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架式线圈和动铁受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922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架式线圈和动铁受话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受话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骨架式线圈和动铁受话器。



背景技术:

随着动铁受话器被大规模应用于消费类耳机产业,其成本控制以及量产的自动化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线圈是动铁受话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零部件,目前动铁受话器的线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本体和引线。由于受话器产品性能要求,这两部分所用线的线径是不同的,引线的线径需要比本体线粗。本体绕线是在半自动绕线机上完成的,并且需要一个辅助绕线治具,机器一次只能做一个线圈,绕线完成后,辅助治具需要报废。而本体和引线的结合需要操作员在显微镜下纯手工完成,其技术方案是:本体绕制完毕后,将本体线头在引线上缠绕2~3圈,再用焊锡将两者焊接在一起,这种技术是半自动半手工化,导致其产能有限,并且成本比其他零部件高很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圈,无需手工制作并提高生产的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线圈,包括:骨架、导线、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骨架包括导电部和用于支撑导线的空心支撑部,导电部和空心支撑部固定连接;导电部侧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第一焊盘固定在第一凹部处,第二焊盘固定在第二凹部处;导线包括第一线头和第二线头,导线缠绕在空心支撑部上,并且第一线头固定在第一焊盘上,第二线头固定在第二焊盘上。

其中,导电部包括U形固定部、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中,U形固定部具有绝缘性能,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具有导电性能;第一端子的一端嵌入到U形固定部内并与第一焊盘连接,第二端子的一端嵌入到U行固定部内并与第二焊盘连接。

其中,空心支撑部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和空心柱体,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固定于空心柱体的两端,并且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均设置有通孔,通孔与空心柱体的内部空间连通,导线环绕在空心柱体的外壁,导电部固定于第一底座上。

其中,导电部和空心支撑部卡扣固定、焊接固定或粘合固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动铁受话器,包括:外壳、线圈和电枢,电枢和线圈均设置在外壳内;骨架式线圈包括骨架、导线、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骨架包括导电部和用于支撑导线的空心支撑部,导电端和空心支撑部固定连接;导电部包括的侧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第一焊盘固定在第一凹部处,第二焊盘固定在第二凹部处;导线包括第一线头和第二线头,导线缠绕在空心支撑部上,并且第一线头固定在第一焊盘上,第二线头固定在第二焊盘上;电枢呈“U”形,空心支撑部套设在电枢的一端。

其中,导电部包括U形固定部、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中,U形固定部具有绝缘性能,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具有导电性能;第一端子的另一端嵌入到U形固定部内并与第一焊盘连接,第二端子的另一端嵌入到U行固定部内并与第二焊盘连接。

其中,空心支撑部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和空心柱体,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固定于空心柱体的两端,并且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均设置有通孔,通孔与空心柱体的内部空间连通,导线环绕在空心柱体的外壁,导电部固定于第二底座上。

其中,导电部和空心支撑部卡扣固定、焊接固定或粘合固定。

其中,受话器还包括音频端子;外壳设有一接口孔,音频端子设置在接口孔内,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与音频端子连接。

其中,外壳包括上壳、下壳第一固定球、第一弹性形变件、第二固定球和第二弹性形变件,下壳包括底板和自底板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下侧壁,上壳包括顶板和自顶板的边缘向下延伸的上侧壁;下侧壁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第一固定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卡接槽,第一卡接槽与第一固定槽连通,第一弹性形变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卡接槽的底部,并且另一端与第一固定球固定,当第一弹性形变件处于自然伸缩状态时,第一固定球至少部份凸出于第一卡接槽并且嵌入第一固定槽,第二固定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卡接槽,第二卡接槽与第二固定槽连通,第二弹性形变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卡接槽的底部,并且另一端与第二固定球固定,当第二弹性形变件处于自然伸缩状态时,第二固定球至少部份凸出于第二卡接槽并且嵌入第二固定槽;上侧壁的下部向下延伸有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并且第一延伸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凹陷,第二延伸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凹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线圈,通过将线圈缠绕在骨架的空心支撑部上,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固定在导电部上,导线的两线头分别固定在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上,在线圈使用的时候,利用骨架的导电部进行导电,这样去除了现有技术中的引线部分,只用一种线完成整个线圈的绕制,并且在制作线圈的整个过程中都又机器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制作,节省了人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圈的骨架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圈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动铁受话器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动铁受话器中线圈骨架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动铁受话器中线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动铁受话器中外壳固定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线圈10,包括:骨架11、导线12、第一焊盘13和第二焊盘14;所述骨架11包括导电部111和用于支撑所述导线的空心支撑部112,所述导电部111和所述空心支撑部112固定连接;所述导电部111侧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凹部1111和第二凹部1112,所述第一焊盘13固定在所述第一凹部1111处,所述第二焊盘14固定在所述第二凹部1112处;所述导线12包括第一线头121和第二线头122,所述导线12缠绕在所述空心支撑部112上,并且所述第一线头121固定在所述第一焊盘13上,所述第二线头122固定在所述第二焊盘14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焊盘13和通过电焊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凹部1111,同样,第二焊盘14也是通过电焊的方式固定在第二凹部1112。

在现有技术中,是通过半自动绕线机和一个辅助绕线治具进绕线完成一个线圈,线圈本体绕制完成后,将线圈本体的两个线头分别在引线上缠绕2-3圈后,再用焊锡将线头和引线焊接在一起。这种方式需要人力完成,浪费人力,而且这种方式不适合大批量生产,同时在焊接时产生的微小锡粒很容易会附着在线圈表面,造成质量隐患。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利用骨架,将导线绕制在骨架上,然后将导线的线头固定在骨架上的焊盘上,通过骨架的导电部来传导电,无需再利用引线,同时,不需要焊锡的方式焊接,避免了焊锡焊接带来的虚焊、焊球等质量隐患,并且,在导线绕制的过程全部由机器自动完成,无需手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线圈缠绕在骨架的空心支撑部上,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固定在导电部上,导线的两线头分别固定在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上,在线圈使用的时候,利用骨架的导电部进行导电,这样去除了现有技术中的引线部分,只用一种线完成整个线圈的绕制,并且在制作线圈的整个过程中都又机器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制作,节省了人力。

具体的,所述导电部111包括U形固定部1113、第一端子1114和第二端子1115,其中,所述U形固定部1113具有绝缘性能,所述第一端子1114和第二端子1115具有导电性能;所述第一端子1114的一端嵌入到所述U形固定部1113内并与所述第一焊盘13连接,所述第二端子1115的一端嵌入到所述U行固定部1113内并与所述第二焊盘14连接。所述第一端子1114和第二端子1115是用来传导电的,其材料可以是金属,而U形固定部具有绝缘性能,这样在第一端子1114和第二端子1115将电传导到第一焊盘13和第二焊盘14时,不会使导线12产生短路现象。

所述空心支撑部112包括第一底座1121、第二底座(图未示)和空心柱体1122,所述第一底座1121和第二底座固定于所述空心柱体1122的两端,并且所述第一底座1121和第二底座均设置有通孔(图未示),所述通孔与所述空心柱体1122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导线环绕在所述空心柱体的外壁,所述导电部111固定于所述第二底座上。

所述导电部和所述空心支撑部卡扣固定、焊接固定或粘合固定。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动铁受话器20,包括:外壳21、线圈22和电枢23,所述电枢23和所述线圈均设置在所述外壳21内;所述线圈22包括骨架221、导线222、第一焊盘223和第二焊盘224;所述骨架221包括导电部2211和用于支撑所述导线的空心支撑部2212,所述导电部2211和所述空心支撑部2212固定连接;所述导电部2211包括的侧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凹部22111和第二凹部22112,所述第一焊盘223固定在所述第一凹部22111处,所述第二焊盘224固定在所述第二凹部22112处;所述导线222包括第一线头2221和第二线头2222,所述导线222缠绕在所述空心支撑部2212上,并且所述第一线头2221固定在所述第一焊盘223上,所述第二线头2222固定在所述第二焊盘224上;所述电枢23呈“U”形,所述空心支撑部2212套设在所述电枢23的一端。

具体的,所述导电部2211包括U形固定部22113、第一端子22114和第二端子22115,其中,所述U形固定部22113具有绝缘性能,所述第一端子22114和第二端子22115具有导电性能;所述第一端子22114的另一端嵌入到所述U形固定部22113内并与所述第一焊盘223连接,所述第二端子22115的另一端嵌入到所述U行固定部22113内并与所述第二焊盘224连接。

所述空心支撑部2212包括第一底座22121、第二底座(图未示)和空心柱体22122,所述第一底座22121和第二底座固定于所述空心柱体22122的两端,并且所述第一底座22121和第二底座均设置有通孔(图未示),所述通孔与所述空心柱体22122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导线环绕在所述空心柱体22122的外壁,所述导电部2211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22121上。

所述导电部2211和所述空心支撑部2212卡扣固定、焊接固定或粘合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受话器20还包括音频端子(图未示);所述外壳21设有一接口孔(图未示),所述音频端子设置在所述接口孔内,所述第一端子22114和第二端子22115均与所述音频端子连接。

所述外壳21包括上壳211、下壳212、第一固定球213、第一弹性形变件214、第二固定球215和第二弹性形变件216,下壳212包括底板和自底板的边缘向上延伸的下侧壁,上壳211包括顶板和自顶板的边缘向下延伸的上侧壁;所述下侧壁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槽2121和第二固定槽2122,所述第一固定槽212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卡接槽21211,第一卡接槽21211与所述第一固定槽2121连通,所述第一弹性形变件21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卡接槽21211的底部,并且另一端与第一固定球213固定,当第一弹性形变件214处于自然伸缩状态时,第一固定球213至少部份凸出于第一卡接槽21211并且嵌入第一固定槽2121,所述第二固定槽2122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卡接槽21221,第二卡接槽21221与所述第二固定槽2122连通,所述第二弹性形变件21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卡接槽21221的底部,并且另一端与第二固定球215固定,当第二弹性形变件216处于自然伸缩状态时,第二固定球215至少部份凸出于第二卡接槽21221并且嵌入第二固定槽2122;所述上侧壁的下部向下延伸有第一延伸部2111和第二延伸部2112,并且所述第一延伸部2111设置有第一固定凹陷21111,所述第二延伸部2112设置有第二固定凹陷21121。在上壳211和下壳212固定时,第一固定球214会卡接在第一凹陷21111内,第二固定球215会卡接在第二凹陷21121内。这种固定方式方便又固定的牢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线圈缠绕在骨架的空心支撑部上,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固定在导电部上,导线的两线头分别固定在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上,在线圈使用的时候,利用骨架的导电部进行导电,这样去除了现有技术中的引线部分,只用一种线完成整个线圈的绕制,并且在制作线圈的整个过程中都又机器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制作,节省了人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方式,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