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37316发布日期:2019-07-24 08:4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本申请对2016年9月29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91048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对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以下,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注册商标))”或“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进行了研究。此外,在3GPP中,作为面向第五代蜂窝系统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技术,对作为LTE的扩展技术的LTE-Advanced Pro以及作为新无线接入技术的NR(New Radio technology)进行了技术研究以及标准制定(非专利文献1)。

在第五代蜂窝系统中,作为服务的假定场景,请求以下三个场景:实现高速、大容量传输的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移动宽带增强)、实现低迟延、高可靠性通信的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可靠超低时延通信)、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等机器型设备大量连接的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大规模机器类通信)。

此外,在NR中,对使用不同的多个子载波间隔来进行通信进行了研究(非专利文献2),终端装置需要确定使用不同的多个子载波间隔中的哪一个子载波间隔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RP-161214,NTT DOCOMO,“Revision of SI: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2016年6月

非专利文献2:3GPP R1-166878http://www.3gpp.org/ftp/tsg_ran/WG1_RL1/TSGR1_86/Docs/R1-166878.zip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NR中,尚未对由不同的多个子载波间隔中的某个子载波间隔变更为其他子载波间隔来进行通信的方法进行研究,存在无法高效地进行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的通信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案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高效地进行与基站装置的通信的终端装置、与该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用于该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用于该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安装于该终端装置的集成电路、以及安装于该基站装置的集成电路。

技术方案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案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方案。即,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种经由小区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接收以第一子载波间隔广播的第一系统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第二子载波间隔的信息,接收以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广播的第二系统信息,获取所述第二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随机接入处理所需的参数,所述终端装置具备:接收部,获取所述第二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上行链路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以及发送部,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处理所需的参数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2)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一种经由小区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第一系统信息中包括第二子载波间隔的信息,以第一子载波间隔广播所述第一系统信息,第二系统信息中包括随机接入处理所需的参数以及上行链路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所述基站装置具备:发送部,以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广播所述第二系统信息;以及接收部,以所述随机接入处理所需的参数接收随机接入前导。

(3)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是一种应用于经由小区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至少包括:接收以第一子载波间隔广播的第一系统信息的步骤;获取所述第一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第二子载波间隔的信息的步骤;接收以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广播的第二系统信息的步骤;获取所述第二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随机接入处理所需的参数的步骤;获取所述第二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上行链路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的步骤;以及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处理所需的参数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步骤。

(4)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是一种安装于经由小区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集成电路,对所述终端装置发挥以下功能:接收以第一子载波间隔广播的第一系统信息的功能;获取所述第一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第二子载波间隔的信息的功能;接收以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广播的第二系统信息的功能;获取所述第二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随机接入处理所需的参数的功能;获取所述第二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上行链路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的功能;以及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处理所需的参数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功能。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案,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能高效地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子帧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参数集(numerology)变更过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参数集变更过程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参数集变更过程的另一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对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网络进行说明。

LTE(以及LTE-A Pro)和NR可以定义为不同的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无线接入技术)。NR可以定义为LTE中所包括的技术。本实施方式应用于NR、LTE以及其他RAT为好。在以下说明中,使用与LTE关联的术语来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应用于使用其他术语的其他技术中。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在图1中,无线通信系统具备终端装置2以及基站装置3。此外,基站装置3可以具备一个或多个收发点4(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基站装置3可以将由基站装置3控制的可通信范围(通信区域)作为一个或多个小区来服务终端装置2。此外,基站装置3也可以将由一个或多个收发点4控制的可通信范围(通信区域)作为一个或多个小区来服务于终端装置2。此外,也可以将一个小区分为多个部分区域(Beamed area),并在各个部分区域服务终端装置2。在此,部分区域可以基于在波束成形中使用的波束的索引或者预编码的索引来识别。

基站装置3所覆盖的通信区域可以按频率为各自不同的宽度、不同的形状。此外,所覆盖的区域也可以按频率而不同。此外,将基站装置3的类别、小区半径的大小不同的小区在同一频率或不同频率下混合存在而形成一个通信系统的无线网络称为异构网络。

将从基站装置3向终端装置2的无线通信链路称为下行链路。将从终端装置2向基站装置3的无线通信链路称为上行链路。将从终端装置2向其他终端装置2的无线通信链路称为侧链路。

在图1中,在终端装置2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无线通信和/或终端装置2与其他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通信中,可以使用包括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OFDM(DFT-S-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 OFDM)、以及多载波码分复用(MC-CDM:Multi-Carrier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此外,在图1中,在终端装置2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无线通信和/或终端装置2与其他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也可以使用通用滤波器多载波(UFMC:Universal-Filtered Multi-Carrier)、滤波OFDM(F-OFDM:Filtered OFDM)、加窗OFDM(Windowed OFDM)、以及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Filter-Bank Multi-Carrier)。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OFDM作为传输方式,用OFDM符号进行了说明,但使用了上述其他传输方式的情况也包括在本发明的一方案。

此外,在图1中,在终端装置2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无线通信和/或终端装置2与其他终端装置2之间的无线通信中,也可以使用不使用CP的或者代替CP而进行了零填充的上述传输方式。此外,CP、零填充可以附加于前方和后方双方。

终端装置2将小区中视为通信区域进行动作。终端装置2可以在非无线连接时(也称为空闲状态、RRC_IDLE状态)通过小区重选过程向另一合适的小区移动。终端装置2也可以在无线连接时(也称为连接状态、RRC_CONNECTED状态)通过切换过程向另一合适的小区移动。适当的小区一般是指基于由基站装置3指示的信息而判断为终端装置2的接入未被禁止的小区,且表示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满足规定条件的小区。

在终端装置2能与某一基站装置3通信时,将该基站装置3的小区中设定为用于与终端装置2进行通信的小区称为区内小区(Serving cell:服务小区),将不用于其他通信的小区称为周边小区(Neighboring cell)。此外,也将向终端装置2广播或通知在区内小区中所需的系统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周边小区称为辅助小区。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终端装置2设定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在对终端装置2设定了多个服务小区的情况下,已设定的多个服务小区可以包括一个主小区和一个或多个辅小区。主小区是进行了初始连接建立(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开始了连接重新建立(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或在切换过程个被指示为主小区的小区。可以在建立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连接的时间点或建立了RRC连接后设定一个或多个辅小区。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应用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和/或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可以对全部多个小区应用TDD(Time Division Duplex)方式或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方式。此外,也可以将应用了TDD方式的小区与应用了FDD方式的小区聚合。

在下行链路中,将与服务小区对应的载波称为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或者下行链路载波)。在上行链路中,将与服务小区对应的载波称为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或者上行链路载波)。在侧链路中,将与服务小区对应的载波称为侧链路分量载波(或者侧链路载波)。将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或侧链路分量载波统称为分量载波(或者载波)。

对本实施方式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进行说明。

在图1中,在终端装置2与基站装置3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物理信道。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

·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

·PCCH(Physical Control Channel:物理控制信道)

·PSCH(Physical Shared CHannel:物理共享信道)

·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BCH用于供基站装置2广播重要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Essential Information Block:EIB),所述重要信息块包括终端装置2所需的重要信息(Essential information:基本信息)在此,一个或多个重要信息块也可以作为重要信息消息被发送。例如,重要信息块中可以包括与由多个无线帧构成的超帧内的位置有关的信息(例如,表示超帧内的帧编号(SFN:System Frame Number)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信息)。此外,在按小区内的区域发送不同的重要信息块的情况下,也可以包括能识别区域的信息(例如,构成区域的发送波束的标识符信息)。此外,例如,重要信息中也可以包括用于向小区连接或移动性所需的系统信息(SI:System Information)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系统信息可以根据用途分为多个块(系统信息块)。系统信息消息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系统信息块构成。重要信息消息是系统信息消息的一部分。

PCCH在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从终端装置2向基站装置3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在此,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可以包括用于表示下行链路的信道的状态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此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可以包括用于请求UL-SCH资源的调度请求(SR:Scheduling Request)。此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可以包括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肯定应答)。HARQ-ACK可以表示针对下行链路数据(Transport block(传输块)、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MAC PDU(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Downlink-Shared Channel:DL-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HARQ-ACK。

此外,PCCH在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从基站装置3向终端装置2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在此,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发送定义一个或多个DCI(可以称为DCI格式)。即,针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字段被定义为DCI,并被映射至信息位。

例如,作为DCI,也可以定义包括表示被调度的PSCH中所包括的信号是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还是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的信息的DCI。

例如,作为DCI,可以定义包括表示被调度的PSCH中所包括的下行链路的发送时段的信息的DCI。

例如,作为DCI,可以定义包括表示被调度的PSCH中所包括的上行链路的发送时段的信息的DCI。

例如,作为DCI,可以定义包括表示对被调度的PSCH发送HARQ-ACK的定时(例如,从PSCH中所包括的最后一个符号到HARQ-ACK发送为止的符号数)的信息的DCI。

例如,作为DCI,可以定义包括表示被调度的PSCH中所包括的下行链路的发送时段、间隔、以及上行链路的发送时段的信息的DCI。

例如,作为DCI,可以定义用于调度一个小区中的一个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PSCH(一个下行链路传输块的发送)的DCI。

例如,作为DCI,可以定义用于调度一个小区中的一个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PSCH(一个上行链路传输块的发送)的DCI。

在此,在PSCH中包括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情况下,DCI中包括与PSCH的调度有关的信息。在此,也将针对下行链路的DCI称为下行链路授权(downlink grant)或下行链路分配(downlink assignment)。在此,也将针对上行链路的DCI称为上行链路授权(uplink grant)或上行链路分配(Uplink assignment)。

PSCH用于发送来自媒体接入(MAC:Medium Access Control)的上行链路数据(UL-SCH:Uplink Shared CHannel)或下行链路数据(DL-SCH:Downlink Shared CHannel)。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情况下,也用于发送系统信息、随机接入响应(RAR:Random Access Response)等。在上行链路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于与上行链路数据同时发送HARQ-ACK和/或CSI。此外,也可以仅用于发送CSI或仅发送HARQ-ACK以及CSI。即,也可以仅用于发送UCI。

在此,基站装置3和终端装置2在上层(higher layer)交换(收发)信号。例如,基站装置3和终端装置2可以在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层收发RRC信令(也称为RRC message:Radio Resource Control message(无线资源控制消息)、RRC information:Radio Resource Control information(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此外,基站装置3和终端装置2也可以在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收发MAC控制元素。在此,也将RRC信令和/或MAC控制元素称为上层信号(higher layer signaling)。

PSCH可以用于发送RRC信令以及MAC控制元素。在此,由基站装置3发送的RRC信令可以是对小区内的多个终端装置2的共用信令。此外,由基站装置3发送的RRC信令也可以是某个终端装置2专用的信令(也称为dedicated signaling:专用信令)。即,也可以使用专用信令来对某个终端装置2发送终端装置2特有(UE特定)的信息。PSCH也可以用于在上行链路发送UE的能力(UE Capability)。

需要说明的是,PCCH以及PSCH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使用同一称呼,但也可以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定义不同的信道。例如,可以将下行链路用的PCCH定义为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将上行链路用的PCCH定义为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可以将下行链路用的PSCH定义为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将上行链路用的PSCH定义为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PRACH可以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随机接入消息1)。PRACH可以用于表示初始连接建立(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过程、切换过程(Handover procedure)、连接重新建立(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过程、针对上行链路发送的同步(定时调整)、以及PUSCH(UL-SCH)资源的请求。

附加于下行链路授权或上行链路授权的CRC奇偶校验位也可以与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Temporary C-RNTI、SPS C-RNTI等标识符信息进行异或运算。C-RNTI以及SPS C-RNTI可以用作在小区内用于识别终端装置2的标识符。Temporary C-RNTI也可以用于基于竞争随机接入过程。

C-RNTI用于控制一个子帧的PDSCH或PUSCH。SPS C-RNTI可以用于周期性地分配PDSCH或PUSCH的资源。Temporary C-RNTI可以用于随机接入时。此外,SI-RNTI(System Information RNTI)也可以用作用于识别系统信息消息的标识符。SI-RNTI可以用于分配用于广播(通知)系统信息消息的PDSCH资源。一个系统信息消息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系统信息块。

在图1中,在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可以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号。

·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

·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

同步信号可以用于供终端装置2获取下行链路的频域以及时域的同步。同步信号可以包括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主同步信号)和/或SSS(Second Synchronization Signal:辅同步信号)。此外,同步信号可以用于在下行链路波束成形中基站装置3所使用的基站发送波束和/或终端装置2所使用的终端接收波束的选择/识别/确定。即,同步信号用于供终端装置2选择/识别/确定由基站装置3应用于下行链路信号的基站发送波束的索引。

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以下也简记为参考信号)主要用于供终端装置2进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传输路径校正。即,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中可以包括解调参考信号。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可以用于供终端装置2计算出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即,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中可以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此外,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也可以用于精细同步(Fine synchronization),所述同步精细的程度为能实现针对无线参数、子载波间隔的参数集的确定、以及FFT的窗同步等。

可以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下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下行链路信号。可以将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上行链路信号。

BCH、UL-SCH以及DL-SCH为传输信道。将在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中使用的信道称为传输信道。也将在MAC层中使用的传输信道的单位称为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或MAC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传输块是MAC层转发(deliver)至物理层的数据的单位。在物理层,传输块被映射至码字,并按每个码字来进行编码处理。

对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协议构造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2以及基站装置3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栈称为用户平面(UP(User-plane、U-Plane))协议栈,将处理控制数据的协议栈称为控制平面(CP(Control-plane、C-Plane))协议栈。

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层)利用物理信道(Physical Channel)将传输服务提供给上层。PHY层通过传输信道与上层的媒体接入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 layer:MAC层)连接。数据经由传输信道在MAC层、PHY层、以及层(layer:层)之间移动。在终端装置2与基站装置3的PHY层之间,经由物理信道来进行数据的收发。

MAC层将多种逻辑信道映射至多种传输信道。MAC层通过逻辑信道与上层的无线链路控制层(Radio Link Control layer:RLC层)连接。逻辑信道根据所传输的信息种类的不同大致分类,分为传输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和传输用户信息的业务信道。MAC层具有为了进行间歇收发(DRX·DTX)而进行PHY层的控制的功能、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功能、通知发送功率的信息的功能、以及进行HARQ控制的功能等。

RLC层对从上层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段(Segmentation)以及链接(Concatenation),来调节数据大小,以便下层能适当地进行数据发送。此外,RLC层还具有用于保证各数据所请求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的功能。即,RLC层具有数据的重传控制等功能。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layer:PDCP层)具有:为了在无线区间高效地传输作为用户数据的IP分组,而进行不必要的控制信息的压缩的报头压缩功能。此外,PDCP层还具有数据的加密功能。

而且,控制平面协议栈具有无线资源控制层(Radio Resource Control layer:RRC层)。RRC层进行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的配置·重新配置,并进行逻辑信道、传输信道以及物理信道的控制。RB可以分为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和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SRB可以被用作发送作为控制信息的RRC消息的路径。DRB可以被用作发送用户数据的路径。可以在基站装置3与终端装置2的RRC层之间进行各RB的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般已知的开放型系统间相互连接(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OSI)模型的分级结构中PHY层与第一层的物理层对应,MAC层、RLC层以及PDCP层与作为OSI模型的第二层的数据链路层对应,RRC层与作为OSI模型的第三层的网络层对应。

上述的MAC层、RLC层以及PDCP层的功能分类只是一个示例,也可以不安装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此外,各层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包括在其他层。

此外,在网络与终端装置2之间使用的信令协议被分割为接入层(Access Stratum:AS)协议和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协议。例如,RRC层以下的协议是在终端装置2与基站装置3之间使用的接入层协议。此外,终端装置2的连接管理(Connection Management:CM)、移动性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MM)等协议是非接入层协议,在终端装置2与核心网络(CN)之间使用。例如,在终端装置2与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之间,经由基站装置3来透明地进行使用了非接入层协议的通信。

对子帧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称为子帧,但也可以称为资源单元、无线帧、时间区间、时间间隔等。此外,一个或多个子帧可以构成一个无线帧。

图4表示子帧(子帧类型)的一个示例。在图4中,D表示下行链路,U表示上行链路。如图4所示,在某个时间区间内(例如,在系统中必须对一个UE分配的最小的时间区间),可以包括:

·下行链路部分

·间隔

·上行链路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

图4(a)是在某个时间区间(例如,能分配给一个UE的时间资源的最小单位),所有用于下行链路发送的示例,图4(b)中,在最初的时间资源中例如经由PCCH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经由PCCH的处理迟延以及从下行到上行的切换时间、发送信号生成用的间隔来发送上行链路信号。图4(c)中,在最初的时间资源中用于下行链路的PCCH和/或下行链路的PSCH的发送,经由处理迟延以及下行到上行的切换时间、发送信号生成用的间隔来用于发送PSCH或PCCH。在此,作为一个示例,上行链路信号可以用于HARQ-ACK和/或CSI、即UCI的发送。图4(d)中,在最初的时间资源中用于下行链路的PCCH和/或下行链路的PSCH的发送,经由处理迟延以及从下行到上行的切换时间、发送信号的生成用的间隔,来用于发送上行链路的PSCH和/或PCCH。在此,作为一个示例,上行链路信号可以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即UL-SCH的发送。图4(e)是所有用于上行链路发送(上行链路的PSCH或PCCH)的示例。

上述的下行链路部分、上行链路部分可以与LTE同样由多个OFDM符号构成。

在此,可以通过多个子载波和多个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来定义资源网格。此外,构成一个时隙的子载波的数量可以取决于小区的带宽。构成一个下行链路部分、上行链路部分的OFDM符号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两个以上。在此,资源网格内的各个元素称为资源元素。此外,资源元素可以使用子载波的编号和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的编号来识别。

基站装置3可以发送图4的子帧构成的信号。

接着,对终端装置2在小区驻留的动作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终端装置2基于预先设定的标准参数集(Reference Numerology)的通信参数来尝试小区的检测。在此,可以以规格等确定一个标准参数集的通信参数。或者确定多个与频率和/或其他条件建立关联的通信参数集,终端装置2可以根据所接收的频率和/或其他条件来选择通信参数。或者,终端装置2可以逐个尝试多个通信参数集,直至检测成功(盲检测)。

例如,终端装置2基于设定为标准参数集的通信参数的子载波间隔、通信方式等,来尝试同步信号或参考信号的检测、以及重要信息、系统信息消息的获取。

具体而言,首先,终端装置2基于标准参数集的通信参数,来对作为已知序列的信号的同步信号进行检测。即,同步信号在终端装置2中由已知的一个或多个序列构成。

终端装置2能根据接收到同步信号的定时,建立与发送该同步信号的小区的时间同步(符号同步)。而且,在由基于小区标识符信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而生成的序列来构成同步信号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通过对接收到的同步信号的序列进行鉴定,能鉴定发送该同步信号的小区的小区标识符信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此外,在同步信号被配置给不同的两个子帧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根据检测到的同步信号的序列、循环移位和/或同步信号的序列与循环移位的组合等,识别无线帧内的时间位置。

此外,终端装置2可以根据配置有同步信号的子帧的时间位置识别配置有包括PBCH和/或系统信息的一部分的PSCH的子帧的时间位置。例如,配置PBCH的时间位置与配置(检测)同步信号的时间位置的关系根据规格书等来规定,可以是在基站装置3与终端装置2之间已知的信息。

能用于解调PBCH(用于补偿PBCH的传输路径)的参考信号(通过与PBCH相同的天线端口发送的参考信号)例如在终端装置2中是已知的序列,并且,在终端装置2中被设定为向已知的资源元素配置。例如,参考信号在子帧中可以配置给与小区标识符对应的资源元素。此外,例如,参考信号的序列也可以使用与小区标识符和/或子帧编号建立唯一对应的序列。即,可以基于发送小区标识符和/或该参考信号的子帧编号来给出该参考信号的序列。

终端装置2可以基于解调后的PBCH中所包括的重要信息或解调后的PBCH中所包括的信息,根据解调后的其他系统信息(广播信息),来进行包括解调后的PBCH的子帧编号的鉴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通过子帧的位置唯一生成的同步信号的情况下,可以在PBCH的解调前进行子帧编号的鉴定。

终端装置2解调PBCH,并从MIB获取信息。例如,MIB中所包括的信息中可以包括下述的(A)至(C)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信息。

(A)与下行链路的带宽有关的信息

(B)超帧编号信息

(C)与系统信息的调度有关的信息

在此,与下行链路的带宽有关的信息中可以包括标准参数集的与下行链路的带宽有关的信息。此外,超帧编号信息中可以包括表示由连续的既定数量的帧构成的超帧内的位置的信息。

此外,与系统信息的调度有关的信息中可以包括与第一系统信息块的调度有关的信息。

第一系统信息块中可以包括例如在对是否允许终端装置2向小区的接入进行评价时使用的信息、与其他系统信息的调度有关的信息等。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系统信息块中所包括的信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包括在重要信息块(EIB、MIB)中。

例如,第一系统信息块中可以包括下述的(A)至(D)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信息。(A)小区接入关联信息(B)小区选择信息(C)调度信息列表(D)值标签(ValueTag)

在此,小区接入关联信息中可以包括如下信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标识符的列表、用于识别由一个或多个邻接的小区构成的区域(跟踪区域)的代码(跟踪区域代码)、小区标识符、表示小区是否为禁止小区(Barred Cell)的信息、以及表示是否为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限定用户组)小区的信息。

此外,小区选择信息中可以包括与小区选择标准有关的信息,例如用于与接收功率作比较的阈值、偏移值等。

此外,调度信息列表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与第二系统信息块的调度有关的信息”和/或“通过PSCH发送(广播)的与系统信息消息的调度有关的信息”。

第一系统信息块中所包括的“与第二系统信息块的调度有关的信息”中可以包括与由小区支持的参数集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列表。各个参数列表中可以包括与发送第二系统信息的周期(Periodicity)有关的信息。此外,各个参数列表中可以包括能识别参数集的信息,例如参数集的标识符和/或下行链路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等。此外,各个参数列表中也可以包括表示通过该参数集进行的接入是否为限制中的信息。此外,各个参数列表中也可以包括上行链路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此外,各个参数列表中还可以包括与在下行链路中使用的物理资源(例如时间位置和/或频率位置)有关的信息。

终端装置2可以在接收到的第一系统信息块的参数列表中不包括某个参数集的参数的情况下,判断为(Consider:认为)在该小区中不支持其参数集。例如,在参数列表中包括能识别参数集的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基于该信息来判断有无支持。

第一系统信息块中所包括的“通过PSCH发送(广播)的与系统信息消息的调度有关的信息”中可以包括与系统信息消息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列表。各个参数列表中可以包括与发送系统信息消息的周期(Periodicity)有关的信息。此外,各个参数列表中也可以包括系统信息消息中所包括的系统信息块的信息(列表)。此外,各个参数列表中还可以包括表示是否周期性地发送该系统信息消息的信息。例如,终端装置2可以在与发送系统信息消息的周期(Periodicity)有关的信息为特定周期(周期0或者周期无限大等)的情况下,判断为不定期发送该系统信息消息。此外,例如,终端装置2也可以在不包括与发送系统信息消息的周期(Periodicity)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不定期地发送该系统信息消息。

终端装置2可以在不定期发送系统信息消息的情况下,对基站装置3发送要求(希望)广播的信号(或者消息)。

值标签为取0至n(n是自然数。例如3)的值的参数,在存在特定系统信息的变更的情况下,进行向上计数(增加1)(n之后返回至0)。此时,例如,可以仅在变更标准参数集的系统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向上计数。或者也可以在变更由小区支持的参数集的任意系统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向上计数。或者可以按参数集来准备值标签。或者也可以准备调度信息列表中所包括的与第二系统信息块的数量对应的数量的值标签。值标签还可以被准备为按系统信息消息的列表。在多个值标签与多个第二系统信息块对应的情况下,值标签的顺序可以与调度信息列表中所包括的第二系统信息块的参数列表的顺序建立对应。

此外,值标签的值也可以进行向下计数(减少1)而非向上计数(0之后返回至n)。

终端装置2可以基于第一系统信息块的信息来尝试第二系统信息块的接收(获取)。

在此,在第一系统信息块的信息中包括能识别参数集的信息的系统的情况下,第二系统信息块可以视为通过基于能识别其参数集的信息而选择的第二参数集来发送而尝试接收。此外,在至少在第一系统信息块的信息中不包括能确定子载波间隔等的信息的情况下,第二系统信息块可以视为通过标准参数集来发送而尝试接收。此外,第二系统信息块也可以视为通过标准参数集来发送而尝试接收。此外,终端装置2可以基于从终端装置2的上层(例如非接入层)通知(或要求、或设定)的信息和/或终端装置2所支持的能力信息,选择获取和/或应用的第二参数集。此外,终端装置2也可以基于从终端装置2的上层(例如非接入层)通知(或要求、或设定)的信息和/或终端装置2所支持的能力信息,在不存在应该选择且适当的第二参数集的情况下,继续选择标准参数集。

例如,第二系统信息块中可以包括下述的(A)至(F)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信息。

(A)接入种类限制(ACB:Access Class Barring)信息

(B)无线资源信息

(C)定时器、常数

(D)上行链路信息

(E)侧链路信息

(F)用于选择随机接入前导的测量信息

在此,接入种类限制信息中可以包括按接入种类的接入限制信息以及其他接入限制信息。终端装置2可以基于终端装置2所带有的接入种类和接入种类限制信息,来判断是否进行上行链路发送。在接入种类限制信息包括在按参数集的第二系统信息块中的情况下,即使是相同的接入种类,也能按参数集来改变接入限制。

此外,无线资源信息中可以包括与随机接入有关的信息。例如,作为与随机接入有关的信息,可以包括与可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的数量有关的信息、与功率渐变有关的信息、最大重传次数、以及与等待随机接入响应的窗口的大小有关的信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此外,无线资源信息中可以包括与随机接入前导有关的信息。例如,作为与随机接入前导有关的信息,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的根序列的索引信息、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时的频率资源有关的信息、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时的跳频有关的信息、以及针对随机接入前导的一个尝试的重复发送次数信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终端装置2可以对基于根据用于选择随机接入前导的测量信息的测量结果和/或无线资源信息而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来进行选择。

此外,定时器、常数中可以包括在无线链路监视(Radio Link Montoring)中使用的用于检测无线链路失败的阈值或定时器的值等。

此外,上行链路信息中可以包括在上行链路使用的参数集的信息。例如,上行链路信息中可以包括上行链路的频率、上行链路的带宽、上行链路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上行链路的采样频率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此外,侧链路信息可以包括在侧链路使用的参数集的信息。在此,侧链路是指在终端装置2与其他终端装置2之间的直接通信(Direct communication)中使用的无线通信链路。

终端装置2能通过第二系统信息块中所包括的信息开始通过各参数集进行的上行链路发送或者侧链路发送(和/或接收)。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系统信息块中可以包括标准参数集的信息。在第二系统信息块中不包括与针对第二参数集的随机接入有关的信息和/或与随机接入前导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可以基于标准参数集的信息,来设定在用于建立连接的随机接入过程(处理)中使用的参数。此外,终端装置2也可以始终基于标准参数集的信息,来设定在用于建立连接的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参数。此外,在连接建立后的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参数可以由PCCH和/或PSCH进行通知。

使用图5来对终端装置2通过第二参数集实施随机接入过程为止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在图5中,终端装置2将标准参数集的通信参数设定为在接收部设定的参数(步骤S51)。终端装置2以设定后的接收参数接收重要信息块(步骤S52)。而且终端装置2接收第一系统信息并获取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的子载波信息(步骤S53)。而且终端装置2接收第二系统信息并获取与随机接入有关的信息、与随机接入前导有关的信息、以及上行链路的子载波信息(步骤S54)。

终端装置2从第二系统信息中选择一个参数集的信息,设定基于在终端装置2的接收部以及发送部选出的参数集的信息的参数(步骤S55),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步骤S56)。

使用图6来对终端装置2通过第二参数集实施随机接入过程为止的另一示例进行说明。

在图6中,终端装置2将标准参数集的通信参数设定为在接收部设定的参数(步骤S61)。终端装置2通过设定后的接收参数接收重要信息块(步骤S62)。而且终端装置2接收第一系统信息并获取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的子载波信息(步骤S63)。

终端装置2从第一系统信息中选择一个参数集的信息,设定基于在终端装置2的接收部中选出的参数集的信息的参数(步骤S64)。终端装置2接收第二系统信息,并获取与随机接入有关的信息、与随机接入前导有关的信息、以及上行链路的子载波信息(步骤S65)。终端装置2设定基于在终端装置2的发送部中选出的参数集的信息的参数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步骤S66)。

使用图7来对终端装置2通过第二参数集实施随机接入过程为止的另一示例进行说明。

在图7中,终端装置2将标准参数集的通信参数设定为在接收部中设定的参数(步骤S71)。终端装置2通过设定后的接收参数接收重要信息块(步骤S72)。而且终端装置2接收第一系统信息并获取一个或多个第二系统信息的调度信息(步骤S73)。终端装置2基于第一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调度信息来接收第二系统信息,并获取下行链路的子载波信息、与随机接入有关的信息、与随机接入前导有关的信息、以及上行链路的子载波信息(步骤S74)。

终端装置2设定基于在终端装置2的接收部以及发送部接收到的第二系统信息的参数(步骤S75),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步骤S7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说明中,为了方便,使用“参数集”这一单词来进行说明,但是在系统中使用的以下的参数(A)至(F)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视为参数集不同。(A)采样率(B)子载波间隔(C)子帧长度(D)OFDM符号长度(E)1个子帧中所包括的OFDM符号数(F)发送同步信号和/或重要系统信息的天线端口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2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所示,终端装置2构成为包括无线收发部20以及上层处理部24。无线收发部20构成为包括天线部21、RF(Radio Frequency:射频)部22、以及基带部23。上层处理部24构成为包括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25以及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26。也将无线收发部20称为发送部、接收部或物理层处理部。此外,还另外具备基于各种条件对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上层处理部24将通过用户的操作等生成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输出至无线收发部20。上层处理部24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处理。

上层处理部24所具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25进行媒体接入控制层的处理。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25基于由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26管理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来进行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的转发的控制。

上层处理部24所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26进行无线资源控制层的处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26进行装置自身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管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26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上层的信号来设定各种设定信息/参数。即,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26基于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表示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信息来设定各种设定信息/参数。

无线收发部20进行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物理层的处理。无线收发部20对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至上层处理部24。无线收发部20通过对数据进行调制、编码来生成发送信号,并发送至基站装置3。

RF部22通过正交解调将经由天线部21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下变频:down covert)为基带信号,并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RF部22将进行处理后的模拟信号输出至基带部。

基带部23将从RF部22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基带部23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中去除相当于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的部分,对去除CP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并提取频域的信号。

基带部23对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生成SC-FDMA符号,并对生成的SC-FDMA符号附加CP来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并将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基带部23将转换后的模拟信号输出至RF部22。

RF部22使用低通滤波器来从由基带部23输入的模拟信号中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将模拟信号上变频(up convert)为载波频率,并经由天线部21发送。此外,RF部22将功率放大。此外,RF部22也可以具备控制发射功率的功能。也将RF部22称为发射功率控制部。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装置2可以是以下构成:为了支持在多个频率(频带、频带宽度)或小区的同一子帧内进行的收发处理,而具备多个各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所示,基站装置3构成为包括无线收发部30以及上层处理部34。无线收发部30构成为包括天线部31、RF部32、以及基带部33。上层处理部34构成为包括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35以及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也将无线收发部30称为发送部、接收部或物理层处理部。此外,还另外具备基于各种条件对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上层处理部34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处理。

上层处理部34所具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35进行媒体接入控制层的处理。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35基于由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管理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来进行与调度请求有关的处理。

上层处理部34所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进行无线资源控制层的处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生成或从上位节点获取配置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系统信息、RRC消息、MAC CE(Control Element)等,并输出至无线收发部30。此外,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进行各终端装置2的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管理。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可以经由上层信号对各终端装置2设定各种设定信息/参数。即,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36发送/广播表示各种设定信息/参数的信息。

无线收发部30的功能与无线收发部2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基站装置3与一个或多个收发点4连接的情况下,无线收发部30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包括于各收发点4中。

此外,上层处理部34进行基站装置3之间或者上层的网络装置(MME、SGW(Serving-GW))与基站装置3之间的控制消息、或者用户数据的发送(转发)或接收。在图3中,省略了其他基站装置3的构成要素、构成要素间的数据(控制信息)的传输路径,但是显而易见是,具备多个具有作为基站装置3来工作所需的其他功能的块来做为构成要素的。例如,在无线资源控制部36的上层存在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层处理部、应用层处理部。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部”是指通过部件、电路、构成装置、设备、单元等术语来表达的、实现终端装置2以及基站装置3的功能以及各过程的要素。

终端装置2所具备的标注有符号20至符号26的各部分也可以构成为电路。基站装置3所具备的标注有符号30至符号36的各部分也可以构成为电路。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2以及基站装置3的各种方案进行说明。

(1)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种经由小区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具备:接收部,接收以第一子载波间隔广播的第一系统信息;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与一个或多个第二子载波间隔有关的信息,来选择一个第二子载波间隔;以及发送部,以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信号,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有关的信息中至少包括包括随机接入所需的参数的第二系统信息的调度信息。

(2)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所述第二系统信息以第一子载波间隔广播。

(3)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有关的信息中包括与下行链路的子载波间隔有关的信息,所述第二系统信息中包括与上行链路的子载波间隔有关的信息。

(4)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所述第一系统信息中包括值标签,其值根据系统信息的更新而发生变化,所述值标签仅包括与有关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子载波间隔的信息相同的数量。

(5)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一种经由小区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具备:发送部,以第一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一系统信息;以及控制部,将与在所述小区中使用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子载波间隔有关的信息包括在所述第一系统信息,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有关的信息中至少包括包括随机接入所需的参数的第二系统信息的调度信息。

(6)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所述第二系统信息以第一子载波间隔广播。

(7)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有关的信息中包括与下行链路的子载波间隔有关的信息,所述第二系统信息中包括与上行链路的子载波间隔有关的信息。

(8)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所述第一系统信息中包括值标签,其值根据系统信息的更新而发生变化,所述值标签仅包括与有关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子载波间隔的信息相同的数量。

(9)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是一种应用于经由小区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至少包括:接收以第一子载波间隔广播的第一系统信息的步骤;基于所述第一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与一个或多个第二子载波间隔有关的信息,来选择一个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步骤;以及以所述第二子载波发送信号的步骤,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有关的信息中至少包括包括随机接入所需的参数的第二系统信息的调度信息。

(10)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是一种安装于经由小区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集成电路,对所述终端装置发挥以下功能:接收以第一子载波间隔广播的第一系统信息的功能;基于所述第一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与一个或多个第二子载波间隔有关的信息,来选择一个第二子载波间隔的功能;以及以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发送信号的功能,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有关的信息中至少包括包括随机接入所需的参数的第二系统信息的调度信息。

(A1)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经由小区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接收以第一子载波间隔广播的第一系统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第二子载波间隔的信息,接收以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广播的第二系统信息,获取所述第二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随机接入处理所需的参数,所述终端具备:接收部,获取所述第二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上行链路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以及发送部,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处理所需的参数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A2)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经由小区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在第一系统信息中包括第二子载波间隔的信息,以第一子载波间隔广播所述第一系统信息,在第二系统信息中包括随机接入处理所需的参数以及上行链路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所述基站装置具备:发送部,以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广播所述第二系统信息;以及接收部,以所述随机接入处理所需的参数接收随机接入前导。

(A3)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应用于经由小区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至少包括:接收以第一子载波间隔广播的第一系统信息的步骤;获取所述第一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第二子载波间隔的信息的步骤;接收以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广播的第二系统信息的步骤;获取所述第二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随机接入处理所需的参数的步骤;获取所述第二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上行链路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的步骤;以及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处理所需的参数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步骤。

(A4)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安装于经由小区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集成电路,对所述终端装置发挥以下功能:接收以第一子载波间隔广播的第一系统信息的功能;获取所述第一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第二子载波间隔的信息的功能;接收以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广播的第二系统信息的功能;获取所述第二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随机接入处理所需的参数的功能;获取所述第二系统信息中所包括的上行链路的子载波间隔的信息的功能;以及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处理所需的参数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功能。

由此,终端装置2以及基站装置3能高效地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仅仅是举例说明,可以使用各种变形例、置换例来实现。例如,上行链路发送方式也可以应用于FDD(频分双工)方式或TDD(时分双工)方式的通信系统。此外,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各参数、各事件的名称都是为了便于说明而进行称呼的,即使实际应用的名称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名称不同,也不会影响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主张的发明主旨。

此外,各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连接”是指,不仅限于将某个装置和其他某个装置限定为使用物理线路直接连接的构成,还包括逻辑连接的构成、使用无线技术来进行无线连接的构成。

终端装置2也可以称为用户终端、移动站装置、通信终端、移动设备、终端、UE(User Equipment)、MS(Mobile Station)。基站装置3也可以称为无线基站装置、基站、无线基站、固定站、NB(NodeB)、eNB(evolved NodeB)、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基站收发站)、BS(Base Station)、NR NB(NR NodeB)、NNB、TRP(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gNB(next generation Node B)。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基站装置3也可以作为由多个装置构成的集合体(装置组)来实现。构成装置组的各个装置可以具备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或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装置组,具有基站装置3的所有各功能或各功能块即可。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2也能与作为集合体的基站装置3进行通信。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可以是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或者也可以是第二代核心网(NextGen Core)。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也可以具有针对eNodeB的上位节点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装置中工作的程序可以是以实现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方式控制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中央处理单元)等来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程序或由程序处理的信息在进行处理时暂时被读入Random Access Memory(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或储存于闪存(Flash Memory)等非易失性存储器、Hard Disk Drive(HDD:硬盘驱动器),并根据需要由CPU来读出、修改、写入。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可以将用于实现该控制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并通过将记录于该记录介质的程序读入计算机系统并执行来实现。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是指内置于装置的计算机系统,采用包括操作系统、外设等硬件的计算机系统。此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是半导体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磁记录介质等的任意一个。

而且,“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包括:像在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来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短时间内、动态地保存程序的介质;像作为该情况下的服务器、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将程序保存固定时间的介质。此外,所述程序可以是用于实现前述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也可以是能进一步将前述功能与已经记录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组合来实现的程序。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装置的各功能块或各特征能通过电路,即典型地通过集成电路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安装或执行。以执行本说明书所述的功能的方式设计的电路可以包括:通用用途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元件、离散门或者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零件、或者它们的组合。通用用途处理器可以是微型处理器,处理器也可以取而代之而是现有型处理器、控制器、微型控制器或者状态机。通用用途处理器或前述各电路可以由数字电路构成,也可以由模拟电路构成。此外,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代替现有的集成电路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记载了装置的一个示例,但本申请的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被应用于设置在室内外的固定式或非可动式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扫除/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设备、自动售卖机、以及其他生活设备等终端装置或通信装置。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构成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也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案能在技术方案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分别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技术方案适当地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还包括将作为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要素的、起到同样效果的要素彼此替换的构成。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例如能用于通信系统、通信设备(例如便携电话装置、基站装置、无线LAN装置或传感器设备)、集成电路(例如通信芯片)或程序等。

符号说明

2 终端装置

3 基站装置

20、30 无线收发部

21、31 天线部

22、32 RF部

23、33 基带部

24、34 上层处理部

25、35 媒体接入控制层处理部

26、36 无线资源控制层处理部

4 收发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