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联网的车载智能终端新型汽车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30947发布日期:2021-05-28 14:38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联网的车载智能终端新型汽车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摄像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车联网的车载智能终端新型汽车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但随着越来越多人拥有汽车,道路上的汽车数量也就逐渐增多,交通事故的数量也逐年上涨,为减少交通事故带来的纠纷,许多人也为自己的汽车配备了车联网的车载智能终端设备,以记录驾车过程中的图像及行车轨迹等数据,为交通事故的处理提供有力证据。

现有技术车联网的车载智能终端设备的摄像装置结构简单,仅能在固定的位置进行旋转以调节摄像的位置,不便在水平位置和纵向上调节摄像的位置,使记录的效果和实用性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车联网的车载智能终端新型汽车摄像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车联网的车载智能终端新型汽车摄像装置,该装置包括安装片、连接座、移位结构、上转动头、下转动头、摄像主体、镜头、电源线和控制开关,所述安装片底部右侧一体成型有连接座,所述移位结构底部左侧与上转动头相连接,所述上转动头底侧转动连接有下转动头,所述下转动头底部与摄像主体相连接,所述摄像主体前部内侧设置有镜头,所述安装片右侧设置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内侧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连接座底侧与移位结构相连接,所述移位结构包括矩形罩、伺服电机、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杆体、圆盘和调节组件,所述矩形罩顶侧与连接座相连接,所述矩形罩内部顶侧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底部输出端与主动锥齿轮相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右侧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所述从动锥齿轮内部中侧贯穿固定有杆体,所述杆体右端部与矩形罩转动连接,并且杆体左侧贯穿圆盘中部与调节组件相连接,所述圆盘右侧与矩形罩相固定。

优选的,所述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的大小比例相同,并且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之间的角度为90度。

优选的,所述摄像主体与外界的车联网终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框座、驱动部件、螺纹杆、内螺纹块、支块和连接头,所述框座右部中侧与杆体相连接,所述框座内部右上侧安装有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左侧与螺纹杆相连接,所述螺纹杆贯穿内螺纹块内侧与其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块前侧与支块相连接,所述支块左侧中部与连接头相连接,所述连接头底部中侧与上转动头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框座底部中侧横向开设有滑动槽,并且连接头贯穿滑动槽内侧与其横向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转动杆,所述驱动电机后侧与框座相互锁紧固定,所述驱动电机右侧输出端与主动齿轮相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前端面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中部贯穿固定有转动杆。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左端面与螺纹杆相连接,并且转动杆右端面与框座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框座使用的材料为铝合金。

优选的,所述连接头为不锈钢材质制成。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车联网的车载智能终端新型汽车摄像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本发明所述一种车联网的车载智能终端新型汽车摄像装置,通过优化设置了移位结构,分别以伺服电机和驱动电机作为动力源,在伺服电机的作用下主动锥齿轮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从动锥齿轮通过杆体带动调节组件整体在连接座左侧转动,从动带动摄像主体的照射位置纵向调节,并且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使转动杆带动螺纹杆转动,进而通过连接头带动摄像主体在框座底部横向移动以调节摄像位置,能多方位调节摄像主体的照射角度,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车联网的车载智能终端设备的摄像装置结构简单,仅能在固定的位置进行旋转以调节摄像的位置,不便在水平位置和纵向上调节摄像的位置,使记录效果和实用性相对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上转动头与下转动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移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4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其中:安装片-1、连接座-2、移位结构-3、上转动头-4、下转动头-5、摄像主体-6、镜头-7、电源线-8、控制开关-9、矩形罩-31、伺服电机-32、主动锥齿轮-33、从动锥齿轮-34、杆体-35、圆盘-36、调节组件-37、框座-371、驱动部件-372、螺纹杆-373、内螺纹块-374、支块-375、连接头-376、驱动电机-3721、主动齿轮-3722、从动齿轮-3723、转动杆-37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的一种车联网的车载智能终端新型汽车摄像装置,包括安装片1、连接座2、移位结构3、上转动头4、下转动头5、摄像主体6、镜头7、电源线8和控制开关9,安装片1底部右侧一体成型有连接座2,移位结构3底部左侧与上转动头4相连接,上转动头4底侧转动连接有下转动头5,下转动头5底部与摄像主体6相连接,摄像主体6前部内侧设置有镜头7,安装片1右侧设置有电源线8,电源线8内侧设置有控制开关9,连接座2底侧与移位结构3相连接,摄像主体6与外界的车联网终端相连接。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本发明的一种车联网的车载智能终端新型汽车摄像装置,移位结构3包括矩形罩31、伺服电机32、主动锥齿轮33、从动锥齿轮34、杆体35、圆盘36和调节组件37,矩形罩31顶侧与连接座2相连接,矩形罩31内部顶侧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有伺服电机32,伺服电机32底部输出端与主动锥齿轮33相连接,主动锥齿轮33右侧与从动锥齿轮34相啮合,从动锥齿轮34内部中侧贯穿固定有杆体35,杆体35右端部与矩形罩31转动连接,并且杆体35左侧贯穿圆盘36中部与调节组件37相连接,圆盘36右侧与矩形罩31相固定,主动锥齿轮33和从动锥齿轮34的大小比例相同,并且主动锥齿轮33和从动锥齿轮34之间的角度为90度,有利于进行转向传动,调节组件37包括框座371、驱动部件372、螺纹杆373、内螺纹块374、支块375和连接头376,框座371右部中侧与杆体35相连接,框座371内部右上侧安装有驱动部件372,驱动部件372左侧与螺纹杆373相连接,螺纹杆373贯穿内螺纹块374内侧与其螺纹连接,内螺纹块374前侧与支块375相连接,支块375左侧中部与连接头376相连接,连接头376底部中侧与上转动头4相连接,框座371底部中侧横向开设有滑动槽,并且连接头376贯穿滑动槽内侧与其横向滑动连接,驱动部件372包括驱动电机3721、主动齿轮3722、从动齿轮3723和转动杆3724,驱动电机3721后侧与框座371相互锁紧固定,驱动电机3721右侧输出端与主动齿轮3722相连接,主动齿轮3722前端面与从动齿轮3723相啮合,从动齿轮3723中部贯穿固定有转动杆3724,转动杆3724左端面与螺纹杆373相连接,并且转动杆3724右端面与框座371转动连接。

本发明通过改进提供一种车联网的车载智能终端新型汽车摄像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通过安装片1将设计安装在车内的车载设备上,然后将电源线8与车载设备相连接,对本设计进行使用;

第二,摄像主体6采集图像信息,并通过摄像主体6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

第三,在需要调节摄像主体6的照射位置时,使用者可通过控制开关9控制启动伺服电机32和驱动电机3721进行调节;

第四,在启动伺服电机32后,伺服电机32通过主动锥齿轮33使从动锥齿轮34转动,从动锥齿轮34通过杆体35带动框座371在圆盘36左侧纵向转动,从而调节摄像主体6纵向的照射位置;

第五,在启动驱动电机3721时,驱动电机3721通过主动齿轮3722带动从动齿轮3723转动,从动齿轮3723通过转动杆3724使螺纹杆373转动,螺纹杆373在与内螺纹块374的配合下带动支块375同步移动,从而支块375通过连接头376在框座371底侧的横向移动使摄像主体6进行横向移动,从而在水平位置上对镜头7的照射位置进行移动调节。

本发明通过改进提供一种车联网的车载智能终端新型汽车摄像装置,通过优化设置了移位结构3,分别以伺服电机32和驱动电机3721作为动力源,在伺服电机32的作用下主动锥齿轮33带动从动锥齿轮34转动,从动锥齿轮34通过杆体35带动调节组件37整体在连接座2左侧转动,从动带动摄像主体6的照射位置纵向调节,并且在驱动电机3721的作用下使转动杆3724带动螺纹杆373转动,进而通过连接头376带动摄像主体6在框座371底部横向移动以调节摄像位置,能多方位调节摄像主体6的照射角度,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车联网的车载智能终端设备的摄像装置结构简单,仅能在固定的位置进行旋转以调节摄像的位置,不便在水平位置和纵向上调节摄像的位置,使记录效果和实用性相对较差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并且本发明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