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2458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只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用户对手机多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功能越多,手机内部需要安装的元器件就越多,严重导致了其内部空间不能满足元器件的需求。压电致动器作为一个手机内部占用空间大的元器件,影响了周边零配件的设置,譬如前置摄像头、距离感应元件、耳机接口等。

相关技术中,压电致动器需要上下振动来驱动与之配合的元器件,压电致动器直接贴附于设备玻璃面板的背面,其与玻璃面板无间隔设置,不仅严重影响了压电制动器的驱动力而影响了设备的发声性能,而且影响了周边设备的安装空间。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子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悬臂梁结构提高发声性能的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边框、与边框相连并形成收容空间的玻璃面板以及置于收容空间与边框相连的中框,和设置于中框与玻璃面板之间的显示屏,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与所述中框间隔设置的支撑臂、固定于所述支撑臂上的压电致动器以及设置于所述中框与所述支撑臂之间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固定于所述中框上,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凸起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框为平板状结构,所述中框的边缘分别与所述边框相连,所述中框与所述玻璃面板平行。

优选的,且所述中框与所述边框垂直。

优选的,所述凸起部在所述中框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压电致动器在所述中框上的正投影面积。

优选的,所述支撑臂与所述凸起部形成悬臂梁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臂呈长条形,所述支撑臂包括朝向所述中框的下表面和与所述下表面相对设置的上表面,所述压电致动器固定于所述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支撑臂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凸起部与所述中框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质量块,所述质量块设于所述支撑臂远离所述凸起部的一侧,并与所述压电致动器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质量块固持于所述支撑臂的所述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中框和压电致动器的连接处设置由所述支撑臂和所述凸起部形成的悬臂梁结构,或者由所述中框和所述凸起部形成的悬臂梁结构,使所述压电致动器与所述中框间隔设置,所述电子设备输出的驱动力增加,有效的提高了所述电子设备的品质;其中,所述悬臂梁结构不仅可以由所述凸起部和支撑臂一体成型,而且可以由所述凸起部和所述中框一体成型,使所述支撑臂的制造变得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所述凸起部在所述中框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压电致动器,有效的节省了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电子设备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电子设备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通信设备,下面,以移动通信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电子设备100,其包括玻璃面板1、显示屏2、边框3、中框4、支撑臂5、凸起部6、压电致动器7及质量块8。该电子设备100可以为移动通信设备,下面,以移动通信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玻璃面板1与边框3相连并形成一收容空间。中框4设置于收容空间内。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玻璃面板1盖接在所述边框3上,中框4为一平板状结构,其边缘分别抵接在边框3上并与边框3一体成型。当然,在可选择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中框与边框也可以为分体并相互固定的。

中框4与玻璃面板1间隔设置,所述显示屏2设置在玻璃面板1与中框4之间。所述中框4与所述玻璃面板1平行。并与所述边框3垂直。其中,显示屏2贴设在所述玻璃面板1上,显示屏2与中框4即可以贴合在一起,也可以间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2分别与显示屏2和玻璃面板1相贴设。

凸起部6固定在中框4远离玻璃面板1的一侧。所述支撑臂5固定在所述凸起部6上,所述压电致动器7贴设在支撑臂5上。压电致动器7带动支撑臂5上下振动,并通过凸起部6将振动传递给中框并带动中框振动发声。

所述支撑臂5的形状可以为多种,其只要满足支撑所述压电致动器7且可使所述压电致动器7上下驱动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臂5呈长条形,与所述中框4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3,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支撑臂5包括朝向所述中框4的下表面52和与所述下表面52相对设置的上表面51,所述压电致动器7固定于所述上表面51。

所述支撑臂5与所述凸起部6一体成型,所述支撑臂5与所述凸起部6形成悬臂梁结构,具体的,所述悬臂梁结构一端的所述凸起部6与所述中框4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

所述凸起部6的形状可以为圆柱体、长方体等,其向所述中框4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压电致动器7向所述中框4的正投影面积,以保证其内部空间的使用率。

所述悬臂梁结构使所述压电致动器7与所述中框4间隔设置,从而使所述压电致动器7有空间上下运动,输出更大的驱动力,有效的提高了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品质。所述压电致动器7通过所述悬臂梁结构悬空于所述中框4之上,不直接贴附于所述中框4上,所述悬臂梁结构的设计不仅提高了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性能,而且节省了内部零配件的安装空间。

所述压电致动器7为片状体,具有逆压电效应,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力下,发生机械变形。所述压电致动器7由压电材料制成,压电材料一般包括压电晶体、压电陶瓷及有机高分子压电材料。所述压电致动器7形状与所述支撑臂5的形状相匹配,一方面方便所述压电致动器7的安装固定,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零部件装配空间的有效利用率,所述压电致动器7可以被制成圆形、矩形、跑道形等形状,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电致动器7为长条形。

所述质量块8呈长方形板状结构,其贴设于所述支撑臂5上远离所述凸起部6的一端,即为所述悬臂梁结构悬空的一端;且所述质量块8固定于所述支撑臂5的所述上表面51。此种设置实现了所述质量块8的稳定固持,保证所述压电致动器7的振动稳定性,以调节所述悬臂梁结构的谐振频率,从而调节最终的发声性能。

所述质量块8与所述压电致动器7间隔一定的距离设置,其距离大小根据所述凸起部6、所述支撑臂5及所述压电致动器7的大小以及压电致动器7的重量进行调节,使所述压电致动器7弯曲振动时不会与所述质量块8产生碰撞干涉,亦保证压电致动器7的振动效果。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玻璃面板1'、显示屏2'、边框3'、中框4'、支撑臂5'、凸起部6'、压电致动器7'及质量块8'。

请参阅图5,为图4所示电子设备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玻璃面板1'盖接在所述边框3'上,中框4'的边缘抵接在边框3'上并与边框3'一体成型,中框4'与玻璃面板1'间隔设置,所述显示屏2'夹设在玻璃面板1'与中框4'之间。

凸起部6'固定在中框4'远离玻璃面板1'的一侧。所述支撑臂5'一端叠设于所述凸起部6'之上,另一端悬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臂5'与凸起部6'一体成型,所述压电致动器7'贴设在支撑臂上。压电致动器7'带动支撑臂5'上下振动,并通过凸起部6'将振动传递给中框并带动中框振动发声。

请参阅图6,为图5所示电子设备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支撑臂5'呈长条形,其包括朝向所述中框4'的下表面52'和与所述下表面相对设置的上表面51',所述压电致动器7'固定于所述连上表面51'。

所述凸起部6'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凸起部6'与所述中框4'一体成型。所述凸起部6'向所述中框4'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压电致动器7'向所述中框4'的正投影面积。

所述凸起部6'与所述中框4'一体成型的结构,所述支撑臂5'为简单的长条形形状,此种方案使所述支撑臂5'制造成型更加方便、快捷。

所述压电致动器7'的结构和连接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

所述质量块8'的结构和连接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子设备,通过在中框4和压电致动器7的连接处设置由所述支撑臂5和所述凸起部6形成的悬臂梁结构,或者由所述中框4'和所述凸起部6'形成的悬臂梁结构,使所述压电致动器7与所述中框4间隔设置,所述电子设备100输出的驱动力增加,有效的提高了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品质;其中,所述悬臂梁结构不仅可以由所述凸起部6和支撑臂5一体成型,而且可以由所述凸起部6'和所述中框4'一体成型,使所述支撑臂5'的制造变得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所述凸起部6在所述中框4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压电致动器7,有效的节省了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空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