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903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扬声器箱。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扬声器箱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中。

相关技术的所述扬声器箱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发声单体、贯穿所述壳体设置的通孔和盖设于所述通孔的盖板,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壳体间隔设置形成前声腔,所述通孔与所述振膜正对设置,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将所述前声腔与外界连通的导声通道,所述前声腔与所述导声通道共同构成所述扬声器箱的前腔。

然而,相关技术的所述扬声器箱中,所述盖板为钢板,因所述钢板的谐振频率与所述扬声器箱的工作频段相近,当所述扬声器箱工作时,所述钢板容易产生谐振,从而使得所述扬声器箱的频响性能降低且失真,影响所述扬声器箱的声学性能。

因此,实有必须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箱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失真小且声学性能好的扬声器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包括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壳体间隔设置形成前声腔,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连通所述前声腔与外界的出声通道,所述前声腔与所述出声通道共同构成所述扬声器箱的前腔,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前腔的位置设有贯穿壳体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发声单体的一侧并覆盖所述通孔的弹性盖板,所述弹性盖板用于吸收特定频率下的振动,所述弹性盖板的杨氏模量或强度小于所述壳体的杨氏模量或强度。

优选的,所述通孔与所述发声单体正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共同围成收容空间的下盖和上盖,所述弹性盖板与所述上盖通过双色注塑或热压或粘贴或超声波焊接形成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共同围成收容空间的下盖和上盖,所述弹性盖板与所述上盖为一体注塑成型。

优选的,所述弹性盖板吸收谐振频率为500~15000Hz的振动。

优选的,所述弹性盖板吸收谐振频率为3000~9000Hz的振动。

优选的,所述弹性盖板为TPU或MCP或硅胶制成。

优选的,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贴设于所述出声通道的外侧的粘接垫。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箱将所述前腔对应的上盖上设置贯穿上盖的通孔并通过设置弹性盖板将所述通孔盖设,所述弹性盖板的杨氏模量或强度小于所述上盖的杨氏模量或强度的弹性盖板,用于吸收特定频率的谐振频率能量,从而减弱所述扬声器箱的共振效果以及降低其失真,进而提高了所述扬声器箱的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箱(运用弹性盖板)与相关技术的扬声器箱 (运用刚性壁)的频响曲线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箱(运用弹性盖板)与相关技术的扬声器箱 (运用刚性壁)的总谐波失真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图;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示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100,包括壳体(未标号)、发声单体 3、导声通道4、通孔5、弹性盖板6和粘接垫7。

所述壳体包括下盖1和上盖2,所述上盖2与所述下盖1共同围成收容空间10。所述上盖2和所述下盖1可为一体结构,也可为分体结构。

所述发声单体3固定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所述发声单体3与所述上盖2间隔设置并共同围形成前声腔8;所述发声单体3与所述上盖2 及所述下盖1共同围成后腔102。

所述导声通道4形成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具体的,所述导声通道4 形成于所述上盖2。所述导声通道4将所述前声腔8与外界连通,用于形成侧面发声结构。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单体3将所述收容空间10分隔成前腔101和所述后腔102,其中,所述前腔101包括所述前声腔8与所述导声通道4,用于出声;所述后腔102用于改善所述扬声器箱100的低频声学性能。

所述通孔5贯穿所述上盖2设置并与所述前声腔8连通。本实施方式中,更优的,所述通孔5与所述发声单体3正对设置。

当然,所述通孔5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对应所述前腔101的位置即可。

所述弹性盖板6盖设于所述通孔5并固定于所述上盖2,从而将所述通孔5完全封盖,用于吸收特定谐振频率的能量。

具体的,所述弹性盖板6嵌设于所述上盖2的远离所述发声单体3的一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盖板6与所述上盖可以通过双色注塑或热压或粘贴或超声波焊接形成固定连接。

当然,所述弹性盖板6与所述上盖2也可为一体注塑成型,以提高所述扬声器箱100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盖板6的杨氏模量或强度小于所述上盖2或所述下盖1的杨氏模量或强度。

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弹性盖板6替换相关技术中的刚性壁,而所述弹性盖板6存在一个谐振频率,通过设计,将所述弹性盖板6的谐振频率调整到某一频率时,在谐振频率附近,所述弹性盖板6会产生较强的振动,在所述扬声器箱100发声时,发声单体2振动时,使前腔内的空气压缩产生能量,该能量驱动弹性盖板6振动,从而消耗前腔内的能量,弹性盖板6较佳在谐振频率下振动,此时振动强度达到最大,从而可以消耗更多的能量;进而达到吸收特定频率附近能量的目的;另外,通过所述弹性盖板6替代刚性壁可将所述前腔101内媒质疏密化传到所述前腔101外,进而达到降低所述扬声器箱100的共振现象及改善失真。

具体通过对所述弹性盖板6的材料、面积、形状和厚度进行设计以实现上述目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盖板6使用杨氏模量或强度较低的材料制成,至少低于所述上盖2的杨氏模量或强度,比如使用为TPU或 MCP或硅胶制成。再通过双色注塑或热压或粘贴或超声波焊接形成固定连接,形成前腔101的部分结构,吸收所述扬声器箱100的所述前腔101谐振峰附近的能量,达到降低谐振峰、改善失真、提高所述扬声器箱100的声学性能的目的。弹性盖板6可根据需要吸收的谐振频率范围进行设计调整。特定的谐振频率即为设定的需要吸收的谐振频率范围。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箱(运用弹性盖板)与相关技术的扬声器箱(运用刚性壁)的频响曲线图。由图4可见,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箱100运用所述弹性盖板6的频响曲线中,谐振峰明显降低,即可降低共振现象。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箱(运用弹性盖板)与相关技术的扬声器箱(运用刚性壁)的总谐波失真曲线图。由图5可见,本实用新型扬声器箱100运用所述弹性盖板6的总谐波失真曲线中,失真尖峰明显降低,即可改善失真。

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箱100中,所述弹性盖板6的谐振频率为 500~15000Hz:

所述弹性盖板6的谐振频率为500~1500Hz时,可降低所述扬声器箱 100的低频谐振频率f0附近的失真、对应的f0/2附近的2次失真,以及f0/3 附近的3次失真等;

所述弹性盖板6的谐振频率为1500~3000Hz时,可降低所述扬声器箱 100的2000Hz附近的中频失真、对应的1000Hz附近2次失真,以及667Hz 附近的3次失真等;

所述弹性盖板6的谐振频率为3000~9000Hz时,可降低所述扬声器箱 100的高频谐振峰Fh附近的失真、对应的Fh/2附近2次失真,以及Fh/3 附近的3次失真等;

所述弹性盖板6的谐振频率为9000~15000Hz时,可降低所述扬声器箱100的高频12000Hz附近的失真、对应的6000Hz附近2次失真,以及 4000Hz附近的3次失真等。

请参阅图5,结合图中曲线的实验数据及效果而言,本实施方式中,更优的,所述弹性盖板6的谐振频率为3000~9000Hz,此时所述扬声器箱 100的总谐波失真曲线中的失真尖峰降低最为明显,效果更好。

所述粘接垫7贴设于所述导声通道4的外侧端,当所述扬声器箱100 安装在其它运用产品中时,所述粘接垫7一方面可将所述扬声器箱100与运用产品粘接固定,提高其稳定性,别一方面当二者碰撞时,起到缓冲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弹性盖板6的设置是为了吸收所述前腔101的特定谐振频率能量,因此,所述弹性盖板6并非限于上述位置设置,也可贴设于导声通道4对应的位置上,这都是可行的。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箱将所述前腔对应的上盖上设置贯穿上盖的通孔并通过设置弹性盖板将所述通孔盖设,所述弹性盖板的杨氏模量或强度小于所述上盖的杨氏模量或强度的弹性盖板,用于吸收特定频率的谐振频率能量,从而减弱所述扬声器箱的共振效果以及降低其失真,进而提高了所述扬声器箱的声学性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