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415790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的音频模块,所述第二音频模块为所述活动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的音频模块与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二端面设置的音频模块中位于第二握持部的音频t旲块。
[0091]下面举例说明,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时,本体部分与活动部分形成的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如图6所示:情况I)用户使用第一握持方式握持电子设备时图6所示活动部分的第一端面的麦克风I靠近用户耳部,图6所示的本体部分的第二端面的麦克风3靠近用户嘴部,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的显示模块因朝向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手掌的掌心而部分显露;进行语音通话时控制听筒进行音频输出,控制麦克风3进行音频采集,并且,控制听筒使用常规放音时所使用的功率控制参数放音;情况2)用户使用第一握持方式握持电子设备时图6所示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的扬声器3靠近用户耳部,图6所示的活动部分的第一端面的麦克风I靠近用户嘴部,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的显示模块因朝向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手掌的掌心而部分显露;进行语音通话时控制扬声器3进行音频输出,控制麦克风I进行音频采集,并且,由于扬声器3作为听筒使用,因此控制扬声器3使用小于常规放音时所使用的功率控制参数放音。
[0092]3)第三使用模式
[0093]在步骤102中,当所述传感数据表征所述活动部分与所述本体部分形成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且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握持方式时,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三使用模式;其中,
[0094]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表征所述活动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的音频模块的朝向与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的音频模块的朝向相同,所述第二握持方式表征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的显示模块因所述第二握持方式而隐藏。
[0095]相应地,在步骤103中,利用所述第三使用模式对应的工作参数调整第一音频模块处于输出状态,并调整第二音频模块处于采集状态;其中,
[0096]所述第一音频模块为所述活动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的音频模块与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的音频模块中位于第一握持部的音频模块,所述第二音频模块为所述活动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的音频模块与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的音频模块中位于第二握持部的音频t旲块。
[0097]下面举例说明,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处于第三使用模式时,本体部分与活动部分形成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如图5所示,情况I)用户使用第一握持方式握持电子设备时图5所示活动部分的第一端面的听筒靠近用户耳部,图5所示的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的麦克风3靠近用户嘴部,第一端面的显示模块因朝向用户面部而隐藏;进行语音通话时控制听筒进行音频输出,控制麦克风3进行音频采集,并且控制听筒使用常规放音时所使用的功率控制参数放音;情况2)用户使用第一握持方式握持电子设备时图5所示活动部分的第一端面的麦克风2靠近用户嘴部,图5所示的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的扬声器2靠近用户耳部,第一端面的显示模块因朝向用户面部而隐藏;进行语音通话时控制扬声器2进行音频输出,控制麦克风2进行音频采集,并且由于扬声器2作为听筒使用,因此控制扬声器2使用小于常规放音时所使用的功率控制参数放音。
[0098]4)第四使用模式
[0099]在步骤102中,当所述传感数据表征所述活动部分与所述本体部分形成第二相对位置关系,且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握持方式时,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四使用模式;其中,
[0100]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表征所述活动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的音频模块的朝向与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二端面设置的音频模块的朝向相同,所述第二握持方式表征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的显示模块因所述第二握持方式而隐藏,也即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块朝向用户面部。
[0101]相应地,在步骤103中,利用所述第四使用模式对应的工作参数调整第一音频模块处于输出状态,并调整第二音频模块处于采集状态;其中,
[0102]所述第一音频模块为所述活动部分的第二端面设置的音频模块与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的音频模块中位于第一握持部的音频模块,所述第二音频模块为所述活动部分的第二端面设置的音频模块与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的音频模块中位于第二握持部的音频t旲块。
[0103]下面举例说明,电子设备处于第四使用模式时,本体部分与活动部分形成的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如图6所示,情况I)用户使用第二握持方式握持电子设备时图6所示活动部分的第二端面的扬声器I靠近用户耳部,图6所示的本体部分的麦克风3接近用户嘴部,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的显示模块因朝向用户面部而隐藏;进行语音通话时控制扬声器I进行音频输出,控制麦克风3进行音频采集,并且,由于麦克风2作为听筒使用,因此控制扬声器I使用小于常规放音时所使用的功率控制参数放音;情况2)用户使用第二握持方式握持电子设备时图6所示活动部分的第二端面的麦克风2靠近用户嘴部,图6所示的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的扬声器2靠近用户耳部,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的显示模块因朝向用户面部而隐藏;进行语音通话时控制扬声器2进行音频输出,控制麦克风2进行音频采集,并且,由于扬声器2作为听筒使用,因此控制扬声器2使用小于常规放音时所使用的功率控制参数放音。
[0104]实施例二
[0105]本实施例记载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所不,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活动部分和本体部分;活动部分可以通过活动连接件与本体部分连接,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旋转时形成与所述本体部分不同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本体部分可以通过活动连接件与活动部分连接,所述活动部分基于活动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旋转时形成与所述本体部分不同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本体部分与所述活动部分均设置有至少两个音频模块,例如本体部分可以设置音频采集模块(如麦克风)和音频输出模块(如扬声器、听筒),活动部分可以设置音频采集模块和音频输出模块;作为一个示例,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中,活动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有麦克风I和听筒,活动部分的第二端面设置有麦克风2和扬声器1,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有显示模块的端面)设置有扬声器2,本体部分的底部设置有麦克风3,本体部分的第二端面(与第一端面相背的端面)设置有扬声器3。
[0106]基于所述活动部分和所述本体部分还可以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获取感数据;
[0107]所述本体部分还设置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传感数据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使用模式;利用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使用模式对应的工作参数调整所述音频模块的工作状态,以与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使用模式适配。
[0108]电子设备的使用模式与电子设备的握持方式、以及本体部分与活动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应;下面结合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电子设备的握持方式对电子设备的使用模式进行说明:
[0109]I)相对位置关系
[0110]本体部分与活动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当本体部分与活动部分形成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活动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的音频模块的朝向与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的音频模块的朝向相同,也即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与活动部分的第一端面的朝向相同;当本体部分与活动部分形成第二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活动部分的第二端面设置的音频模块的朝向与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的音频模块的朝向相同,也即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与活动部分的第二端面的朝向相背。
[0111]2)握持方式
[0112]电子设备的握持方式包括第一握持方式和第二握持方式,当用户利用第一握持方式握持电子设备接听电话时,本体部分的第二端面朝向用户面部,导致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的显示模块因所述第一握持方式而部分显露;当用户利用第二握持方式握持电子设备接听电话时,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朝向用户面部,导致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的显示模块因所述第二握持方式而隐藏;
[0113]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握持方式和第二握持方式均具有两个握持方向,以图5为例,当本体部分与活动部分形成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如果用户以第一握持方式握持电子设备也即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块朝向用户面部,存在以下两个握持方向:1)握持方向1,听筒靠近用户耳部,扬声器2靠近用户嘴部,用户手指的第一握持部(拇指与食指)靠近活动部分;2)握持方向2,与握持方向I相反,听筒靠近用户嘴部,扬声器2靠近用户耳部,用户手指的第二握持部(小拇指)靠近用户活动部分。
[0114]3)使用模式
[0115]结合上述的相对位置关系和握持方式,本实施例中对电子设备的使用模式约定如下:
[0116]当所述活动部分与所述本体部分形成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且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握持方式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
[0117]当所述活动部分与所述本体部分形成第二相对位置关系,且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握持方式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使用模式;
[0118]当所述活动部分与所述本体部分形成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且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握持方式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三使用模式;
[0119]当所述活动部分与所述本体部分形成第二相对位置关系,且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握持方式,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四使用模式。
[0120]作为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传感数据表征所述活动部分与所述本体部分形成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且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握持方式时,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使用模式;其中,
[0121]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表征所述活动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的音频模块的朝向与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的音频模块的朝向相同,所述第一握持方式表征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一端面设置的显示模块因所述第一握持方式而部分显露;
[0122]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