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418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该摄像头组件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的摄像头位置一般需要在机身壳体上开孔,这些开孔会对于机身的整体形态有所破坏,也会增加壳体制造工序,增加制造难度与成本;此外前置摄像头在移动终端(如手机)显示屏上占据一定的位置空间,阻碍了移动终端的全屏化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具有摄像头组件的移动终端,解决了需要在机身壳体上开孔以安装摄像头组件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摄像头组件、后盖、显示屏及连接于所述后盖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中框,所述后盖、所述中框与所述显示屏之间形成闭合空间,所述中框上设有开口,所述摄像头组件设于所述闭合空间中,且与所述开口相对,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摄像头模组、电动马达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包括相互齿合的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至所述摄像头模组,所述第二传动件固定连接至所述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传动件相对于所述开口做往返运动,使得所述摄像头模组移出或进入所述开口。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件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与所述螺纹相齿合的齿轮,所述齿轮在所述电动马达驱动下转动,所述齿轮与所述螺纹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一传动件相对于所述开口往返运动。

其中,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正面和背面及设于两者之间的侧面,所述正面设有镜筒,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侧面或背面。

其中,所述摄像头模组的侧面包括与所述电动马达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第一侧面。

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用于收容部分所述第一传动件,且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摄像头模组相对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在所述第一侧面所在平面内自由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收容腔包括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围绕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一传动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匹配的第一卡勾,所述第一卡勾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卡槽转动,且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卡合使得所述摄像头模组在相对于所述第一传动件旋转时可在任意角度自由停。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分别设于所述电动马达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齿轮相齿合,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齿轮相齿合。

其中,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二收容腔用于收容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为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三侧面上设有第三收容腔,所述第三收容腔用于收容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为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摄像头模组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在所述第二侧面所在平面内自由转动。

其中,所述第二收容腔包括第二卡槽,所述第三收容腔包括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和所述第三卡槽分别围绕于所述第二收容腔和所述第三收容腔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设有第二卡勾和第三卡勾,所述第二卡勾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配合、所述第三卡勾与所述第三卡槽相配合使得所述摄像头模组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旋转时可在任意角度自由停。

其中,所述摄像头组件的侧面及所述传动件上设有天线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具有摄像头组件的移动终端,通过将摄像头组件设于移动装置的壳体内,通过传动件将所述摄像头模组与所述电动马达相连接,在不需使用摄像头时,摄像头组件隐藏于移动装置的壳体内,当需要使用摄像头时,触发拍照按键,所述摄像头即可从中框的开口中移出移动装置的壳体外,避免现有技术中需要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和/或后盖开孔以安装摄像头组件,便于用户使用,增加用户体验;通过在传动件与摄像头模组连接处设置转动连接结构和转动限位结构,使得摄像头模组可围绕所述传动件在面内自由转动和在任意角度自由停,以便于所述摄像头模组可作为前置或后置或其他角度的摄像头,实现摄像头可拍摄的角度自由,且增加摄像头组件的稳定性,提高拍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头组件隐藏于电子装置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头组件移出电子装置中用于拍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摄像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沿着A方向的截面图。

图4是图3沿着B方向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摄像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沿着C方向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1及图1-2,图1-1及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图1-1为摄像头组件隐藏于移动终端中时的状态图,图1-2为摄像头组件移出移动终端中用于拍照时的状态图。移动终端包括摄像头组件0和壳体4,所述壳体4包括后盖42、显示屏41及连接于所述后盖42与所述显示屏41之间的中框43。所述后盖42、所述中框43与所述显示屏42之间形成闭合空间,所述中框43上设有开口431,所述摄像头组件0设于所述闭合空间中,且与所述开口431相对。

请一并参阅图1-1、图1-2及图2,所述摄像头组件0包括摄像头模组1、电动马达3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传动件2。所述传动件2包括相互齿合的第一传动件21和第二传动件22,所述第一传动件21连接至所述摄像头模组1,所述第二传动件22固定连接至所述电动马达3,所述电动马达3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2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传动件21相对于所述开口431往返运动,使得所述摄像头模组1移出或进入所述开口431。所述开口431可设于所述中框43的任意位置,即摄像头模组1可设于中框431任意的相对位置,一方面可结合移动终端中实际空留空间,不局限于所述摄像头组件0的设置位置,另一方面新颖的摄像头组件0的位置布局,增加用户的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具有摄像头组件0的移动终端,将摄像头组件0设于移动终端的壳体4内,通过传动件将所述摄像头模组与所述电动马达相连接,在不需使用时,摄像头组件0隐藏于壳体4内,当需要使用摄像头时,触发拍照按键,所述摄像头即可从所述中框43的开口431中移出壳体4外,以便于用户使用;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41和/或后盖42开孔以安装摄像头组件0的问题。

请参阅图2,所述支撑杆2上设有螺纹23,所述电动马达3包括与所述螺纹23相齿合的齿轮24,所述电动马达3驱动所述齿轮24转动,所述齿轮24与所述螺纹23相配合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21相对于所述开口431做往返运动。

请参阅图2,所述摄像头模组1包括相对设置的正面11和背面12及设于两者之间的侧面13,所述正面11设有镜筒111和闪光灯112,所述第一传动件21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摄像头模组1的侧面13或背面12,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件22相齿合并转动连接。

第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摄像头模组1的侧面13包括与所述电动马达3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31,所述第一传动件21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摄像头模组1的第一侧面131。将所述第一传动件21设于第一侧面131,由于所述电动马达3与第一侧面131相对设置,则这样可以缩短所述第一传动件21的长度,使摄像头组件0结构更加紧凑,尽量减小摄像头组件0的占据位置。具体而言,所述第一传动件21外围的螺纹23与所述第二传动件22上的齿轮24相匹配,电动马达3带动所述齿轮24转动,所述齿轮24的转动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传动件21做升降或左右运动,所述摄像头模组1和电动马达3设于所述第一传动件21的相对两侧,即所述第一传动件21相对于电动马达3做往返运动,从而实现所述摄像机模组1从移动终端的中框43移出或移进所述壳体4,以使用拍照功能和结束拍照后将摄像机模组1隐藏于壳体4中。

请参阅图3,图3是图2沿着A方向的截面图,所述摄像头模组1的第一侧面131上设有第一收容腔132,所述第一收容腔132用于收容所述第一传动件21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传动件21之间为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摄像头模组1相对于所述第一传动件21在第一侧面131所在平面内自由转动,以便于所述摄像头模组1可作为前置或后置或其他角度的摄像头,实现摄像头可拍摄的角度自由。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收容腔132的开口处设有第一限位件133,所述第一限位件133围绕所述第一收容腔132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一传动件2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133相匹配的第一凹槽211,所述第一凹槽211围绕所述第一传动件21的外围设置。将所述第一传动件21固定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32中,此时所述第一限位件133可嵌设于所述第一凹槽211中,且可沿着第一凹槽211做圆周运动,使得所述摄像头模组1围绕所述第一传动件21做自由转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所述第一传动件21设有带有第一限位件133的第一收容腔132,所述第一侧面131设有与第一限位件133相匹配的凹槽,或者其他将所述摄像头模组1与所述第一传动件21转动连接的方式。

请参阅图4,图4是图3沿着B方向的截面图,所述第一收容腔132还包括第一卡槽134,所述第一卡槽134围绕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32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一传动件2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134相匹配的第一卡勾212,所述第一卡勾212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卡槽134转动,且所述第一卡勾212与所述第一卡槽134相卡合使得所述摄像头模组1在相对于所述第一传动件21旋转时可在任意角度自由停。具体而言,当转动所述摄像头模组1到所需角度时,所述第一卡勾212会与所述第一卡槽134相卡合,从而使摄像头模组1固定于该所需角度,使得摄像头模组1可在任意角度自由停,便于用户在所需角度拍摄,增加摄像头组件0的稳定性,提高拍摄质量。

第二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传动件21包括第一支撑杆213和第二支撑杆214,所述第一支撑杆213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14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摄像头模组1的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141和第三侧面151,所述第二侧面141和第三侧面15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面131的相对两侧。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杆213和第二支撑杆214为相同的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杆213和第二支撑杆214对称设置于所述摄像头模组1的相对两侧,具体为,所述第一支撑杆213与所述第二侧面14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214与所述第三侧面15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213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14将所述摄像头模组1和所述电动马达3夹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3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14之间。为了使第一支撑杆213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14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摄像头模组1的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141和第三侧面151,所述第一支撑杆213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14均为弯折杆,例如,在第一支撑杆213上靠近与第二侧面141的连接处,第一支撑杆213的延伸方向朝向第二侧面141发生弯折,该弯折角度可以为90度或其他角度。在第二支撑杆214上靠近与第三侧面151的连接处,第二支撑杆214的延伸方向朝向第三侧面151发生弯折,该弯折角度可以为90度或其他角度。

所述第一支撑杆213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14上均设有螺纹,所述第二传动件22包括第一齿轮221和第二齿轮222,所述第一齿轮221和所述第二齿轮222分别设于所述电动马达3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213与所述第一齿轮221相齿合,所述第二支撑杆214与所述第二齿轮222相齿合。所述电动马达3的相对两侧通过齿轮分别与第一支撑杆213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14相连接。所述电动马达3可同时驱动相对两侧的齿轮,使得第一支撑杆213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14相对于所述开口431做往返运动。

请参阅图6,图6是图5沿着C方向的截面图,所述摄像头模组1的第二侧面141上设有第二收容腔142,所述摄像头模组1的第三侧面151上设有第三收容腔152,所述第二收容腔142用于部分收容所述第一支撑杆213,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3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收容腔152用于部分收容所述第二支撑杆214,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14之间为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摄像头模组1相对于第一支撑杆213和所述第二支撑杆214在第二侧面141所在平面内自由旋转,以便于所述摄像头模组1可作为前置或后置或其他角度的摄像头,实现摄像头可拍摄的角度自由。具体而言,所述第二收容腔142的开口处设有第二限位件143,所述第二限位件143围绕所述第二收容腔142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213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件143相匹配的第二凹槽215,第二凹槽215围绕所述第一支撑杆213的外围设置。所述第三收容腔152的开口处设有第三限位件153,所述第三限位件153围绕所述第三收容腔152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214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限位件153相匹配的第三凹槽216,第三凹槽216围绕所述第二支撑杆214的外围设置。将所述第一支撑杆213固定于所述第二收容腔142中,此时将所述第二支撑杆214固定于所述第三收容腔152中,所述第二限位件143可嵌设于所述第二凹槽215中,可沿着第二凹槽215做圆周运动,所述第三限位件153可嵌设于所述第三凹槽216中,可沿着第三凹槽216做圆周运动,使得所述摄像头模组1围绕所述第一支撑杆213和第二支撑杆214做自由转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图4也是图6沿着D方向的截面图,所述第二收容腔142(图5中标号为132处)还包括第一卡槽134,所述第三收容腔152(图5中标号为132处)还包括第一卡槽134,所述第一卡槽134围绕于所述第二收容腔142和所述第三收容腔152内壁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213(图5中标号为21处)和第二支撑杆214(图5中标号为21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134相匹配的第一卡勾212,所述第一卡勾212与所述第一卡槽134相卡合使得所述摄像头模组1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3或所述第二支撑杆214旋转时可在任意角度自由停。具体而言,当转动所述摄像头模组1到所需角度时,所述卡勾212会与所述卡槽134相卡合,从而使摄像头模组1固定于该所需角度,使得摄像头模组1可在任意角度自由停,便于用户在所需角度拍摄,增加摄像头组件0的稳定性,提高拍摄质量。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头组件0的侧面13及所述传动件2上设有天线装置。所述摄像头组件0的背面12也可设有天线装置。具体为,所述摄像头组件0的侧面13及背面12设有天线,所述传动件2为中空状,所述天线通过穿过中空状的所述传动件2的导电路径电连接于移动终端中的电子线路(即设置在主板上的天线收发电路),使得所述摄像头组件0在具备拍照功能的同时还能进行通讯功能,使得所述电子装置的功能元件布置得更加紧凑。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具有摄像头组件的移动终端,通过将摄像头组件设于移动装置的壳体内,通过传动件将所述摄像头模组与所述电动马达相连接,在不需使用摄像头时,摄像头组件隐藏于移动装置的壳体内,当需要使用摄像头时,触发拍照按键,所述摄像头即可从中框的开口中移出移动装置的壳体外,避免现有技术中需要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和/或后盖开孔以安装摄像头组件,便于用户使用,增加用户体验;通过在传动件与摄像头模组连接处设置转动连接结构和转动限位结构,使得摄像头模组可围绕所述传动件在面内自由转动和在任意角度自由停,以便于所述摄像头模组可作为前置或后置或其他角度的摄像头,实现摄像头可拍摄的角度自由,且增加摄像头组件的稳定性,提高拍摄质量。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该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