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手机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82538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伸缩手机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壳,尤其涉及一种可伸缩手机壳,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易摔坏,所以消费者通常在手机外套装手机壳加以保护,同时智能手机产品更替较快,外形也是层出不穷,不同手机的外观和尺寸方面存在很大差别,目前的手机壳都是针对一定尺寸和外观配套设计的,这样造成了如下问题:一方面,生产手机壳时,为了应对千变万化的手机形状和尺寸,生产商不得不经常更换模具,给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另一方面消费者更换手机后,之前的手机壳即废弃,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出现了具有伸缩性的手机壳(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406069075U,公告日2014.12.31),但该专利中的伸缩性手机壳,考虑了手机壳尺寸的伸缩性,没有考虑预留摄像头开口的问题以及手机厚度变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通过简易的设计,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更好固定不同尺寸的手机,同时又不影响摄像头使用的可伸缩手机壳,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伸缩手机壳,通过可伸缩移动结构来改变套接尺寸大小,用于套接到不同大小和厚度的手机外来保护手机,包括:底板单元,用于保护手机的底板;活动单元,用于套接固定手机,设置在底板单元的内侧,与底板单元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活动单元可相对于底板单元移动;其中,底板单元呈方形,底板单元的外形尺寸小于手机的外形尺寸,底板单元的上部设置有预留口,用于与手机的摄像头相配,活动单元包括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第三活动件,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第三活动件均由一个方形底板和两个方形侧板以各自侧边相互连接而成,底板与两个侧板相交的两个侧边形成的直角为底角,第一活动件设置于底板单元的左上角的上方,当第一活动件相对于底板单元不移动时,底角与底板单元内侧的左上角的位置重合,通过弹性件将底板的外侧与底板单元的内侧连接起来,第一活动件与预留口之间留有空隙,第二活动件设置于底板单元的内侧的左下角的上方,且与第一活动件对称,第三活动件设置于底板单元的内侧的右下角的上方,且与第二活动件对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伸缩手机壳,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侧板与底板单元垂直的侧边的长度为1.3cm。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伸缩手机壳,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底板的内侧、侧板的内侧上均设置有记忆海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伸缩手机壳,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弹性件为橡皮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伸缩手机壳,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底板单元的外形尺寸为手机的外形尺寸的一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伸缩手机壳,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预留口的长度为:5.5cm,宽度为:3.0cm。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伸缩手机壳,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底板单元的外侧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连接有支架,当转动支架远离底板单元的外侧时,支架用于支撑固定底板单元。实用新型作用与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伸缩手机壳,由于活动单元通过弹性件与底板单元连接,通过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使得活动单元可以相对底板单元移动,从而调节可伸缩手机壳的套接尺寸大小,并且由于底板单元的尺寸小于手机的外形尺寸,可以固定一定范围内不同的外形尺寸的手机;又由于底板单元上设置有一定大小的预留口,使得在调节变动套接尺寸时,仍然能保证手机的摄像头显露在外,而可以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伸缩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正视图,B为左视图,C为后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伸缩手机壳的第一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伸缩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正视图,B为左视图,C为后视图如图1中A所示,可伸缩手机壳10包括底板单元11和活动单元12,其中,活动单元12设置在底板单元11的内侧。底板单元11呈方形,底板单元11的内侧上部开有预留口13,预留口13呈方形,长度5.5cm,宽度3.0cm。如图1中C所示,底板单元11的外侧上设置有转轴14,转轴14上连接有支撑板15,拉动支撑板15时,就带动转轴14转动,从而使得支撑相对底板单元11的外侧水平转动0-90°。如图1中A所示,活动单元12包括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一活动件16、第二活动件17、第三活动件18。下面以第一活动件16说明各个活动件的结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伸缩手机壳的第一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中B、如图2所示,第一活动件16由一块方形的底板19和两块方形的侧板20a、20b相互连接而成,并且以侧边相互连接,底板19与两个侧板20相交的两个侧边形成的直角为底角。两个侧板各自与底板单元11垂直的边的长度为1.3cm。为了方便固定和适应不同厚度及不同外侧尺寸的手机,底板19的内侧、侧板20a、20b的内侧均粘结铺放有记忆海绵。如图1中A所示,第一活动件16设置于底板单元11的左上角的上方,其底板19与底板单元11相对的一侧为底板19的外侧,该外侧通过弹性件与底板单元11的内侧连接起来,使得第一活动件16可以相对于底板单元11移动;当第一活动件16相对于底板单元11不移动时,其底角与底板单元内侧的左上角重合在一起。另外,第一活动件16与预留口13之间留有空隙,这样可以保证预留口13不被第一活动件16的底板19遮挡住。第二活动件17设置在底板单元11的左下角的上方,且与第一活动件16对称;第三活动件18设置在底板单元11的右下角的上方,且与第二活动件17对称。第二活动件17、第三活动件18与底板单元11的连接方式和第一活动件16与底板单元11的连接方式相同,由于弹性连接,它们也均可以相对于底板单元11移动。使用方法套接手机时,首先,将可伸缩手机壳10的内侧朝上,手机的正面朝上,并将手机的摄像头通过预留口13显露出来;然后,将手机向左往下倾斜一定角度,并套进第一活动件16、第二活动件17,可以通过向左用力,使得连接第一活动件16、第二活动件17的弹性件向左拉伸,使得第一活动件16、第二活动件17相对于底板单元11向左移动一定距离;同时向下用力,使得连接第二活动件17的弹性件也向下拉伸,使得第二活动件17向左的同时也向下移动一定距离,这样手机的左侧的两个角就能刚好套接进第一活动件16、第二活动件17内,并与两个活动件的底板19、侧板20上的记忆海绵吻合固定好。再然后,将手机向右往下倾斜到水平位置,同时向下拉动第三活动件18,使得第三活动件18在连接其的弹性件的拉伸下相对底板单元11向下移动,直到可以将手机放平到底板单元11上,这时停止拉动,第三活动件18在连接其的弹性件的收缩下,向底板单元11移动,这样手机的右下角也就刚好套接进第三活动件18内,并与第三活动件18的底板19、侧板20上的记忆海绵吻合固定好;最后,如果手机摄像头与预留口13的相对位置不太好,可以再稍微左右上下移动手机,直到调整到满意的位置,这样,就完成了对手机的套接。当想将手机支撑放置在平面上时,可以将支撑板15背向底板单元11水平转动一定角度,然后利用支撑板15的支撑而放置在平面上,当不想使用支撑板15时,则水平转回重合到底板单元11的外侧上。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根据本实施提供的可伸缩手机壳,由于具有通过弹性件连接到一起的底板单元和活动单元,活动单元分布在底板单元的三个角,并且由于底板单元的外形尺寸小于一般手机的外形尺寸,而且活动单元的各个活动件均由侧板,所以在套装手机时,通过简单拉伸各个弹性件就能向不同方向移动活动单元,这样就能改变套接尺寸,并能固定好手机,从而适应并固定不同大小尺寸的手机;又由于各个活动件的底板和侧板上均设置有记忆海绵,这样当套接手机后,可以通过记忆海绵微观调整,使得手机更加固定在可伸缩手机壳上,并且还能适应不同厚度的手机;最后,由于底板单元的外侧具有转动轴和与转动轴连接的支撑板,使得通过转动支撑板一定角度,就可以支撑手机放置在平面上,便于使用。尽管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用新型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