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防遗失手机支架及防遗失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95333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防遗失手机支架及防遗失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手机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性化设计,智能化程度高,使用方便,可以较好的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车载防遗失手机支架及防遗失方法。

[

背景技术:
]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各样服务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由于工作和其他事务的不断增多,人们越来越容易因为一些生活琐事而忘记更加重要的事情,记忆力减退,由此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带有备忘和提醒功能的产品,通过预先设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时间进行提醒,避免忘记,这些产品无疑受到了人们很广泛的欢迎,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或在某些特别领域和行业没有相关的带有提醒功能的产品,严重制约着产品的发展进步。

为了解决比如信息提示不够清晰直接,功能实现不流畅,操作难度大等诸多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和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

技术实现要素:
]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人性化设计,智能化程度高,使用方便,可以较好的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车载防遗失手机支架及防遗失方法。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载防遗失手机支架及防遗失方法,包括用于固定整个手机支架的支架固定座、用于放置手机的手机托盘以及连接所述支架固定座和手机托盘的连接件;

所述手机托盘中设置有控制器、用于感测手机存在与否的手机感应器、用于感测车辆运动及停止状态的车辆状态感应器和发声装置;所述控制器、手机感应器、车辆状态感应器和发声装置电性连接;在所述车辆状态感应器中设置能够全面准确反映物体运动性质的三维加速传感器;

所述手机放置于手机托盘中时触发手机感应器工作,手机感应器传送触发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来自手机感应器的信号后发送控制信号给车辆状态感应器开始对车辆的运动及停止状态进行实时检测,若检测到车辆处于停止状态,手机感应器依然可以感测到手机存在时,控制器则发送命令给发声装置发出提醒声。

优选地,所述手机感应器为设置于手机托盘正面、可以与手机直接接触的接触式开关;所述接触式开关通过开关电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手机托盘中还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仓;所述电池与控制器和发声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机托盘外接有用于与车辆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电源连接线。

优选地,所述支架固定座为可任意吸附于车体内部平面上的吸盘底座。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可进行全方位调节的万向转动轴。

优选地,所述手机托盘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手机的手机固定夹;该手机固定夹包括上固定夹和下固定夹;且上固定夹和下固定夹都可以相对于手机托盘弹性回复。

优选地,所述发声装置设置于手机托盘的背面部位;且在手机托盘的侧边部位设置有用于调节发声装置的音量大小、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音量调节按钮以及开关按钮。

一种防遗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手机感应器感应手机是否正常放置于手机托盘上;若手机感应器感应到手机完整放置于手机托盘上之后,则发送信号给控制器;

S2:控制器传输信号给车辆状态感应器,车辆状态感应器实时感应车辆运行状态;控制器接收到来自手机感应器的信号后,则发送信号给车辆状态感应器开始进行车辆状态监测;

S3:车辆状态感应器反馈信号给控制器;对车辆的运行或停止状态进行实时感测并传输信号给控制器;

S4:控制器对信号进行计算处理,判断车辆是否熄火;通过算法排除车辆等红绿灯的怠速状态,判断出车辆是否已停止运动并熄火;

S5:控制器传输信号给发声装置发出警报声;若控制器检测到车辆处于停止状态,且手机感应器依然可以感测到手机存在时,则发送命令给发声装置发出提醒声。

优选地,所述步骤S5中,控制器同时发送控制信号到设置于手机托盘外侧、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指示灯,指示灯闪烁发光,达到声光提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车载防遗失手机支架及防遗失方法通过在所述手机托盘中设置用于感测手机存在与否的手机感应器、用于感测车辆运动及停止状态的车辆状态感应器和发声装置,当车辆处于停止熄火状态时,若手机感应器依然可以感测到手机放置于手机托盘中,控制器就发送命令给发声装置发出提醒声,防止手机遗失在车上,本发明可以给用户带来很好的使用便利度,其智能化,人性化设计,也受到广泛欢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车载防遗失手机支架的立体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车载防遗失手机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防遗失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此发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一种车载防遗失手机支架1包括用于固定整个手机支架的支架固定座11、用于放置手机的手机托盘15以及连接所述支架固定座11和手机托盘15的连接件13;

所述手机托盘15中设置有控制器、用于感测手机存在与否的手机感应器157、用于感测车辆运动及停止状态的车辆状态感应器153和发声装置151;所述控制器、手机感应器157、车辆状态感应器153和发声装置151电性连接;在所述车辆状态感应器中设置能够全面准确反映物体运动性质的三维加速传感器;

所述手机放置于手机托盘15中时触发手机感应器157工作,手机感应器157传送触发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来自手机感应器157的信号后发送控制信号给车辆状态感应器153开始对车辆的运动及停止状态进行实时检测,若检测到车辆处于停止状态,手机感应器157依然可以感测到手机存在时,控制器则发送命令给发声装置151发出提醒声。

通过在所述手机托盘15中设置用于感测手机存在与否的手机感应器157、用于感测车辆运动及停止状态的车辆状态感应器153和发声装置151,当车辆处于停止熄火状态时,若手机感应器157依然可以感测到手机放置于手机托盘15中,控制器就发送命令给发声装置151发出提醒声,防止手机遗失在车上,本发明可以给用户带来很好的使用便利度,其智能化,人性化设计,也受到广泛欢迎。

优选地,所述手机感应器157为设置于手机托盘15正面、可以与手机直接接触的接触式开关;所述接触式开关通过开关电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手机托盘15中还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仓155;所述电池与控制器和发声装置151电性连接。电池可以为通用5号或者7号干电池,用于给电路系统供电。

优选地,所述机托盘15外接有用于与车辆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电源连接线。

优选地,所述支架固定座11为可任意吸附于车体内部平面上的吸盘底座。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13为可进行全方位调节的万向转动轴。

优选地,所述手机托盘15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手机的手机固定夹17;该手机固定夹17包括上固定夹和下固定夹;且上固定夹和下固定夹都可以相对于手机托盘15弹性回复。手机固定夹17用于装夹手机,防止手机在晃动时脱落。

优选地,所述发声装置151设置于手机托盘15的背面部位;且在手机托盘15的侧边部位设置有用于调节发声装置的音量大小、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音量调节按钮以及开关按钮。

请参阅图3,一种防遗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手机感应器157感应手机是否正常放置于手机托盘15上;若手机感应器157感应到手机完整放置于手机托盘15上之后,则发送信号给控制器;

S2:控制器传输信号给车辆状态感应器153,车辆状态感应器153实时感应车辆运行状态;控制器接收到来自手机感应器157的信号后,则发送信号给车辆状态感应器153开始进行车辆状态监测;

S3:车辆状态感应器153反馈信号给控制器;对车辆的运行或停止状态进行实时感测并传输信号给控制器;

S4:控制器对信号进行计算处理,判断车辆是否熄火;通过算法排除车辆等红绿灯的怠速状态,判断出车辆是否已停止运动并熄火;

S5:控制器传输信号给发声装置151发出警报声;若控制器检测到车辆处于停止状态,且手机感应器157依然可以感测到手机存在时,则发送命令给发声装置151发出提醒声。

优选地,所述步骤S5中,控制器同时发送控制信号到设置于手机托盘15外侧、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指示灯,指示灯闪烁发光,达到声光提醒。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烦心事就是停车后忘了拿走手机,将手机遗失在车辆里,本发明从技术的角度实现对遗忘拿手机的时候主动提醒用户,为用户省心,省时,带来更多的生活便利,本发明专利应用范围:消费类电子产品,车载配件,车载饰品。主要实现通过支架的传感器对车辆运动状态的检测,和对支架上的手机停留状态检测。

本发明专利主要应用了以下三种技术:

1.通过手机托盘15的传感器件,检测车辆的运动状态。

2.通过接触式开关,检测手机是否遗留在支架上。

3.通过音频器件,语音提示用户拿走手机。

此发明专利通过三维加速传感器的运动变化量,来感应车辆的运动状态,再通过支架上的接触式开关来感应手机是否停留在支架上。当检测到车辆已停止运动,并且发动机已熄火的时候,如果手机还停留在支架上,就会提示用户拿走手机,防止手机遗失在车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车载防遗失手机支架及防遗失方法1通过在所述手机托盘15中设置用于感测手机存在与否的手机感应器157、用于感测车辆运动及停止状态的车辆状态感应器153和发声装置151,当车辆处于停止熄火状态时,若手机感应器157依然可以感测到手机放置于手机托盘15中,控制器就发送命令给发声装置151发出提醒声,防止手机遗失在车上,本发明可以给用户带来很好的使用便利度,其智能化,人性化设计,也受到广泛欢迎。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