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电声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3728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声转换装置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微型电声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声转换装置的驱动部分都是以穿过螺旋绕制得线圈的电枢在两片永磁铁中上下震动为动力的。电枢的震动经过连接杆传递到震动膜片,从而鼓动空气产生声音。此种结构的驱动部分所包含的部件较多,而为了容纳这些部件,电声转换装置的壳体必须具有一定的容积,这就使得电声转换装置微型化变得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的微型电声转换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微型电声转换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的腔体中的膜片组件、线圈和由磁致伸缩材料制成的磁致伸缩板,

所述膜片组件的外边缘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膜片组件将壳体的腔体隔成前气室和后气室,所述前气室开设有出音口,

所述线圈和磁致伸缩板位于所述后气室中,所述线圈中穿设有所述磁致伸缩材料制成的磁致伸缩板体,所述磁致伸缩板体的一端与所述膜片组件连接,所述磁致伸缩板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膜片组件包括依次贴合连接的膜片框、膜片和振板,所述膜片框的外边缘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粘贴连接,所述膜片框设有内孔,所述膜片覆盖住所述膜片框的内孔,所述振板与所述膜片框分别贴合在所述膜片的两侧,所述振板的一边与所述膜片框重叠,所述振板的其余边与所述膜片框的内孔边缘设有空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振板朝向所述线圈,所述振板与所述磁致伸缩板的一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膜片位于所述空隙中的部分为凸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朝向后气室,所述凸起的横截面为U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磁致伸缩板与所述线圈不接触。

其有益效果为:在线圈的交变磁场的作用下,磁致伸缩材料制成的磁致伸缩板长度发生变化,当磁致伸缩板的长度变长时,推动振板向上移动,当磁致伸缩板的长度变短时,带动振板向下移动,如此重复,带动振动上下往返移动振动产生声音,从而电声转换的工作。本实用新型的驱动部分仅为线圈和磁致伸缩板,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较小,可尽量减少后气室的体积,从而实现电声转换装置的微型化。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微型电声转换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微型电声转换装置。如图1所示,该微型电声转换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位于壳体1的腔体中的膜片组件2和线圈3。

膜片组件2的外边缘与壳体1的内侧壁连接。膜片组件2将壳体1的腔体隔成前气室11和后气室12。具体地,膜片组件2包括依次贴合连接的膜片框21、膜片22和振板23。膜片框21的外边缘与壳体1的内侧壁粘贴连接。膜片框21与壳体1的侧壁垂直设置。膜片框21将壳体1的腔体隔成前气室11和后气室12。前气室11开设有出音口111,出音口111位于壳体1的侧壁上,连通外界与前气室11。线圈3位于后气室12中。线圈3中穿设有磁致伸缩材料制成的磁致伸缩板4。磁致伸缩板4的底部与壳体1的底部连接。线圈3的端部与壳体1的底部连接。使磁致伸缩板4和线圈3能够稳固地设置在壳体1中。在线圈3的交变磁场的作用下,磁致伸缩板4的长度发生变化。磁致伸缩板4的一端与壳体的内底壁连接,磁致伸缩板4的另一端与膜片组件2连接,具体地,磁致伸缩板4的另一端与振板23连接。当磁致伸缩板4的长度变长时,推动振板23向上移动,当磁致伸缩板4的长度变短时,带动振板23向下移动,如此重复,形成振板23的上下往返振动产生声音。膜片框21设有内孔,膜片22覆盖住膜片框21的内孔。振板23与膜片框23分别贴合在膜片22的两侧。为了便于磁致伸缩板4和振板23的连接,振板23位于后气室12内,膜片框21位于前气室11内。振板23的一边与膜片框21重叠,振板23的其余边与膜片框21的内孔边缘设有空隙。膜片22位于振板23的外边缘与膜片框21的内孔边缘之间空隙中的部分为凸起221,为振板23的上下往返振动提供空间,保证振板23的振动幅度。凸起221朝向后气室12,凸起221的横截面为U型,U型凸起的劲度较好。本实用新型的驱动部分仅为线圈和磁致伸缩板,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较小,可尽量减少后气室的体积,从而实现电声转换装置的微型化。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