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方法、智能互动体验系统及智能交互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78892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匹配方法、智能互动体验系统及智能交互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匹配方法、智能互动体验系统及智能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在线交流软件的日渐火爆,互动体验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青睐,他们通常会把体验活动中产生的体验数据(包括照片、视频等文件)分享给亲友,但是对于一些基于线下的体验活动,如何将体验活动中的体验数据或体验的反馈以电子形式自动且准确的传输给对应的用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匹配方法、智能互动体验系统及智能交互系统,能够将用户在活动中产生的数据和/或信号与该用户准确匹配。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

一种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非接触式标签与APP的账户信息绑定,所述APP安装于移动智能终端上,且能够与服务终端通讯;

识别终端读取所述非接触式标签,并将该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直接或间接传输至服务终端;

捕捉终端获取用户体验数据或用户动作产生的信号,并将其传输至服务终端;每个捕捉终端对应布置至少一个识别终端;

服务终端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及其对应识别终端的信息、捕捉终端和识别终端发送过来的信息、以及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体验数据及与之对应APP账户或者用户动作所产生信号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

所述服务终端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及其对应识别终端的信息、捕捉终端和识别终端发送过来的信息、以及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体验数据及与之对应APP账户或者用户动作所产生信号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具体为:

服务终端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及其对应识别终端的信息,将识别终端所对应捕捉终端传输过来的体验数据或用户动作产生的信号,与该识别终端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的唯一编码对应,然后根据所述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体验数据及与之对应APP账户或者用户动作所产生信号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

所述非接触式标签上带有与其唯一编码对应的二维码,且服务终端内存储有各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及二维码;移动智能终端通过扫描非接触式标签上的二维码实现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

所述非接触式标签附着于用户携带的可穿戴式徽章、移动智能终端或手环上。

所述非接触式标签内置于移动智能终端内,安装所述APP后,APP自动获取非接触式标签的信息,从而完成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

所述非接触式标签为RFID标签或NFC标签。

一种智能互动体验系统,包括用户端、捕捉终端、识别终端和服务终端,其中,

用户端,包括移动智能终端和非接触式标签,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安装有能够与服务终端通讯的APP,所述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

捕捉终端,用于获取用户体验数据,并将其传输至服务终端;

识别终端,每个捕捉终端对应布置至少一个识别终端,用于读取非接触式标签,并将所读取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直接或间接传输至服务终端;

服务终端,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及其对应识别终端的信息、捕捉终端和识别终端发送过来的信息、以及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体验数据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将体验数据发送至对应APP账户。

所述服务终端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及其对应识别终端的信息、捕捉终端和识别终端发送过来的信息、以及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体验数据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具体为:

服务终端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及其对应识别终端的信息,将识别终端所对应捕捉终端传输过来的体验数据,与该识别终端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的唯一编码对应,然后根据所述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体验数据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

所述非接触式标签上带有与其唯一编码对应的二维码,且服务终端内存储有各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及二维码;移动智能终端通过扫描非接触式标签上的二维码实现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

所述非接触式标签附着于用户携带的可穿戴式徽章、移动智能终端或手环上。

所述非接触式标签内置于移动智能终端内,安装所述APP后,APP自动获取非接触式标签的信息,从而完成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

所述非接触式标签为RFID标签或NFC标签。

所述捕捉终端包括相机,分别与相机和服务终端相连的工控机,所述相机完成拍摄后,工控机获取拍摄所得照片和/或视频,并传输至服务终端;

或者,所述捕捉终端包括相机,探头Ⅰ,以及分别与相机、探头Ⅰ和服务终端相连的工控机;探头Ⅰ检测到用户进入其探测范围内后,向工控机发送信号,工控机收到该信号后控制相机进行拍摄,并将拍摄所得照片和/或视频传输至服务终端。

所述识别终端包括与工控机相连的标签读取器,该标签读取器完成读取后,通过工控机将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传输至服务终端。

所述识别终端包括标签读取器,以及分别与标签读取器和服务终端相连的识别端处理器,标签读取器完成读取后,通过识别端处理器将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传输至服务终端。

所述捕捉终端为一与服务终端相连的虚拟试衣设备,将试衣获得的试衣照片作为体验数据传输至服务终端;

或者,所述捕捉终端为一与服务终端相连、且带有感应和记录涂鸦轨迹功能的涂鸦墙,用户在涂鸦墙上进行涂鸦创作时,涂鸦墙能够感应并记录下涂鸦轨迹,并形成计算机可读形式的涂鸦作品作为体验数据,然后将该涂鸦作品发送至服务终端。

一种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端、捕捉终端、识别终端和服务终端,其中,

用户端,包括移动智能终端和非接触式标签,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安装有能够与服务终端通讯的APP,所述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

捕捉终端,用于获取用户动作产生的信号,并将其传输至服务终端;

识别终端,每个捕捉终端对应布置至少一个识别终端,用于读取非接触式标签,并将所读取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直接或间接传输至服务终端;

服务终端,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及其对应识别终端的信息、捕捉终端和识别终端发送过来的信息、以及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用户动作所产生信号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向所述APP账户传输用户动作所产生信号,并在所述APP账户对应移动智能终端播放与用户动作和/或用户动作结果相对应的动画。

所述服务终端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及其对应识别终端的信息、捕捉终端和识别终端发送过来的信息、以及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用户动作所产生信号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具体为:

服务终端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及其对应识别终端的信息,将识别终端所对应捕捉终端传输过来的用户动作所产生信号,与该识别终端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的唯一编码对应,然后根据所述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用户动作所产生信号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

所述根据匹配结果向所述APP账户传输用户动作所产生信号,并在所述APP账户对应移动智能终端播放与用户动作和/或用户动作结果相对应的动画,具体为:

服务终端接收到捕捉终端传输过来的、用户动作产生的信号后,根据所述匹配结果,将用户动作产生的信号传输至所述APP账户;所述APP账户对应的移动智能终端根据其接收到的用户动作所产生信号,播放与该信号匹配的动画。

所述非接触式标签上带有与其唯一编码对应的二维码,且服务终端内存储有各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及二维码;移动智能终端通过扫描非接触式标签上的二维码实现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

所述非接触式标签附着于用户携带的可穿戴式徽章、移动智能终端或手环上。

所述非接触式标签内置于移动智能终端内,安装所述APP后,APP自动获取非接触式标签的信息,从而完成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

所述非接触式标签为RFID标签或NFC标签。

所述捕捉终端包括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以及分别与红外接收管和服务终端相连的捕捉端处理器;当用户动作使得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红外发射管发射的信号后,捕捉端处理器向服务终端发送信号;

或者,所述捕捉终端包括探头Ⅱ,以及分别与该探头Ⅱ和服务终端相连的捕捉端处理器;探头Ⅱ捕捉用户动作,并传输至捕捉端处理器,捕捉端处理器判断该动作符合预设要求后,向服务终端发送信号;

或者,所述捕捉终端包括感应器,以及分别与该感应器和服务终端相连的捕捉端处理器;当用户动作使得感应器被触发后,捕捉端处理器向服务终端发送信号。

所述识别终端包括与捕捉端处理器相连的标签读取器,该标签读取器完成读取后,通过捕捉端处理器将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传输至服务终端。

所述识别终端包括标签读取器,以及分别与标签读取器和服务终端相连的识别端处理器,标签读取器完成读取后,通过识别端处理器将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传输至服务终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服务终端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及其对应识别终端的信息,将识别终端所对应捕捉终端传输过来的体验数据,与该识别终端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的唯一编码对应,然后根据所述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体验数据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能够最终实现将用户在体验活动中产生的体验数据传输给该用户;也能够实现将用户动作产生的信号对应传输给改用户,使得该用户的移动智能终端上能够播放与其动作相对应的动画,提高了用户体验和乐趣。2、整个过程全自动化、节省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简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简图。

图3是实施例3的结构简图。

图4是实施例4的结构简图。

图5是实施例5的结构简图。

图6是实施例6的结构简图。

图7是实施例7的结构简图。

图8是实施例8的结构简图。

图9是实施例9的结构简图。

图10是实施例10的结构简图。

图11是实施例11的结构简图。

图12是实施例12的结构简图。

图13是实施例13的结构简图。

图14是实施例14的结构简图。

图15是实施例17的结构简图。

图16是实施例18的结构简图。

图17是实施例19的结构简图。

图18是实施例20的结构简图。

图19是实施例21的结构简图。

图20是实施例22的结构简图。

图21是实施例23的结构简图。

图22是实施例24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的介绍,

本实施例匹配方法,主要用于智能互动体验系统,包括:

将非接触式标签1-2与APP的账户信息绑定,所述APP安装于移动智能终端1-1上,且能够与服务终端4通讯;

识别终端3读取所述非接触式标签1-2,并将该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直接或间接传输至服务终端4;

捕捉终端2获取用户体验数据并将其传输至服务终端4;每个捕捉终端2对应布置至少一个识别终端3;

服务终端4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2及其对应识别终端3的信息、捕捉终端2和识别终端3发送过来的信息(包括识别终端直接、间接发送过来的信息)、以及非接触式标签1-2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体验数据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

其中,所述将非接触式标签1-2与APP的账户信息绑定具体为:

所述非接触式标签1-2上带有与其唯一编码对应的二维码,在出厂时每个非接触式标签内部均存储有一个代表其身份的唯一编码,且每个二维码也是唯一的,读取非接触式标签的唯一编码同时扫描其二维码,将两者一一对应后存储于服务终端4内,即服务终端4内存储有各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及二维码;移动智能终端1-1通过扫描非接触式标签上的二维码实现该二维码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然后将该绑定信息传输至服务终端4,利用一一对应的编码和二维码实现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

或者,所述非接触式标签1-2内置于移动智能终端1-1内,安装所述APP后,APP自动获取非接触式标签1-2的信息,从而完成非接触式标签1-2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

所述非接触式标签1-2附着于用户携带的可穿戴式徽章、移动智能终端或手环上;方便了未携带移动智能终端的用户,仅需由他们的亲友扫描非接触式标签1-2上的二维码,而自己则携带附着有所述非接触式标签的徽章、手环等,即可将其体验数据传输至其亲友的移动智能终端上,从而实现了小朋友进行体验活动,由父母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接收体验数据;即一个APP账户可以绑定多个用户。所述非接触式标签1-2为RFID标签或NFC标签。

所述服务终端4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2及其对应识别终端3的信息、捕捉终端2和识别终端3发送过来的信息、以及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体验数据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具体为:

服务终端4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2及其对应识别终端3的信息,将识别终端3所对应捕捉终端2传输过来的体验数据,与该识别终端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1-2的唯一编码对应,然后根据所述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体验数据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对于某一识别终端3在不同时间段内读取多个非接触式标签的情况,在根据前述方法完成首次匹配后,该识别终端每读取一个新的非接触式标签,均按照前述匹配方法重新进行匹配,以保证匹配的准确性。

所述捕捉终端2包括相机2-1,分别与相机2-1和服务终端4相连的工控机2-2,所述相机2-1完成拍摄后,工控机2-2获取拍摄所得照片和/或视频作为体验数据,并传输至服务终端4。

或者,所述捕捉终端2包括相机2-1,探头2-3,以及分别与相机2-1、探头2-3和服务终端4相连的工控机2-2;探头2-3检测到用户进入其探测范围内后,向工控机2-2发送信号,工控机2-2收到该信号后控制相机2-1进行拍摄,并将拍摄所得照片和/或视频作为体验数据传输至服务终端4。

或者,所述捕捉终端2为一与服务终端4相连的虚拟试衣设备,将试衣获得的试衣照片作为体验数据传输至服务终端4;移动智能终端1-1接收到服务终端4传输过来的试衣照片后,可以通过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分享,让亲友给出选择建议。

所述识别终端3包括与工控机2-2相连的标签读取器3-1,该标签读取器完成读取后,通过工控机2-2将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1-2对应的唯一编码传输至服务终端4;即识别终端3读取所述非接触式标签1-2,并将该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间接传输至服务终端4。

所述识别终端3包括标签读取器3-1,以及分别与标签读取器3-1和服务终端4相连的识别端处理器3-2,标签读取器3-1完成读取后,通过识别端处理器3-2将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1-2对应的唯一编码传输至服务终端4;即识别终端3读取所述非接触式标签,并将该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直接传输至服务终端4。

以下各实施例均以前述匹配方法为基础实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智能互动体验系统,基于溜索/绳索运动(zipline/rope course),包括:用户端1、捕捉终端2、识别终端3和服务终端4,其中,

用户端1,包括移动智能终端1-1和非接触式标签1-2,所述移动智能终端1-1安装有能够与服务终端4通讯的APP,所述非接触式标签1-2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

捕捉终端2,用于获取用户体验数据,并将其传输至服务终端4;

识别终端3,每个捕捉终端2对应布置至少一个识别终端3,用于读取非接触式标签,并将所读取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直接传输至服务终端4;

服务终端4,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2及其对应识别终端3的信息、捕捉终端2和识别终端3发送过来的信息(包括识别终端直接、间接发送过来的信息)、以及非接触式标签1-2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体验数据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将体验数据发送至对应APP账户。

所述将非接触式标签1-2与APP的账户信息绑定分为两种情况,具体为:

一种情况为,所述非接触式标签1-2上带有与其唯一编码对应的二维码,在出厂时每个非接触式标签内部均存储有一个代表其身份的唯一编码,且每个二维码也是唯一的,读取非接触式标签的唯一编码同时扫描其二维码,将两者一一对应后存储于服务终端4内,即服务终端4内存储有各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及二维码;移动智能终端1-1通过扫描非接触式标签上的二维码实现该二维码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然后将该绑定信息传输至服务终端4,利用一一对应的编码和二维码实现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

另一种情况为,所述非接触式标签1-2内置于移动智能终端1-1内,安装所述APP后,APP自动获取非接触式标签的信息,从而完成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

非接触式标签1-2与APP的账户信息绑定完成后,APP不断向服务终端4询问,是否收到识别终端3发送过来的、与其APP账户绑定的唯一编码,若是,则APP向服务终端4请求调用对应的体验数据。

所述非接触式标签1-2附着于用户携带的可穿戴式徽章、移动智能终端或手环上;方便了未携带移动智能终端的用户,仅需由他们的亲友扫描非接触式标签上的二维码,而自己则携带附着有所述非接触式标签的徽章、手环等,即可将其体验数据传输至其亲友的移动智能终端上,从而实现了小朋友进行体验活动,由父母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接收体验数据;即一个APP账户可以绑定多个用户。所述非接触式标签1-2为RFID标签或NFC标签。

所述捕捉终端2包括相机2-1,探头2-3,以及分别与相机2-1、探头2-3和服务终端4相连的工控机2-2;所述相机2-1和探头2-3正对溜索/绳索运动的用户游玩段布置。探头2-3检测到用户进入其探测范围内后,向工控机2-2发送信号,工控机2-2收到该信号后控制相机2-1进行拍摄,并将拍摄所得照片和/或视频作为体验数据传输至服务终端4。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降低成本,也可以不使用探头2-3,即所述捕捉终端2包括相机2-1,分别与相机2-1和服务终端4相连的工控机2-2,所述相机2-1完成拍摄后,工控机2-2获取拍摄所得照片和/或视频作为体验数据,并传输至服务终端4。

所述识别终端3包括标签读取器3-1,以及分别与标签读取器3-1和服务终端4相连的识别端处理器3-2,标签读取器3-1完成读取后,通过识别端处理器3-2将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1-2对应的唯一编码传输至服务终端4;即识别终端3读取所述非接触式标签,并将该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直接传输至服务终端4。

所述服务终端4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2及其对应识别终端3的信息、捕捉终端2和识别终端3发送过来的信息、以及非接触式标签1-2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体验数据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具体为:

服务终端4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2及其对应识别终端3的信息(即服务终端内部存储有各捕捉终端和识别终端的对应关系),将识别终端3所对应捕捉终端2传输过来的体验数据,与该识别终端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1-2的唯一编码对应,然后根据所述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体验数据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对于某一识别终端3在不同时间段内读取多个非接触式标签的情况,在根据前述方法完成首次匹配后,该识别终端每读取一个新的非接触式标签,均按照前述匹配方法重新进行匹配,以保证匹配的准确性。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智能互动体验系统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基于速降(quick jump/powerfan)或蹦极运动。

实施例3

如图3所述,本实施例智能互动体验系统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基于骑行运动。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智能互动体验系统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基于攀岩(climbing)运动。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智能互动体验系统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基于滑道(slide)运动。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智能互动体验系统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基于索道(cable car/cableway)运动。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智能互动体验系统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基于农事活动,例如犁地、拉磨、除草等。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智能互动体验系统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述识别终端3包括与工控机2-2相连的标签读取器3-1,该标签读取器完成读取后,通过工控机2-2将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1-2对应的唯一编码传输至服务终端;即识别终端3读取所述非接触式标签,并将该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间接(通过捕捉终端的工控机传输)传输至服务终端4。

实施例9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智能互动体验系统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述识别终端3包括与工控机2-2相连的标签读取器3-1,该标签读取器完成读取后,通过工控机2-2将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1-2对应的唯一编码传输至服务终端;即识别终端3读取所述非接触式标签,并将该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间接(通过捕捉终端的工控机传输)传输至服务终端4。

实施例10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智能互动体验系统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述识别终端3包括与工控机2-2相连的标签读取器3-1,该标签读取器完成读取后,通过工控机2-2将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1-2对应的唯一编码传输至服务终端;即识别终端3读取所述非接触式标签,并将该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间接(通过捕捉终端的工控机传输)传输至服务终端4。

实施例11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智能互动体验系统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述识别终端3包括与工控机2-2相连的标签读取器3-1,该标签读取器完成读取后,通过工控机2-2将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1-2对应的唯一编码传输至服务终端;即识别终端3读取所述非接触式标签,并将该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间接(通过捕捉终端的工控机传输)传输至服务终端4。

实施例12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智能互动体验系统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述识别终端3包括与工控机2-2相连的标签读取器3-1,该标签读取器完成读取后,通过工控机2-2将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1-2对应的唯一编码传输至服务终端;即识别终端3读取所述非接触式标签,并将该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间接(通过捕捉终端的工控机传输)传输至服务终端4。

实施例13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智能互动体验系统与实施例6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述识别终端3包括与工控机2-2相连的标签读取器3-1,该标签读取器完成读取后,通过工控机2-2将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1-2对应的唯一编码传输至服务终端;即识别终端3读取所述非接触式标签,并将该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间接(通过捕捉终端的工控机传输)传输至服务终端4。

实施例14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智能互动体验系统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述识别终端3包括与工控机2-2相连的标签读取器3-1,该标签读取器完成读取后,通过工控机2-2将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1-2对应的唯一编码传输至服务终端;即识别终端3读取所述非接触式标签,并将该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间接(通过捕捉终端的工控机传输)传输至服务终端4。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智能互动体验系统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捕捉终端2为一与服务终端4相连的虚拟试衣设备(可以是K-MIRROR,也可以是其他类似设备),将试衣获得的试衣照片作为体验数据传输至服务终端4。

服务终端4按照前述匹配方法将收到的试衣照片发送至对应的APP账户,用户可以通过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将该照片分享出去,让亲友给出选择建议。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智能互动体验系统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捕捉终端2为一与服务终端4相连、且带有感应和记录涂鸦轨迹功能的涂鸦墙,用户在涂鸦墙上进行涂鸦创作时,涂鸦墙能够感应并记录下涂鸦轨迹,并形成计算机可读形式的涂鸦作品作为体验数据,然后将该涂鸦作品发送至服务终端4。

服务终端4按照前述匹配方法将收到的涂鸦作品发送至对应的APP账户,用户可以通过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将该照片分享出去。

本发明智能互动体验系统还可以基于栈道运动、乘船运动、滑雪(skiing)、悬挂踏车(Canopy Cycle/skybike)、过山车溜索(Roller Coaster Zipline)、啤酒踏车(beer bike)、斜轨缆车(Inclinator Ride/inclinator car)等活动。

本实施例匹配方法,主要用于智能互动系统,包括:

将非接触式标签1-2与APP的账户信息绑定,所述APP安装于移动智能终端1-1上,且能够与服务终端4通讯;

识别终端3读取所述非接触式标签1-2,并将该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直接或间接传输至服务终端4;

捕捉终端2获取用户动作产生的信号,并将其传输至服务终端4;每个捕捉终端2对应布置至少一个识别终端3;

服务终端4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2及其对应识别终端3的信息、捕捉终端2和识别终端3发送过来的信息(包括识别终端直接、间接发送过来的信息)、以及非接触式标签1-2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用户动作所产生信号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

其中,所述将非接触式标签1-2与APP的账户信息绑定具体为:

所述非接触式标签1-2上带有与其唯一编码对应的二维码,在出厂时每个非接触式标签内部均存储有一个代表其身份的唯一编码,且每个二维码也是唯一的,读取非接触式标签的唯一编码同时扫描其二维码,将两者一一对应后存储于服务终端4内,即服务终端4内存储有各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及二维码;移动智能终端1-1通过扫描非接触式标签上的二维码实现该二维码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然后将该绑定信息传输至服务终端4,利用一一对应的编码和二维码实现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

或者,所述非接触式标签1-2内置于移动智能终端1-1内,安装所述APP后,APP自动获取非接触式标签1-2的信息,从而完成非接触式标签1-2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

所述非接触式标签1-2附着于用户携带的可穿戴式徽章、移动智能终端或手环上;方便了未携带移动智能终端的用户,仅需由他们的亲友扫描非接触式标签1-2上的二维码,而自己则携带附着有所述非接触式标签的徽章、手环等,即可将其动作所产生的信号传输至其亲友的移动智能终端上,从而实现了小朋友进行动作,由父母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接收动作所产生的信号;即一个APP账户可以绑定多个用户。所述非接触式标签1-2为RFID标签或NFC标签。

所述服务终端4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2及其对应识别终端3的信息、捕捉终端2和识别终端3发送过来的信息、以及非接触式标签1-2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用户动作所产生信号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具体为:

服务终端4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2及其对应识别终端3的信息,将识别终端3所对应捕捉终端2传输过来的用户动作所产生信号,与该识别终端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1-2的唯一编码对应,然后根据所述非接触式标签1-2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用户动作所产生信号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对于某一识别终端3在不同时间段内读取多个非接触式标签的情况,在根据前述方法完成首次匹配后,该识别终端每读取一个新的非接触式标签,均按照前述匹配方法重新进行匹配,以保证匹配的准确性。

以下各实施例均以前述匹配方法为基础实现。

实施例17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智能交互系统,基于打靶或狩猎活动,包括用户端1、捕捉终端2、识别终端3和服务终端4,其中,

用户端1,包括移动智能终端和非接触式标签,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安装有能够与服务终端4通讯的APP,所述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

捕捉终端2,用于获取用户动作产生的信号,并将其传输至服务终端4;

识别终端3,每个捕捉终端2对应布置至少一个识别终端3,用于读取非接触式标签,并将所读取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直接或间接传输至服务终端4;

服务终端4,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2及其对应识别终端3的信息、捕捉终端2和识别终端3发送过来的信息(包括识别终端直接、间接发送过来的信息)、以及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用户动作所产生信号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根据匹配结果向所述APP账户传输用户动作所产生信号,并在所述APP账户对应移动智能终端播放与用户动作和/或用户动作结果相对应的动画。

所述将非接触式标签与APP的账户信息绑定分为两种情况,具体为:

一种情况为,所述非接触式标签上带有与其唯一编码对应的二维码,在出厂时每个非接触式标签内部均存储有一个代表其身份的唯一编码,且每个二维码也是唯一的,读取非接触式标签的唯一编码同时扫描其二维码,将两者一一对应后存储于服务终端4内,即服务终端4内存储有各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及二维码;移动智能终端通过扫描非接触式标签上的二维码实现该二维码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然后将该绑定信息传输至服务终端4,利用一一对应的编码和二维码实现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

另一种情况为,所述非接触式标签内置于移动智能终端内,安装所述APP后,APP自动获取非接触式标签的信息,从而完成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的账户信息绑定。

所述非接触式标签附着于用户携带的可穿戴式徽章、移动智能终端或手环上;方便了未携带移动智能终端的用户,仅需由他们的亲友扫描非接触式标签上的二维码,而自己则携带附着有所述非接触式标签的徽章、手环等,即可将其动作所产生的信号传输至其亲友的移动智能终端上,从而实现小朋友动作,由父母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接收动作所产生的信号;即一个APP账户可以绑定多个用户。所述非接触式标签为RFID标签或NFC标签。

所述捕捉终端2包括红外发射管2-4,红外接收管2-5,以及分别与红外接收管2-5和服务终端4相连的捕捉端处理器2-6;本实施例,所述红外发射管2-4位于靶上,红外接收管2-5则位于供用户握持的玩具枪上,当用户动作(用枪瞄准靶)使得红外接收管2-5接收到红外发射管2-4发射的信号后,捕捉端处理器2-6向服务终端4发送信号。也可以将红外发射管2-4设置于供用户握持的玩具枪上,而将红外接收管2-5设置于靶上。

所述识别终端3包括与捕捉端处理器2-6相连的标签读取器3-1,该标签读取器完成读取后,通过捕捉端处理器2-6将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传输至服务终端4;即识别终端3读取所述非接触式标签,并将该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间接(通过捕捉端处理器)传输至服务终端4。

所述服务终端4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2及其对应识别终端3的信息、捕捉终端2和识别终端3发送过来的信息、以及非接触式标签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用户动作所产生信号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具体为:

服务终端4根据其内部存储的各捕捉终端2及其对应识别终端3的信息,将识别终端3所对应捕捉终端2传输过来的用户动作所产生信号,与该识别终端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1-2的唯一编码对应,然后根据所述非接触式标签1-2与所述APP账户的绑定信息,完成用户动作所产生信号及与之对应APP账户的匹配。对于某一识别终端3在不同时间段内读取多个非接触式标签的情况,在根据前述方法完成首次匹配后,该识别终端每读取一个新的非接触式标签,均按照前述匹配方法重新进行匹配,以保证匹配的准确性。

所述根据匹配结果向所述APP账户传输用户动作所产生信号,并在所述APP账户对应移动智能终端播放与用户动作和/或用户动作结果相对应的动画,具体为:

服务终端4接收到捕捉终端2传输过来的、用户动作产生的信号后,根据所述匹配结果,将用户动作产生的信号传输至所述APP账户;所述APP账户对应的移动智能终端根据其接收到的用户动作所产生信号,播放与该信号匹配的动画;本实施例所述动画体现为,若打中靶子,则在动画中体现靶子被打中及欢呼的背景声;若未打中,则在动画中体现加油的动画。所述动画对应的文件(类似于脚本文件)存储与移动智能终端1-1中。

实施例18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7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述识别终端3包括标签读取器3-1,以及分别与标签读取器3-1和服务终端4相连的识别端处理器3-2,标签读取器3-1完成读取后,通过识别端处理器3-2将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传输至服务终端4;即识别终端3读取所述非接触式标签,并将该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直接传输至服务终端4。

实施例19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7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基于摇铃活动,所述捕捉终端2包括探头Ⅱ2-7,以及分别与该探头Ⅱ和服务终端4相连的捕捉端处理器2-6;探头Ⅱ2-7捕捉用户摇铃动作,并传输至捕捉端处理器2-6,捕捉端处理器2-6判断用户摇铃动作符合预设要求后,向服务终端4发送信号,服务终端4将该信号下发至对应APP账户,并在该APP账户对应的移动智能终端上播放摇铃掉落红包的动画。

实施例20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9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述识别终端3包括标签读取器3-1,以及分别与标签读取器3-1和服务终端4相连的识别端处理器3-2,标签读取器3-1完成读取后,通过识别端处理器3-2将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传输至服务终端4;即识别终端3读取所述非接触式标签,并将该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直接传输至服务终端4。

实施例21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7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基于投币活动,所述捕捉终端2包括感应器2-8,以及分别与该感应器和服务终端4相连的捕捉端处理器2-6;当用户动作使得感应器2-8被触发(投币落入安装有压力感应器的盘子上后,压力感应器被触发)后,捕捉端处理器2-6向服务终端4发送信号,服务终端4将该信号下发至对应APP账户,并在该APP账户对应的移动智能终端上播放投币祈福获得灵签的动画。

实施例22

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述识别终端3包括标签读取器3-1,以及分别与标签读取器3-1和服务终端4相连的识别端处理器3-2,标签读取器3-1完成读取后,通过识别端处理器3-2将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传输至服务终端4;即识别终端3读取所述非接触式标签,并将该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直接传输至服务终端4。

实施例23

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7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基于投食活动,所述捕捉终端2包括投食柜2-9,探头Ⅱ2-7,以及分别与该探头Ⅱ和服务终端4相连的捕捉端处理器2-6;用户控制投食柜2-9进行投食,探头Ⅱ2-7捕捉食物落下过程以及动物拿取该食物的过程,并传输至捕捉端处理器2-6,捕捉端处理器2-6判断该食物确被动物取走后,向服务终端4发送信号,服务终端4将该信号下发至对应APP账户,并在该APP账户对应的移动智能终端上播放动物答谢用户的动画。

实施例24

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3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述识别终端3包括标签读取器3-1,以及分别与标签读取器3-1和服务终端4相连的识别端处理器3-2,标签读取器3-1完成读取后,通过处理器3-2将所读取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传输至服务终端4;即识别终端3读取所述非接触式标签,并将该非接触式标签对应的唯一编码直接传输至服务终端4。

以上各实施例中,服务终端4与用户端1、捕捉终端2、识别终端3之间均采用无线连接(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全部选择或部分选择有线连接),可以是wifi、3g、4g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