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79969发布日期:2019-12-31 19:53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节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治具,尤其涉及一种调节棒的转动圈数可微调的调节治具。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lcd)具备轻薄、节能、无辐射等诸多优点,因此,液晶显示器被广泛地应用于高清晰数字电视、台式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中。

在对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进行画质测试时,需要调节印刷电路板上可变电阻的阻值以调整公共电压。目前,一般使用调节棒卡接于可变电阻的十字槽内,转动调节棒以调节可变电阻的阻值,但现有的调节棒转动圈数不可微调,容易旋转过头,从而导致可变电阻上的陶瓷片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为改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棒的转动圈数可微调的调节治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治具,用于调节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包括:

壳体,该壳体的底端设有第一通孔,该壳体的侧壁设有开口;

调节棒,该调节棒安装于该壳体内,该调节棒的底端设有调节头;

微调结构,该微调结构包括:

蜗轮,该蜗轮安装于该调节棒上,该蜗轮具有第一转轴;

蜗杆,该蜗杆与该蜗轮啮合,该蜗杆具有第二转轴,且该蜗杆的操作端由该开口露出,该第二转轴垂直于该第一转轴;

其中,调整该调节头自该第一通孔伸出,并与该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卡接,然后旋转该蜗杆的操作端,带动该蜗轮及该调节棒转动,从而实现对该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的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调节治具,用于调节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包括:

壳体,该壳体的底端设有第一通孔,该壳体的侧壁设有开口;

调节棒,该调节棒安装于该壳体内,该调节棒的底端设有调节头;

微调结构,该微调结构包括:

第一锥齿轮,该第一锥齿轮安装于该调节棒上;

第二锥齿轮组件,该第二锥齿轮组件包括第二锥齿轮和第一转棒,该第二锥齿轮安装于该第一转棒上,该第一转棒的一端由该开口露出,且该第二锥齿轮与该第一锥齿轮啮合,该第二锥齿轮的半径小于该第一锥齿轮的半径;

其中,调整该调节头自该第一通孔伸出,并与该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卡接,然后旋转该第一转棒,带动该第一锥齿轮及该调节棒转动,从而实现对该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的调节。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壳体的顶端设有第二通孔,该调节棒的顶端由该第二通孔露出,该调节棒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或第一限位孔,该壳体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板,该调节棒穿过该第二限位板,弹性元件固定设置于该第一限位板或该第一限位孔和该第二限位板之间;该调节棒的顶端用以被按压以使该调节棒向下运动并由该第一通孔露出该调节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调节棒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该调节治具还包括限位件,该限位件具有第一连接臂和限位凸起,该第一连接臂的固定端与该第一限位板固定连接,该限位凸起固定设置于该第一连接臂的自由端,该壳体侧壁设有与该限位凸起相匹配的第二限位孔,该调节棒的顶端被按压时,该限位件随着该调节棒向下运动直至该限位凸起卡入该第二限位孔内以进行限位。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调节治具还包括释放件,该释放件具有第二连接臂和释放凸起,该第二连接臂的固定端与该壳体的外壁固定连接,该释放凸起固定设置于该第二连接臂的自由端,该释放凸起与该第二限位孔对应设置,按压该第二连接臂可使该释放凸起进入该第二限位孔以释放该限位凸起。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调节棒的顶端连接有按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调节治具,用于调节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包括:

壳体,该壳体的底端设有第一通孔,该壳体的顶端设有第二通孔;

调节棒,该调节棒安装于该壳体内,该调节棒的底端设有调节头;

微调结构,该微调结构包括:

第一齿轮,该第一齿轮安装于该调节棒的顶端,该第一齿轮具有第三转轴;

第二齿轮组件,该第二齿轮组件包括第二齿轮和第二转棒,该第二齿轮安装于该第二转棒上,该第二转棒的顶端由该第二通孔露出,且该第二齿轮与该第一齿轮啮合,该第二齿轮的半径小于该第一齿轮的半径,该第二齿轮具有第四转轴,该第四转轴与该第三转轴平行;

其中,调整该调节头自该第一通孔伸出,并与该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卡接,然后旋转该第二转棒,带动该第一齿轮及该调节棒转动,从而实现对该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的调节。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齿轮上端面具有止挡板,该第一齿轮上端面部分抵接于该止挡板,该调节棒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或第一限位孔,该壳体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板,该调节棒穿过该第二限位板,弹性元件固定设置于该第一限位板或该第一限位孔和该第二限位板之间;该第二转棒的顶端用以被按压以使该第二齿轮带动该调节棒向下运动并由该第一通孔露出该调节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壳体的底端设有套座,该套座与该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相匹配,该套座用以支撑该调节治具。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调节头为一字型或十字型,该调节头与该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的调节槽的至少部分相匹配。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调节治具藉由微调结构,使得调节棒的转动圈数可微调,调节棒不会旋转过头,从而避免损坏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上的陶瓷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调节治具未按压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调节治具按压时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中微调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调节治具未按压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调节治具按压时的示意图;

图6为第二实施例中微调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调节治具未按压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调节治具按压时的示意图;

图9为第三实施例中微调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调节治具1未按压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调节治具1按压时的示意图;图3为第一实施例中微调结构30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1、图2及图3,一种调节治具1,用于调节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例如,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可以是旋转式可变电阻,则可利用调节治具1来调节旋转式可变电阻的阻值。调节治具1包括壳体10、调节棒20及微调结构30。

其中,壳体10的底端设有第一通孔108,壳体的顶端设有第二通孔(未图示),壳体10的侧壁设有开口101;

调节棒20安装于壳体10内,调节棒20的顶端由第二通孔露出,调节棒20的底端具有调节头201;

微调结构30包括蜗轮301和蜗杆302,蜗轮301安装于调节棒20上,蜗轮301具有第一转轴(未示出),第一转轴与调节棒20同轴,蜗杆302与蜗轮301啮合,蜗杆302具有第二转轴(未示出),第二转轴垂直于第一转轴,且蜗杆302的操作端3021由开口101露出。

其中,需调节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时(于本实施例中,即需调节旋转式可变电阻的阻值时),可调整调节头201自第一通孔108伸出,并与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卡接,然后旋转蜗杆302的操作端3021(即转动蜗杆302),蜗杆302带动蜗轮301及调节棒20转动(由于蜗轮301安装于调节棒20上,且调节棒20与第一转轴同轴,故事实上,蜗轮301与调节棒20是同步转动的),从而实现对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的调节。使用者在直接旋转蜗杆302的操作端3021时,蜗杆302的转动圈数较大,根据蜗轮蜗杆传动原理,蜗轮301的转动圈数要小于蜗杆302的转动圈数(即调节棒20的转动圈数小于蜗杆302的转动圈数),即调节棒20转动圈数较小,由此即能够实现调节棒20的转动圈数可微调,调节棒20不会旋转过头,从而避免损坏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于本实施例中,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为旋转式可变电阻)上的陶瓷片。至于蜗杆302的转动圈数与蜗轮301的转动圈数之间的比例关系,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不做相关限定。于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使用者旋转,操作端3021还可设置旋转扭303,使用者转动旋转扭303即可旋转蜗杆302。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调节头201为一字型或者十字型,调节头201与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的调节槽(未图示)的至少部分相匹配,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具有与调节头201相匹配的十字槽(未图示)。使用时,调节头201卡接于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的十字槽内,如此即可实现调节头201与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之间的卡接。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例如可以是印刷线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上的可变电阻器,但不以此为限。

为了方便调节头201由第一通孔108伸出以及调节头201回位,本发明的调节治具1还具有相关的回位设计以及限位设计。具体地,调节棒2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203,壳体10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板102,第二限位板102位于第一限位板203下方,第二限位板102上设有第三通孔(未图示),调节棒20由第三通孔穿过第二限位板102,调节治具1还具有弹性元件204,弹性元件204固定设置于第一限位板203和第二限位板102之间,调节棒20的顶端用以被按压以使调节棒20向下运动并由第一通孔108露出调节头201。于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204为弹簧,弹簧套装于调节棒20上,弹簧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限位板203和第二限位板102。相应地,调节治具1还包括限位件207,限位件207具有第一连接臂205和限位凸起206,第一连接臂205的固定端与第一限位板203固定连接,限位凸起206固定设置于第一连接臂的自由端,壳体10侧壁设有与限位凸起206相匹配的第二限位孔104,第二限位孔104位于第二限位板102的上方,且第二限位孔104位于第一限位板203的下方(即于竖直方向上,第二限位孔104的位置位于第二限位板102和第一限位板203之间)。

需调节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的阻值时,调节棒20的顶端被按压,使得第一限位板203压缩弹性元件204,使其发生弹性形变,与此同时,限位件207随着调节棒20向下运动直至限位凸起206卡入第二限位孔104内以进行限位,如此即可使得调节头201由第一通孔108露出且稳定在一特定位置,所述特定位置由第二限位孔104来限定。使用完毕后(即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的阻值调节完毕后),令限位凸起206由第二限位孔104中脱离,已发生弹性形变的弹性元件204产生一回复力以带动调节棒20向上运动并回位至原始位置(即未按压时的位置),调节头201收于壳体10内。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为了让调节头201由第一通孔108露出,直接按压调节棒20的顶端即可,于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使用者按压,调节棒20的顶端可连接有一按钮202,此时,使用者按压所述按钮202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1及图2,为了方便限位凸起206由第二限位孔104脱离,本发明的调节治具1还具有相应于限位设计的释放设计。具体地,调节治具1还包括释放件107,释放件107具有第二连接臂105和释放凸起106,第二连接臂105的固定端与壳体10的外壁固定连接,释放凸起106固定设置于第二连接臂105的自由端,释放凸起106与第二限位孔104对应设置,使用完毕后(即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的阻值调节完毕后),按压第二连接臂105使释放凸起106进入第二限位孔104并推动限位凸起206,如此,即可释放限位凸起206,使得限位凸起206由第二限位孔104中脱离。

另外,为了防止调节治具1在调节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的阻值时发生位置偏移,调节治具1的壳体10底端还设有套座103,套座103与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相匹配,套座103用于支撑调节治具1及用于限定调节治具1的位置。其中,套座103上设有与第一通孔108连通的开孔1031,以使得调节头201能够穿过第一通孔108及开孔1031并稳定地卡接于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

请参照图4、图5及图6,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调节治具2未按压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调节治具2按压时的示意图;图6为第二实施例中微调结构40的示意图。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具有相同编号的元件具有同样的结构与功能,于此不再重复说明。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微调结构30是蜗轮蜗杆传动结构,而第二实施例中的微调结构40是锥齿轮传动结构,也就是说,第二实施例中利用锥齿轮传动结构代替了第一实施例中的蜗轮蜗杆传动结构。

具体地,于第二实施例中,微调结构40包括第一锥齿轮401和第二锥齿轮组件,第二锥齿轮组件包括第二锥齿轮402和第一转棒4021,第一锥齿轮401安装于调节棒20上,第二锥齿轮402安装于第一转棒4021上,第一转棒4021的一端由开口101露出,且第二锥齿轮402与第一锥齿轮401啮合,第二锥齿轮402的半径小于第一锥齿轮401的半径,其中,第一锥齿轮401具有第五转轴(未图示),第二锥齿轮402具有第六转轴(未图示),第五转轴与调节棒20同轴,第六转轴与第一转棒4021同轴,第五转轴与第六转轴之间形成一夹角,此夹角的大小较佳地为30°~60°之间。

需调节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时,调整调节头201自第一通孔108伸出,并与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卡接,然后旋转第一转棒4021(即旋转第二锥齿轮402),第二锥齿轮402带动第一锥齿轮401及调节棒20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401安装于调节棒20上,且第五转轴与调节棒20同轴,故事实上,第一锥齿轮401与调节棒20是同步转动的),从而实现对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的调节。使用者在旋转第一转棒4021时,第二锥齿轮402转动圈数较大,由于第二锥齿轮402半径小于第一锥齿轮401半径,根据锥齿轮传动原理,第一锥齿轮401的转动圈数小于第二锥齿轮402的转动圈数(即调节棒20的转动圈数小于第二锥齿轮402的转动圈数),即调节棒20转动圈数较小,由此即能够实现调节棒20的转动圈数可微调,调节棒20不会旋转过头,从而避免损坏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于本实施例中,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为旋转式可变电阻)上的陶瓷片。至于第二锥齿轮402的转动圈数与第一锥齿轮401的转动圈数之间的比例关系,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不做相关限定。于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使用者旋转,第一转棒4021从所述开口101露出的那一端上还可设置旋转扭303,使用者转动旋转扭303即可旋转第二锥齿轮402。

请参照图7、图8及图9,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调节治具3未按压时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调节治具3按压时的示意图;图9为第三实施例中微调结构50的示意图。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具有相同编号的元件具有同样的结构与功能,于此不再重复说明。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微调结构30是蜗轮蜗杆传动结构,而第三实施例中的微调结构50是齿轮传动结构,也就是说,第三实施例中利用齿轮传动结构代替了第一实施例中的蜗轮蜗杆传动结构。

具体地,于第三实施例中,微调结构50包括第一齿轮501和第二齿轮组件,第二齿轮组件包括第二齿轮502和第二转棒5021,第一齿轮501安装于调节棒20的顶端(于本实施例中,调节棒20的顶端未由壳体10顶端的第二通孔露出,而是位于壳体10内部),第二齿轮502安装于第二转棒5021,第二转棒5021的顶端由第二通孔(未图示)露出,且第二齿轮502与第一齿轮501啮合,第二齿轮502的半径小于第一齿轮501的半径,第一齿轮501具有第三转轴(未图示),第二齿轮502具有第四转轴(未图示),第三转轴与调节棒20同轴,第四转轴与第二转棒5021同轴,第三转轴与第四转轴平行。

需调节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时,调整调节头201自第一通孔108露出,并与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卡接,然后旋转第二转棒5021(即旋转第二齿轮502),第二齿轮502带动第一齿轮501及调节棒20转动(由于第一齿轮501安装于调节棒20上,且第三转轴与调节棒20同轴,故事实上,第一齿轮501与调节棒20是同步转动的),从而实现对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的调节。使用者在旋转第二转棒5021时,第二齿轮502转动圈数较大,由于第二齿轮502半径小于第一齿轮501半径,根据齿轮传动原理,第一齿轮501的转动圈数小于第二齿轮502的转动圈数(即调节棒20的转动圈数小于第二齿轮502的转动圈数),即调节棒20转动圈数较小,由此即能够实现调节棒20的转动圈数可微调,调节棒20不会旋转过头,从而避免损坏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于本实施例中,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60为旋转式可变电阻)上的陶瓷片。至于第二齿轮502的转动圈数与第一齿轮501的转动圈数之间的比例关系,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不做相关限定。于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使用者旋转,第二转棒5021从所述第一通孔108露出的那一端上还设置有调节钮503,使用者转动调节钮503即可旋转第二齿轮502。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调节棒20与第二转棒5021不在同一条直线(即第三转轴与第四转轴不在同一条直线),且第二转棒5021的顶端由第二通孔露出,在令调节头201由第一通孔108露出的过程中,使用者仅能直接作用于第二转棒5021的顶端(或称使用者仅能直接作用于第二转棒5021顶端上的调节钮503),按压第二转棒5021的顶端(于本实施例中,即为按压调节钮503)并使第二齿轮502向下运动,使用者不能直接作用于调节棒20并使调节棒20向下运动,那么需要借助第二齿轮502推动第一齿轮501及调节棒20向下运动,故于第二齿轮502上端面设置止挡板5022以推动第一齿轮501及调节棒20向下运动。具体地,第二齿轮502上端面具有止挡板5022,第一齿轮501上端面部分抵接于止挡板5022,按压第二转棒5021的顶端时,第二齿轮502的止挡板5022施加一向下的作用力于第一齿轮501上,此向下的作用力推动第一齿轮501及调节棒20向下运动以使调节头201由第一通孔108露出。相应地,当限位凸起206由第二限位孔104脱离时,已发生弹性形变的弹性元件204产生一回复力以带动调节棒20向上运动,此时,第一齿轮501施加一向上的作用力于第二齿轮502的止挡板5022上,此向上的作用力推动第二齿轮502向上运动以回位至原始位置(即未按压时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发明的前述实施例中,是利用第一限位板203和第二限位板102来限定弹簧的,但不以此为限。例如,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调节棒20上设置第一限位孔(未图示),利用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板102来限定弹簧,具体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第一限位孔内,另一端抵接于第二限位板102。相应地,此时,限位件207的第一连接臂205的固定端可直接固定于调节棒20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调节治具藉由微调结构,使得调节棒的转动圈数可微调,调节棒不会旋转过头,从而避免损坏旋转式可变电子部件(旋转式可变电阻)上的陶瓷片。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