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装置、监控系统以及监控方法_4

文档序号:9932917阅读:来源:国知局
监视影像上的位置,在该对象区域输入画面上显示有监视影像。用户使用鼠标等输入设备6来在监视影像上进行指定呈矩形的对象区域的一个顶点及其对角方向的另一个顶点的操作。例如,进行以下的拖放(Drag and drop)操作:点击一个顶点,拖拽到另一个顶点后释放。通过该操作,能够输入对象区域的位置。
[0093 ]接着,说明设定与副图像有关的各种条件的处理。图8A、图8B、图8C是表示图6所示的监视器7所显示的副图像设定画面的说明图。
[009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处理条件设定部36中,进行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来设定与副图像有关的各种条件的处理,此时,在监视器7上显示图8A、图SB、图SC所示的副图像设定画面。该副图像设定画面用于由用户指定与副图像有关的各种条件,如图8A所示,在该副图像设定画面上,设置有配置位置设定模式选择部61、尺寸设定模式选择部62、倍率指定部63以及尺寸指定部64。
[0095]在配置位置设定模式选择部61中,用户选择与副图像的配置位置有关的设定模式。在配置位置设定模式选择部61中,如图SB所示,能够通过下拉菜单来选择固定设定、动态设定(无关联性评价)以及动态设定(有关联性评价)中的任一设定模式。在固定设定中,将副图像的配置位置直接设定为在初始设定中预先决定的位置。在动态设定(无关联性评价)中,仅以滞留度低为条件来决定副图像的配置位置。在动态设定(有关联性评价)中,如上所述那样根据基于滞留状态的关联性评价来决定副图像的配置位置。
[0096]此外,也可以在配置位置设定模式选择部61中设置使用户任意地指定副图像的配置位置的模式。
[0097]在尺寸设定模式选择部62中,用户选择与副图像的尺寸有关的设定模式。在尺寸设定模式选择部62中,如图8C所示,能够通过下拉菜单来选择固定设定、倍率指定以及尺寸指定中的任一设定模式。在固定设定中,将预先设定的尺寸(或倍率)作为副图像的尺寸。在倍率指定中,将以由倍率指定部63指定的倍率将原图像放大而得到的放大图像的尺寸作为副图像的尺寸。在尺寸指定中,将由尺寸指定部64指定的尺寸作为副图像的尺寸。
[0098]在倍率指定部63中,用户指定副图像的倍率(放大率)。在尺寸指定部64中,用户指定副图像的尺寸。当在尺寸设定模式选择部62中选择了倍率指定时,能够在倍率指定部63中指定倍率,当在尺寸设定模式选择部62中选择了尺寸指定时,能够在尺寸指定部64中指定尺寸。在图8A所示的例子中,在倍率指定部63和尺寸指定部64中由用户输入数值,从而能够由用户指定任意的倍率和尺寸。
[0099]另外,在图8A所示的例子中,将副图像设为正方形,在尺寸指定部64中,以像素为单位来指定正方形的一个边的长度。此外,也可以将副图像设为任意纵横比的长方形,在尺寸指定部64中,分别指定副图像的纵横的长度。在该情况下,最好在对象区域设定画面(参照图7)中指定了对象区域之后显示该副图像设定画面。另外,也可以是,在副图像设定画面中指定了副图像的纵横的长度之后,在对象区域设定画面中能够以与所指定的纵横的长度对应的纵横比来指定对象区域。
[0100]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由用户自由地选择与副图像的配置位置有关的设定模式以及与副图像的尺寸有关的设定模式,另外,用户能够自由地指定副图像的倍率(放大率)和副图像的尺寸,因此能够根据监视区域的状况、监视业务的内容等来显示适当的副图像,由此能够实现监视业务的高效化。
[0101]接着,说明由图6所示的副图像配置控制部34进行的处理。图9是表示由副图像配置控制部34进行的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010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副图像配置控制部34中,判定对象区域的滞留状态,根据该判定的结果来针对候选区域评价其与对象区域之间的、与滞留状态有关的关联性,基于该评价的结果来选择最佳的候选区域以决定副图像的配置位置。
[0103]具体地说,首先,在副图像配置控制部34的对象区域判定部51中,基于平均滞留时间来判定对象区域的滞留状态(ST1I)。接着,在候选区域评价部52中,在判定为对象区域处于滞留状态的情况下(ST102:“是”),针对候选区域计算第一评价值(ST103)。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对象区域处于非滞留状态的情况下(ST102:“否”),针对候选区域计算第二评价值(ST104)o
[0104]然后,在配置位置决定部53中,基于第一评价值或第二评价值来选择最佳的候选区域,决定副图像的配置位置(ST105)。此时,选择第一评价值或第二评价值最小的候选区域,将该候选区域的位置作为副图像的配置位置。
[0105]接着,说明由图6所示的副图像配置控制部34的候选区域评价部52进行的候选区域设定处理。图10是说明由候选区域评价部52进行的候选区域设定处理的说明图。
[010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副图像配置控制部34的候选区域评价部52中,以与由副图像生成部33设定的副图像的尺寸相同的尺寸在监视影像上依次设定候选区域,针对各候选区域计算表示与对象区域之间的、与滞留状态有关的关联性的高低的评价值。此时,从规定的开始位置起错开固定的间隔地在监视影像上依次设定候选区域。
[0107]具体地说,在X方向(横向)和Y方向(纵向)上错开固定的间隔地在监视影像上依次设定候选区域。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以监视影像的左上端为开始位置,从该开始位置起沿X方向(横向)错开固定的间隔地依次设定候选区域,当候选区域到达监视影像的右端时,接着,沿Y方向(纵向)错开固定的间隔,在此基础上沿X方向(横向)依次设定候选区域,通过重复这些来以监视影像整体为对象地设定候选区域。
[0108]接着,说明由图6所示的副图像配置控制部34的候选区域评价部52进行的评价值计算处理。
[010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副图像配置控制部34的候选区域评价部52中,针对各候选区域计算表示与对象区域之间的、与人物的滞留状态有关的关联性的高低的评价值。该评价值根据对象区域的滞留状态而不同,在对象区域处于滞留状态的情况下计算第一评价值,在对象区域处于非滞留状态的情况下计算第二评价值。
[0110]如下式所示,对象区域处于滞留状态的情况下的第一评价值SI为对滞留度F和总滞留时间T分别乘以规定的权重系数Wa 1、Wb I而得到的值之和。
[0111]Sl=FXffal+TXffbl
[0112]在此,在滞留度F和总滞留时间T的值均小的情况下,第一评价值SI变小。
[0113]另外,如下式所示,对象区域处于非滞留状态的情况下的第二评价值S2为对滞留度F和总滞留时间T的倒数分别乘以规定的权重系数Wa2、Wb2而得到的值之和。
[0114]S2=FXffa2+l/TXffb2
[0115]在此,在滞留度F的值小且总滞留时间T的值大的情况下,第二评价值S2变小。
[0116]当像这样在候选区域评价部52中计算出第一评价值或第二评价值时,接着,在配置位置决定部53中进行以下处理:基于第一评价值或第二评价值来选择最佳的候选区域,基于该候选区域的位置来决定副图像的配置位置。
[0117]在该配置位置决定处理中,选择第一评价值或第二评价值最小的候选区域。由此,在对象区域处于滞留状态的情况下,选择滞留度和总滞留时间的值均小的候选区域,在对象区域处于非滞留状态的情况下,选择滞留度的值小且总滞留时间的值大的候选区域。
[0118]此外,评价值的计算式中使用的权重系数¥&1、¥131、¥&2、¥匕2只要以常数给出即可,但是也可以能够由用户适当变更以得到适当的评价结果。
[0119]另外,在配置位置决定处理中,有时会发现多个第一评价值或第二评价值相同的候选区域,在该情况下,可以基于预先设定的条件来将候选区域限定为一个,但是也可以对第一评价值或第二评价值相同的多个候选区域进行画面显示,使得能够由用户进行选择。
[012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监视影像整体为对象来设定候选区域,但是在该情况下,有时会将大幅远离对象区域的位置决定为副图像的配置位置,从而成为对象区域同与其对应的副图像大幅相离的状态,用户要耗费工时来找出与对象区域对应的副图像。因此,最好在距对象区域比较近的位置决定副图像的配置位置,由此,能够减少用户的视线移动,提尚监视业务的尚效性。
[0121]在此,为了在距对象区域比较近的位置决定副图像的配置位置,只要在设定候选区域时将候选区域的设定范围限定于距对象区域规定的距离以下的区域即可。另外,也可以从基于滞留信息的评价值小的候选区域中选择距对象区域的距离短的候选区域。
[0122]另外,也可以是,以使距对象区域的距离反映到候选区域的评价值中的方式设定评价值的计算式。在该情况下,只要将评价值的计算式设定为在距对象区域的距离长的情况下评价值变大即可。例如,只要对评价值的计算式追加与从对象区域到候选区域的距离成正比的项即可。这样,当距对象区域的距离大时,评价值变大,通过选择评价值小的候选区域来选择距对象区域的距离短的候选区域。
[0123]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处理条件设定部(对象区域设定部)36中,根据用户的操作输入来在监视影像上设定对象区域,在滞留信息获取部32中,观测监视影像中出现的人物的滞留状况,获取表示该人物的滞留状况的滞留信息,在副图像生成部33中生成副图像,在副图像配置控制部34中,基于由滞留信息获取部32获取到的滞留信息,来控制副图像在监视影像上的配置位置,在输出控制部35中,基于由副图像配置控制部34决定的副图像的配置位置,来生成将副图像合成在监视影像上而得到的监控影像,并将该监控影像输出到显示装置。由此,基于人物的滞留状况来控制副图像在监视影像上的配置位置,因此能够将副图像配置于监视影像上的适当位置。因此,副图像不会成为监视业务的妨碍,能够尚效地完成监视业务。
[0124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