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3816发布日期:2018-08-29 01:1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支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支架多是采用弹簧结构,在放入手机时,需要手动将左右夹持臂扳开,再放入手机,两侧的夹持臂在弹簧的作用下将手机夹紧,而在将手机取下时,也需要将两侧的夹持臂扳开,再取下手机,此种操作过程复杂,不方便使用,且因弹簧弹力不方便控制,易对手机产生过强的夹紧力,对手机造成损坏。

现有的自动夹紧手机支架,只是采用在支架下端的挡块上设置了压力传感器,感应到手机的压力后,才会启动夹持臂将手机夹紧,而在取出手机时需要先将手机抽离压力传感器,才会再启动夹持臂将手机松开。此种手机支架不方便使用者取出手机,且在抽离手机的过程中也会对手机造成一定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使用者取放手机的手机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机支架,包括安装座、设于安装座上的夹持手机的夹持组件及设于夹持组件内部的控制单元,所述夹持组件上设有感应手机的第一接近传感器和感应人手的第二接近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夹持组件、第一接近传感器和第二接近传感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支撑板和夹持臂,夹持臂对称的设于支撑板的两侧并可实现张开与夹紧,支撑板固定于安装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臂呈L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设于支撑板靠近手机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的支撑板边缘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接近传感器,夹持臂贴近手机的一侧壁也设有第二接近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的支撑板上设有至少两第二接近传感器,夹持臂未设置第二接近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的夹持臂贴近手机的一侧壁设有第二接近传感器,支撑板上未设置第二接近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臂贴近手机的一侧壁设有柔性垫片;所述夹持臂上的第二接近传感器设于柔性垫片与夹持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设于支撑板内部的驱动器,驱动器与夹持臂相连接,带动夹持臂张开与夹紧;且驱动器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内部设有横向的滑动槽,所述夹持臂一端与滑动槽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别设置感应手的第二接近传感器及感应手机的第一接近传感,可以方便使用者在取放手机的时候,夹持臂自动实现张开与夹紧作用,轻松实现取放手机;且由驱动器驱动夹持臂夹紧,不会对手机产生过大的夹紧力,不会对手机产生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当需要放置手机时,首先夹持组件上的第二接近传感器会先感应到手的靠近,并确定手的位置,进而由驱动器驱动夹持臂张开,当手机接触到支撑板时,第一接近传感器会感应到手机,进而由驱动器驱动夹持臂夹紧,将手机夹紧;取出时,夹持组件上的第二接近传感器会感应到手的靠近,并对手的位置进行定位,由驱动器驱动夹持臂张开,方便使用者将手机拿走,待手机拿走后,第一接近传感器感应到手机已经不在,再由驱动器控制夹持臂收回。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手机支架夹紧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手机支架张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手机支架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4是手机支架夹持手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1-安装座、2-支撑板、201-滑动槽、3-夹持臂、4-第一接近传感器、5-柔性垫片、6-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附图1及附图4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手机支架,包括安装座1、设于安装座1上的夹持手机的夹持组件及设于夹持组件内部的控制单元;所述夹持组件上设有感应手机6的第一接近传感器4和感应人手的第二接近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夹持组件、第一接近传感器4和第二接近传感器电连接;由第一接近传感器4和第二接近传感器向控制单元反馈信息,再由控制单元控制夹持组件实现夹紧与张开。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和第二接近传感器均使用的是AP3216C接近传感器。

参考附图1及附图2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支撑板2和夹持臂3,夹持臂3对称的设于支撑板2的两侧并可实现张开与夹紧,所述支撑板2固定于安装座1上。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设于支撑板2内部的驱动器,驱动器与夹持臂3相连接,带动夹持臂3张开与夹紧;所述两侧的夹持臂3分别连接一驱动器,且两驱动器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夹持臂3呈L形;所述支撑板2内部设有横向的滑动槽201,所述夹持臂3的一端插入支撑板2的滑动槽201内,且与滑动槽201滑动配合,所述两夹持臂3分别在驱动器的带动下可实现在滑动槽201内的滑动;所述夹持臂3的另一端用来夹持手机6。使用过程中,由控制单元控制两驱动器带动夹持臂3实现张开与夹紧。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为马达,所述夹持臂3通过链轮和链条与马达连接,所述配合方式已为公众所知再次不再赘述;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也可为气缸等可以提供驱动力的驱动组件,所述夹持臂3可与气缸的活塞杆直接连接,由活塞杆的运动带动夹持臂3运动。

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4设于支撑板2靠近手机6的一面。所述夹持臂3上均设有感应人手的第二接近传感器。为配合夹持臂3上的第二接近传感器更好的确定人手的位置,所述支撑板2边缘也设有至少两感应人手的第二接近传感器;所述位于支撑板2上的第二接近传感器均匀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边缘设有四个第二接近传感器,一对位于支撑板2的上端边缘处,一对位于支撑板2的下端边缘处;所述支撑板2上的第二接近传感器与夹持臂3上的第二接近传感器均是用来感应使用者的手,且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之间配合对使用者的手进行定位,以便在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的手靠近,到达可以安全放置手机6的位置时,第二接近传感器会向控制单元发送信号,并由控制单元向驱动器发送指令,驱动器带动夹持臂3张开,以方便手机6放入支架,当手机6接触支撑板2时,第一接近传感器4感应到手机6并向控制单元反馈,由控制单元给驱动器一指令,驱动器带动夹持臂3夹紧手机6;当要取走手机6时,使用者的手靠近手机6,当到达拿手机6的安全位置时,第二接近传感器会再次向控制单元反馈信息,并由控制单元控制驱动器带动夹持臂3张开,使用者拿走手机6,此时第一接近传感器4感应到手机6被拿走,会再次向控制单元反馈信息,并由控制单元控制驱动器带动夹持臂3收回。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上设有两个第二接近传感器,所述两个第二接近传感器均匀设于支撑板2的边缘处,来感应使用者的手。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的支撑板2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接近传感器,夹持臂3未设置第二接近传感器,由支撑板2上的第二接近传感器来感应使用者手的位置,并向控制单元反馈信息;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上设有两个第二接近传感器;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上也可设置三个或更多个第二接近传感器来感应人手的位置。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的夹持臂3贴近手机6的一侧壁设有第二接近传感器,支撑板(2)上未设置第二接近传感器,此实施例中,由夹持臂3上的第二接近传感器来感应使用者手的位置并向控制单元反馈信息。

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臂3靠近手机6的一侧设有柔性垫片5,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对手机6进行保护;所述夹持臂3上的第二接近传感器设于柔性垫片5与夹持臂2之间,在附图中未示出夹持臂2上的第二接近传感器;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4可设于支撑板2靠近手机6一面的中线位置,当然也不排除设于支撑板2靠近手机6一面的非中线位置;所述支撑板2上的第二接近传感器设于支撑板2边缘的内部,在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垫片5为硅胶片;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垫片5为橡胶片;当然也不排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垫片5为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优选的具体方式之一,本领域的技术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