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3457发布日期:2018-11-07 21:4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运输车辆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与运输货物或运输工具相关的信息即为运输信息,其中包括运输成本信息,即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货物运输的全部支出的信息。运输信息是判定运输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有必要对运输信息进行监控。

目前采用的运输车辆监控系统是通过相关运输人员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例如运输工具产生的费用信息进行记录,并对记录的信息进行统计及上报,进而由监控人员对上报的信息进行核查,从而实现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运输信息的监控。

然而,目前采用的运输车辆监控系统通过人工记录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运输信息,该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运输车辆监控系统存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运输车辆监控系统。

一种运输车辆监控系统,包括智能卡、读卡器、第一通讯设备、第二通讯设备和第一存储器,其中,所述读卡器与所述智能卡进行通讯,所述读卡器通过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进行无线通讯,所述第二通讯设备与所述第一存储器相连接,所述读卡器与所述第一通讯设备设置在运输车辆上。

上述运输车辆监控系统,在运输车辆上设置有读卡器和第一通讯设备,读卡器与系统中的智能卡进行通讯,第一通讯设备与系统中的第二通讯设备进行无线通讯,从而在车辆进行运输的过程中,读卡器对智能卡进行识别,读取卡内与车辆相关的运输信息,并通过第一通讯设备将运输信息发送至第二通讯设备,由第一存储器存储运输信息,从而无需人工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记录及上报,即可对运输过程进行监控,降低了监控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卡包括智能加油卡、智能维修卡和智能运输人员卡中的至少一种。通过设置智能加油卡、智能维修卡和智能运输人员卡,从而设置在运输车辆上的读卡器可对智能卡进行读取,获取运输过程中与运输车辆相关的加油、维修及运输人员等信息,无需人工对运输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及上报,降低了监控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装货中心的第一通讯基站,所述第一通讯基站与所述第一通讯设备进行无线通讯。通过设置于装货中心的通讯基站,在运输车辆进行装货时,与设置于运输车辆上的通讯设备进行通讯,提高了监控运输车辆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卸货中心的第二通讯基站,所述第二通讯基站与所述第一通讯设备进行无线通讯。通过设置于卸货中心的通讯基站,在运输车辆进行卸货时,与设置于运输车辆上的通讯设备进行通讯,提高了监控运输车辆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设置于所述读卡器和所述第一通讯设备之间。通过微处理器与读卡器和第一通讯设备相连接,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提高了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存储器,所述第二存储器与所述微处理器相连接。通过存储器存储运输车辆相关的运输信息,防止了数据丢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计时装置,所述计时装置与所述微处理器相连接。通过设置的计时装置对运输过程中的时间信息进行记录,提高了监控的准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微处理器相连接。通过与微处理器相连接的电源向运行的装置提供稳定的电源,提高了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电源管理系统,所述电源管理系统与所述微处理器相连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对电源供电进行控制管理,提高了电源利用率,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定位系统,所述定位系统与所述微处理器相连接。通过定位系统对运输车辆进行定位,准确地获取车辆所在位置,提高了对运输车辆进行监控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装货中心的基站与运输车辆监控系统通讯的示意图;

图3为卸货中心的基站与运输车辆监控系统通讯的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的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又一个实施例的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其更加清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输车辆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智能卡101、读卡器102、第一通讯设备103、第二通讯设备104和第一存储器105,其中,读卡器102与智能卡101进行通讯,读卡器102通过第一通讯设备103与第二通讯设备104进行无线通讯,第二通讯设备104与第一存储器105相连接,读卡器102与第一通讯设备103设置在运输车辆上。

其中,智能卡101为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卡,包括接触式IC卡或非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即为射频卡。相应地,读卡器102是一种能够对智能卡101进行读取的设备,不同类型的智能卡101对应不同类型的读卡器102。另外,系统中的第一通讯设备103和第二通讯设备104采用的通信方式可为卫星、无线局域网和无线电等任意一种目前市场中成熟的无线通信方式,而第一存储器105可为随机存储器、顺序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或磁表面存储器等类型的存储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运输车辆可对各种类型的货物进行运输,包括水泥、木材和石料等货物,为了便于描述,下面均以运输车辆为运输水泥的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为清晰,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如下:通过设置在运输车辆的读卡器102对智能卡101进行识别,读取智能卡101内与运输车辆相关的运输信息,读卡器102将读取的运输信息通过第一通讯设备103发送至第二通讯设备104,并保存在与第二通讯设备104相连接的第一存储器105中。该运输车辆监控系统,在运输车辆上设置有读卡器102和第一通讯设备103,读卡器102与智能卡101进行通讯,第一通讯设备103与第二通讯设备104进行无线通讯,第二通讯设备104与第一存储器105相连接,从而在车辆进行运输的过程中,无需人工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记录及上报,即可对运输过程进行监控,降低了监控成本,并且解决了人工篡改运输信息的问题,监控可信度高,提高了监控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运输车辆监控系统可包括无线射频卡、无线射频读卡器、第一通讯设备、第二通讯设备和第一存储器,其中,无线射频读卡器通过无线射频技术与无线射频卡进行通讯,第一通讯设备与第二通讯设备之间通过无线局域网进行无线通讯,第二通讯设备与第一存储器相连接,无线射频读卡器与第一通讯设备设置在水泥运输车辆上。

其中,智能卡101可包括智能加油卡、智能维修卡和智能运输人员卡中的至少一种,即智能卡101内存储加油、维修和运输人员等与运输车辆相关的信息。通过设置智能加油卡、智能维修卡和智能运输人员卡,从而设置在运输车辆上的读卡器102可对智能卡101进行读取,获取运输过程中与运输车辆相关的加油、维修及运输人员等信息,无需人工对运输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及上报,降低了监控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智能卡101对运输车辆相关信息进行存储的方式是目前常用的智能卡信息存储技术,并且读卡器102对智能卡101进行读取,获取与运输车辆相关信息的技术同样为目前市场上常用的信息读取技术,本实用信息的技术方案实现,不需要对软件程序做任何的改进,特此声明。

在车辆运输货物之前,一般需要在装货中心装载货物,并且在车辆将货物运达之后,需要在卸货中心对货物进行卸载,为进一步提高对运输车辆的监控效果,提供如图2至图3所示的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运输车辆监控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装货中心的第一通讯基站106,该第一通讯基站106与运输车辆上的第一通讯设备103进行无线通讯。通过设置于装货中心的通讯基站106,在运输车辆进行装货时,与设置于运输车辆上的通讯设备进行通讯,从而在运输车辆装载货物时对其进行监控,确保该运输车辆装载目标待运输货物,提高了监控效果。同样地,如图3所示,该运输车辆监控系统包括还包括设置于卸货中心的第二通讯基站107,该第二通讯基站107与运输车辆上的第一通讯设备103进行无线通讯。通过设置于卸货中心的通讯基站107,在运输车辆进行卸货时,与设置于运输车辆上的通讯设备进行通讯,从而在运输车辆卸载货物时对其进行监控,确保该运输车辆将其运输的货物卸载至目标位置,提高监控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在装货和卸货中心设置通讯基站,与运输水泥的车辆上的通讯设备进行通讯,从而确保装载及卸载的水泥均为目标水泥,提高监控效果。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为清楚,下面结合若干实施例来进行阐述,如图4所示为另一个实施例的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运输车辆监控系统包括智能卡401、读卡器402、第一通讯设备403、第二通讯设备404和第一存储器405,其中,读卡器402与智能卡401进行通讯,读卡器402通过第一通讯设备403与第二通讯设备404进行无线通讯,第二通讯设备404与第一存储器405相连接,读卡器402与第一通讯设备403设置在运输车辆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运输车辆监控系统还可包括微处理器406,该微处理器406设置于读卡器402与第一通讯设备403之间,该微处理器406可为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用于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微处理器406。通过设置于读卡器402及第一通讯设备403之间的微处理器406,对读卡器402读取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而通过第一通讯设备403将数据发送至第二通讯设备404,在第一存储器405中进行存储,从而提高了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

考虑到在车辆运输过程中,第一通讯设备403与第二通讯设备404可能存在无法进行通讯的情况,运输车辆监控系统还可包括第二存储器409,该第二存储器409与微处理器406相连接,该第二存储器409可对数据进行存储,防止数据无法通过通讯设备进行传输或其他任意情况造成的数据丢失。

其中,运输车辆监控系统还可包括计时装置410,该计时装置410与微处理器406相连接,在车辆运输过程中,对时间信息进行记录,如对车辆开始运输、结束运输、加油和维修等相关的时间信息进行记录,从而提高对运输车辆进行监控的准确度,提高监控效果。

同样地,除了对运输车辆的时间信息进行记录之外,还可获取运输车辆的地理位置信息。运输车辆监控系统还可包括定位系统411,该定位系统411与微处理器406相连接,在车辆运输过程中,该定位系统411可实时对车辆进行定位,准确地获取车辆所在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运输车辆进行监控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监控效果。其中,定位系统411可采用目前成熟的定位系统,如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运输车辆监控系统还可包括电源407,该电源407与微处理器406相连接,通过与微处理器406相连接的电源407向运输车辆上的各个装置提供稳定的电源,从而提高了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可包括电源管理系统408,该电源管理系统408与微处理器406相连接,用于对电源进行有效管理,即对电源进行合理分配,从而提高电源的利用率,进一步降低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成本。

另外,还提供如图5所示一个实施例的运输车辆监控系统,该系统可包括车载终端、服务器和智能卡501,其中,车载终端可包括读卡器502、第一通讯设备503、微处理器506、电源507、电源管理系508、第二存储器509、计时装置510和定位系统511,服务器可包括第二通讯设备504和第一存储器505,车载终端内微处理器506分别与读卡器502、第一通讯设备503、电源507、电源管理系508、第二存储器509、计时装置510和定位系统511相连接,读卡器502与智能卡501进行通讯,车载终端通过第一通讯设备503与服务器的第二通讯设备504进行无线通讯,第二通讯设备504和第一存储器505相连接。其中,智能卡501包括智能加油卡、智能维修卡和智能运输人员卡。通过设置在车载终端上的读卡器502对智能卡501进行识别,读取智能卡501内与运输车辆相关的运输信息,并通过第一通讯设备503将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的第二通讯设备504,并将信息存储于第一存储器505中,从而无需人工对运输信息进行记录及上报,即可实现对运输车辆的监控,降低了成本,并且解决了人工篡改运输信息的问题,监控可信度高,提高了对运输车辆进行监控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