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号收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8239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网络信号收发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媒体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网络信号收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接入带宽的提高,通过互联网接收和观看高质量的视音频内容已经非常方便。目前,由于用户对数字电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多屏互动的视听需求被大大激活,因此诸如乐视盒子等机顶盒正处于逐步被市场认同的阶段。

时下特别流行用电脑于网络上通过流媒体方式收 看各类视频节目,但是现有的视频点播均需以电脑做为运行终端,为了收看网络视频而配备一台电脑的成本高昂,诚然电脑强劲的功能对于网上收看视频十分方便,其多变的软硬件环境、操作的复杂、整体维护较困难等诸多问题均会导致对电脑缺乏了解人群对齐望而却步,加之现有大部分电脑均只提供VGA输出,只能将显示信号界于显示器上,无法供使用者接与电视上进行大屏幕视频享受。

投影仪,又称投影机,是一种可以将图像或视频投射到幕布上的设备,可 以通过不同的接口同计算机、VCD、DVD、BD、游戏机、DV等相连接播放相应 的视频信号。投影仪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学校和娱乐场所,根据工作方 式不同,有CRT,LCD,DLP等不同类型。

而且现有的设备功能单一,本新型利用先进技术把两者完美合二为一,既能给显示终端提供信号,还能发射投影让客户在家就能享受电影院的感觉。相比于常见的机多媒体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直接接收来自网络的流媒体,并由自身完成视频解码,且设备具备多样的输出接口,可连接至电视等各类显示设备上,还可投影到指定位置,实现了无需计算机额外参与基础上供使用者对网络视频进 行方便快捷点播收看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网络信号收发装置,它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易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网络信号收发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的外壳体内部设有主板,所述的外壳体上方设有立体环绕喇叭、按键和调焦区,所述的调焦区设有调焦环和变焦环,所述的调焦环和变焦环通过控制器连接高清聚焦镜头,所述的主板连接液晶显示屏,所述的外壳体正面设有电源指示灯、信号指示灯和USB接口,所述的外壳体底部设有三角支架,所述的外壳体背面设有天线,所述的天线通过旋转轴连接无线WIFI模块,所述的无线WIFI模块镶嵌在主板上,所述的主板设有AV线接口、HDMI高清线接口和LAN网线接口并连接在外壳体背面,所述的外壳体背面还设有电源开关和电源线接口,所述的电源接口连接着散热电机,所述的散热电机连接散热口。

所述的外壳体两侧均设有散热口。

所述的控制器与主板相连。

所述的三角支架可与外壳体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直接接收来自网络的流媒体,并由自身完成视频解码,且设备具备多样的输出接口,可连接至电视等各类显示设备上,还可投影到指定位置,实现了无需计算机额外参与基础上供使用者对网络视频进 行方便快捷点播收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参照各图,一种网络信号收发装置,包括外壳体10,所述的外壳体10内部设有主板,所述的外壳体10上方设有立体环绕喇叭8、按键9和调焦区,所述的调焦区设有调焦环4和变焦环5,所述的调焦环4和变焦环5通过控制器连接高清聚焦镜头2,所述的主板连接液晶显示屏11,所述的外壳体10正面设有电源指示灯7、信号指示灯12和USB接口1,所述的外壳体10底部设有三角支架13,所述的外壳体10背面设有天线6,所述的天线6通过旋转轴17连接无线WIFI模块,所述的无线WIFI模块镶嵌在主板上,所述的主板设有AV线接口16、HDMI高清线接口18和LAN网线接口14并连接在外壳体10背面,所述的外壳体10背面还设有电源开关15和电源线接口,所述的电源接口19连接着散热电机,所述的散热电机连接散热口3。

所述的外壳体10两侧均设有散热口3。

所述的控制器与主板相连。

所述的三角支架13可与外壳体10分离。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功能一,通过电源线与电源接口19线连接,连接LAN网线到LAN网线接口14,通过连接线连接AV线接口16或HDMI高清线接口18到外输出设备,打开电源开关15,即可使用;功能二,LAN网线到LAN网线接口14,固定本新型到指定位置,连接电源线到电源接口19,打开电源开关15,调整变焦环5和调焦环4,待画面清晰后,通过按键9即可设置播放节目。

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