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双向超速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637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梯双向超速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运行安全保护装置,特别是一种电梯双向超速安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梯双向超速保护装置一般由夹绳装置、双向限速装置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控制绳组成,如中国专利ZL02263084.8所公开的一种“电梯双向超速保护装置”。其夹绳装置一般由架体及装置于架体上的二蓄能弹簧机构、带有动制动板的制动架、定制动板、脱钩机构等部件组成,其中,二蓄能弹簧机构装置于架体内底部,且二蓄能弹簧机构的顶部通过一销轴连接在一起,并且该销轴两端部穿置在架体两侧板上设有的腰形孔中;制动架则通过设置在架体两外侧面的上、下支承臂而装置在架体的端部上,并且还通过设置在架体两外侧面的且与销轴两端相连接的两连动臂而与二蓄能弹簧机构相连接;定制动板则相对应地固定在架体的端面上与制动架上的动制动板相配合工作;而脱钩机构而装置在二蓄能弹簧机构后方的架体中且通过一控制绳与双向限速装置相连接来进行控制和触发二蓄能弹簧机构动作,进而达到控制制动架的动制动板与定制动板对电梯轿厢的曳引钢丝绳进行夹紧刹车的。然而,这种结构的夹绳装置由于只简单地采用定制动板与动制动板对发生超速运行时的电梯轿厢曳引钢丝绳进行立即夹紧的制动刹车的,而在当电梯发生异常的超速运行时,在实际制动刹车过程中,这种单方面制动刹车方式是极容易被电梯轿厢超速运行时产生贯性冲击力的冲击而产生制动打滑或刹车失灵的现象,从而导致整个保护装置失效,引发电梯轿厢冲顶或坠梯的安全事故发生。而其双向限速装置则由支架体及依序装置于支架体上的绳轮、固定摩擦轮、小摩擦轮、装置在绳轮两侧面的离心片和装置在离心片上的突齿、压缩量调节装置、限位开关触动机构以及与其相连接的限位开关等部件构成,使得其整个限速装置的结构非常复杂、制造成本高,从而导致故障发生率高、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确保电梯超速运行安全、刹车制动效果好,且结构合理、简单,故障发生率低、维护成本低的电梯双向超速安全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梯双向超速保护装置,包括由架体、二蓄能弹簧机构、带动制动板的制动架、定制动板、脱钩机构组成的夹绳装置、双向限速装置及连接于夹绳装置与双向限速装置之间的控制绳,其特点在于所述制动架的动制动板与定制动板之间设有可在二制动板之间形成向上滑动刹车制动的楔形制动板,且在制动架的动制动板上相对应地设有与楔形制动板相互配合制动的楔形面。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简单,制造和装配较为方便,上述楔形制动板包括楔形固定板及装置于楔形固定板上的闸瓦板,其中,所述楔形固定板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楔形制动板的导柱,上述制动架上相对应地设有可供导柱安装和上下滑动的条形导向孔,所述楔形制动板通过其导柱穿置安装在条形导向孔中而可上、下滑动地装置在制动架上。
为使上述脱钩机构动作灵敏、可靠,而且结构简单、合理和方便手动复位,上述脱钩机构包括脱钩臂、带手柄的偏心轮,其中,所述脱钩臂上部设有一脱钩扣位,且其底部设有可供控制绳穿置连接的连接孔,所述偏心轮的其中一侧面相对应地设有与脱钩扣位相配合工作的脱钩柱,所述脱钩臂通过穿过其上部的一销轴而可摆动地装置于架体,并且通过连接于其底部的连接孔的控制绳而与上述双向限速装置相连接,所述偏心轮通过穿过其上设有的穿孔的销轴可摆动地装置于二蓄能弹簧机构之间的上方的架体上,并且通过其脱钩柱锁扣在脱钩臂的脱钩扣位上而实现其对二蓄能弹簧机构的压迫蓄能。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夹绳装置的定制动板与动制动板之间设有可在其之间形成向上滑动刹车制动的楔形制动板及在动制动板上相对应地设有与楔形制动板相互配合制动的楔形面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夹绳装置在电梯轿厢超出双向限速装置设定的额定速度运行的夹绳刹车制动过程中,在动制动板带动楔形制动板往内夹压电梯轿厢的曳引钢丝绳的同时在曳引钢丝绳磨擦带动下,使楔形制动板向上运动夹紧曳引钢丝绳,并有效利用楔形制动板与动制动板的楔形面的相互配合,使楔形制动板对曳引钢丝绳越夹越紧,从而达到刹车制动可靠、制动效果好、安全性能高的目的,并还有效达到防止刹车制动过程中出现打滑或刹车制动失效的现象,进而全面确保电梯安全、可靠运行的效果。又由于采用由脱钩臂、带手柄的偏心轮组成的脱钩机构结构,使本实用新型在刹车制动后,需要通过人工手动复位,才能恢复正常运行。从而有效地避免曳引钢丝绳受制动后,因受轿厢重力作用重新发生下坠的现象,达到进一步地确保电梯安全性能和使本实用新型更符合国家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要求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绳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夹绳装置的左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夹绳装置的右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梯双向超速保护装置,其包括由架体11、二蓄能弹簧机构12、带动制动板131的制动架13、定制动板14、脱钩机构15组成的夹绳装置1、双向限速装置2及连接于夹绳装置1与双向限速装置2之间的控制绳3。为有效解决现有的夹绳装置所存在的制动不可靠、容易产生制动打滑或刹车失灵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制动架13的动制动板131与定制动板14之间设有可在二制动板之间形成向上滑动刹车制动的楔形制动板4,且在制动架13的动制动板131上相对应地设有与楔形制动板4相互配合制动的楔形面132。这样,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夹绳装置1在电梯轿厢超出双向限速装置2设定的额定速度运行的夹绳刹车制动过程中,在动制动板131带动楔形制动板往内夹压电梯轿厢的曳引钢丝绳50的同时在曳引钢丝绳50磨擦带动下,使楔形制动板4向上运动夹紧曳引钢丝绳50,并有效利用楔形制动板4与动制动板131的楔形面132的相互配合,使楔形制动板4对曳引钢丝绳50越夹越紧,从而达到刹车制动可靠、制动效果好、安全性能高的目的,并还有效达到防止刹车制动过程中出现打滑或刹车制动失效的现象,进而全面确保电梯安全、可靠运行的效果。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简单,制造和装配较为方便,又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上述楔形制动板4包括楔形固定板41及装置于楔形固定板41上的闸瓦板42,其中,所述楔形固定板41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楔形制动板4的导柱411,上述制动架13上相对应地设有可供导柱411安装和上下滑动的条形导向孔132,所述楔形制动板4通过其导柱411穿置安装在条形导向孔132中而可上、下滑动地装置在制动架13上。为使上述脱钩机构15动作灵敏、可靠,而且结构简单、合理和方便手动复位,如图1、图2及图4所示,上述脱钩机构15包括脱钩臂151、带手柄154的偏心轮155,其中,所述脱钩臂151上部设有一脱钩扣位152,且其底部设有可供控制绳3穿置连接的连接孔153,所述偏心轮155的其中一侧面相对应地设有与脱钩扣位152相配合工作的脱钩柱156,所述脱钩臂151通过穿过其上部的一销轴16而可摆动地装置于架体11,并且通过连接于其底部的连接孔153的控制绳3而与上述双向限速装置2相连接,所述偏心轮155通过穿过其上设有的穿孔的销轴17可摆动地装置于二蓄能弹簧机构12之间的上方的架体11上,并且通过其脱钩柱156锁扣在脱钩臂151的脱钩扣位152上而实现其对二蓄能弹簧机构12的压迫蓄能。使本实用新型在刹车制动后,需要通过人工手动拨下偏心轮155上的手柄154,使偏心轮155压下二蓄能弹簧机构12,使二蓄能弹簧机构12回复蓄能状态,并且使偏心轮155上的脱钩柱156扣在脱钩臂151上的脱钩扣位152上,才能使制动架13松开,使曳引钢丝绳50恢复正常运行。从而有效地避免曳引钢丝绳50受制动后,因受轿厢重力作用重新发生下坠的现象,达到进一步地确保电梯安全性能和使本实用新型更符合国家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要求的效果。又为了有效解决现有的双向限速装置由于结构非常复杂、制造成本高所带来的故障发生率高、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如图1所示,上述双向限速装置2包括支架体21、绳轮22、双向齿轮23、上下方向控制开关24、硅爪25、二离心锤26及由安装架5及装置于安装架5上的轴臂6和装置于轴臂6上的弹簧7、调节螺母8组成的二刹车控制机构27、28,其中,所述支架体21设有用于安装上下方向控制开关24的固定架10,所述双向齿轮23的其中一侧设有用于与轴臂6相连接的导向螺栓231,所述轴臂6的下部相对应地设有可供导向螺栓231穿置连接的弧形孔61,所述绳轮22、双向齿轮23通过一主轴20同轴装置于支架体21上,所述硅爪25装置于支架体21内侧,所述二离心锤26分别装置于绳轮22两侧的支架体21上,所述二刹车控制机构27、28通过安装架5分别装置于支架体21两端上,并通过套置于双向齿轮23的导向螺栓231上的弧形孔61及调节旋置于轴臂6上的调节螺母8而以一定角度向内倾斜地装置在支架体21上,并且所述二刹车控制机构27、28的安装架5上分别设有确保电梯下行方向安全的压绳块9及可供控制绳3连接的静止支承释放固定点30。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使得其故障率也大大降低、安全性能得到进一步地提高,维护成本得到有效减少。
本实用新型刹车制动原理这样的当双向限速装置2上的上下方向控制开关24检测到绕行在绳轮22上钢丝绳的上行速度超出了双向限速装置2设定的额定速度运行时,双向限速装置2两侧的已调设好的离心锤26碰到双向限速装置2上的电器开关,截断电梯的运作电源,同时硅爪25往双向齿轮23动作,带动刹车控制机构28往绳轮22里靠,控制控制绳3从静止状态失去支承力,拉动脱钩臂151的脱钩扣位152与偏心轮155的脱钩柱156瞬间脱钩,使二蓄能弹簧机构12释放能量带动制动架13往内动作,使楔形制动板4夹紧曳引钢丝绳50,同时在曳引钢丝绳50磨擦带动下,通过楔形制动板4与动制动板131的楔形面132的相互配合,使楔形制动板4对曳引钢丝绳50越夹越紧,迫使电梯停止。从而达到刹车制动可靠、制动效果好、安全性能高的目的。而当双向限速装置2上的上下方向控制开关24检测到绕行在绳轮22上钢丝绳的下行速度超出了双向限速装置2设定的额定速度运行时,硅爪25往双向齿轮23动作,带动刹车控制机构27往绳轮22里靠,通过压绳块9往绳轮22压,确保电梯下行方向的安全钳动作并切断工作电源,迫使电梯停止。当电梯恢复正常时,手动拨下偏心轮155上的手柄154,压下二蓄能弹簧机构12,将偏心轮155上的脱钩柱156与脱钩臂151上的脱钩扣位152钩扣,楔形制动板4及制动架13松开曳引钢丝绳50,恢复待命状态,电梯也即可正常运作。
权利要求1.一种电梯双向超速保护装置,包括由架体(11)、二蓄能弹簧机构(12)、带动制动板(131)的制动架(13)、定制动板(14)、脱钩机构(15)组成的夹绳装置(1)、双向限速装置(2)及连接于夹绳装置(1)与双向限速装置(2)之间的控制绳(3),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架(13)的动制动板(131)与定制动板(14)之间设有可在二制动板之间形成向上滑动刹车制动的楔形制动板(4),且在制动架(13)的动制动板(131)上相对应地设有与楔形制动板(4)相互配合制动的楔形面(1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梯双向超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楔形制动板(4)包括楔形固定板(41)及装置于楔形固定板(41)上的闸瓦板(42),其中,所述楔形固定板(41)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楔形制动板(4)的导柱(411),上述制动架(13)上相对应地设有可供导柱(411)安装和上下滑动的条形导向孔(132),所述楔形制动板(4)通过其导柱(411)穿置安装在条形导向孔(132)中而可上、下滑动地装置在制动架(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梯双向超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脱钩机构(15)包括脱钩臂(151)、带手柄(154)的偏心轮(155),其中,所述脱钩臂(151)上部设有一脱钩扣位(152),且其底部设有可供控制绳(3)穿置连接的连接孔(153),所述偏心轮(155)的其中一侧面相对应地设有与脱钩扣位(152)相配合工作的脱钩柱(156),所述脱钩臂(151)通过穿过其上部的一销轴(16)而可摆动地装置于架体(11),并且通过连接于其底部的连接孔(153)的控制绳(3)而与上述双向限速装置(2)相连接,所述偏心轮(155)通过穿过其上设有的穿孔的销轴(17)可摆动地装置于二蓄能弹簧机构(12)之间的上方的架体(11)上,并且通过其脱钩柱(156)锁扣在脱钩臂(151)的脱钩扣位(152)上而实现其对二蓄能弹簧机构(12)的压迫蓄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电梯双向超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双向限速装置(2)包括支架体(21)、绳轮(22)、双向齿轮(23)、上下方向控制开关(24)、硅爪(25)、二离心锤(26)及由安装架(5)及装置于安装架(5)上的轴臂(6)和装置于轴臂(6)上的弹簧(7)、调节螺母(8)组成的二刹车控制机构(27、28),其中,所述支架体(21)设有用于安装上下方向控制开关(24)的固定架(10),所述双向齿轮(23)的其中一侧设有用于与轴臂(6)相连接的导向螺栓(231),所述轴臂(6)的下部相对应地设有可供导向螺栓(231)穿置连接的弧形孔(61),所述绳轮(22)、双向齿轮(23)通过一主轴(20)同轴装置于支架体(21)上,所述硅爪(25)装置于支架体(21)内侧,所述二离心锤(26)分别装置于绳轮(22)两侧的支架体(21)上,所述二刹车控制机构(27、28)通过安装架(5)分别装置于支架体(21)两端上,并通过套置于双向齿轮(23)的导向螺栓(231)上的弧形孔(61)及调节旋置于轴臂(6)上的调节螺母(8)而以一定角度向内倾斜地装置在支架体(21)上,并且所述二刹车控制机构(27、28)的安装架(5)上分别设有确保电梯下行方向安全的压绳块(9)及可供控制绳(3)连接的静止支承释放固定点(30)。
专利摘要一种电梯双向超速保护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由架体、二蓄能弹簧机构、带动制动板的制动架、定制动板、脱钩机构组成的夹绳装置、双向限速装置及连接于夹绳装置与双向限速装置之间的控制绳,其特点在于所述制动架的动制动板与定制动板之间设有可在二制动板之间形成向上滑动刹车制动的楔形制动板,且在制动架的动制动板上相对应地设有与楔形制动板相互配合制动的楔形面。使得夹绳装置在夹绳刹车制动过程中,在动制动板带动楔形制动板往内夹压曳引钢丝绳的同时在曳引钢丝绳摩擦带动下,有效利用楔形制动板与动制动板的楔形面的相互配合,使楔形制动板向上运动,对曳引钢丝绳越夹越紧,达到刹车制动可靠、制动效果好、安全性能高的目的。
文档编号B66D5/16GK2773029SQ20052005492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2日
发明者陈汉昌 申请人:陈汉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