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起吊物件防摔落的锁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07642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起吊物件防摔落的锁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扣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起吊物件防摔落的锁扣装置。
背景技术
物件的起吊是一种将物件吊起处于空中状态的过程,它出现在许多不同的场合,如在货物的装卸过程中,或是在一些大型工件的装配过程中,或是在一些用于提供操作者可在高空进行作业的吊架中等等,人们较常见的是对货物的起吊装卸,这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后,各种生活物质和生产物质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这种产品的极大丰富迅速带来了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各种物品南来北往,而在货物的运输过程中,常常出现铁路、公路、轮船的联运,这就使得对货物的吊装成为十分的必要,如货物由铁路运至港口后,就需对货物进行吊装将其装上货轮,由货轮进行转运,在货轮到达目的地后,还要通过对货物的吊装将其装上铁路货车或是陆路汽车进行转运,采用吊装就使得货物的装卸十分的方便。
早先对物件的起吊,是采用绳索将物件捆牢,而后利用吊车的吊钩钩挂在捆绳上而将物件吊起,但是这种起吊方式既不安全也无法实现自动操作而较少被采用。现在使用较多的一种对物件的起吊方式,是在吊车中采用倒T形钩,而在物件上设有一字形孔,起吊时,是将吊车倒T形钩的一字形头与物件上的一字形孔相对,而后套入一字形孔,套入后,通过吊车操作人员的操作将倒T形钩转动90°,使倒T形钩的一字形头与物件上的一字形孔呈垂直交叉,则吊车再向上提起倒T形钩时,其倒T形钩无法从物件上的一字形孔中脱出,倒T形钩会带动物件一同吊起,从而实现了对物件的起吊,物件放下后,再使倒T形钩转动90°,则倒T形钩转至与一字形孔相同的排列方向,倒T形钩可以从物件上的一字形孔中脱出,从而实现了物件起吊过程的机械操作,但是由于控制倒T形钩进行转动的是按钮,它在提供人们操作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误操作的可能,也就是说当物件被吊至空中时,由于可能发生的人为误操作而使倒T形钩转动90°,则倒T形钩就会从物件上的一字形孔中脱出而造成物件的摔落,这无论是对于货物装卸过程的使用,还是大型工件装配过程的使用都将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而对于在提供操作者可在高空进行作业的吊架中来使用时,更是造成对人体生命安全的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起吊物件防摔落的锁扣装置,通过对起吊过程中吊车倒T形钩的锁定,可以消除物件起吊过程中因人为的误操作所可能产生的摔落隐患。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起吊物件防摔落的锁扣装置,它包括装置在物件上的可与吊车倒T形钩相配合使用的一字形孔;和装置在一字形孔下的固定框架,固定框架内依次装有限位转块、顶销、键条、弹簧,限位转块可旋转固定于固定框架的上部,限位转块的上部设有与一字形孔相对应且可配合吊车倒T形钩插入的上沟槽,限位转块的底部设有可配合键条顶入的底沟槽,限位转块的中间自上而下设有连通于上沟槽和底沟槽之间的中孔;顶销滑动穿套在限位转块的中孔内,并与限位转块之间设有向上的限位结构;顶销的底端与键条相贴靠,键条的两端定位在固定框架两侧框的竖向滑槽中,并可在滑槽内上、下滑动;弹簧压套在键条底端与固定框架底框之间。
所述的一字形孔与固定框架形成一体,一字形孔开设在固定框架的顶端。
所述的固定框架上部设有圆孔,限位转块卡压在圆孔上端面的边缘,一弹簧挡圈卡置在圆孔下端面的边缘与限位转块之间。
所述的限位转块为圆柱状一体形成的二层台体,限位转块与固定框架圆孔上端面边缘的卡压为上台体的底端边缘压靠在固定框架圆孔上端面的边缘。
所述的限位转块为圆柱状一体形成的二层台体,其下台体穿过固定框架的圆孔并向下延伸,其穿出圆孔的下台体处设有环形凹槽,弹簧挡圈嵌压在环形凹槽中。
所述的上沟槽为一字形开口槽,槽底设有与吊车倒T形钩头部相适配的呈渐次收窄的斜面。
所述的底沟槽为一字形开口槽,底沟槽与上沟槽的排列方向呈垂直交叉状。
所述的底沟槽为十字形开口槽,设为垂直交叉的第一沟道和第二沟道,键条被顶置在第一沟道内。
所述的顶销下部的外壁设有台阶,限位转块的中孔下部的孔壁设有台阶,顶销外壁台阶与限位转块中孔孔壁台阶之间的相配合构成顶销的向上限位结构。
所述的键条底端设有向上的凹口,固定框架底框设有向下的凹口,弹簧两端定位在键条底端凹口与固定框架底框凹口之间。
所述的顶销上端部伸出上沟槽槽底的长度大于键条上端面顶入底沟槽的深度。
使用过程中,当吊车的倒T形钩未插入一字形孔时,限位转块的上沟槽其一字形沟槽的排列方向与一字形孔的排列方向相同,当底沟槽采用一字形开口槽时,则键条被弹簧顶压在限位转块的底端面,此时的键条未进入限位转块的底沟槽,而是与底沟槽呈垂直交叉状,则限位转块呈可旋转状态;当底沟槽采用十字形开口槽时,则键条被弹簧顶压在第一沟道内,此时的限位转块是不能旋转的;顶销则自然贴靠在键条的上端。
当吊车的倒T形钩插入一字形孔时,也同时进入限位转块的上沟槽,倒T形钩的自然重力会将顶销下压,顶销的下压也同时使键条下移,键条下移后,当底沟槽采用一字形开口槽时,键条就离开了限位转块的下端面;当底沟槽采用十字形开口槽时,键条就脱出底沟槽的第一沟道,上述无论何种情况,此时的限位转块都呈可旋转状态,可以通过操作人员的操作使吊车的倒T形钩转动90°,倒T形钩转动90°后与一字形孔呈垂直交叉状,则吊车起吊时,再向上提起倒T形钩,其倒T形钩无法从一字形孔中脱出,形成对物件的起吊,与此同时,倒T形钩的转动也带动了限位转块的转动,限位转块也转动了90°,限位转块转动90°后,在底沟槽采用一字形开口槽的情况下,其底沟槽也被转动90°,由于键条被定位而没有转动,则底沟槽就由原来与键条的垂直相交叉变成了同方向,键条在弹簧张力的作用下,沿着固定框架两侧框的竖向滑槽向上移动而被顶入底沟槽,键条进入底沟槽后,由于键条不能转动,从而也使限位转块不能转动;在底沟槽采用十字形开口槽的情况下,底沟槽同样也被转动90°,由于键条被定位而没有转动,则底沟槽的第一沟道就由原来与键条的同方向变成垂直相交叉,而底沟槽的第二沟道就由原来与键条的垂直相交叉变成了同方向,键条在弹簧张力的作用下,沿着固定框架两侧框的竖向滑槽向上移动而被顶入底沟槽的第二沟道,键条进入底沟槽的第二沟道后,由于键条不能转动,从而也使限位转块不能转动;在键条上顶时也同时使顶销上顶,则顶销的上端部由限位转块的中孔伸出上沟槽槽底,在顶销外壁台阶与限位转块中孔孔壁台阶之间的相配合下,顶销的向上受到限位,顶销的上端部伸出上沟槽槽底一定长度,限位转块不能转动后,限位转块的上沟槽也形成了对倒T形钩的一字形头的卡置,使起吊后而卡置在一字形孔底端的倒T形钩不能转动,此时的倒T形钩相当于被锁扣状态,这样,在物件起吊至空中后,即使有误操作发生,也无法使倒T形钩转动,从而防止了倒T形钩从一字形孔的脱出,也即防止了起吊物件从空中的摔落。
起吊过程完成后,物件被放置于地面,通过吊车上操作人员的操作控制,使倒T形钩继续下行,倒T形钩的向下移动会推压顶销下移,而顶销的下移又会推顶键条压缩弹簧而向下移动,在顶销的推动下,键条压缩弹簧,键条定位于固定框架两侧框竖向滑槽中的两端部在滑槽内同时向下滑动,当倒T形钩下移至上沟槽的槽底时,由于顶销上端部伸出上沟槽槽底的长度大于键条上端面嵌入底沟槽的深度,则键条完全脱出一字形底沟槽或十字形底沟槽的第二沟道,由于键条脱出了底沟槽,从而失去对限位转块的卡置,限位转块又呈可转动状态,此时可以通过吊车操作使倒T形钩转动90°,则倒T形钩就在上沟槽内带动限位转块一起转动90°,倒T形钩转动90°后,就与一字形孔呈同向排列,向上提起倒T形钩,倒T形钩就会从一字形孔中脱出,从而完成了物件的起吊过程,而限位转块转动90°后,限位转块的一字形底沟槽则又由与键条的同方向变成了垂直相交叉,键条没有卡置在限位转块的一字形底沟槽内,限位转块仍然呈可旋转状态,或者是在底沟槽为十字形开口槽的情况下,键条重新卡入底沟槽的第一沟道,等待下一次的动作;无论何种情况,限位转块的上沟槽都会与一字形孔呈同向排列,当要再一次起吊物件时,则可将倒T形钩放入一字形孔,并重复上述过程。
在上述使用过程中,采用十字形的底沟槽比采用一字形的底沟槽将带来更好的效果,这是由于底沟槽的第一沟道可以对限位转块起到定位作用,使限位转块的上沟槽与一字形孔对准,防止产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装置在物件上的可与吊车倒T形钩相配合使用的一字形孔和装置在一字形孔下的固定框架,且在固定框架内依次装有限位转块、顶销、键条、弹簧,来构成锁扣装置,通过键条的上下滑动来产生对限位转块的限位和松驰,使得倒T形钩在进入一字形孔后的上沟槽时,在键条的配合下,实现可转动和不可转动的两种状态,从而实现了倒T形钩在一字形孔内的锁固作用,也即倒T形钩可以被固定在与一字形孔相交错的位置上,防止了起吊物件在空中时因人为的误操作所可能产生的摔落现象,且这种实现方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锁扣效果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起吊物件防摔落的锁扣装置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向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与倒T形钩相配合的使用状态一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与倒T形钩相配合的使用状态一的俯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与倒T形钩相配合的使用状态二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与倒T形钩相配合的使用状态二的俯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与倒T形钩相配合的使用状态三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与倒T形钩相配合的使用状态三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起吊物件防摔落的锁扣装置,它包括装置在物件上的可与吊车倒T形钩2相配合使用的一字形孔1;和装置在一字形孔1下的固定框架31,固定框架31内依次装有限位转块32、顶销33、键条34、弹簧35,限位转块32可旋转固定于固定框架31的上部,限位转块32的上部设有与一字形孔1相对应且可配合吊车倒T形钩2插入的上沟槽321,限位转块32的底部设有可配合键条34顶入的底沟槽322,限位转块32的中间自上而下设有连通于上沟槽321和底沟槽322之间的中孔;顶销33滑动穿套在限位转块32的中孔内,并与限位转块32之间设有向上的限位结构;顶销33的底端与键条34相贴靠,键条34的两端定位在固定框架31两侧框的竖向滑槽311中,并可在滑槽311内上、下滑动;弹簧35压套在键条34底端与固定框架31底框之间。
其中,一字形孔1可以与固定框架31形成一体,也可以是相分离的结构,一体时一字形孔1开设在固定框架31的顶端;在固定框架31上部设有圆孔,限位转块32卡压在圆孔上端面的边缘,一弹簧挡圈36卡置在圆孔下端面的边缘与限位转块32之间;限位转块32为圆柱状一体形成的二层台体,限位转块32与固定框架31圆孔上端面边缘的卡压为上台体的底端边缘压靠在固定框架31圆孔上端面的边缘;限位转块32其下台体穿过固定框架31的圆孔并向下延伸,其穿出圆孔的下台体处设有环形凹槽,弹簧挡圈36嵌压在环形凹槽中;上沟槽321为一字形开口槽,槽底设有与吊车倒T形钩2头部相适配的呈渐次收窄的斜面;底沟槽322为一字形开口槽,底沟槽322与上沟槽321的排列方向呈垂直交叉状;在顶销33下部的外壁设有台阶,限位转块32的中孔下部的孔壁设有台阶,顶销33外壁台阶与限位转块32中孔孔壁台阶之间的相配合构成顶销33的向上限位结构;键条34底端设有向上的凹口,固定框架31底框设有向下的凹口,弹簧35两端定位在键条34底端凹口与固定框架31底框凹口之间;顶销33上端部伸出上沟槽321槽底的长度大于键条34上端面顶入底沟槽322的深度。
使用过程中,当吊车的倒T形钩2未插入一字形孔1时,参见图1、图2、图3所示,限位转块32的上沟槽321其一字形沟槽的排列方向与一字形孔1的排列方向相同,而键条34被弹簧35顶压在限位转块32的底端面,此时的键条34未进入限位转块32的底沟槽322,而是与底沟槽322呈垂直交叉状,则限位转块32呈可旋转状态,顶销33则自然贴靠在键条34的上端。
如图4、图5所示,当吊车的倒T形钩2插入一字形孔时,也同时进入限位转块32的上沟槽321,倒T形钩2的自然重力会将顶销33下压,顶销33的下压也同时使键条34下移,键条34下移后就离开了限位转块32的下端面,由于此时的限位转块32呈可旋转状态,可以通过操作人员的操作使吊车的倒T形钩2转动90°。如图6、图7所示,倒T形钩2转动90°后与一字形孔1呈垂直交叉状,则吊车起吊时,再向上提起倒T形钩2,如图8、图9所示,其倒T形钩2无法从一字形孔1中脱出,形成对物件的起吊,与此同时,倒T形钩2的转动也带动了限位转块32的转动,限位转块32也转动了90°,限位转块32转动90°后,其底沟槽322也被转动90°,由于键条34被定位而没有转动,则底沟槽322就由原来与键条34的垂直相交叉变成了同方向,键条34在弹簧35张力的作用下,沿着固定框架31两侧框的竖向滑槽311向上移动而被顶入底沟槽322,键条34进入底沟槽322后,由于键条34不能转动,从而也使限位转块32不能转动,在键条34上顶时也同时使顶销33上顶,则顶销33的上端部由限位转块32的中孔伸出上沟槽321槽底,在顶销33外壁台阶与限位转块32中孔孔壁台阶之间的相配合下,顶销33的向上受到限位,顶销33的上端部伸出上沟槽321槽底一定长度,限位转块32不能转动后,限位转块32的上沟槽321也形成了对倒T形钩2的一字形头的卡置,使起吊后而卡置在一字形孔1底端的倒T形钩2不能转动,此时的倒T形钩2相当于被锁扣状态,这样,在物件起吊至空中后,即使有误操作发生,也无法使倒T形钩2转动,从而防止了倒T形钩2从一字形孔1的脱出,也即防止了起吊物件从空中的摔落。
起吊过程完成后,物件被放置于地面,通过吊车上操作人员的操作控制,使倒T形钩2继续下行,倒T形钩2的向下移动会推压顶销33下移,而顶销33的下移又会推顶键条34压缩弹簧35而向下移动,在顶销33的推动下,键条34压缩弹簧35,键条34定位于固定框架31两侧框竖向滑槽311中的两端部在滑槽311内同时向下滑动,当倒T形钩2下移至上沟槽321的槽底时,由于顶销33上端部伸出上沟槽321槽底的长度大于键条34上端面嵌入底沟槽322的深度,则键条34完全脱出底沟槽322,由于键条34脱出了底沟槽322,从而失去对限位转块32的卡置,限位转块32又呈可转动状态,此时可以通过吊车操作使倒T形钩2转动90°,则倒T形钩2就在上沟槽321内带动限位转块32一起转动90°,倒T形钩2转动90°后,就与一字形孔1呈同向排列,向上提起倒T形钩2,倒T形钩2就会从一字形孔1中脱出,从而完成了物件的起吊过程,而限位转块32转动90°后,限位转块32的底沟槽322则又由与键条34的同方向变成了垂直相交叉,键条34没有卡置在限位转块32的底沟槽322内,限位转块32仍然呈可旋转状态,同时限位转块32的上沟槽321与一字形孔1呈同向排列,当要再一次起吊物件时,则重复上述过程。
当将上述底沟槽由一字形改为十字形后,其十字形的第一沟道对限位转块具有定位作用,防止限位转块的上沟槽与一字形孔相偏离。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起吊物件防摔落的锁扣装置,它包括装置在物件上的可与吊车倒T形钩相配合使用的一字形孔;和装置在一字形孔下的固定框架,其特征在于固定框架内依次装有限位转块、顶销、键条、弹簧,限位转块可旋转固定于固定框架的上部,限位转块的上部设有与一字形孔相对应且可配合吊车倒T形钩插入的上沟槽,限位转块的底部设有可配合键条顶入的底沟槽,限位转块的中间自上而下设有连通于上沟槽和底沟槽之间的中孔;顶销滑动穿套在限位转块的中孔内,并与限位转块之间设有向上的限位结构;顶销的底端与键条相贴靠,键条的两端定位在固定框架两侧框的竖向滑槽中,并可在滑槽内上、下滑动;弹簧压套在键条底端与固定框架底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起吊物件防摔落的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字形孔与固定框架形成一体,一字形孔开设在固定框架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起吊物件防摔落的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框架上部设有圆孔,限位转块卡压在圆孔上端面的边缘,一弹簧挡圈卡置在圆孔下端面的边缘与限位转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起吊物件防摔落的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转块为圆柱状一体形成的二层台体,限位转块与固定框架圆孔上端面边缘的卡压为上台体的底端边缘压靠在固定框架圆孔上端面的边缘,限位转块的下台体穿过固定框架的圆孔并向下延伸,其穿出圆孔的下台体处设有环形凹槽,弹簧挡圈嵌压在环形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起吊物件防摔落的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沟槽为一字形开口槽,槽底设有与吊车倒T形钩头部相适配的呈渐次收窄的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起吊物件防摔落的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沟槽为一字形开口槽,底沟槽与上沟槽的排列方向呈垂直交叉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起吊物件防摔落的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沟槽为十字形开口槽,设为垂直交叉的第一沟道和第二沟道,键条被顶置在第一沟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起吊物件防摔落的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销下部的外壁设有台阶,限位转块的中孔下部的孔壁设有台阶,顶销外壁台阶与限位转块中孔孔壁台阶之间的相配合构成顶销的向上限位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起吊物件防摔落的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键条底端设有向上的凹口,固定框架底框设有向下的凹口,弹簧两端定位在键条底端凹口与固定框架底框凹口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起吊物件防摔落的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销上端部伸出上沟槽槽底的长度大于键条上端面顶入底沟槽的深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起吊物件防摔落的锁扣装置,它包括装置在物件上的可与吊车倒T形钩相配合使用的一字形孔和装置在一字形孔下的固定框架,固定框架内依次装有限位转块、顶销、键条、弹簧,通过键条的上下滑动来产生对限位转块的限位和松驰,使得倒T形钩在进入一字形孔后的上沟槽时,在键条的配合下,实现可转动和不可转动的两种状态,从而实现了倒T形钩在一字形孔内的锁固作用,也即倒T形钩可以被固定在与一字形孔相交错的位置上,防止了起吊物件在空中时因人为的误操作所可能产生的摔落现象,且这种实现方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锁扣效果好。
文档编号B66C1/36GK2705437SQ20042004108
公开日2005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31日
发明者王海洪, 欧家乐 申请人:王海洪, 欧家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