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1946发布日期:2019-02-01 19:4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尤其适合于手机的安装固定。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重力支架是一种利用承载物自身的重力进行安装固定的支架,多用于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安装固定。现在市面上的重力支架安装不稳,只有支承体随设备向外滑动,使得设备夹持不牢固,而且外观上看起来不协调、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外观更完整美观,结构简单的移动终端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壳体、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传动组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在壳体的两侧,壳体包括位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抵靠部和自抵靠部向下延伸的滑动支承部,滑动支承部与抵靠部可活动连接,传动组件连接于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滑动支承部之间,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随着滑动支承部的上下活动对应地相互背离或相互靠近的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滑动支承部包括连接部和承载部,连接部一端向上伸入抵靠部中并通过传动组件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承载部固定连接,承载部滑动地设置在抵靠部上。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部包括一体连接的支承爪,支承爪伸出于承载部外部,支承爪设置为朝向壳体上侧弯曲的曲状结构;或者,承载部下端朝向壳体上侧弯折延伸形成用于承托移动终端的支承爪。

在一实施例中,抵靠部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前盖和后盖,前盖与后盖之间合围形成一腔体,抵靠部的周侧设有与腔体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夹持部的一端、第二夹持部的一端分别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可滑动地设置在腔体内,连接部穿过第三通孔可滑动地设置在腔体内。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部上设有行程槽和限位槽,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持部上的第一齿条部、设置在第二夹持部上的第二齿条部、设置在行程槽内的第三齿条部、可转动地设置在腔体内的齿轮以及连接在壳体与连接部之间的弹性件,前盖朝向后盖的表面凸设一转轴,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转轴上并伸入行程槽中,同时分别与第一齿条部、第二齿条部、第三齿条部啮合连接,前盖朝向后盖的表面凸设一限位部,限位部伸入限位槽中,弹性件设置于限位槽内,且弹性件抵顶于限位槽的上端与限位部的上表面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前盖的上表面下方设置一滑槽,承载部滑动设置在滑槽上。

在一实施例中,承载部呈盖板状,承载部与抵靠部抵接处的宽度相同,且承载部的上表面与抵靠部上表面平齐。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的滑动方向相互平行,连接部的滑动方向与第一夹持部或第二夹持部的滑动方向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行程槽、限位槽和第三齿条部均沿连接部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齿条部沿第一夹持部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齿条部沿第二夹持部的长度方向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承载部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或者,承载部与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可利用承载物(例如手机)自身的重力对其进行安装固定,在壳体抵靠部下部设置滑动支承部,并将滑动支承部的承载部滑动安装在抵靠部上,使得滑动支承部在承载物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时承载部随着一起向下滑动,这样设计不仅可以使设备被夹持得更牢固,同时也可以使移动终端支架的外观更完整、更美观,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移动终端支架的滑动支承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滑动支承部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滑动支承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滑动支承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移动终端支架的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移动终端支架的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方向性用语,例如“左”、“右”、“上”、“下”等只是参照图示的角度进行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支架10,包括壳体12、第一夹持部16、第二夹持部18、传动组件,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18部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在壳体12的两侧,壳体12包括位于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部18之间的抵靠部13和自抵靠部13向下延伸的滑动支承部20,传动组件连接于第一夹持部16、第二夹持部18和滑动支承部20之间,使得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部18随着滑动支承部20相对于抵靠部13的上下活动对应地相互背离或相互靠近的运动。

请结合参考图4、图5,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支承部20包括连接部38和承载部14,连接部38一端向上伸入抵靠部13中并通过传动组件与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部18连接,连接部38的另一端与承载部14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部14呈盖板状,承载部14与抵靠部13抵接处的宽度相同,且承载部14的上表面与抵靠部13上表面平齐。承载部14可通过螺丝固定在连接部38上,如图4所示,在连接部38上设置螺孔42,螺丝穿过螺孔42以将承载部14固定至连接部38的底部,或者如图5所示,承载部14与连接部38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8还包括一体连接的支承爪40,支承爪40伸出于承载部14外部,支承爪40设置为朝向壳体12上侧弯曲的曲状结构,以便于稳固地承托移动终端底部。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部14下端朝向壳体12上侧弯折延伸形成用于承托移动终端的支承爪40。

请结合参考图6和图7,抵靠部13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前盖22和后盖24,前盖22与后盖24之间合围形成一腔体26。抵靠部13的周侧设有与腔体26连通的第一通孔121、第二通孔122和第三通孔123。第一夹持部16的一端、第二夹持部18的一端分别穿过第一通孔121、第二通孔122可滑动地设置在腔体26内,连接部38穿过第三通孔123可滑动地设置在腔体26内,且第一夹持部16与第二夹持部18的滑动方向相互平行,连接部38的滑动方向与第一夹持部16或第二夹持部18的滑动方向垂直。连接部38上设有行程槽201和限位槽202,行程槽201和限位槽202均沿连接部38的长度方向设置。

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持部16上的第一齿条部161、设置在第二夹持部18上的第二齿条部181、设置在行程槽201内的第三齿条部203、可转动地设置在腔体26内的齿轮50以及连接在壳体12与连接部38之间的弹性件60。具体的,第一齿条部161沿第一夹持部16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齿条部181沿第二夹持部18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三齿条部203沿连接部38的长度方向设置,前盖22朝向后盖24的表面凸设一转轴221,齿轮50可转动地设置在转轴221上并伸入行程槽201中,同时分别与第一齿条部161、第二齿条部181、第三齿条部203啮合连接;前盖22朝向后盖24的表面凸设一限位部222,限位部222伸入限位槽202中,弹性件60设置于限位槽202内,且弹性件60抵顶于限位槽202的上端与限位部222的上表面之间,弹性件60提供一个使连接部38在竖直方向上能够向上复位到松开状态的弹力。因此,当连接部38沿竖直方向向上或向下活动时,通过行程槽201的第三齿条部203可带动齿轮50转动,从而使齿轮50带动第一齿条部161和第二齿条部181沿水平方向朝壳体12外侧或朝壳体12内侧活动,即滑动支承部20可通过传动组件带动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部18对应地相互背离或相互靠近的运动。

本实施例中,滑动支承部20可在一第一位置34和一第二位置36之间滑动,并且构造成当滑动支承部20位于第一位置34时,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部18处于松开状态;当滑动支承部20位于第二位置36时,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部18处于夹持状态。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部18设置为朝向壳体12内侧弯曲的曲状结构,以便于稳固地夹持住承载物,例如手机的两侧边。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物也可以是其他电子产品,例如平板电脑。

常态下,滑动支承部20处于第一位置34。当将手机放在支承爪40上时,由于手机的自重,使支承爪40向下移动,进而滑动支承部20从第一位置34向下滑动直至第二位置36。在支承爪40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部18相互靠近活动,即从松开状态向夹持状态活动,直至滑动支承部20滑动至第二位置36时,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部18刚好稳固地夹持住手机的两侧边。当手机被从支承爪40向上拿起来的时候,连接部38在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即滑动支承部20向上滑动,直至恢复到第一位置34,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部18在此过程中相互背离,即从夹持状态回复至松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部14滑动地设置在抵靠部13上。具体地,前盖22的上表面下方设置一滑槽28,承载部14滑动设置在滑槽28上,后盖24的两侧边突出于前盖22的侧边向外延伸形成突出部30,突出部30的侧部边缘处设有第一滑动连接部32,承载部14的两侧边上设有与第一滑动连接部32配合的第二滑动连接部33,以使得承载部14滑动设置在滑槽28上。其中,第一滑动连接部32和第二滑动连接部33可以分别是相互配合的滑轨或槽部或凸起,也可以是其他滑动连接元件。

由于承载部14滑动设置在前盖22的滑槽28上,前盖22与承载部14的共同形成一用于支撑智能移动设备(例如手机)的支撑面,承载部14固定在滑动支承部20上可随滑动支承部20一起上下滑动,故支撑面的面积是随着滑动支承部20的滑动距离而相应改变的,换而言之,支撑面的中心位置会随滑动支承部20的滑动距离而改变。当所夹持的手机尺寸较小时,手机会带动滑动支承部20下滑较大距离,此时手机的重心位置与支撑面的中心位置都会相应下移较大距离;当所夹持的手机尺寸较大时,手机带动滑动支承部20下滑较小距离,此时手机的重心位置与支撑面的中心位置都会相应下移较小距离。因此,承载部14通过固定在滑动支承部20上并随滑动支承部20一起上下滑动,能够让前盖22与承载部14共同形成的支撑面的中心位置始终靠近于手机的重心位置,从而进一步提升移动终端支架10在夹持状态下的稳固性,避免手机在移动终端支架10中晃动或脱落。抵靠部13可以是由前盖22与后盖24一体成型的一体件,也可以是前盖22与后盖24互相扣合连接在一起形成的,本实施例中,抵靠部13为一体成型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可利用承载物(例如手机)自身的重力对其进行安装固定。在壳体抵靠部下部设置滑动支承部,并将滑动支承部的承载部滑动安装在抵靠部上,使得滑动支承部在承载物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时承载部随着一起向下滑动。这样设计不仅可以使设备被夹持得更牢固,同时也可以使移动终端支架的外观更完整、更美观,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于推广应用。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