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_2

文档序号:9457997阅读:来源:国知局
为了实现双连接,需要在物理层上面的数据链路层中分离数据。如上所述,在LTE系统中,数据链路层还细分为MAC层、RLC层、PDCP层这3层。例如如果在MAC层中分离数据,则MAC层的实体为多个。由此,调度器为多个,例如宏无线基站和小无线基站可以分别具有独立的调度器。因此,通过在MAC层中分离数据,能够避免基于所述无线基站之间通信的等待时间的问题,能够实现双连接。与其同样地,即使在RLC层或HXP层中分离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双连接。
[0056]另外,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分离不与双连接等效。这是因为,如一个无线基站具有多个MAC实体的情况那样,还存在即使在数据链路层中分离数据也为一元连接的情况。
[0057]接着,参照图1对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具有无线通信装置1、无线通信装置2、无线通信装置3和上位层通信装置4。
[0058]无线通信装置I和无线通信装置2进行双连接。无线通信装置I是双连接中的主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2是双连接中的辅无线通信装置。
[0059]无线通信装置I和无线通信装置2例如以有线的方式连接。而且,无线通信装置I和无线通信装置2使用连接彼此的有线链路相互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并且,无线通信装置I和无线通信装置2与无线通信装置3通过无线连接。
[0060]无线通信装置I具备控制部14以及具有接收部12和发送部13的通信部11。
[0061]接收部12从上位层通信装置4接收控制数据和用户数据。接收部12向发送部13输出所接收到的控制数据和用户数据。控制数据可以是无线通信装置I自身生成的数据。
[0062]并且,接收部12从无线通信装置3的发送部33接收无线通信装置3的接收部32所具有的数据关联信息(例如表示缓存的数据滞留量的信息、数据的接收状况等与数据有关的信息)。然后,接收部12向控制部14输出从发送部33接收到的数据关联信息。
[0063]发送部13向无线通信装置3的接收部32发送控制数据。并且,发送部13从控制部14接受针对无线通信装置2的数据配送量的通知。然后,发送部13以从控制部14通知的数据配送量经由有线链路向无线通信装置2发送数据。
[0064]控制部14对包含接收部12和发送部13的通信部11的动作进行统一控制。并且,控制部14从接收部12接收无线通信装置3的接收部32所具有的数据关联信息。然后,控制部14使用从接收部12接收到的数据关联信息决定针对无线通信装置2的数据的数据配送量。然后,控制部14向发送部13通知所决定的针对无线通信装置2的数据配送量。
[0065]无线通信装置2具备控制部24以及具有接收部22和发送部23的通信部21。
[0066]接收部22经由有线链路从无线通信装置I的发送部13接收数据。然后,接收部22向发送部23输出所接收到的数据。
[0067]发送部23从接收部22接受数据的输入。然后,发送部23向无线通信装置3的接收部32发送所接收到的数据。
[0068]控制部24对包含接收部22和发送部23的通信部21的动作进行统一控制。
[0069]无线通信装置3具备控制部34以及具有接收部32和发送部33的通信部31。
[0070]接收部32从无线通信装置2的发送部23接收数据。然后,接收部32向控制部34发送自身所具有的数据关联信息(例如表示缓存的数据滞留量的信息、数据的接收状况等与数据有关的信息)。
[0071]发送部33从控制部34接收接收部32所具有的数据关联信息。然后,发送部33向无线通信装置I的接收部12发送接收部32所具有的数据关联信息。
[0072]控制部34对包含接收部32和发送部33的通信部31的动作进行统一控制。并且,控制部34取得接收部32所具有的数据关联信息。然后,控制部34向发送部33发送接收部32所具有的数据关联信息。
[0073]进而,图2是总结无线通信系统的各种结构的概念图。图2的无线通信装置1-1?1-N相当于图1的无线通信装置I和3。如图2所示,能够在各实体及其前后的任意场所分离数据流而成为双连接,任意情况下,能够使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适当地进行自适应。并且,如图2所示,不分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而能够使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自适应。
[0074]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移动台等无线通信装置3向无线通信装置I通知缓存中的信息(例如表示缓存的数据滞留量的信息、数据的接收状况等与数据有关的信息),根据被通知的信息,无线通信装置I控制针对无线通信装置2的数据的配送量。由于无线通信装置3和无线通信装置I以无线方式进行通信,所以,与无线通信装置2对无线通信装置I通知经由有线链路可接收的信息(例如表示缓存的数据滞留量的信息、数据的接收状况等与数据有关的信息)的情况相比,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高速地向对配送量进行控制的无线通信装置I进行通知。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与使用经由有线链路接收到的信息向无线通信装置2发送数据的情况相比,无线通信装置I能够以更加适当的配送量向无线通信装置2发送数据。S卩,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提高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效率。
[0075]实施例2
[0076]接着,对实施例2进行说明。图3是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双连接的概略图。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宏基站100作为图1中的无线通信装置I。并且,具有小基站200作为图1中的无线通信装置2。并且,具有移动台300作为图1中的无线通信装置3。
[0077]移动台300与作为主基站的宏基站100连接。移动台300通过实线箭头所表示的控制面350和虚线箭头所表示的用户面351而与宏基站100连接。并且,移动台300与作为辅基站的小基站200连接。移动台300通过用户面351而与小基站200连接。图3的用户面351表示进行越区切换的情况下的、连接移动台300和小基站200的各用户面351。控制面350相当于“第I逻辑处理主体”的一例。并且,用户面351相当于“第2逻辑处理主体”的一例。
[0078]为了实现业务的分流和越区切换次数的减少,大多采用图3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0079]接着,参照图4对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4是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关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在图4中,具有与图1相同的标号的各部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具有相同功能。
[0080]宏基站100的小区即宏小区包含有多个小小区,该多个小小区包含小基站200的小区。而且,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将宏基站100作为主无线通信装置,将小基站200作为辅无线通信装置,与移动台300之间进行双连接。
[0081]并且,宏基站100、小基站200和移动台300例如使用与HXP层、RLC层、MAC层、
PHY层等多个链路层对应的链路层协议进行通信。
[0082]因此,这里,参照图5对按照每个链路层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在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各链路层执行的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图。这里,在本实施例中,以移动台300从宏基站100和小基站200双方均取得用户数据的情况进行说明。
[0083]宏基站100的通信部11中的接收部12和发送部13使用TOCP层、下行RLC层、MAC层和PHY层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在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记载了通信部11用于实施通信的各层中的rocp层10URLC层102、RLC层103和MAC层104。RLC层102是下行的RLC层,RLC层103是上行的RLC层。
[0084]另外,在这种结构中,构成为在RLC层中使用RLC AM (Acknowledged Mode:确认模式)。在RLC AM中,由于需要针对下行数据接收上行反馈(针对发送的数据的发送确认(ACK或NACK)、通信的控制信息),所以,使用(映射)双向承载(B1-direct1nal Bearer)作为承载。与上行通信的情况同样,由于针对上行数据接收下行反馈,所以使用(映射)双向承载。在明示承载种类的情况下,有时称为AM-DRB。
[0085]作为RLC层的另一个结构,存在使用RLC UM(Unacknowledged Mode:非确认模式)的结构。在RLC UM中,存在与RLC AM同样使用(映射)双向承载的情况和使用单向承载(Un1-direct1nal)的情况。在单向承载的情况下,在下行通信的情况下和上行通信的情况下,PDCP层、RLC层和MAC层均分别仅使用(映射)一个。在明示承载种类的情况下,有时称为 UM-DRB。
[0086]作为RLC层的又一个结构,存在使用RLC TM (Transparent Mode:透明模式)的结构。该结构是实质上不使用RLC层的结构,在下行通信的情况下和上行通信的情况下,PDCP层的数据均直接配送至MAC层。
[0087]在RLC AM 中被映射例如使用 TCP (Transmiss1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的应用,该TCP提供具有可靠性的通信。在RLC UM中被映射例如使用UDPOJserDatagram Protoco1:用户数据报协议)的应用,该UDP提供要求实时性的通信(例如VoIP)ο
[0088]并且,在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作为主无线通信装置的宏基站100在rocp层101与RLC层102之间分离数据面。具体而言,数据面在HXP层101与RLC层102之间被分离,一方进入宏基站100的RLC层102,另一方进入小基站200的RLC层201。
[0089](宏基站的处理)
[0090]对针对移动台300的用户数据发送时的通信部11的处理进行说明。
[0091]通信部11从上位层通信装置4接收HXP层101的用户数据。然后,通信部11在rocp层ιο?中规则地对接收到的用户数据的数据包附加编号(例如按照升序附加连续的编号)。该编号还用于越区切换。在本实施例中,例如,通信部11对送往本装置的RLC层102的数据依次附加奇数编号。并且,通信部11对送往小基站200的RLC层201的用户数据的数据包依次附加偶数编号。进而,通信部11在rocp层101中针对用户数据进行头压缩、安全校验和加密。
[0092]然后,通信部11从rocp层101向RLC层102发送附加了奇数编号的用户数据。并且,通信部11经由有线链路向小基站200的RLC层201发送附加了偶数编号的用户数据。
[0093]这里,参照图6对基于通信部11的用户数据的分配进行说明。图6是用于说明规则地附加了编号的用户数据流的图。图6的虚线所示的四边形表示被发送的用户数据。而且,用户数据内部的编号表示对各用户数据赋予的编号。例如,#1表示赋予了 I的编号的用户数据。
[0094]如箭头111所示,通信部11向RLC层102发送在HXP层101中赋予了 1、3、5、7的编号的数据。并且,如箭头112所示,通信部11向小基站200的RLC层201发送在TOCP层101中赋予了 2、4、6、8的编号的数据。
[0095]进而,对基于通信部11的针对小基站200的RLC层201的用户数据的发送进行详细说明。
[0096]通信部11从移动台300的通信部31接收表示示出了移动台300的缓存状态(例如数据滞留量、数据的接收状态)的信息的rocp状态报告。然后,通信部Ii向控制部14发送所接收到的rocp状态报告。然后,通信部11从控制部14接收针对小基站200的RLC层201的用户数据的配送量的通知。然后,通信部11以从控制部14指定的配送量向小基站200的RLC层201发送用户数据。
[0097]返回图5继续进行说明。通信部11在RLC层102中从HXP层接收用户数据(H)CPPDU)。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作为用户数据的数据包的分割或合并来变更数据包的尺寸。进而,通信部11在RLC层102中对从rocp层接收到的数据包(rocp PDU)依次赋予RLC层用的编号。然后,通信部11在RLC层102的缓存中蓄积作为用户数据的数据包(RLC PDU)。
[0098]然后,通信部11从MAC层104受理能够向移动台300发送的用户数据的数据量。然后,通信部11从RLC层102的缓存向MAC层104发送与从MAC层104受理的数据量对应的用户数据。
[0099]通信部11在MAC层104中使用从RLC层102接收到的用户数据(RLC PDU)组成发送量的数据(例如进行MAC头的附加等而生成MAC PDU)。然后,通信部11在MAC层104中进行数据发送的调度,向移动台300输出按照调度而组成的数据。这里,在图5中,记载了通信部11的MAC层104和移动台300的MAC层301进行通信,但是,实际上经由PHY层等进行通?目。
[0100]接着,对从移动台300接收用户数据时的通信部11的处理进行说明。
[0101]通信部11在MAC层104中进行用户数据接收的调度,按照调度而从移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