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7734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小区监控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系统,特别涉及小区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小区监控系统的前端为分别安置于小区内各处的摄像头,一片区域内的摄像头连入一个中继设备箱,中继设备箱内安装有为摄像头供电的监控电源以及将电信号转化为光纤信号的数字视频光端机。每个中继设备箱输出一根光纤,多个中继设备箱的光纤输入设置在监控室内的数字视频光端机。光端机连接硬盘录像机,硬盘录像机用于存储监控录像。

中继设备箱主要由箱体及铰接在箱体上的箱门构成,可现有中继设备箱的箱门基本都是手动进行开合,当人们在检修完中继设备箱以后,容易出现忘关箱门的现象,造成偷盗、破坏的情形屡有发生。其次,空气中的灰尘、水汽等杂物会进入到箱体内,从而破坏箱体内的整洁度,还容易使箱体内的数字视频光端机受潮,降低器材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维护成本,因此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区监控系统,当工作人员在离开中继设备箱以前未关箱门,能够自动发出警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小区监控系统,包括中继设备箱,所述中继设备箱包括箱体和箱门,所述箱体上开设有置物容腔,所述箱门铰接于置物容腔的开口边沿,所述箱门的盖合面上设有用于发射红外线的发射模块,所述置物容腔内设有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红外线以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的接收模块以及用于检测人体红外辐射以输出人体检测信号的人体检测单元;当箱门闭合时,所述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呈相对设置;

还包括逻辑门单元,所述逻辑门单元耦接于接收模块和人体检测单元以分别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与人体检测信号并输出逻辑信号,所述逻辑门单元耦接有用于接收逻辑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耦接有响应于控制信号的警示单元;

当箱门打开以使接收模块无法接收到发射模块所发出的红外线且人体检测单元检测不到人体红外辐射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警示单元进行警示。

采用上述方案,接收模块通过检测其与发射模块之间的红外线通断能够有效判断中继设备箱上的箱门是否被合上,当箱门完全合上时,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正好相对,使得接收模块能够接收到红外线;反之,当箱门未合上时,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存在角度偏差,从而无法相对,使接收模块无法接收到红外线;这时,若人体远离中继设备箱,使人体检测单元检测不到人体红外辐射,则警示单元能够进行警示,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关上箱门。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单元还耦接有响应于控制信号进行自锁以使警示单元保持警示状态的自锁单元。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自锁单元能够对控制单元的工作状态进行自锁,以使警示单元保持警示状态,从而提升警示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单元还耦接有用于切断控制单元以使自锁单元解除自锁状态的复位部。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复位部解除控制单元的自锁状态,能够避免警示单元始终处于警示状态,更加人性化。

作为优选,所述警示单元为发声报警器。

采用上述方案,发声报警更加醒目,更易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从而提升警示单元的警示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人体检测单元为热释电红外检测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热释电传感器本身不发出任何类型的辐射,器件功耗很小,隐蔽性好,价格低廉,抗干扰性强,并且能够有效检测生物热源。

作为优选,所述发射模块包括用于发射振荡信号的555多谐振荡器以及耦接于555多谐振荡器以接收振荡信号并响应于振荡信号输出红外线的红外发射管。

采用上述方案,555定时芯片性能稳定、成本低,其所构成的振荡电路结构简单,能够持续稳定地输出振荡信号至红外发射管,使红外发射管能够根据振荡信号的频率持续输出稳定的红外线信号。

作为优选,所述发射模块设置于箱门上靠近铰接处且靠近箱门上边沿的位置,所述接收模块设置于置物容腔的上侧壁且与发射模块的位置相对应。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能够分别位于箱门和置物容腔的角落位置,避免影响置物容腔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当中继设备箱处于维修状态时,箱门处于打开状态,由于发射模块位于箱门上靠近铰接处的位置,使得工作人员在维修的过程中不易触碰到发射模块及接收模块,以减小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的损坏概率。

作为优选,所述置物容腔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调节接收模块纵向位置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导杆与滑块,所述导杆竖直固定于置物容腔的上侧壁,所述滑块滑移套设于所述导杆上,所述接收模块安装于滑块的侧壁上,所述滑块上设有用于限定滑块纵向位置的定位部。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接收模块位于靠近置物容腔上侧壁,使得在维修或者更换接收模块的过程中较为麻烦,利用调节机构能够将接收模块的位置下降一定距离,使得维修或更换接收模块的过程更加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导杆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所述滑块上开设有供导杆穿设的穿孔,所述穿孔的截面形状与导杆的截面形状一致。

采用上述方案,方形导杆与方形穿孔的滑移配合能够有效限定滑块在导杆上的周向位置,避免滑块在导杆上进行滑移时发生周向转动,从而防止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错位,增加了检测的精确性。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部包括垂直开设于导杆侧面的滑移凹槽、内嵌于滑移凹槽的卡球、两端分别抵接于滑移凹槽的底面和卡球以驱动卡球的球面超出导杆侧面的弹性件以及开设于穿孔的内壁以供卡球卡嵌的球槽。

采用上述方案,卡球能够在滑移凹槽内进行相应的滑移伸缩,弹性件能够驱动卡球复位,当滑块滑移至球槽与滑移凹槽的开口相对的位置时,弹性件能够驱动卡球移至滑移凹槽的开口位置,使卡球的球面超出导杆的侧面,以使卡球与球槽卡接,从而限定滑块在导杆上的纵向位置,使得接收模块能够正常进行检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工作人员在没有完全关上箱门的情况下直接离开中继设备箱,警示单元能够自动发出警示,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合上箱门,避免出现偷盗、破坏的现象,同时还能降低箱体内数字视频光端机的损坏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B-B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人体检测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箱门;3、置物容腔;4、发射模块;5、接收模块;6、人体检测单元;7、逻辑门单元;8、控制单元;9、警示单元;10、自锁单元;11、复位部;12、导杆;13、滑块;14、穿孔;15、滑移凹槽;16、卡球;17、弹性件;18、球槽;19、限位板;20、弧形板;21、螺纹孔;22、螺杆;23、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小区监控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中继设备箱,中继设备箱包括箱体1和箱门2,箱体1上开设有置物容腔3,置物容腔3的开口呈方形,其内部用于放置数字视频光端机及其供电电源等设备。箱门2铰接于置物容腔3的开口边沿,且优选铰接于置物容腔3上呈竖直设置的边沿,使箱门2的转动方向能够平行于地面。箱门2上还设有门锁,当箱门2合上后,通过门锁能够将其锁定,使得箱门2无法打开,利用与该门锁配套的钥匙便能解除锁定。

如图1和图2所示,箱门2的盖合面上设有用于发射红外线的发射模块4,置物容腔3内设有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红外线以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的接收模块5以及用于检测人体红外辐射以输出人体检测信号的人体检测单元6。发射模块4设置于箱门2上靠近铰接处且靠近箱门2上边沿的位置,接收模块5设置于置物容腔3的上侧壁且与发射模块4的位置相对应。当箱门2闭合时,发射模块4与接收模块5呈相对设置。

如图5所示,发射模块4包括NE555定时器A1、电阻R1、R2、R3、电容C1、C2和红外发射管L1;NE555定时器A1的1脚接地,电阻R1耦接于NE555定时器A1的2脚和3脚之间;红外发射管L1的阳极耦接于3脚,阴极通过电阻R3接地,电阻R3起到限流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红外发射管L1由于电流过大而损坏;NE555定时器A1的5脚通过电容C2接地;串联连接的电阻R2和电容C1,电阻R2的另一端耦接于电压Vcc,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NE555定时器A1的6脚耦接于电阻R2和电容C1的连接点;上述连接方式构成了555多谐振荡器,其能输出一定频率的振荡波于红外发射管L1,使红外发射管L1输出特定波长的红外线作用于接收模块5。

如图5所示,接收模块5包括红外接收管L2、电阻R4、R5、R6、R7、R8、R9、电容C3、C4、二极管D1与比较器A2;红外接收管L2的阳极接地,阴极耦接于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耦接于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耦接于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耦接于比较器A2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4的一端耦接于电容C3和二极管D1的连接点,另一端接地;电容C4的一端耦接于二极管D1的阴极,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一端耦接于电容C4与电阻R6的连接点,另一端接地;电阻R7的一端耦接于电压E,另一端耦接于比较器A2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8的一端耦接于比较器A2的同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电阻R9的一端耦接于比较器A2的输出端,另一端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

如图5所示,电阻R7和R8构成了分压电路,为比较器A2的同相输入端提供基准电压,基准电压值由电阻R8在电压E中所占的比值来决定;当红外接收管L2接收到红外线时会产生电流,并且随着红外线的从弱变强,电流也会跟着从小变大,使比较器A2的反相输入端电压逐渐升高;当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大于同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压值时,比较器A2通过电阻R9输出低电平的红外线检测信号。

反之,当红外接收管L2没有接收到红外线或者红外线很弱时,比较器A2的反相输入端电压接近于零,这时比较器A2通过电阻R9输出高电平的红外线检测信号;其中二极管D1起到整流作用,电容C4起到滤波作用,电阻R6起到限流作用,防止输入比较器A2的电流过大而导致比较器A2损坏,电阻R9也起到限流作用,防止比较器A2输出的电流过大。

如图6所示,人体检测单元6为热释电红外检测电路,热释电红外检测电路包括热释电传感器N1与反相器N2,热释电传感器N1的输入端耦接于电压V2,输出端耦接于反相器N2的输入端,反相器N2的输出端输出人体检测信号,热释电传感器N1的接地端接地。

热释电传感器主要是由高热电系数的材料制成的探测元件,在每个探测器内装入一个或两个探测元件,并将两个探测元件以反极性串联,以抑制由于自身温度升高而产生的干扰;由探测元件将探测并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转变成微弱的电压信号,经装在探头内的场效应管放大后向外输出。优选将热释电传感器N1安装在箱体1内,使之能够检测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当有人在箱门2未关的情况下靠近箱体1且正对置物容腔3的位置,热释电传感器N1能够检测到红外辐射,从而通过反相器N2输出低电平的人体检测信号;反之,当人体远离箱体1时,热释电传感器N1检测不到红外辐射,从而通过反相器N2输出高电平的人体检测信号。

如图4所示,还包括逻辑门单元7,逻辑门单元7耦接于接收模块5和人体检测单元6以分别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与人体检测信号并输出逻辑信号,逻辑门单元7优选为“与”门,“与”门是执行“与”运算的基本逻辑门电路,其具有两个及以上的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当所有的输入同时为高电平(逻辑1)时,输出才为高电平,否则输出为低电平(逻辑0)。这里采用具有两个输入端的“与”门,两个输入端分别耦接于接收模块5和人体检测单元6以分别接收红外线检测信号与人体检测信号,输出端根据输入的信号情况输出相应的逻辑信号。

如图4所示,逻辑门单元7耦接有用于接收逻辑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8,控制单元8包括继电器KA、NPN型的三极管Q1和续流二极管D2,继电器KA的线圈的一端耦接于电压V1,另一端耦接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基极耦接于“与”门的输出端以接收逻辑信号,发射极接地,续流二极管D2与继电器KA的线圈反并联。

如图4所示,控制单元8耦接有响应于控制信号的警示单元9,警示单元9为发声报警器。发声报警器包括蜂鸣器SP与继电器KA的常开触点KA-1,继电器KA的常开触点KA-1串联于蜂鸣器SP的供电回路。

如图4所示,控制单元8还耦接有响应于控制信号进行自锁以使警示单元9保持警示状态的自锁单元10,自锁单元10为继电器KA的常开触点KA-2,其两端分别耦接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发射极。

如图4所示,控制单元8还耦接有用于切断控制单元8以使自锁单元10解除自锁状态的复位部11,复位部11为常闭按钮SB,其串联于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极之间。常闭按钮SB的触点在被按下后,其能处于断开状态,松开触点后,常闭按钮SB又能自动复位,从而恢复至常闭状态。

当箱门2打开以使接收模块5无法接收到发射模块4所发出的红外线且人体检测单元6检测不到人体红外辐射时,控制单元8控制警示单元9进行警示。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箱门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箱门2上的发射模块4与箱体1上的接收模块5呈正对设置,使接收模块5能够接收到由发射模块4所发出的红外线,从而输出低电平的红外线检测信号至“与”门的输入端,使“与”门输出低电平的逻辑信号至三极管Q1的基极,使三极管Q1截止,继电器KA的线圈处于失点状态,其对应的常开触点KA-1断开,切断蜂鸣器SP的供电回路,使蜂鸣器SP不报警。

当箱门2处于打开状态时,由于发射模块4随着箱门2进行了位置偏移,使得发射模块4与接收模块5无法正对,从而使接收模块5输出高电平的红外线检测信号至“与”门的输入端。此时若工作人员正对着置物容腔3的开口,则热释电传感器N1能够检测到人体红外辐射,从而通过反相器N2输出低电平的人体检测信号至“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使“与”门输出低电平的逻辑信号至三极管Q1的基极,使三极管Q1截止,继电器KA的线圈处于失点状态,其对应的常开触点KA-1断开,切断蜂鸣器SP的供电回路,使蜂鸣器SP不报警。

当工作人员在离开中继设备箱以前完全合上箱门2,使箱门2上的发射模块4与箱体1上的接收模块5能够重新相对,则在人体离开箱体1后,蜂鸣器SP不会发出警示。

反之,当人们在离开中继设备箱以前,若没有关上箱门2,此时热释电传感器N1由于无法接收到人体检测信号,从而通过反相器N2输出高电平的人体检测信号至“与”门的输入端。这时由于“与”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收到高电平的红外线检测信号与高电平的人体检测信号,最终输出高电平的逻辑信号至三极管Q1的基极,使三极管Q1导通,继电器KA的线圈得电吸合,其对应的常开触点KA-1闭合,导通蜂鸣器SP的供电回路,使蜂鸣器SP发出警报声,以提醒工作人员。同时继电器KA的常开触点KA-2闭合自锁,使继电器KA始终处于得电状态,从而使蜂鸣器SP持续报警。

当工作人员在听到警报声后关上箱门2,发射模块4与接收模块5重新相对,使接收模块5能够接收到红外线,从而输出低电平的红外线检测信号至“与”门的输入端,使“与”门输出低电平的逻辑信号至三极管Q1的基极,使三极管Q1截止,此时由于继电器KA的常开触点KA-2还处于闭合状态,使得继电器KA的线圈还能够保持得电状态,从而使蜂鸣器SP继续报警。此时若要解除警报,只需按下常闭按钮SB,切断继电器KA的线圈,使继电器KA的线圈失电复位,便能使继电器KA对应的常开触点KA-1与KA-2全都断开,以切断蜂鸣器SP的供电回路,使蜂鸣器SP停止警示。

如图2所示,置物容腔3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调节接收模块5纵向位置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导杆12与滑块13,滑块13的截面形状优选为方形,接收模块5安装于滑块13的侧壁上。

如图2所示,导杆12竖直固定于置物容腔3的上侧壁,且导杆12的横向位置与箱门2完全合上时接收模块5的横向位置一致。滑块13滑移套设于导杆12上,导杆12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滑块13上开设有供导杆12穿设的穿孔14,穿孔14的截面形状与导杆12的截面形状一致,使得滑块13无法在导杆12上进行周向转动。当箱门2完全关上时,其侧壁与箱门2的板面相互平行,从而使滑块13上的接收模块5能够与箱门2上的发射模块4相对。导杆12的下端固定有限位板19,限位板19的板面尺寸大于穿孔14的孔径,使滑块13在下滑的过程中无法脱离导杆12。

如图3所示,滑块13上设有用于限定滑块13纵向位置的定位部,定位部包括垂直开设于导杆12侧面的滑移凹槽15、内嵌于滑移凹槽15的卡球16、两端分别抵接于滑移凹槽15的底面和卡球16以驱动卡球16的球面超出导杆12侧面的弹性件17以及开设于穿孔14的内壁以供卡球16卡嵌的球槽18。

如图3所示,其中弹性件17优选为压簧,滑移凹槽15优选设置于导杆12上靠近箱体1顶部的位置,其形状优选为圆柱形,从而能够容纳压簧,且压簧的长度方向与滑移凹槽15的长度方向一致,卡球16的直径大于压簧的端面直径,使得压簧能够推动卡球16复位,同时卡球16的直径小于滑移凹槽15的内径,使卡球16能够在滑移凹槽15内自由移动。为了避免卡球16被弹性件17弹出滑移凹槽15,将滑移凹槽15的开口边沿向中心聚拢以形成适应于卡球16球面的弧形板20,且该弧形板20的开口直径小于卡球16的直径,使得卡球16在复位后能够被弧形板20挡住,同时该卡球16上的一部分球面能够突出于导杆12的侧面。当卡球16卡接于球槽18内时,接收模块5与发射模块4的位置等高。

如图3所示,为了使滑块13能够与导杆12固定得更加牢固,在滑块13的另一侧开设一个螺纹孔21,在螺纹孔21内螺纹连接有螺杆22,通过螺杆22的端部与导杆12的侧壁相抵接,使得滑块13能够固定于导杆12的特定位置,为了使螺杆22更加便于操作,在螺杆22的端部设置有手柄23。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需要检修或者更换接收模块5时,为了方便操作,需要将接收模块5的位置下调。这时,先通过手柄23拧松螺杆22,使螺杆22的端部离开导杆12的侧面,然后用手捏住滑块13将其向下推,使得卡球16克服弹性件17的弹力缩回至滑移凹槽15内,从而将滑块13沿着导杆12下移,直至将滑块13滑移至导杆12的底端。由于限位板19的限位作用,使得滑块13能够被限定在导杆12的底端,这时再对滑块13上的接收模块5进行相应的操作。

当操作完成后,需要将滑块13进行复位,将滑块13向上推,当滑块13沿着导杆12上移至接收模块5与发射模块4等高的位置时,滑移凹槽15的开口正好与球槽18相对,这时卡球16在弹性件17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以使卡球16的部分球面卡嵌于滑块13的球槽18内,使滑块13完成纵向位置的初步固定,此时滑块13上的接收模块5正好与箱门2上的发射模块4等高。最后通过手柄23拧紧螺杆22,使螺杆22的端部抵接在导杆12的侧面,从而完成滑块13的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