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防爆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0559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防爆机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类的家电领域,特别是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防爆机壳。



背景技术:

现在的许多设备和终端电子设备,都自带了不同类型的电池,电池无论如何设计和制造仍将存在一定比例的应用不良率,特别是现在手机的爆炸事故有不少的发生和报道。电池由于内部短路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大能量,出现极限型的爆炸和燃烧,导致人和物的严重损伤或严重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防爆机壳,将移动终端设备安放在机壳内,在其出现内部短路等异常现象爆炸时,将爆炸范围保持在此机壳中,大大地降低损伤和损失。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防爆机壳,包括背面板,背面板上设有用于对插入的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固定的边框以及处于背面板顶端部用于对插入边框内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定位的定位扣,所述背面板、边框和定位扣为整体压固结构,背面板上还设有用于与移动终端设备上摄像头对应的摄像头通孔,边框上设有用于与移动终端设备上充电口对应的充电通孔、用于与移动终端设备上耳机孔对应的耳机通孔以及用于与移动终端设备上音孔对应的出音通孔。

优选地,边框包括设置背面板底部的底边框以及分别设置在背面板左右两侧的左右边框,充电通孔、耳机孔和出音孔都设置在底边框上。

更优选地,左边框/右边框的长度小于移动终端设备的长度。

更优选地,左右边框内还设有内衬。

更优选地,背面板上还设有用于与移动终端设备上天线对应的天线通孔。

优选地,整个机壳采用阻燃性高分子塑料、合金类金属、或者防爆型Si系材料制成。

优选地,该移动终端设备为带电池充电的设备,其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VR以及AR。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防爆机壳,采用边框和定位扣将移动终端设备固定在背面板上,在移动终端设备出现内部短路等异常现象爆炸时,将移动终端设备爆炸范围保持在此机壳中,大大地降低损伤和损失;整个机壳散热效果优良,整体造型美观,结构强度高,不易变形,不影响移动终端设备原本的外型构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防爆机壳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防爆机壳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的防爆机壳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该移动终端设备的防爆机壳包括背面板10,背面板10上设有用于对插入的移动终端设备100进行固定的边框20以及处于背面板顶端部用于对插入边框20内移动终端设备100进行定位的定位扣30,所述背面板10、边框20和定位扣30为整体压固结构,整个机壳采用阻燃性高分子塑料、合金类金属、或者防爆型Si系材料制成,整体结构强度高,不易变形,这样在边框20和定位扣30将移动终端设备100固定在背面板10上时,若移动终端设备100出现内部短路等异常现象爆炸,移动终端设备爆炸范围保持在此机壳中,大大地降低损伤和损失;并且整个机壳散热效果好,提高了移动终端设备100使用的安全性。该移动终端设备100为带电池充电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VR以及AR。

背面板10上还设有用于与移动终端设备100上摄像头对应的摄像头通孔11,边框20上设有用于与移动终端设备100上充电口对应的充电通孔21、用于与移动终端设备100上耳机孔对应的耳机通孔22以及用于与移动终端设备100上音孔对应的出音通孔23,这样在移动终端设备100固定在该机壳内时,不影响移动终端设备100的正常使用。

边框20包括设置背面板10底部的底边框201以及分别设置在背面板10左右两侧的左右边框202、203,充电通孔21、耳机孔22和出音孔23都设置在底边框201上。左边框202/右边框203的长度小于移动终端设备100的长度,移动终端设备100上按键显露,这样便于移动终端设备100的正常使用。左右边框202、203内还设有内衬(图中未显示),防止移动终端设备100在插入边框20时出现刮损,保护移动终端设备。

背面板10上还设有用于与移动终端设备100上天线对应的天线通孔12,不会屏蔽移动终端设备100的信号,移动终端设备100正常接收信号。

该移动终端设备的防爆机壳的使用过程为:将移动终端设备100从背面板10的顶端部插入边框20内,背面板10上的摄像头通孔11与移动终端设备上摄像头对应,充电通孔21与移动终端设备上充电口对应,耳机通孔22与移动终端设备100上耳机孔对应,出音通孔23与移动终端设备上音孔对应;边框20将移动终端设备100固定在背面板10上,定位扣30防止移动终端设备100自背面板10的顶端部滑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切在专利申请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