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70102发布日期:2021-04-30 09:40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视台的视频直播业务中,高质量的视频采集和回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现有的编码传输设备对视频信息回传时的方案如下:光纤传输、微波传输或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the4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简称4g网络)传输。

其中,光纤传输可以支持基带信息的回传,由于光纤传输带宽大,摄像机输出的信息无需编码压缩,且光纤的传输信息几乎无时延。微波传输方式需要摄像人员携带视频编码传输微波发射机,接收处架设微波接收天线,两者间进行微波的点对点传输,摄像机的输出基带信息经过压缩编码,通过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简称qpsk)、16进制正交振幅调制(16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简称16qam)、64进制正交振幅调制(64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简称64qam)等方式调制之后再通过微波进行传输。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传输方式需要摄像人员携带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视频编码传输设备,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基站覆盖范围之下使用,摄像机的输出基带信息经过压缩编码形成传输流(transportstream,简称ts),再封装成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protocol,简称ip)包通过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发送给基站。

但是,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缺陷:1、光纤传输虽然无需压缩视频信息,传输质量高且几乎没有时延,但由于光纤传输必须采用有线方式连接,使得视频采集过程中的机位灵活性较差,并且车载光纤最长距离500米,不能离现场接收设备太远,也无法在大幅度运动的过程中采集视频信息。2、微波传输的技术方案必须实现点对点的传输,中间不能有任何障碍,并且也有距离限制,无法实现稳定的大带宽传输方案,即不能支持大码率清晰度的视频传输。3、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的传输方案由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的带宽有限,无法支持大码率清晰度的视频信息的传输。因此,现有的编码传输设备对于超高清(ultrahigh-definition,包括4k分辨率和8k分辨率)视频信息的回传方案上存在机动灵活性差以及不支持大码率视频信息无线稳定回传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能够提高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的移动通信技术网络的传输带宽,从而提高视频采集的机动灵活性,并且实现大码率视频信息的无线稳定回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输入模块、处理模块和输出模块,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编码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处理编码信息,输出模块用于将编码信息发送至对应的接收设备;输出模块包括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模组,第一通信模组用于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发送编码信息,第二通信模组用于以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发送编码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的壳体内设有输入模块、处理模块和输出模块,其中输入模块可以连接信息采集设备,用于接收采集设备采集的编码信息,而处理模块能够对接收的编码信息进行处理,例如,对其进行压缩编码或者加密编码,随后,处理过的编码信息通过输出模块被发送至对应的接收设备。具体的,输出模块包括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模组,其中,第二通信模组用于以4g网络发送编码信息,这样,可以通过4g网络将接收到的编码信息发送至对应的接收设备侧,通过普及的4g网络,可以扩大该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的应用场景;而第一通信模组用于以5g网络(the5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发送编码信息,相较于其他无线传输方式,5g网络的传输方案能够提供更大的带宽传输速度进行稳定的无线传输,从而使得视频采集时具有较高的机动灵活性;因此,即使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是超高清视频的编码信息,在经过处理模块的压缩处理后,该超高清视频的编码信息仍然能够被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通过5g网络稳定的传输至对应的接收设备侧,从而保证了视频采集设备灵活的机动性。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组包括第一天线,第二通信模组包括第二天线,壳体上具有手持区域,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避开手持区域设置在壳体内。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壳体对应手持区域内设有电源开关。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壳体为长方体结构,手持区域靠近壳体右下角设置,多个第一天线和多个第二天线分布于壳体的右上角、左上角或左下角。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壳体内设有多层结构,多层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层结构、第二层结构和第三层结构;第一层结构包括显示器,用于显示编码信息的监视画面;第二层结构包括电路板,用于集成输入模块、处理模块和输出模块;第三层结构包括内置电池。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靠近所述壳体上侧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一天线,靠近所述壳体左侧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二天线。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每层多层结构均设有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输出模块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输出端接口,输出端接口用于连接外置通信模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输入模块还包括输入端接口,输入端接口和输出端接口分别设置于壳体的相对两侧。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输出端接口包括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和/或以太网接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的天线布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的壳体包括输出端接口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的的壳体包括输入端接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多组”的含义是两组或两组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目前,在电视台的视频直播业务中,高质量的视频采集和回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现有的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对视频信息回传时的方案包括光纤传输、微波传输或4g网络传输方案,但是,在针对超高清视频进行回传时,由于光纤传输方案的光纤接线降低了视频信息时的机动性,而微波传输以及4g网络的传输方案均不能实现大码率的超高清视频稳定的无线回传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输入模块31、处理模块32和输出模块33;其中,输入模块31用于接收编码信息,处理模块32用于处理编码信息,输出模块33用于将编码信息发送至对应的接收设备;输出模块33包括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模组332,第一通信模组用于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发送编码信息,第二通信模组332用于以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发送编码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的壳体100内设有输入模块31、处理模块32和输出模块33,其中输入模块31可以连接信息采集设备,用于接收采集设备采集的编码信息,而处理模块32能够对接收的编码信息进行处理,例如,对其进行压缩编码或者加密编码,随后,处理过的编码信息通过输出模块33被发送至对应的接收设备。具体的,输出模块33包括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模组332,其中,第二通信模组332用于以4g网络发送编码信息,这样,可以通过4g网络将接收到的编码信息发送至对应的接收设备侧,通过普及的4g网络,可以扩大该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的应用场景;而第一通信模组用于以5g网络发送编码信息,相较于其他无线传输方式,5g网络的传输方案能够提供更大的带宽传输速度进行稳定的无线传输,从而使得视频采集时具有较高的机动灵活性;因此,即使传输设备接收到的是超高清视频的编码信息,在经过处理模块32的压缩处理后,该超高清视频的编码信息仍然能够被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通过5g网络稳定的传输至对应的接收设备侧,从而保证了视频采集设备灵活的机动性。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通信模组包括第一天线3311,第二通信模组332包括第二天线3321,壳体100上具有手持区域40,第一天线3311和第二天线3321避开手持区域40设置在壳体100内。由于第一通信模组和第二通信模组332分别通过第一天线3311和第二天线3321以无线的形式对编码信息进行传输的,因此应该避免对第一天线3311和第二天线3321的遮挡,而通过上述设置方案,可以使得在手持操作携式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时不会对遮挡第一天线3311和第二天线3321,能够避免手持操时对第一天线3311和第二天线3321的屏蔽作用,从而保证了携式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传输编码信息时的稳定性。

其中,手持区域40可以是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100的右下部的区域,也可以是左下部区域,或者壳体100的上部区域,均可以保证编码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如图3所示,壳体100被设置为长方体结构,手持区域40靠近壳体100右下角设置,多个第一天线3311和多个第二天线3321分布于壳体100的右上角、左上角或左下角;由于该携式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在被使用时,用户习惯右手手持该设备,习惯性的手持于壳体100的右下部区域,因此,将手持区域40靠近壳体100的右下角设置,从而贴合用户的手持习惯。相应的,将第一天线3311和第二天线3321设置于远离手持区域40的位置;具体的,第一天线3311和第二天线3321分布于壳体100的右上角、左上角或者左下角,从而避免了第一天线3311或第二天线3321被用户手持遮挡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携式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传输编码信息时的稳定性。

具体的,第一天线3311和第二天线3321分别连接有接地板,接地用于反射增强第一天线3311和第二天线3321的在特征方向上的电磁波信号。

为了便于用户的操作,如图4所示,壳体100对应手持区域40内设有电源开关341,该电源开关341能够开启或者关闭携式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从而方便了用户在手持设备时的开关机操作;相应的,壳体100对应手持区域40内还设置有电源插孔342,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将电源插孔342与电源开关341临近设置,可以方便导流电路的布置,从而节省了壳体100的内部空间。并且,由于电流的磁效应,即任何通有电流的导线或者电路都会在其周围产生磁场,而磁场会干扰第一天线3311和第二天线3321的无线信息传输,因此,通过上述方案设置,将电源开关341和电源插孔342均设置于手持区域40内,远离第一天线3311和第二天线3321设置,可以避免连通电源开关341和电源插孔342的复杂电路或者导线产生的干扰磁场对于天线的干扰作用,进而保证了编码信息传输时的稳定性。

为了合理利用壳体100的内部空间,壳体100内设有多层结构10,如图2所示,多层结构1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层结构11、第二层结构12和第三层结构13,通过多层设置的内部空间,从而提高了壳体100内部空间的利用效率。

具体的,第一层结构11包括显示器20,用于显示编码信息的监视画面,壳体100上对应显示器20的位置还设有可视窗口,从而便于用户观察显示器20上显示的监视画面;为了避免用户手持对于显示器20的遮挡,将显示器20设置于手持区域40的上方,从而便于用户的观察,相应的,可使窗口也开设于手持区域40的上方。

第二层结构12包括电路板30,如图1所示,电路板30上集成有输入模块31,处理模块32和输出模块33。其中,处理模块32包括信息处理单元321和中央控制单元322,在中央控制单元322的控制下,输入模块31能够接收编码信息,并将接收的编码信息发送给信息处理单元321,信息处理单元321能够对编码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过后的编码信息发送给输出模块33,而输出模块33在中央控制上的控制下,对相应的通信模组的状态进行检测,并将处理过后的编码信息通过相应的通信模组发送至对应的接收设备侧。

由于输出模块33包括第一通信模组331和第二通信模组332,第一通信模组331和第二通信模组332分别在封装后被安装于电路板30上,并且通过微带线的方式分别连接于第一天线3311和第二天线3321。在编码信息的具体发送过程中,可以预先设置接收设备的ip(internetprotocol,即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地址,在中央控制单元322的控制下,输出模块33能够通过通信模组的连接的天线连接网络,并将处理过后的编码信息发送至预设ip地址的接收设备处。

其中,当编码信息为视频信号时,该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既可以与接收设备配合输出sdi(serialdigitalinterface,即串行数字接口)信号,也可以直接输出rtmp(realtimemessagingprotocol,即实时消息传输协议)流供互联网直播使用。由于传输过程中采用ip信号进行传输,不需要在信号采集现场设置接收设备,并且可以通过ip地址发送到全网任何目的地。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串行数字信号的数据率很高,在传送前必须经过压缩处理,对应上述信息处理单元321对于编码信息的处理过程。对于本实施例中的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而言,其传输的编码信息可以是视频、音频或者文件包等任何可能的数据信息。

具体的,在中央控制单元322的控制下,输出模块33可以对处理过后的输出编码信息进行拆分,并通过多个通信模组进行传输至接收设备,随后在接收设备侧进行编码信息的聚合还原,从而完成编码信息的聚合传输过程。由此,通过在该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中内置聚合传输的功能,能够通过多个通信模组同时发送多组拆分后的编码信息,大大提高了该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的带宽速度。

举例来说,在中央控制单元322的控制下,输出模块33将编码信息拆分为三份,并将拆分后的编码信息发送给3个通信模组进行传输。其中,3个通信模组可以是相同的通信模组,如3个第一通信模组331或者3个第二通信模组332;也可以是不同的通信模组,如两个第一通信模组331和1个第二通信模组332或者两个第二通信模组332和1个第一通信模组331;此外,输出模块33还可以连接外置通信模组,外置通信模组同样可以在中央控制单元322的控制下对拆分后的编码信息进行发送,从而进一步增加该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的带宽速度。

而第三层结构13包括内置电池(图中未示出),用于设备的电力供应。具体的,内置电池为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能够实现该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的长时间运行。

其中,电路板30上还集成有电源模块34,电源模块34包括电源开关341和电源插孔342,电源模块34设置于电路板30上对应壳体100的手持区域40位置,从而避免了对天线信号传输的干扰,并且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操作。具体的,电源模块34靠近电路板30的右下侧设置,电源模块34还与内置电池连接,电源插孔342既能够连接外部电源对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供电,也能够通过连接外部电源给内置电池充电,而电源开关341能够控制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与内置电池和外部电源的导通或者断开。

而对于天线的设置,多个天线分别靠近壳体100上侧的左右两端设置,这样,当用户手持壳体100时,不论是左手手持壳体100的左下侧,还是右手手持壳体100的右下侧,壳体100的上部空间均不会被遮挡,由此避免了手持设备对天线的屏蔽作用,保证了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多个天线还可以分别靠近壳体100左侧的上下两端设置,由于用户习惯右手手持壳体100的右下侧区域的手持区,设置于左侧的天线也不会被遮挡,在保证信息传输稳定性的同时,扩大了天线的设置范围。

其中,由于壳体100内设置有多层结构10,这样,为了保证信号的合理分布,每层多层结构10均设有两个天线,同时,保证壳体100内的右上角、左上角和左下角分别设置有两个天线,如此,保证了天线信号分布的均匀性和合理性。即第一天线3311和第二天线3321均设置为3个,相应的,第一通信模组331和第二通信模组332的数量与第一天线3311和第二天线3321的数量一一对应设置。

具体的,靠近壳体100上侧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一天线3311,靠近壳体100左侧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第二天线3321。由于第一天线3311通过5g网络发送编码信息,而第二天线3321通过4g网络发送编码信息,相较于4g网络,第一天线3311连通的5g网络具有更高的带宽速度,因此,将多个第一天线3311设置于壳体100上侧,能够避免手持壳体100时对于第一天线3311的遮挡屏蔽作用;而设置于壳体100左侧的第二天线3321,在用户习惯右手手持壳体100右下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最大化保证信息传送的稳定性。

举例来说,如图2所示,在第一层结构11的右上角设置第一天线3311,左下角设置第二天线3321;在第二层结构12的左上角设置第一天线3311,左下角设置第二天线3321;在第三层结构13的左上角设置第二天线3321,右上角均设置第一天线3311;由此,结合图3所示,可以使得壳体100的右上角、左上角和左下角分别设置有1个第一天线3311和1个第二天线3321,保证了天线电磁信号分布的均匀性,同时由于3个第一天线3311均设置于壳体100上侧,而1个第二天线3321同样设置于壳体100的上侧,进而保证了5g网络和4g网络传输的稳定性,同时设置于壳体100左下角的两个第二天线3321可以进一步扩充4g网络的传送带宽。

继续参照图1,在电路板30的左侧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3个第二通信模组332,电路板30的上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3个第一通信模组331,其中,最左侧的第一通信模组331设置于第二通信模组332的上方,并且第一通信模组331和第二通信模组332分别与第一天线3311和第二天线3321通过微带线一一对应连接,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通信模组与对应的天线就进连接设置,在方便电路板30的空间布局的同时,第一通信模组331和第二通信模组332的设置位置还可以避免电源模块34的干扰以及手持区域40的屏蔽作用,保证了编码信息的稳定传输。

由于输出模块33还能够连接外置通信模组,对应的,输出模块33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00上的输出端接口333,输出端接口333用于连接外置通信模组,在中央控制单元322的控制下,输出模块33同样可以通过外置通信模组用于信号的无线传输,进一步扩大了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的应用场景。

相应的,输入模块31还包括输入端接口311,输入端接口311用于连接信息输入设备,如摄像机、录音笔、手机等。其中输入端接口311和输出端接口333分别设置于壳体100的相对两侧,对应的,输入端接口311的一端连接于电路板30的一侧,并且与输入模块31通过微带线连接,输出接口333的一端连接于电路板30的相对一侧,并于输出模块33通过微带线连接。

具体的,输出端接口333包括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niversalserialbus,简称usb)和/或以太网接口;其中,usb接口为usb3.2标准接口,如图3所示,包括4个usbtype-a接口3331(图中只标识了两处)和1个usbtype-c接口3332,而以太网接口包括光纤接口和rj45(registeredjack45)接口,如图3所示,以太网接口为1个rj45接口3333。

结合输出模块33的3组第一通信模组331和3组第二通信模组332,在通过6个输出端接口333连接6个外置通信模组的情况下,该便携式编码传输设备最多能够支持12路通信链路的聚合捆绑;即,在中央控制单元322的控制下,输出模块33将处理过后的输出编码信息拆分为12份,并通过12个通信模组的12路通信链路传输至接收设备,随后在接收设备侧进行编码信息的聚合还原,从而完成编码信息的聚合传输过程。通过多通信链路带宽叠加的方式来保证视频传输的稳定。

而输入端接口311包括串行数字接口和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ighdefinitionmultimediainterface,简称hdmi),如图4所示,包括3个3g串行数字接口3111、1个12g串行数字接口3112和1个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3113,用于适配不同输入设备的输出接口,其中3g和12g表示串行数字接口的传输带宽分别为3gbps和12gbps。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