设备按照数据映射协议将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时,可去除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中的小区参考信号,例如,在第一通讯设备按照数据映射协议将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时,去除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中的CS-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小区专用参考信号),待第二通讯设备接收到第一通讯设备发送的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后,第二通讯设备可按照数据解映射协议将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并且在第二通讯设备按照数据解映射协议将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时,再将去除的小区参考信号进行回填,例如,在第二通讯设备按照数据解映射协议将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时,可将去除的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中的CS-RS进行回填。

相应的,在第一通讯设备为基站、第二通讯设备为终端时,当第二通讯设备向第一通讯设备发送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时,第二通讯设备可按照数据映射协议将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并且为了节省资源,可在第二通讯设备按照数据映射协议将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时,可去除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中的小区参考信号,例如,在第二通讯设备按照数据映射协议将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时,可去除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中的CS-RS,待第一通讯设备接收到第二通讯设备发送的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后,可按照数据解映射协议将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转换为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并且在第一通讯设备按照数据解映射协议将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转换为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时,再将去除的小区参考信号进行回填,例如,在第一通讯设备按照数据解映射协议将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转换为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时,可将去除的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中的CS-RS进行回填。

具体的,第二通讯设备向第一通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的具体流程,可参见图3。

S301、第二通讯设备产生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

S302、第二通讯设备按照数据映射协议将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

S303、第二通讯设备将转换后的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发送给第一通讯设备;

S304、待第一通讯设备接收到第二通讯设备发送的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后,按照数据解映射协议将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转换为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进行接收。

相应的,为了节省资源,在第二通讯设备为终端且第二通讯设备按照数据映射协议将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时,还可去除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中的US-RS(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UE专用参考信号),待第一通讯设备接收到第二通讯设备发送的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后,再将去除的US-RS信号进行回填。

其中,数据映射协议的生成过程,可参见图4。

S401、确定第一格式对应的通讯制式下的频段模式为包含R个子载波的连续频段;

例如,在具体实施时,若确定第一格式对应的通讯制式为LTE制式,当信道带宽为1.4MHz时,对应的子载波个数为72,即此时R的取值为72;当信道带宽为3MHz时,对应的子载波个数为180,即此时R的取值为180;当信道带宽为5MHz时,对应的子载波个数为300,即此时R的取值为300;当信道带宽为10MHz时,对应的子载波个数为600,即此时R的取值为600;当信道带宽为15MHz时,对应的子载波个数为900,即此时R的取值为900;当信道带宽为20MHz时,对应的子载波个数为1200,即此时R的取值为1200。

S402、确定专网系统中的频段模式为包含N个离散频点的离散频段;

例如,在具体实施时,若确定专网系统为电力系统,由于电力系统包含三个离散频段,分别为223.525MHz~224.650MHz、228.075MHz~228.750MHz、230.525MHz~231.650MHz,在这三频段上分布40个频点,因此,N的值可以为40。

S403、判断第一格式对应的通讯制式下的频段模式所包含的子载波个数R是否大于专网系统中的频段模式所包含的离散频点数N,若是,则转至步骤S404,若否,则结束流程;

S404、对专网系统中的频段模式所包含的N个离散频点进行分割,得到专网系统中的频段模式所包含的X个子载波。

其中,X大于或等于R。

例如,若确定第一格式对应的通讯制式为LTE制式以及确定专网系统为电力系统,在信道带宽为1.4MHz时,由于信道带宽为1.4MHz,对应的子载波个数为72,因此,可将电力系统中的40个离散频点分割为80个离散频点;在信道带宽为3MHz时,由于信道带宽为3MHz,对应的子载波个数为180,因此,可将电力系统中的40个离散频点分割为200个离散频点;在信道带宽为5MHz时,由于信道带宽为5MHz,对应的子载波个数为300,因此,可将电力系统中的40个离散频点分割为320个离散频点;在信道带宽为10MHz时,由于信道带宽为10MHz,对应的子载波个数为600,因此,可将电力系统中的40个离散频点分割为600个离散频点;在信道带宽为15MHz时,由于信道带宽为15MHz,对应的子载波个数为900,因此,可将电力系统中的40个离散频点分割为920个离散频点;在信道带宽为20MHz时,由于信道带宽为20MHz,对应的子载波个数为1200,因此,可将电力系统中的40个离散频点分割为300个离散频点。

S405、确定第一格式对应的通讯制式下的频段模式所包含的R个子载波与专网系统中的频段模式所包含的X个子载波间的对照关系,并将确定的第一格式对应的通讯制式下的频段模式所包含的R个子载波与专网系统中的频段模式所包含的X个子载波间的对照关系作为数据映射协议。

由于利用LTE系统的参考信号在进行信道估计做均衡解调时,其性能恶化十分严重,即利用LTE系统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做均衡解调时,数据恢复的准确度不高,因此,为了提升数据恢复的准确度,数据映射协议中还可包括专网系统中专用参考信号的添加协议,确定专网系统中专用参考信号的添加协议的方法流程,可参见图5。

S501、确定第一通讯设备的采样率;

S502、根据第一通讯设备的采样率确定专网系统的带宽;

S503、确定专网系统中的频段模式所包含的X个子载波的带宽;

S504、根据专网系统的带宽和专网系统中的频段模式所包含的X个子载波的带宽,确定专网系统中专用参考信号所对应的子载波号;

S505、根据确定的专网系统中用于参考信号所对应的子载波号,确定专网系统中专用参考信号的添加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专网系统中的专用参考信号时,可参考LTE系统中参考信号的设计。优选的,数据映射协议中还可包括专网系统中的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CP)的长度,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第一通讯设备的采样率、专网系统的子载波个数X以及专网系统中所包含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符号数,确定数据映射协议中的CP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解映射协议为数据映射协议的逆过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知晓数据映射协议的基础上,很容易推理出数据解映射协议,关于数据解映射协议的内容在此便不再赘述。

因此,第一通讯设备可以通过专网系统向第二通讯设备发送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在第一通讯设备向第二通讯设备发送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时,第一通讯设备可按照数据映射协议将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通过专网系统发送给第二通讯设备,待第二通讯设备接收到第一通讯设备通过专网系统发送的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时,第二通讯设备可按照数据解映射协议将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

相应的,第二通讯设备也可以通过专网系统向第一通讯设备发送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在第二通讯设备向第一通讯设备发送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时,第二通讯设备可按照数据映射协议将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通过专网系统发送给第一通讯设备,待第一通讯设备接收到第二通讯设备通过专网系统发送的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时,第一通讯设备可按照数据解映射协议将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转换为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第一通讯设备或者第二通讯设备均可通过数据映射协议将待发送的数据从第一格式转换为第二格式,并且第一通讯设备或者第二通讯设备均可通过数据解映射协议将待接收的数据从第二格式转换为第一格式。

下面以第一通讯设备的基带采样率为6.4MHzps(兆赫兹每秒),第一通讯设备的通信制式为LTE系统且信道带宽为1.4MHz,第二通讯设备为终端专网系统基于电力系统已有230MHz频谱(40个25KHz,离散,窄带载波)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电力系统为例,对上述的方法流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在LTE系统中,当信道带宽为1.4MHz时,对应的子载波个数为72,由于电力系统230MHz频谱资源中包含三个离散频段,第一段离散频段为223.525MHz~224.650MHz,第二段离散频段为228.075MHz~228.750MHz,第三段离散频段为230.525MHz~231.650MHz,在第一段离散频段上分布15个双工频点,在第二段离散频段上分布10个单工频点,在第三段离散频段上分布15个双工频点,在电力系统230MHz频谱资源中的三个离散频段上分布的40个频点,可参考表格1所示。

表格1:

由于在LTE系统中,当信道带宽为1.4MHz时,对应的子载波个数为72,而在电力系统230MHz频谱资源中的三个离散频段上分布的频点数为40,因此,可对电力系统230MHz频谱资源中的三个离散频段上分布的40频点进行划分,并将电力系统230MHz频谱资源中的三个离散频段上分布的40频点划分成80个频点,即将电力系统230MHz频谱资源中的三个离散频段上分布的每个频点划分成两个频点,从而满足在LTE系统一个子帧的时间内(1ms)能够完成对所有数据的传输。

下面以将电力系统230MHz频谱资源中的第一段离散频段上分布的频点223.525MHz划分成两个频点为例,对将电力系统230MHz频谱资源中的三个离散频段上分布的每个频点划分成两个频点的划分方法进行解释说明。

在将电力系统230MHz频谱资源中的第一段离散频段上分布的223.525MHz划分成两个频点之前,可确定划分后的频点离当前频点的频点间隔,例如,当确定划分后的频点离当前频点的频点间隔为10KHz时,可将电力系统230MHz频谱资源中的第一段离散频段上分布的频点223.525MHz划分成223.515MHz和223.535MHz两个频点。在将电力系统230MHz频谱资源中的第一段离散频段上分布的223.525划分成两个频点之前,可确定划分后的频点离当前频点的频点间隔范围,例如,当确定划分后的频点离当前频点的频点间隔范围为10KHz~25KHz时,可将电力系统230MHz频谱资源中的第一段离散频段上分布的频点223.525MHz划分成223.515MHz和223.550MHz两个频点。在将电力系统230MHz频谱资源中的第一段离散频段上分布的频点223.525MHz划分成两个频点时,还可按照实际的需求将电力系统230MHz频谱资源中的第一段离散频段上分布的频点223.525MHz划分成两个频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频点划分的方法仅为举例所用,本发明实施例对频点划分的方法不进行任何限定。

电力系统230MHz频谱上的带宽为25KHz,在确定将电力系统230MHz频谱资源中的三个离散频段上分布的每个频点划分成两个频点后,可确定改进后的电力系统即专网系统上的子载波间隔为12.5KHz(即25KHz/2),而第一通讯设备的基带采样率为6.4MHzps,至此,可确定改进后的电力系统即专网系统的带宽可为6.4MHz,当然,也可确定改进后的电力系统即专网系统的带宽大于6.4MHz,为了描述简便起见,在此例子中,假设确定的改进后的电力系统即专网系统的带宽为6.4MHz。

现在要将改进后的电力系统即专网系统上的80个频点分布到一个6.4MHz的带宽上,由于电力系统203MHz频谱资源中包含三个离散频段,第一段离散频段为223.525MHz~224.650MHz的频率间隔为1.125KHz,第二段离散频段为228.075MHz~228.750MHz的频率间隔为0.675KHz,第三段离散频段为230.525MHz~231.650MHz的频率间隔为1.125KHz,因此,可将6.4MHz的系统带宽分为七段,将6.4MHz的系统带宽分为七段频谱资源的分布示意图,可参考表格2。表格2

从表格2中,可以看出,第一段占用的带宽为0.7MHz,第二段占用的带宽为1.15MHz,第三段占用的带宽为1MHz,第四段占用的带宽为0.7MHz,第五段占用的带宽为1MHz,第六段占用的带宽为1.15MHz,第七段占用的带宽为0.7MHz。

其中,将分割后的电力系统的第一段离散频段映射到第二段1.15MHz的频谱带宽上,将分割后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段离散频段映射到第四段0.7MHz的频谱带宽上,将分割后的电力系统的第三段离散频段映射到第六段1.15MHz的频谱带宽上。

由于LTE与电力系统的结构有所不同,在通过无线通信信道后,其对应子载波的数据所受到的影响不同,为了保证接收数据能够正确解码,可在上述表格2中的第一段占用的带宽0.7MHz、第三段占用的带宽1MHz、第五段占用的带宽1MHz以及第七段占用的带宽0.7MHz上填充预先进行定义的电力系统专有的参考信号。

基于改进后的电力系统的带宽6.4MHz即专网系统的带宽6.4MHz和改进后的电力系统的子载波间隔为12.5KHz即专网系统的子载波间隔为12.5KHz,可确定改进后的电力系统即专网系统的子载波个数为512(即6.4M/12.5KHz)。又由于在电力系统230MHz中规定1ms发送11个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则在改进后的电力系统即专网系统中1ms发送的时频资源为512(子载波)*11(OFDM)=5632,而由于第一通讯设备的基带采样率为6.4MHzps,因此,在采用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快速傅氏变换)将在改进后的电力系统即专网系统中1ms发送的时频资源转换为时域资源后,剩余768个采样点(即6400-5632),而改进后的电力系统即专网系统包含11个OFDM符号,因此,可在前10个OFDM符号上涉及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的长度为70,而在第11个OFDM符号上设计CP的长度为68,因此,改进后的电力系统即专网系统中的前10个OFDM符号的采样点均为582(即512+70),第11个OFDM符号的采样点为580(即512+60)。

基于上述内容,可将LTE类型的基站发送的72个子载波上的数据映射到专网系统中80个频点上,然后通过专网系统将映射后的数据发送给终端,终端在收到专网系统发送的映射数据后,通过上述过程的逆过程将数据转换为LTE格式的数据进行接收。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第一通讯设备仅根据数据映射协议将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即第一通讯设备仅仅是改变第一数据的格式,而并未对第一通讯设备的收发机制改变,从而能够降低将LTE技术运用到非标准带宽的应用成本。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转换通讯设备,如图6所示,该通讯设备600可包括:

转换模块601,用于按照数据映射协议将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格式为专网系统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

发送模块602,用于将所述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通过所述专网系统发送给第二通信设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数据格式为所述第一格式;

其中,所述数据映射协议是根据所述第一格式对应的通讯制式的频段模式和所述专网系统的频段模式预先进行定义的。

较佳的,还包括:接收模块603;

接收模块603,用于通过所述专网系统接收所述第二通讯设备发送的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二通讯设备根据所述数据映射协议对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进行转换得到的;

转换模块601,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解映射协议将接收的所述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

较佳的,所述数据映射协议是根据所述专网系统的频段分布特点预先进行设置的,包括:

所述第一格式对应的通讯制式的频段模式为包含R个子载波的连续频段;

所述专网系统中的频段模式为包含N个离散频点的离散频段;

在R大于N时,对所述N个离散频点进行分割,得到X个子载波,其中,X大于或等于R;

确定所述R个子载波与所述X个子载波间的对照关系。

较佳的,所述数据映射协议中还包括所述专网系统中专用参考信号的添加协议;

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专网系统中专用参考信号的添加协议:

根据所述第一通讯设备的采样率确定所述专网系统的带宽;

确定所述X个子载波的带宽;

根据所述专网系统的带宽和所述X个子载波的带宽,确定所述专网系统中专用参考信号所对应的子载波号;

根据确定的专网系统中用于参考信号所对应的子载波号,确定专网系统中专用参考信号的添加协议。

较佳的,所述数据映射协议中还包括预先设计所述专网系统中循环前缀CP的长度;

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所述专网系统中CP的长度:

根据所述第一通讯设备的采样率、所述专网系统的子载波个数X以及所述专网系统所包含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数,确定所述转换协议中CP的长度。

较佳的,转换模块601,还用于在按照数据映射协议将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之前,去除所述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中的小区参考信号;

在根据所述数据解映射协议将接收的所述第二格式的第二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之后,在所述第一格式的第二数据中添加小区参考信号。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第一通讯设备仅根据数据映射协议将第一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二格式的第一数据,即第一通讯设备仅仅是改变第一数据的格式,而并未对第一通讯设备的收发机制改变,从而能够降低将LTE技术运用到非标准带宽的应用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基站”包括但不限于节点、站控制器、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AP)、或任何其它类型的能够在无线环境中工作的接口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是无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例如,RAN,Radio Access Network)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LL,Wireless Local Loop)站、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或用户装备(User Equipment)。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