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3623发布日期:2019-04-29 12:3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扬声器箱。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音频设备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在众多的消遣娱乐方式中,高品质的音乐享受慢慢普及于众,因此,用于播放音频的扬声器箱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中。

相关技术的所述扬声器箱包括上盖、盖合于所述上盖并共同形成收容空间的下盖、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以及由所述上盖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形成的支撑壁。所述发声单体固定支撑于所述支撑壁,所述支撑壁上设有胶水槽,通过向所述胶水槽注入胶水使得所述发声单体固定于所述支撑壁。

然而,相关技术的扬声器箱中,所述发声单体通过胶水固定于所述支撑壁,所述胶水槽占用发声腔体空间多,而且在往所述胶水槽中注入胶水效率低,固定后不易于拆装,胶水注入后形成固态形状,在所述发声单体振动时容易形成裂纹,影响固定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箱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装配效率高且可靠性好的扬声器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其包括上盖、盖合于所述上盖并共同围成收容空间的下盖、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由所述上盖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形成的支撑壁以及形成于所述上盖的导声通道,所述发声单体固定支撑于所述支撑壁并与所述上盖围成前声腔,所述导声通道将所述前声腔与外界连通;所述支撑壁包括由所述上盖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的侧壁、由所述侧壁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形成的卡扣以及由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导声通道一侧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卡扣分别位于所述侧壁的不同侧,所述发声单体支撑于所述侧壁并夹设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导声通道之间,所述卡扣压设于所述发声单体并将所述发声单体固定于所述侧壁。

优选的,所述卡扣包括固定于所述侧壁的本体及由所述本体的远离所述侧壁一端向所述发声单体方向弯折延伸的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压设于所述发声单体。

优选的,所述扬声器箱还包括填设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发声单体之间的密封胶层。

优选的,所述卡扣包括多个且相互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卡扣设于所述侧壁的角的位置和/或边的位置。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箱在所述支撑壁的不同侧分别增设所述卡扣和所述凸起部,所述发声单体支撑于所述支撑壁的同时通过所述卡扣将所述发声单体压设固定于所述上盖的所述支撑壁,该卡设方式使所述发声单体的装配速度快,容易拆装,提高了装配效率,且有效限制了发声单体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移动;同时通过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导声通道配合将所述发声单体形成夹设固定,凸起部相对于卡扣简化了结构的同时有效限制了发声单体在Y轴方向(即沿导声通道的出声方向)的移动;同时该卡合固定的方式在发声单体振动时不易松动,固定稳定,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箱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箱中卡扣与发声单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箱的卡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扬声器箱100包括上盖1、盖合于所述上盖1的下盖2、发声单体3、导声通道4以及支撑壁5。

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共同围成收容空间10。所述上盖1和所述下盖2可为一体结构。

所述发声单体3固定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所述发声单体3与所述上盖1间隔设置并共同围成前声腔6;所述发声单体3与所述上盖1及所述下盖2共同围成后腔102。

所述导声通道4形成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具体的,所述导声通道4形成于所述上盖1。所述导声通道4也可与所述上盖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导声通道4将所述前声腔6与外界连通,用于形成侧面发声结构。更优的,所述导声通道4连通所述前声腔6的一侧的开口小于其连通外界一侧的开口。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单体3将所述收容空间10分隔成前腔101和所述后腔102,其中,所述前腔101包括所述前声腔6与所述导声通道4,用于出声;所述后腔102用于改善所述扬声器箱100的低频声学性能。

所述支撑壁5形成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具体的,所述支撑壁5形成于所述上盖1。所述支撑壁5也可与所述上盖1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壁5包括由所述上盖1向所述下盖2方向延伸的侧壁50、由所述侧壁50向所述下盖2方向延伸的卡扣51以及由所述侧壁50远离所述导声通道4的一侧向所述下盖2方向延伸的凸起部52。所述凸起部52与所述卡扣51分别位于所述侧壁50的不同侧。

所述侧壁50呈矩形环状且靠近所述导声通道4设置,所述侧壁50靠近所述导声通道4的一侧与所述导声通道4贯通。

请结合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箱的卡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卡扣51固定设置于所述侧壁50靠近所述下盖2的一侧,其形状、数量不限。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扣51包括连接于所述侧壁50靠近所述下盖2一侧的本体511及由所述本体511远离所述侧壁50一端向所述发声单体3弯折延伸出的凸缘部512。

所述凸缘部512与所述发声单体3之间的配合方式为紧配合,也就是说,所述凸缘部512压设于所述发声单体3。

请结合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扣51的数量具体为四个,且相互间隔设置于所述侧壁50的相对两侧的对边上,即位于导声通道4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用于限制所述发声单体3在X轴和Z轴方向的移动及所述发声单体3在X轴、Y轴及Z轴方向的转动,同时因所述侧壁50远离所述导声通道4一侧向所述下盖2方向延伸出一个所述凸起部52,即所述凸起部52与所述导声通道4正对设置,所述发声单体3夹设于所述凸起部52与所述导声通道4之间,使得所述凸起部52配合所述导声通道4限制所述发声单体3在Y轴(导声通道4出声方向)方向的移动。上述结构有效的提高了所述扬声器箱100的可靠性,而且卡扣51和凸起部52的固定方式结构简单,装配效率更高。另外,因设置于侧壁50相对两侧的所述卡扣51实现了Z轴方向的限位,则为了简化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所述凸起部52则不需要设置“扣”的结构,仅需要凸起限位即可。

为了保证发声效果,进一步提高所述扬声器箱100的发声质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单体3与所述支撑壁5之间设有密封胶层501,用于保证所述前腔101与所述后腔102的分隔,从而保证发声的质量。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箱在所述支撑壁的不同侧分别增设所述卡扣和所述凸起部,所述发声单体支撑于所述支撑壁的同时通过所述卡扣将所述发声单体压设固定于所述上盖的所述支撑壁,该卡设方式使所述发声单体的装配速度快,容易拆装,提高了装配效率,且有效限制了发声单体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移动;同时通过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导声通道配合将所述发声单体形成夹设固定,凸起部相对于卡扣简化了结构的同时有效限制了发声单体在Y轴方向(即沿导声通道的出声方向)的移动;同时该卡合固定的方式在发声单体振动时不易松动,固定稳定,可靠性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