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84556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通过购买或租用主机的方式进行网络存储以及计算等服务,以应对日益增加的对主机设备的需求以及节约it设备维护成本。

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因存储数据遭受破坏、丢失带来的损失,一般需要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备份。然而,主机一般是分区域设置的,例如,两个主机区域分别位于北京和上海。出于安全和成本的考虑,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主机不能进行直接访问,因此若要将在一个区域的主机中存储的数据存储到另一个区域的主机中时,需要用户将数据下载下来再发送到另一个主机区域的主机中,速度慢,且浪费计算机网络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中转节点,所述中转节点分配有第一网络地址以及第二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地址用于与管理节点进行通信,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用于与所述中转节点所对应的主机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备份请求,所述第一数据备份请求中携带第一数据标识;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标识;向所述第一主机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发送第一数据获取请求,所述第一数据获取请求携带所述第一数据标识;接收所述第一主机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标识返回的备份数据,所述备份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或者所述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的更改信息;将所述备份数据发送到预设的存储节点中,以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备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所述将所述备份数据发送到预设的存储节点中,以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备份的步骤包括:向所述存储节点发送数据存储请求,所述数据存储请求中携带所述备份数据、所述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以使所述存储节点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数据标识进行哈希计算得到第一哈希值,并根据所述第一哈希值存储所述备份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的数据还原请求,所述数据还原请求携带第二数据标识;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二主机标识;向所述存储节点发送第二数据获取请求,所述第二数据获取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二数据标识以及所述第二用户属性信息,以使所述存储节点根据所述第二用户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数据标识进行哈希计算得到第二哈希值,并根据所述第二哈希值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二数据;接收所述存储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二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主机标识对应的第二主机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转节点上创建有第一虚拟机以及第二虚拟机,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虚拟机网络地址配置请求,所述网络地址配置请求携带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以及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为所述第一虚拟机分配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以及为所述第二虚拟机分配第二网络地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备份请求携带所述第一主机标识以及所述第一数据标识,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标识的步骤包括:对所述第一数据备份请求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以及所述第一主机标识。

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中转节点,所述中转节点分配有第一网络地址以及第二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地址用于与管理节点进行通信,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用于与所述中转节点所对应的主机进行通信,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备份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备份请求,所述第一数据备份请求中携带第一数据标识;第一标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标识;第一获取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主机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发送第一数据获取请求,所述第一数据获取请求携带所述第一数据标识;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主机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标识返回的备份数据,所述备份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或者所述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的更改信息;备份模块,用于将所述备份数据发送到预设的存储节点中,以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备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属性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所述备份模块用于:向所述存储节点发送数据存储请求,所述数据存储请求中携带所述备份数据、所述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以使所述存储节点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数据标识进行哈希计算得到第一哈希值,并根据所述第一哈希值存储所述备份数据。

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包括:管理节点,所述管理节点用于:接收第二数据备份请求,所述第二数据备份请求携带第一数据标识,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标识所对应的中转节点,向所述中转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备份请求,所述第一数据数据备份请求携带所述第一数据标识;所述中转节点,所述中转节点分配有第一网络地址以及第二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地址用于与所述管理节点进行通信,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用于与所述中转节点所对应的主机进行通信,所述中转节点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上述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为各个主机区域配置对应的中转节点,中转节点分配有第一网络地址以及第二网络地址,第一网络地址用于与管理节点进行通信,第二网络地址用于与中转节点所对应的主机区域的各个主机进行通信,因此中转节点可以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数据备份请求,获取数据备份请求携带的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标识,进而向第一主机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发送第一数据获取请求,接收第一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后将第一数据备份到预设的存储节点中。这样,当要将数据存储到另一个主机区域的主机时,该主机区域对应的中转节点可以从预设的存储节点中获取数据,备份速度快且节约了计算机网络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实施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除非特别说明,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数据标识称为第二数据标识,且类似地,可将第二数据标识称为第一数据标识。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实施环境图,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环境中,包括备份请求发送节点110、管理节点120、中转节点130以及存储节点140,中转节点130所对应的主机区域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主机,例如为主机1~主机n。中转节点130上分配有用于与管理节点120进行通信的第一网络地址以及用于与中转节点130所对应的主机区域上的主机进行通信的第二网络地址。当需要备份时,备份请求发送节点110向管理节点120发送第二备份请求,第二备份请求中携带第一数据标识以及第一主机标识,管理节点120根据第一主机标识或第一数据标识获取对应的中转节点130,向中转节点130发送第一数据备份请求,第一备份请求中携带第一主机标识以及第一数据标识,收到第一备份请求后,中转节点130向第一主机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例如主机1发送第一数据获取请求,第一数据获取请求携带第一数据标识,主机1根据第一数据标识获取到第一数据,将第一数据返回到中转节点130上,中转节点130将第一数据发送到存储节点140中进行存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机区域有一个或多个,每个主机区域上的主机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每个主机区域可以对应设置一个或多个中转节点。例如,上海、成都以及深圳各设置一个云主机区域,用于存放云主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数据备份请求和/或第一数据备份请求中也可以不携带第一主机标识,中转节点130上可以设置数据标识与主机标识的对应关系,当中转节点130接收到第一数据备份请求后,根据第一数据标识查找到对应的第一主机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管理节点120中也可以设置数据标识与中转节点的对应关系,当接收到数据备份指令中携带的第一数据标识后,根据第一数据标识得到第一主机所对应的中转节点,向中转节点发送第一备份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备份请求发送节点140可以是用户终端,也可以是服务器,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在云门户的网页上发送进行数据备份的指令,指令中携带第一数据标识以及第一主机标识,云门户对应的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备份的指令后,向管理节点130发送第二备份请求。云门户是指基于网络方式的云平台资源访问和管理的入口,集成了云平台下的接口和软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主机标识可以包括第一主机的网络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备份指令中还可以携带有第一主机所在的区域的主机区域标识。第二备份请求中携带主机区域标识,管理节点上存储有主机区域标识与中转节点的网络地址的对应关系。当管理节点120接收到主机区域标识后,获取到对应的中转节点的第一网络地址,再根据第一网络地址向中转节点130发送第一备份请求。

例如,当用户在终端上选择备份一个文件夹时,发送的数据标识可以为文件夹标识也可以为文件夹下多个文件的标识,得到数据标识后,终端向存储有数据标识与主机ip地址的对应关系以及数据标识与主机区域的对应关系的服务器发送信息获取请求,服务器根据数据标识获取到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的网络地址以及第一主机所在主机区域标识,然后返回给用户终端中,用户终端将数据标识、第一主机的网络地址以及主机区域标识发送给管理节点120。

在一个实施例中,管理节点120、中转节点130以及存储节点140属于同一个局域网,中转节点130与所对应的各个主机属于另一个局域网,即第一网络地址可以是与管理节点120的网络地址属于同一局域网的ip地址,第二网络地址可以是与中转节点130所对应的主机的ip地址属于同一局域网的ip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转节点与对应的主机是通过套接字(socket)进行通信的,socket方式传输数据时间短,性能高,因此采用socket方式进行通信可以提高数据备份的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http方式进行通信。

备份请求发送节点110、管理节点120、中转节点130以及存储节点140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可以是提供云服务器、云数据库、云存储和cdn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的中转节点130中,中转节点分配有第一网络地址以及第二网络地址,第一网络地址用于与管理节点进行通信,第二网络地址用于与中转节点所对应的主机进行通信,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备份请求,第一数据备份请求中携带第一数据标识。

具体地,网络地址指互联网上的节点在网络中具有的逻辑地址,可以根据通信的协议确定。例如为ip地址。第一数据标识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一数据标识用于标识需要备份的第一数据,当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时,用户根据要备份的第一数据选择或者输入对应的第一数据标识,用户终端接收第一数据标识,并发送给管理节点,管理节点向中转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备份请求时,根据第一网络地址向中转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备份请求,并在第一数据备份请求中携带第一数据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备份请求中携带第一主机标识,例如,管理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备份指令中可以携带第一主机标识,管理节点在向中转节点发送第一备份请求时携带第一主机标识。或者管理节点中也可以设置数据标识与主机标识的对应关系,当接收到数据备份指令中携带的第一数据标识后,获取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标识,并在向中转节点发送第一备份请求时携带第一主机标识。

步骤204,获取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标识。

具体地,第一主机标识用于标识第一主机,中转节点可以预先设置数据标识与主机标识的对应关系,当接收到第一备份请求中携带的第一数据标识后,获取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备请求中携带有第一数据标识以及与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标识,因此,中转节点可以对第一数据备份请求进行解析,得到第一数据标识以及对应的第一主机标识。

步骤206,向第一主机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发送第一数据获取请求,第一数据获取请求携带第一数据标识。

具体地,第一主机为中转节点对应的主机中的一个或多个。得到第一主机标识后,向第一主机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发送第一数据获取请求,并在第一数据获取请求中携带第一数据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转节点中预先设置了主机标识与主机的网络地址的对应关系。当第一主机标识不是第一主机的网络地址时,根据第一主机标识获取对应的第一主机对应的网络地址。再根据第一主机对应的网络地址向第一主机发送第一数据获取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主机标识可以包括第一主机的网络地址。因此,得到第一主机标识后,可以不用再查找第一主机的网络地址,以提高数据备份的速度。

步骤208,接收第一主机根据第一数据标识返回的备份数据,备份数据包括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或者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的更改信息。

具体地,第一数据是指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完整的数据,第一数据的更改信息指第一数据中更改过的数据或者根据对第一数据进行更改的的操作记录得到的操作信息,根据该操作信息进行操作可以对备份的数据进行更改,得到与第一主机中更改后的第一数据一致的数据。

步骤210,将备份数据发送到预设的存储节点中,以对第一数据进行备份。

具体地,得到备份数据后,将备份数据发送到预先设置的存储节点中,使存储节点存储该备份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包括对主机进行环境搭建的环境参数,例如防火墙策略参数以及安全网关参数等等,环境参数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上述数据处理方法,通过为各个主机区域配置对应的中转节点,中转节点分配有第一网络地址以及第二网络地址,第一网络地址用于与管理节点进行通信,第二网络地址用于与中转节点所对应的主机区域的各个主机进行通信,因此中转节点可以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数据备份请求,获取数据备份请求携带的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标识,进而向第一主机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发送第一数据获取请求,接收第一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后将第一数据备份到预设的存储节点中。这样,当要将数据存储到另一个主机区域的主机时,该主机区域对应的中转节点可以从预设的存储节点中获取数据,速度快且节约了计算机网络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存储节点包括对象存储节点,信息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302: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步骤210即将备份数据发送到预设的存储节点中,以对第一数据进行备份的步骤包括:向存储节点发送数据存储请求,数据存储请求中携带备份数据、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以及第一数据标识,以使存储节点根据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以及第一数据标识进行哈希计算得到第一哈希值,并根据第一哈希值存储备份数据。

具体地,对象存储是指将数据作为对象进行存储,对象标识用于描述对象的属性,当访问或存储对象时,首先获取对象标识,再根据对象标识访问或者存储对象。第一用户属性信息包括用户名,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用户密码以及用户权限等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属性信息可以是管理节点的用户属性信息也可以是备份请求发送节点的用户属性信息。第一用户属性信息可以是在第一备份请求中携带的。也可以是在接收第一备份请求之前接收的,接收到第一用户属性信息后,中转节点可以存储第一用户属性信息。当然,也可以在接收到第一备份请求后,再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

哈希计算为把任意长度的输入通过散列算法变换成一定长度的输出的计算方法,散列算法可以为md5(message-digestalgorithm5,信息摘要算法5)算法和sha(securehashstandard、安全哈希标准)算法等,具体不做限制。当进行哈希计算时,会获得一个哈希值,存储节点根据该哈希值存储数据。

由于在进行存储时向存储节点发送的是管理节点发送的用户属性信息,因此,若要将存储的数据还原到其他主机时,即使对应的还原中转节点与将数据备份到存储节点的备份中转节点不一样了,还原中转节点也可以通过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并向存储节点发送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以及第一数据标识获取第一数据,使存储节点根据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以及第一数据标识进行哈希计算得到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返回到对应的还原中转节点中。因此可以方便地将数据还原到其他区域的主机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原不仅可以指将备份的数据返回到原来备份的主机中,还可以指将备份的数据发送到其他主机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存储节点包括对象存储节点,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2,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

具体地,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可以是管理节点的用户属性信息也可以是备份请求发送节点的用户属性信息。

步骤s404,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数据还原请求,数据还原请求携带第二数据标识。

具体地,第二数据标识用于标识需要进行还原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标识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要还原数据时,管理节点将数据还原请求发送到中转节点中,中转节点接收数据还原请求。例如,当用户需要将存储到存储节点上的数据还原到中转节点下的某一个主机时,可以向管理节点发送数据还原指令,数据还原指令中携带第二数据标识,管理节点接收到数据还原指令后,向中转节点发送数据还原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还原请求中还携带有第二主机标识,第二主机标识用于标识要进行数据还原的主机。例如,用户发送的备份指令中可以携带第二主机标识,管理节点接收到第二主机标识后,在数据还原请求中携带第二主机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可以是在数据还原请求中携带的,也可以是在接收数据还原请求之前接收的,接收到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后,将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存储在中转节点中。当然,也可以在接收到数据还原请求后,再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

步骤s406,获取第二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二主机标识。

具体地,第二主机标识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中转节点可以预先设置数据标识与主机标识的对应关系,当接收到数据还原请求中携带的第二数据标识后,获取第二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二主机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还原请求中携带有第二数据标识以及与第二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二主机标识,因此,可以对数据还原请求进行解析,得到第二数据标识以及对应的第二主机标识。

步骤s408,向存储节点发送第二数据获取请求,第二数据获取请求中携带第二数据标识以及第二用户属性信息,以使存储节点根据第二用户属性信息以及第二数据标识进行哈希计算得到第二哈希值,并根据第二哈希值获取第二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二数据。

具体地,第二数据是已经存储在存储节点的,对数据进行备份的中转节点将第二数据备份到存储系统时,向存储节点发送第二用户属性信息以及第二数据标识,使存储节点根据第二用户属性信息以及第二数据标识进行哈希计算,得到第二哈希值,存储节点根据第二哈希值存储第二数据。因此,要对第二数据进行还原时,在第二数据获取请求中携带第二数据标识以及第二用户属性信息,使得存储节点根据第二数据标识以及第二用户属性信息计算得到与备份时一致的第二哈希值,并根据第二哈希值得到对应的第二数据。可以理解,进行数据备份的中转节点与进行数据还原的中转节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步骤s410,接收存储节点返回的第二数据,并将第二数据发送到第二主机标识对应的第二主机。

具体地,存储节点获取到第二数据后,将第二数据返回至中转节点,中转节点接收第二数据,然后将第二数据发送到第二主机标识对应的第二主机,以在第二主机上还原第二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数据包括对主机进行环境搭建的环境参数,例如防火墙策略参数以及安全网关参数等等,环境参数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在此不做限定。通过将环境参数还原到第二主机中,可以达到对主机进行快速搭建相同环境或者恢复环境数据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中转节点上创建有第一虚拟机以及第二虚拟机,信息处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502,接收虚拟机网络地址配置请求,网络地址配置请求携带第一网络地址以及第二网络地址。

具体地,虚拟机是通过软件模拟出来的,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且运行在隔离环境中的计算机系统。第一网络地址用于与管理节点进行通信,第二网络地址用于与中转节点所对应的主机区域上的主机进行通信。第一网络地址与第二网络地址是不同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地址可以是与管理节点的网络地址属于同一局域网的ip地址,第二网络地址可以是与对应的主机属于同一局域网的ip地址。

步骤s502,为第一虚拟机分配第一网络地址,以及为第二虚拟机分配第二网络地址。

具体地,获取到第一网络地址和第二网络地址之后,将第一网络地址分配给第一虚拟机以及将第二网络地址分配给第二虚拟机,使得管理节点可以根据第一网络地址与中转节点进行通信,以及利用第二网络地址与主机进行通信,例如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备份请求,然后向第一主机发送第一数据获取请求。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该数据处理装置可以集成于上述的中转节点130中,中转节点分配有第一网络地址以及第二网络地址,第一网络地址用于与管理节点进行通信,第二网络地址用于与中转节点所对应的主机进行通信,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备份请求接收模块602,用于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备份请求,第一数据备份请求中携带第一数据标识。

第一标识获取模块604,用于获取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备份请求携带第一主机标识以及第一数据标识,第一标识获取模块604用于:对第一数据备份请求进行解析,得到第一数据标识以及第一主机标识。

第一获取请求发送模块606,用于向第一主机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发送第一数据获取请求,第一数据获取请求携带第一数据标识。

数据接收模块608,用于接收第一主机根据第一数据标识返回的备份数据,备份数据包括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或者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的更改信息。

备份模块610,用于将备份数据发送到预设的存储节点中,以对第一数据进行备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存储节点包括存储节点,装置还包括:第一属性信息获取模块702,用于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

备份模块610用于:向存储节点发送数据存储请求,数据存储请求中携带备份数据、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以及第一数据标识,以使存储节点根据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以及第一数据标识进行哈希计算得到第一哈希值,并根据第一哈希值存储备份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存储节点包括对象存储节点,装置还包括:

第一属性信息获取模块802,用于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

还原请求接收模块804,用于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数据还原请求,数据还原请求携带第二数据标识。

第二标识获取模块806,用于获取第二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二主机标识。

第二获取请求发送模块808,用于向存储节点发送第二数据获取请求,第二数据获取请求中携带第二数据标识以及第二用户属性信息,以使存储节点根据第二用户属性信息以及第二数据标识进行哈希计算得到第二哈希值,并根据第二哈希值获取第二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二数据。

数据还原模块810,用于接收存储节点返回的第二数据,并将第二数据发送到第二主机标识对应的第二主机中,以还原第二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中转节点上创建有第一虚拟机以及第二虚拟机,装置还包括:

配置请求接收模块902,用于接收虚拟机网络地址配置请求,网络地址配置请求携带第一网络地址以及第二网络地址。

分配模块904,用于为第一虚拟机分配第一网络地址,以及为第二虚拟机分配第二网络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备份包括:

管理节点120,管理节点用于:接收第二数据备份请求,第二数据备份请求第一数据标识,获取存储第一数据标识,获取第一数据标识所对应的中转节点,向中转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备份请求,第一数据数据备份请求携带第一数据标识。

中转节点130,中转节点分配有第一网络地址以及第二网络地址,第一网络地址用于与管理节点进行通信,第二网络地址用于与中转节点所对应的主机进行通信,中转节点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中转节点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如图11所示,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该计算机设备可以为上述的中转节点,该计算机设备通过系统连接总线连接处理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存储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计算机设备的运行。该内存储器中可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进行网络通信,如数据备份请求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计算机程序可在如图11所示的计算机设备上运行,计算机设备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存储组成该数据处理装置的各个程序模块,比如图6中的第一备份请求接收模块602、第一标识获取模块604、第一获取请求发送模块606、数据接收模块608和备份模块610。各个程序模块中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用于使计算机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中的步骤,例如,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如图6所示的第一备份请求接收模块602,用于接收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备份请求,第一数据备份请求中携带第一数据标识。通过第一标识获取模块604获取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标识。通过第一获取请求发送模块606向第一主机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发送第一数据获取请求,第一数据获取请求携带第一数据标识。通过数据接收模块608接收第一主机根据第一数据标识返回的备份数据,备份数据包括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或者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的更改信息。通过备份模块610将备份数据发送到预设的存储节点中,以对第一数据进行备份。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为上述的中转节点,所述中转节点分配有第一网络地址以及第二网络地址,所述第一网络地址用于与管理节点进行通信,所述第二网络地址用于与所述中转节点所对应的主机进行通信,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备份请求,所述第一数据备份请求中携带第一数据标识;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标识;向所述第一主机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发送第一数据获取请求,所述第一数据获取请求携带所述第一数据标识;接收所述第一主机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标识返回的备份数据,所述备份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或者所述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的更改信息;将所述备份数据发送到预设的存储节点中,以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备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执行以下步骤: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所述将所述备份数据发送到预设的存储节点中,以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备份的步骤包括:向所述存储节点发送数据存储请求,所述数据存储请求中携带所述备份数据、所述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以使所述存储节点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数据标识进行哈希计算得到第一哈希值,并根据所述第一哈希值存储所述备份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执行以下步骤: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的数据还原请求,所述数据还原请求携带第二数据标识;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二主机标识;向所述存储节点发送第二数据获取请求,所述第二数据获取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二数据标识以及所述第二用户属性信息,以使所述存储节点根据所述第二用户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数据标识进行哈希计算得到第二哈希值,并根据所述第二哈希值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二数据;接收所述存储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二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主机标识对应的第二主机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转节点上创建有第一虚拟机以及第二虚拟机,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虚拟机网络地址配置请求,所述网络地址配置请求携带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以及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为所述第一虚拟机分配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以及为所述第二虚拟机分配第二网络地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备份请求携带所述第一主机标识以及所述第一数据标识,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标识的步骤包括:对所述第一数据备份请求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以及所述第一主机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备份请求,所述第一数据备份请求中携带第一数据标识;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标识;向所述第一主机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发送第一数据获取请求,所述第一数据获取请求携带所述第一数据标识;接收所述第一主机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标识返回的备份数据,所述备份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或者所述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的更改信息;将所述备份数据发送到预设的存储节点中,以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备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执行以下步骤: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所述将所述备份数据发送到预设的存储节点中,以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备份的步骤包括:向所述存储节点发送数据存储请求,所述数据存储请求中携带所述备份数据、所述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以使所述存储节点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数据标识进行哈希计算得到第一哈希值,并根据所述第一哈希值存储所述备份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执行以下步骤: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接收所述管理节点发送的数据还原请求,所述数据还原请求携带第二数据标识;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二主机标识;向所述存储节点发送第二数据获取请求,所述第二数据获取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二数据标识以及所述第二用户属性信息,以使所述存储节点根据所述第二用户属性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数据标识进行哈希计算得到第二哈希值,并根据所述第二哈希值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二数据;接收所述存储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二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主机标识对应的第二主机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转节点上创建有第一虚拟机以及第二虚拟机,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虚拟机网络地址配置请求,所述网络地址配置请求携带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以及所述第二网络地址;为所述第一虚拟机分配所述第一网络地址,以及为所述第二虚拟机分配第二网络地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备份请求携带所述第一主机标识以及所述第一数据标识,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标识对应的第一主机标识的步骤包括:对所述第一数据备份请求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以及所述第一主机标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等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