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信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291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信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信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手机等手持式信息装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例如,手机一般包括信息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信息本体上的显示屏。显示屏用以显示信息并可供使用者触控操作。然而,用户携带手机时,经常导致手机摔落,从而将显示屏摔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保护显示屏不被摔坏的手持式信息装置。

一种手持式信息装置,包括信息本体、设置于所述信息本体上的显示屏,以及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包括透光保护板以及卡设件,所述透光保护板可转动地盖设于所述显示屏上并与所述显示屏间隔设置,所述透光保护板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边缘与卡合边缘,所述连接边缘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信息本体上并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边缘,所述卡设件设置于所述信息本体上并位于所述显示屏的另一侧边缘,所述透光保护板的卡合边缘可拆卸地卡合于所述卡设件上;其中所述卡设件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两端的转动部,所述两个转动部均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信息本体上,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条形卡槽,所述透光保护板的卡合边缘卡设于所述条形卡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包括基体以及分别沿所述基体两侧边缘向外延伸的卡设片,所述条形卡槽形成于所述两个卡设片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条形卡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卡合边缘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卡设片分别为第一卡设片与第二卡设片,所述第一卡设片处于所述第二卡设片邻近所述显示屏一侧,所述第一卡设片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卡设片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设片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卡设片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卡设件为条形杆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卡设件的长度大于所述显示屏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卡设件的表面设置耐磨层。

由于所述透光保护板可转动地盖设于所述显示屏上,并与所述显示屏间隔设置,因此当手持式信息装置掉落时,所述透光保护板能够保护所述显示屏不被摔坏。当需要触控所述显示屏时,可以将所述透光保护板的卡合边缘从所述卡设件上拨开,即可对所述显示屏进行触控操作。当观看电影或者欣赏图片时,可以将所述透光保护板盖上,并透过所述透光保护板进行观看。由于所述透光保护板与所述显示屏间隔设置,因此即使所述透光保护板受到撞击,撞击力也不会传递至所述显示屏上,从而提高所述透光保护板对所述显示屏的保护力度。

将所述透光保护板的卡合边缘按压于所述卡设件上,从而使得所述卡设件相对所述信息本体转动以朝向所述透光保护板,从而引导所述卡设边缘卡合于所述条形卡槽中,即完成了对所述透光保护板的卡设,从而使得所述透光保护板的卡设更为方便和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手持式信息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II-II的剖视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卡设件的剖视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手持式信息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接触带的固定部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信息装置。所述手持式信息装置包括信息本体、设置于所述信息本体上的显示屏,以及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包括透光保护板以及卡设件,所述透光保护板可转动地盖设于所述显示屏上并与所述显示屏间隔设置,所述透光保护板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边缘与卡合边缘。例如,所述连接边缘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信息本体上并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边缘,所述卡设件设置于所述信息本体上并位于所述显示屏的另一侧边缘。例如,所述透光保护板的卡合边缘可拆卸地卡合于所述卡设件上。例如,其中所述卡设件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两端的转动部,所述两个转动部均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信息本体上,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条形卡槽,所述透光保护板的卡合边缘卡设于所述条形卡槽中。

请参阅图1,一种手持式信息装置100,包括信息本体10、设置于所述信息本体上的显示屏20,以及遮挡组件30,所述遮挡组件包括透光保护板31以及卡设件33,所述透光保护板可转动地盖设于所述显示屏上并与所述显示屏间隔设置,所述透光保护板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边缘311与卡合边缘,所述连接边缘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信息本体上并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边缘,所述卡设件设置于所述信息本体上并位于所述显示屏的另一侧边缘,所述透光保护板的卡合边缘可拆卸地卡合于所述卡设件上。

由于所述透光保护板可转动地盖设于所述显示屏上,并与所述显示屏间隔设置,因此当手持式信息装置掉落时,所述透光保护板能够保护所述显示屏不被摔坏。当需要触控所述显示屏时,可以将所述透光保护板的卡合边缘从所述卡设件上拨开,即可对所述显示屏进行触控操作。当观看电影或者欣赏图片时,可以将所述透光保护板盖上,并透过所述透光保护板进行观看。由于所述透光保护板与所述显示屏间隔设置,因此即使所述透光保护板受到撞击,撞击力也不会传递至所述显示屏上,从而提高所述透光保护板对所述显示屏的保护力度。

例如,为了便于转动所述透光保护板,其中所述连接边缘上设置有枢轴32,所述枢轴的两端分别形成枢接端,所述信息本体上开设有收容狭槽11,所述枢轴收容于所述收容狭槽中,所述两个枢接端分别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收容狭槽的相对两侧壁上。当需要转动所述透光保护板时,拨动所述透光保护板的卡合边缘并带动所述枢轴转动,所述枢轴的两个枢接端即可于所述收容狭槽的两个侧壁内转动,从而使得所述透光保护板的转动更为方便。

请参阅图2,例如,为了便于所述枢轴的转动,所述枢轴上设置有透明层321,所述透明层上包裹有滑动层323。所述透明层的厚度小于所述滑动层的厚度。所述滑动层与所述收容狭槽的底面抵接。由于所述枢轴上设置有滑动层,因此可以减少所述枢轴与所述收容狭槽的底面的摩擦力,从而使得所述枢轴的转动更为顺畅。例如,为了适应所述枢轴的形状,所述收容狭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即所述枢轴收容于并贴合于所述收容狭槽的周面上。所述收容狭槽的底面上设置有增滑层111。所述增滑层的厚度为0.5-1.2毫米。所述收容狭槽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枢转孔,所述枢轴的两个枢接端分别插设于所述两个枢转孔中。通过将所述两个枢接端分别插设于所述两个枢转孔中,即可完成所述枢轴与所述信息本体的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3,例如,为了便于卡设所述透光保护板,其中所述卡设件包括主体部331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两端的转动部333,所述两个转动部均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信息本体上,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条形卡槽335,所述透光保护板的卡合边缘卡设于所述条形卡槽中。将所述透光保护板的卡合边缘按压于所述卡设件上,从而使得所述卡设件相对所述信息本体转动以朝向所述透光保护板,从而引导所述卡设边缘卡合于所述条形卡槽中,即完成了对所述透光保护板的卡设,从而使得所述透光保护板的卡设更为方便和快捷。

例如,为了进一步方便所述透光保护板的卡设,所述主体部包括基体3311以及分别沿所述基体两侧边缘向外延伸的卡设片,所述条形卡槽形成于所述两个卡设片之间。所述条形卡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卡合边缘的厚度。所述两个卡设片分别为第一卡设片3313与第二卡设片3315,所述第一卡设片处于所述第二卡设片邻近所述显示屏一侧,所述第一卡设片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卡设片的厚度。所述第一卡设片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卡设片的高度。所述卡设件为条形杆体。所述卡设件的长度大于所述显示屏的宽度。所述卡设件的表面设置耐磨层。由于所述第一卡设片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卡设片的厚度,且所述第一卡设片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卡设片的高度,因此当所述透光保护板的卡合边缘按压于所述第一卡设片上时,所述第一卡设片上会有小部分空间可以收容所述卡合边缘,而继续按压所述卡设边缘时,所述卡合边缘能够抵压所述第一卡设片并带动所述卡设件整体转动,进而使得所述条形卡槽朝向所述透光保护板,最终使得所述卡合边缘卡设于所述条形卡槽中,这样使得所述透光保护板的卡设过程更为方便。

例如,为了便于将所述透光保护板打开,所述卡设件的一端还设置有摩擦轮,所述摩擦轮收容于所述信息本体中。例如,所述信息本体上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摩擦轮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且固定套设于所述卡设件的端部上。所述摩擦轮的顶面与所述信息本体的表面平齐。当需要将所述透光保护板从所述卡设件上释放时,通过用手指按压于所述摩擦轮上并驱动所述摩擦轮旋转,即可带动所述卡设件旋转,进而将所述透光保护板的卡合边缘从所述条形卡槽中送出。拨动所述透光保护板转动即可露出所述显示屏。

例如,当不小心将开水泼洒至所述手持式信息装置上时,为了防止热量传递至所述显示屏上以保护所述显示屏,所述透光保护板的表面上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0.7-1.1毫米。通过借助所述隔热层的隔热效果,即可实现对所述显示屏的保护。

由于手机等手持式信息装置是人们经常随身携带的日常用品。当冬天来临时,为了便于取暖,所述手持式信息装置上还设置有取暖组件,所述取暖组件包括接触袋以及设置于所述接触袋内的发热介质。所述接触袋设置于所述信息本体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接触袋包括层叠设置的防水层以及柔性接触层,所述防水层包围形成发热腔,所述发热介质收容于所述发热腔中。所述柔性接触层处于所述防水层背离所述发热腔的表面上。所述防水层的内侧凸伸形成有多个导热丝线,所述导热丝线为导热铝丝,所述导热铝丝的端部形成有导热球,所述导热球的直径为3-4毫米。所述多个导热丝线的长度相异设置,且所述多个导热丝线的直径相异设置。所述柔性接触层包括铝箔子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铝箔层子上的耐热橡胶子层。所述铝箔子层上开设有多个嵌入孔,所述耐热橡胶子层上凸设有多个嵌入凸起,所述多个嵌入凸起分别嵌入于所述多个嵌入孔中。所述接触袋缠绕于所述信息本体上。所述接触袋的端部形成接合部,所述接触袋上形成有与所述接合部连接的固定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信息本体的周长相等,所述取暖组件还包括活动地设置于信息本体上的缠绕隔热带,所述缠绕隔热带伸缩地设置于所述信息本体的一侧。所述缠绕隔热带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弹性绳,所述多个弹性绳从所述信息本体的一端延伸出来并缠绕于所述接触袋的外侧。所述多个弹性绳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接触袋的缠绕方向垂直。所述弹性绳的端部形成有卡设球,所述固定部为条形状,其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卡设孔,所述多个卡设球卡设于所述多个卡设孔中,所述多个弹性绳端部的卡设球分别卡入所述多个卡设孔中。所述卡设孔的一侧形成有卡设条,所述卡设条上开设有卡设缺口,所述多个卡设缺口与所述卡设孔相通,所述弹性绳卡设于所述卡设缺口中。所述卡设孔中还设置弹性抵压针,所述弹性抵压针与所述卡设条间隔设置,所述弹性抵压针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卡设孔的侧壁顶部并向所述卡设条延伸,所述弹性抵压针远离所述卡设孔侧壁的一端朝向卡设孔的底部延伸,并抵压于所述卡设球上。所述卡设球上开设有抵压凹槽,所述弹性抵压针抵压于所述卡设球的抵压凹槽中。所述弹性抵压针的端部形成有抵压球,所述抵压球抵压于所述抵达凹槽中,从而将所述卡设球固定于所述卡设孔中。所述接合部上设置有第一粘结毛丝,所述固定部上邻近所述多个卡设孔的一侧形成有第二粘结毛丝,所述第一粘结毛丝与所述第二粘结毛丝相互粘结。

请参阅图4及图5,为了进一步详细地描述上述取暖组件50,所述取暖组件包括接触袋51以及设置于所述接触袋内的发热介质。所述接触袋设置于所述信息本体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接触袋包括层叠设置的防水层以及柔性接触层,所述防水层包围形成发热腔,所述发热介质收容于所述发热腔中。所述柔性接触层处于所述防水层背离所述发热腔的表面上。当使用者需要取暖时,通过握持所述接触袋的柔性接触层即可实现取暖。由于所述防水层设置于所述发热腔外,因此能够防止所述发热介质溢出所述发热腔外。而所述柔性接触层同时又能够提高使用者的接触手感,进而提升用户体验。例如,所述发热介质可以为热水等导热介质。

例如,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接触袋的热量传递效果,所述防水层的内侧凸伸形成有多个导热丝线,所述导热丝线为导热性能较好的丝线,例如所述导热丝线为导热铝丝,所述导热铝丝的端部形成有导热球,所述导热球的直径为3-4毫米。通过于所述防水层内侧设置多个导热丝线,进而方便将所述发热介质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柔性接触层上。例如,所述多个导热丝线的长度相异设置,且所述多个导热丝线的直径相异设置。

例如,所述柔性接触层包括铝箔子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铝箔层子上的耐热橡胶子层。所述铝箔子层上开设有多个嵌入孔,所述耐热橡胶子层上凸设有多个嵌入凸起,所述多个嵌入凸起分别嵌入于所述多个嵌入孔中。由于所述柔性接触层包括铝箔子层,而由于所述铝箔子层的柔性,因此能够比较好地适应使用者的手形。而且由于所述铝箔子层能够在受力后保持一定的形状,因此能够使得所述柔性接触层对使用者的手形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而且通过所述嵌入孔与所述嵌入凸起的结合,可以提高所述耐热橡胶子层与所述铝箔子层的结合强度。所述耐热橡胶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柔性提高使用者的接触手感。例如,为了提高所述取暖组件的整体表面积,所述接触袋缠绕于所述信息本体上。所述接触袋的端部形成接合部511,所述接触袋上形成有与所述接合部连接的固定部513,所述接触袋缠绕于所述信息本体上后,通过将所述接合部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上即可实现所述接触袋的固定,从而使得所述接触袋不至于从所述信息本体上脱落。使用者仅需要用手捧住所述手持式信息装置即可进行取暖,大大方便了使用者。例如,为了防止所述接触袋对所述信息本体造成热损伤,所述取暖组件还包括活动地设置于信息本体上的缠绕隔热带53,所述缠绕隔热带伸缩地设置于所述信息本体的一侧。当需要将所述接触袋缠绕于所述信息本体上时,首先将所述缠绕隔热带拉出,并将所述缠绕隔热带缠绕于所述信息本体上。然后再将所述接触袋缠绕于所述信息本体上。所述缠绕隔热带能够将所述接触袋的热量隔绝,使得所述接触袋的热量不至于传到至所述信息本体上,避免对所述信息本体造成热损伤。可以理解的是,一般情况下,所述接触袋内的温度并不会对手机本体造成损伤。

例如,为了便于将所述接触袋固定缠绕于所述信息本体上,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信息本体的周长相等,即与所述信息本体的中部的周长相等。这样的设计,将所述接触袋缠绕于所述信息本体上时,所述接合部刚好绕所述信息本体一周,然后接合于所述固定部上,从而将所述接触袋的端部固定。例如,为了进一步将所述接触袋缠绕于所述信息本体上,所述缠绕隔热带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弹性绳55,即所述多个弹性绳从所述信息本体的一端延伸出来。所述多个弹性绳缠绕于所述接触袋的外侧。所述多个弹性绳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接触袋的缠绕方向垂直。所述弹性绳的端部形成有卡设球551,所述固定部为条形状,其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卡设孔515,所述多个卡设球卡设于所述多个卡设孔中,从而将所述弹性绳的端部卡入所述多个卡设孔中。通过将所述多个弹性绳从所述信息本体的端部沿垂直于所述接触袋的缠绕方向的方向拉出,并将所述多个卡设球卡入所述多个卡设孔中,从而可将所述接触袋进一步固定。例如,所述卡设孔的一侧形成有卡设条517,所述卡设条上开设有卡设缺口5171,所述多个卡设缺口与所述卡设孔相通,所述弹性绳卡设于所述卡设缺口中。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得所述弹性绳在受力时,也仅是将所述卡设球向所述卡设缺口的方向移动,而所述卡设缺口的尺寸小于所述卡设球的尺寸,从而可以防止所述卡设球从所述卡设孔中松脱。使用者需要释放所述多个弹性绳时,仅需要将所述卡设球向远离所述卡设条的侧边拔出,即可释放所述多个弹性绳。

例如,为了进一步固定所述弹性绳,所述卡设孔中还设置弹性抵压针518,所述弹性抵压针与所述卡设条间隔设置,所述弹性抵压针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卡设孔的侧壁顶部并向所述卡设条延伸,所述弹性抵压针远离所述卡设孔侧壁的一端朝向卡设孔的底部延伸并抵押于所述卡设球上。所述卡设球上开设有抵压凹槽5511,所述弹性抵压针抵压于所述卡设球的抵压凹槽中。例如,所述弹性抵压针的端部形成有抵压球5181,所述抵压球抵压于所述抵达凹槽中从而将所述卡设球固定于所述卡设孔中。当需要将所述卡设球移出所述卡设孔时,仅需按压所述弹性抵压针使所述弹性抵压针偏折并靠近所述卡设孔的侧壁,然而所述抵压球从所述抵压凹槽中脱出,拔动所述弹性绳使所述卡设球沿着所述抵压针的表面移出所述卡设孔,即所述卡设球沿着远离所述卡设条的一侧移出所述卡设孔,从而实现对所述弹性绳的释放。例如,所述接合部上设置有第一粘结毛丝,所述固定部上邻近所述多个卡设孔的一侧形成有第二粘结毛丝519,通过将所述第一粘结毛丝与所述第二粘结毛丝相互粘结,即可实现对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接合部的固定。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