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显示器及其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8032327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板显示器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板显示器,尤其涉及一种包括用于模制框架和底架的 连接结构的平板显示器。
背景技术
在平板显示器中,液晶显示器("LCD")由于其诸如重量轻、结构薄、 低功耗、全彩色、高分辨率等特点被广泛地使用。近来,LCD应用于计算机、 笔记本、个人数字助理("PDA")、电话、电视机("TV")、音频/视频设备 等等中。这种LCD根据对多个以矩阵形式排列的控制开关施加的图像信号 来控制透光量(light transmission quantities ),从而在LCD的面斧反上显示期望 的图像。
传统的LCD包括用以支持LCD面板并容纳多个光学片(optical sheet) 的模制框架以及与模制框架连接的底架。由于模制框架覆盖要与其连接的底 架,因此模制框架的侧壁应该延伸到与底架的侧壁一样的长度。由此,模制 框架的材料成本增加了,因此LCD的制造成本也增加了。此外,由于模制 框架的侧壁覆盖底架的侧壁,因此顶架和底架之间的接触区域非常狭窄,从 而改进电;兹干扰("EMI" ( 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 ))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平板显示器,其包括用于模制框架和底架的连 接结构,该结构能改善电磁干扰("EMI")并能减小模制框架和/或底架的材 料成本。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平板显示器,其包括第一模制框架和 底架。第 一模制框架包括具有开放的内部区域的第 一底板以及从第 一底板的 后侧突出的多个第一连接构件。底架包括第二底板,从第二底板延伸的多个 侧壁,以及形成在多个侧壁上并与多个第 一连接构件连接的多个第二连接构件。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底架的多个侧壁的一部分的每一个包括从第二 底板沿第一方向弯曲并延伸的第一弯曲表面,从第一弯曲表面沿第二方向弯 曲并延伸的第二弯曲表面,以及从第二弯曲表面沿第三方向弯曲并延伸的第 三弯曲表面。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底架还包括与底架的多个侧壁的其余部分连接的 第二模制框架,其中第二模制框架包括第一侧壁、形成为从第一侧壁弯曲的 第二侧壁以及形成为从第二侧壁弯曲的第三侧壁。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构件可形成在底架的第二弯曲表面上。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弯曲表面形成为平行于第二底板。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构件形成在第二模制框架的第二侧壁上。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第一连接构件包括一连接板,该连接板包括 形成在其中的连接槽,且每个第二连接构件包括钩板和挂钩,所述钩板在从 底架朝向第一模制框架的方向上延伸,所述挂钩从钩板上突出,其中第二连 接构件的挂钩与第 一连接构件的连接槽连接。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第一连接构件可包括突起,且每个第二连接 构件包括将突起插入到其中的连接孔。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孔可形成为对应突起的形状,且该连接孔具 有多边形或圓形形状。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突起可包括具有从第一底板的后侧垂直延伸的第 一主体的第一突起、形成在第一主体的远端的第一头部、与第一头部交叉设 置的第二头部、以及与第一头部交叉并与第二头部相对的第三头部。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头部和第三头部可分别形成在第一头部相对 的表面上,并设置为与第 一主体和第 一头部相距一预定长度。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头部和第三头部可整体形成为一个单元,且 整体形成的第二头部和第三头部可连接至在第一头部的远端中形成的槽中。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头部可从第 一底板的后侧朝向远端的方向呈 锥形。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突起可包括第二突起,该第二突起包括从第一 底板的后侧垂直延伸的至少两个第二主体以及分别形成在每个第二主体的 远端的头部。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主体可相互分开,每个头部沿从第一底板的 后侧朝向远端的方向呈锥形。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突起可包括第三突起,该第三突起包括从第一底 板的后侧垂直延伸的第三主体以及形成在第三主体的远端的头部。
在一 示例性实施例中,头部沿从第 一底板的后侧到远端的方向逐渐变纟田。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平板显示器还可包括位于第一模制框架上方并显 示图像的显示面板,以及与底架相连并覆盖该平板显示面板的顶架。顶架的 侧壁连接于底架的侧壁,且顶架的侧壁接触到底架的侧壁。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平板显示面板可包括液晶显示面板。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平板显示器还可包括将光线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 的背光单元。
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形成平板显示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第一连 接构件形成在第一模制框架上,将第二连接构件形成在底架上,并将第一模 制框架连接到底架。第一连接构件沿从第一模制框架的后侧朝向底架的方向 突出。该底架包括第二底板和平行于第二底板的侧壁部分,且第二连接构件 形成在侧壁部分上。第 一模制框架的第 一连接构件连接于底架的第二连接构 件。


从下述结合附图给定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
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LCD")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分 解透视图1B是沿图1A中所示的中间模制框架的i -1线截开的截面图ic和iD是沿图ia中所示的底架的n-ii和ni-in线截开的截面图2A是图1A中所示的中间模制框架("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2b是沿图1a中所示的第一连接构件的iv-iv线截开的截面图2C是图1A中所示的第一连接构件的正^L图3A和3B分别是示出在图1A中所示的底架上形成的第二连接构件 ("b"区域)的局部放大的外视图和内视图4是示出中间模制框架和底架的连接状态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LCD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6A和6B分别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突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侧视图和 透视图6C是示出突起的另 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7A和7B分别是示出底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图,该底
架形成有一连接于突起的连接孔;
图7C和7D分别是示出侧模制框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图,
该侧模制框架形成有一连接于突起的连接孔的;
图8是示出突起和连接孔的连接状态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9A和9B分別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突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平面
图和透^L图IOA和10B分别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突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正 视图和侧视图11是示出形成有连接孔的底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如图 IOA和10B中所示的突起与该连接孔相连;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模制框架和底架的连接结构的LCD的另 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 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不同的形式来实施且不应当解释为限制为本文提出 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充分而完整,并全面 地将本发明的范围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夸大 了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
可以理解当一元件或层表示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到"或"耦 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或 耦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反,当一元件表示为"直 接位于"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耦合到"另一元件或层 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同的附图标记自始至终表示相同的元件。如 本文所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术语的任意以及所有
的组合。
可以理解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用以描述不同的元 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 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 部分和另一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来。因此,下述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 层或部分可称为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脱离本发明的教导。
为了便于描述,本文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诸如"在……下方"、"下"、 "在……之下"、"在……上方"、"上"等来表示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 相对于另 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可以理解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在包括除图中 所示方位以外的使用中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 被翻转,描述为"在另一元件或特征下方"或"在另一元件或特征之下"的 元件则定位为另一元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 可包括上下两个方位。装置可以是不同的方位(旋转90度或其它方位),且 本文所用的空间相关术语可相应地进行解释。
本文所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如 本文所用的,单数形式"一"和"该"也用于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 确地指出。另外还可以理解当说明书中所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表 示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其 中一个或更多其它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组的存在或 增力口。
在此参考截面解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截面图是本发明理想的 实施例(以及中间结构)的示意性图解。这样,可以预期例如制造技术和/ 或公差会带来与图解的形状不同的变化。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应该理解 为限制为本文所示的区域的特定形状,而是可以包括例如由于制造导致的形
状上的差异。
例如,显示为矩形的注入区域(implanted region)典型地将具有圓形或 弯曲的特征,和/或在其边缘处具有注入浓度梯度,而不是从注入区域到非注 入区域的二元变化(binary change )。同样,通过注入形成的埋置区i或(bured region)可在埋置区域和注入发生所通过的表面之间的区域中导致某些注入。 因此,图中所示的区域实际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不用于描述装置的 区域的实际形状,且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文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 与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义相同。进一步可以
关领域的背景中所具有的意义一样,但是不解释为理想化的和极度正式的意 义,除非下文特别定义。
本文描述的所有方法都以适当的顺序执行,除非本文明确指出或与上下 文明确矛盾的。任意以及所有示例以及示例性语言(例如"诸如")的使用 仅用于较好地说明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除非另行声明。 本说明书中没有语句表示任何未声明的元件对本文所用的实施本发明所必 须的。除非另外定义,本文所用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所属的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所知的具有相同的意义。
本文所述的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包括为了实施本发明的发明人所知的 最佳的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这些优选的实施例的变化在阅 读下面的说明之后变得更加明显。发明人希望熟练的工人使用这些适当的变 化,且发明人希望本发明通过不同于本文所特别描述的方法来实施。因此, 本发明包括如适用的法律所允许的、所附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技术主题的所有 修改和等同物。另外,上述元件在其所有可能的变化中的任意组合都包括在
本发明中,除非本文另外描述或与上下文明确矛盾的。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
图1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LCD")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分 解透视图;图1B是沿图1A中所示的中间模制框架的I - I线截开的截面图ic和iD分别是沿图iA中所示的底架的ii-n线和m-ni线截开的截面图。
参考图1A至ID,该LCD包括具有预定容纳空间的底架900以及与底 架卯0连接的中间模制框架800。
该中间模制框架800包括具有开口的预定区域的第一底板810以及从第 一底板810的后侧(例如底部)突出的多个第一连接构件840。中间模制框 架800的第一底板810是一个具有预定厚度的基本矩形的板。底板810的内 部也基本上呈矩形地开口 ,使得中间模制框架800形成为大致四边形形状。 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构件840形成为从第一底板810的后侧突出。在 备选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构件840可形成为在第一底板810的侧壁的延伸部 上突出。
底架900包括第二底板910和从第二底板910延伸的多个侧壁920。每 个侧壁920形成有多个第二连接构件940。第二连接构件940连接到形成在 中间模制框架800的第一底板810的后侧上的第一连接构件840。
图1C是底架900的侧壁920中的长侧壁924的截面图,图ID是底架 900的侧壁920中的短侧壁925的截面图。
参考图1C,底架900的两个相对的长侧壁924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 弯曲表面921,该第一弯曲表面921从第二底板910沿第一方向弯曲并延伸, 例如相对于第二底板910以预定角度向上倾斜;第二弯曲表面922,该第二 弯曲表面922从第一弯曲表面921沿第二方向弯曲并延伸,例如以基本上平 行于第二底板910的左右延伸方向(或x轴方向)的方向;和第三弯曲表面 923,该第三弯曲表面923 >^人第二弯曲表面922沿第三方向弯曲并延伸,例 如沿垂直于第二底板910的方向(或z轴方向)向下并基本上垂直于第二底 板91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底架900的长侧壁924的第二弯曲表面922形 成为基本上平行于第二底板910,该第二弯曲表面922可用作将中间模制框 架800的第一底板810放置于其上的支承表面。
参考图1D,底架900的两个相对的短侧壁925中的每一个形成为从第 二底板910沿第四方向弯曲,例如相对于第二底板910向上。
形成在底架900的侧壁920上的每个第二连接构件940包括钩板(hook plate) 941和挂钩942,该钩板941向上朝向中间模制框架800的第一底板 810的外侧壁延伸(参见1A和3A),该挂钩942从钩板941朝向底架900 的内部和中间模制框架800突出(参见图1A和3A)。
图2A是图1A中所示的中间模制框架("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 2B是沿图1A中所示的第一连接构件的IV-IV线截开的截面图;图2C是图 1A中所示的第一连接构件的正视图;图3A和3B分别是示出形成在图1A 中所示的底架上的第二连接构件("B"区域)的局部放大内视图和外视图。
参考图2A至2C,与传统的模制框架不同,中间模制框架800没有从第 一底板810向下延伸的侧壁,但是第一连接构件840形成在限定了中间模制 框架800基本框架结构的第一底板810的后侧上。如所示的实施例那样,第 一连接构件840包括矩形连接板841和以预定尺寸和深度形成在连接板841 中的连接槽842。第一连接构件840可修改为不同的形式。第一连接构件840 与第二连接构件940相连,下面将详细描述这一点。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中间模制框架800没有向下延伸的侧壁,因此制造中
间模制框架800所需的材料成本得以减小,从而减小了 LCD的制造成本。
参考图3A和3B,多个第二连接构件940形成在底架900的侧壁920上。 每个第二连接构件940包括钩板941和挂钩942。由于在底架900的长侧壁 924和短侧壁925上形成的第二连接构件940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形状,因此 作为示例性实施例只描述了形成在长侧壁924上的第二连接构件940,而为 了简单将省略对形成在短侧壁925上的第二连接构件940的描述。
钩板941形成为沿与侧壁920的第三弯曲表面923相反的方向(例如向 上)延伸。挂钩942形成为从钩板941向中间模制框架800的内部突出。具 有预定形状的开口 943可形成在挂钩942的下端部。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 第二连接构件940的钩板941形成为具有基本上与第一连接构件840的连接 板841对应的形状和尺寸,且挂钩942形成为具有基本上与第 一连接构件840 的连接槽842对应的形状和尺寸。
如图3A和3B的实施例所示,钩板941形成为基本上对应连接板841 的矩形形状,挂钩942也形成为对应连接槽842的形状和尺寸,例如矩形形 状。尽管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开口 943形成在挂钩942的下端部, 以便相对容易地相互连接模制框架800的第一连接构件840和底架900的第 二连接构件940,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备选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开口。
第二连接构件940可与底架900的侧壁920整体形成。在一示例性实施 例中,通过除去侧壁920的特定部分然后弯曲该部分,第二连接构件940与 第三弯曲表面923整体形成。该部分可以通过多个步骤中的任何步骤除去, 例如通过冲孔等。如本文所使用的,"整体,,用于表示形成为单个的单元或 器件而不是组成分离的元件。在备选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构件940可分离地 制备,然后连接到底架900的侧壁920上。
图4是示出中间模制框架和底架的连接状态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参考图4,形成在底架900的侧壁920上的第二连接构件940被固定并连接 到形成在中间模制框架800的第一底板810的后侧上的第一连接构件840。 第二连接构件940的钩板941的挂钩942被固定且连接到连接板841的连接 槽842上。
如所示的实施例中,不包括中间模制框架800的侧壁,以便减小对应于 侧壁的材料成本。此外,中间模制框架800不围绕底架900的侧壁920,由
此当顶架(未示出)连接于底架900时最大化了接触区域,同时相当程度地 改善了电磁干扰("EMI")。
尽管所示的实施例已经描述了第一连接构件840形成在中间模制框架 800上以及第二连接构件940形成在底架900上的连接结构,但在备选实施 例中,可以利用第一连接构件形成在底架900上以及第二连接构件形成在中 间模制框架800上的连接结构来相互连接中间模制框架和底架。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LCD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参考图5, LCD包括底架900、连接于底架900的侧才莫制框架820、连 接于侧模制框架820和底架900上的中间模制框架800。
中间模制框架800包括具有预定开放区域的第一底板810以及形成在第 一底板810的后侧上的多个突起850。每个突起850的至少一部分是弹性的 或可以弹性变形。中间模制框架800的第一底板810基本上形成为具有预定 厚度的矩形板状。中间模制框架800的内部也以基本矩形的形状开放,从而 中间模制框架800通常形成为四边形框架形状。
底架900包括第二底板910以及从第二底板910延伸的多个侧壁920。 在底架的侧壁920中,每个长侧壁924包括从第二底板910沿第一方向弯 曲并延伸的第一弯曲表面921、从第一弯曲表面921沿第二方向弯曲并延伸 的第二弯曲表面922、以及从第二弯曲表面922沿第三方向弯曲并延伸的第 三弯曲表面923。在底架900的侧壁920之中,每个短侧壁925从第二底板 910沿第四方向——例如相对于第二底板910向上的方向——弯曲并延伸。
侧模制框架820分别连接至底架900的短侧壁925。每个侧模制框架820 通常形成为杆状,并对应于底架900的长侧壁924的形状和/或尺寸而^f皮弯曲 成"U"形。挂钩824形成在侧模制框架820的一个侧壁上,且孔926形成 在底架900的短侧壁925中,从而挂钩824被紧固到孔926中,以将侧模制 框架820连接到底架900的短侧壁925。下面将参考图7C和7D详细描述侧 模制框架820的结构。
如所示的实施例中,中间模制框架800的第一底板810位于底架900的 长侧壁924的第二弯曲表面922和侧模制框架820的第二侧壁822上,这一 点将在下面描述。形成在第一底板810的后侧上的多个突起850插入并连接 到连接孔950中,该连接孔950形成在底架900的长侧壁924的第二弯曲表 面922中。突起850也插入并连接到连接孔825,该连接孔825形成在侧模
制框架820的第二侧壁822中。连接孔825和950对应于中间模制框架800 的突起850的位置、形状和数目而形成。
图6A和6B分别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突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侧视图和 透视图;且图6C是示出突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参考图6A和6B,多个第一突起860形成在中间模制框架800的第一底 板810的后侧上。每个第一突起860包括向下延伸的主体以及形成在主体的 端部并具有弹性的头部。每个第一突起860包括第一主体861、第一头部862、 第二头部863和第三头部864。
第一突起860的第一主体861形成为沿从中间模制框架800的第一底板 810的后侧沿基本垂直的方向延伸。第一头部862形成在第一主体861的端 部。第二头部863设置为与第一头部862交叉,且第三头部864设置为与第 一头部862交叉并与第二头部863相对。
第二头部863和第三头部864分别形成在第一头部862的相对表面上, 以将第一主体861和第一头部862隔开一预定距离,由此具有预定的弹性。 每个头部形成为锥形,该锥形有如从中间模制框架800的第一底板810到第 一突起860的远端。有利地,第一突起860能容易地插入到连接孔中,这一 点将在下面详细描述。此外,当第一突起860的每个头部从连接孔中穿过以 实现中间模制框架800与底架900的连接时,第一突起860恢复到原始状态, 以加强连接孔的连接力。
图6C示出了第一突起860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视图。尽管第二 头部863和第三头部864分离地形成于图6A和6B中,第二头部863和第 三头部864整体形成,如图6C所示。如本文所用的,"整体"用来表示形成 为单个的单元或器件而不是组合分离的元件。槽865形成在第一头部862的 远端。整体的第二头部863和第三头部864连接在槽865中。
图7A和7B分别是示出形成有与突起连接的连接孔的底架的一个示例 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图;图7C和7D分别是示出形成有与突起连接的 连接孔的侧模制框架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图;图8是示出突 起和连接孔的连接状态的 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
参考图7A和7B ,在从底架900的第二底板910延伸的长侧壁924之中, 连接孔950形成在第二弯曲表面922中,该弯曲表面922将中间模制框架800 的第一底板810支承于其上。尽管每个连接孔950以基本圆形形状形成,以便将突起850 (参见图5)插入其中,但是连接孔950的形状不限于此,其 可取决于第一突起的形状改变为各种形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孔950 的位置、形状和/或尺寸设计为对应于第一突起的位置、形状和/或尺寸。在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孔950可包括直线形(rectilinear)或多边形形状。 参考图7C和7D,侧模制框架820连接于底架900的短侧壁925。侧模 制框架820包括从第二底板910倾斜的第一侧壁821、从第一侧壁821以 基本上水平(例如平行于第二底板910)的方向弯曲的第二侧壁822、和从 第二侧壁822以基本上向下垂直的方向朝向第二底板910弯曲的第三侧壁 823。挂钩824形成于侧模制框架820的第三侧壁823上,且孔926形成在 底架900的短侧壁925中,从而侧模制框架820的挂钩824可连接到孔926 上。
连接孔825形成在侧模制框架820的第二侧壁822中,且沿着底架900 的短侧壁925形成的突起850 (参见图5 )插入并连接到连接孔825中。
图8示出了下述连接状态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形成在中间模制框架 800的第 一底板810的后侧上的第 一突起860插入到在底架900的长侧壁924 之中的第二弯曲表面922中形成的连接孔950中,使得中间模制框架800和 底架900相互连接。中间模制框架800和侧模制框架820的连接过程和结构 基本上与下面所述的如图8中所示的中间才莫制框架800和底架900的连接过 程和结构相同。因此,将省略对中间模制框架800和侧模制框架820的连接 过程和结构的描述。
如图8中实施例的第一突起860连接到连接孔950的过程中所示,当第 一突起860的第一主体861和头部862至864插入到连接孔950中时,第二 头部863和第三头部864之间的间隙变窄,使得插入到连接孔950中更容易。 当头部862至864弯曲穿过连接孔950时,第二头部863和第三头部864之 间的间隙恢复到原始状态,从而各个头部的端部卡住连接孔950 (例如接触 第二弯曲表面922的下部或下表面),且由此牢固地连接到底架900上。
图9A和9B分别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突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平面 图和透视图。
参考图9A和9B,多个第二突起870形成在中间模制框架的第一底板 810的后侧上。
每个第二突起870包括从中间模制框架800的第一底板810的后侧垂
直延伸的四个第二主体871至874,和分别形成在第二主体871至874的远 端的四个头部875至878。四个第二主体871至874相互分开。四个头部875 至878的每一个在从第二突起870的上端朝向远端的方向上形成为锥形。尽 管在所示实施例中主体或头部的数目是四个,但是主体和/或头部的数目不限 于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体的数目对应于头部的数目,但是该数目可以 是两个或更多。
将该所示实施例的第二突起870以及下述实施例的第三突起插入并连接 到中间模制框架800和底架900的连接孔中的过程基本上与如上所述的将第 一突起860插入并连接到连接孔中的过程一样或类似,因此将省略对第二突 起870和第三突起的插入和连接过程的描述。
图IOA和10B分别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突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正 视图和侧视图;图11是示出底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该底架形 成有与图IOA和10B中所示的突起相连的连接孔。
参考图IOA和10B,多个第三突起880形成在中间模制框架800的第一 底板810的后侧上。
每个第三突起880包括从第一底板810的后侧垂直延伸的第三主体881 以及形成在第三主体881的远端的头部882。头部882在从第一底板810到 远端的方向上形成为锥形。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三突起880由具有预定 弹性的材料制成,从而能容易地插入到矩形连接孔950中,这一点示出在图 11中。
图12是示出LCD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带有根据本发明 具有^t莫制框架和底架的连接结构。
参考图12, LCD包括顶架300、 LCD面板100、驱动电路220和240、 扩散板600、多个光学片700、灯单元400、中间模制框架800、侧模制框架 820和底架900。
底架90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预定容纳空间。包括灯单元400的背光单元 设置在底架900的容纳空间中。侧模制框架820对应于底架900的短侧壁925 设置。
灯单元400包括多个灯410和灯支架420。冷阴极射线灯也可有效地用 作灯410。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灯410可形成为"I"状,但是其形状不限 于此,且其形状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灯支架420支承灯410,也支承扩散板600。尽管该背光单元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直下式(direct-type)背光单元,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使用边缘式(edge-type)背光单元。
扩散板600和多个光学片700分别位于底架900的上表面上和侧模制框 架820的上表面上。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浮凸或突起(未示出)可形成在底 架卯0的上表面上和/或侧模制框架820的上表面上,而孔(未示出)可形成 在扩散板600中和/或多个光学片700中,以便增加底架900、侧模制框架820、 扩散板600和/或光学片700之间的连接力。
如图12所示,中间模制框架800连接至底架900,从而固定了扩散板 600以及多个光学片700。
底架900安装在中间模制框架800的底部上和侧模制框架820的底部上。 底架900连接于中间模制框架800,以关闭底架900和中间模制框架800之 间形成的容纳空间。
显示图像的LCD面板100设置在中间模制框架800上(例如正上方)。
驱动电路220和240连接至LCD面板100。驱动电路220和240包括 具有安装有控制集成电路("IC")并将预定的栅极信号施加于TFT基板120 的栅线的栅极侧印刷电路板224 ( "PCB")、具有安装有控制IC并将预定的 数据信号施加于TFT基板120的数据线的数据侧PCB 244、将TFT基板120 连接到栅极侧PCB 224的栅极侧柔性PCB 222、以及将TFT基板120连接 到数据侧PCB 244的数据侧柔性PCB 242。栅极侧PCB 224和数据侧PCB 244分别连接至栅极侧柔性PCB 222和数据侧PCB 242,从而对其施加栅极 驱动信号和外部图像信号。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栅极侧PCB 224和数据侧 PCB 244可被集成以形成单个PCB。驱动IC(未示出)可安装在柔性PCB 222 和242上以将PCB 224和244产生的RGB (红、绿和蓝)信号和电源传送 到LCD面板100。
顶架300连接至底架900,以便覆盖中间模制框架800的外侧和LCD面 板100的外围边缘部分一一例如非显示区域。
如上面示例性实施例所示,要被连接至中间模制框架的连接槽(未示出) 的挂钩(未示出)可形成于底架900的侧壁中,如图1A至4中所示。备选 地,允许中间模制框架800的多个突起850插入其中的多个连接孔950形成 于底架900的长侧壁924的支承表面中,允许中间模制框架800的第 一底板 810位于其上,如图5中所示。此外,多个连接孔825可形成在侧模制框架820的一个侧壁中,使得形成在中间模制框架800上的多个突起850可插入 其中,如图5中所示。
由于中间模制框架800不包括向下朝向底架900延伸的侧壁,因此中间 模制框架800不覆盖底架900的侧壁920。因此,顶架300的侧壁基本上直 接连接于底架900的侧壁920使得与其接触,从而增加了底架900和顶架300 之间的4妄触面积。
尽管已经基于平板显示器中的LCD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提供有 用于连接平板显示模块和根据本发明的外壳的连接结构的平板显示器不限 于LCD。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前述连接结构可以应用于各种平板显示器中, 例如利用下述原理(称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的有机发光装 置("OLED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其中当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有机 材料或共轭聚合物(conjugated polymer )制成的发光材料置于两个电极之间, 且其上施加电压时,当电流流入发光材料时有机材料或聚合物发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示实施例的连接结构可应用于其它类型的平板 显示器中,例如等离子显示板("PDP (plasma display panel)"),在等离子显 示板中多个小单元设置在两个基板之间,且在基板上方向和下方的(例如正 和负)电极之间产生气体(例如氖或氩)放电。该单元通过由气体放电产生 的紫外线导致自身发光,由此产生彩色图像。
如所附的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应该理解为包括不脱离 本发明的精神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出的各种改变和修改。
如示例性实施例中所示,中间模制框架位于底架的上表面上,或位于底 架的上表面上和侧模制框架的上表面上。中间模制框架可通过中间模制框架 和底架的连接构件被连接并固定。有利地,可以不包括中间模制框架的侧壁, 由此减小了显示装置的材料成本。此外,由于不包括中间模制框架的侧壁, 因此顶架和底架之间的接触面积得以增加,从而大大地改进了 EMI。
权利要求
1、一种平板显示器,包括第一模制框架,其包括具有开放的内部区域的第一底板;以及从第一底板的后侧突出的多个第一连接构件;和底架,其包括第二底板;从第二底板延伸的多个侧壁;以及形成在多个侧壁上并与多个第一连接构件连接的多个第二连接构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中底架的多个侧壁的一部分 的每一个包括从第二底板沿第一方向弯曲并延伸的第一弯曲表面, 从第一弯曲表面沿第二方向弯曲并延伸的第二弯曲表面,以及 从第二弯曲表面沿第三方向弯曲并延伸的第三弯曲表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中底架还包括与底架的多个 侧壁的其余部分连接的第二模制框架,其中第二模制框架包括第一侧壁、形 成为从第 一侧壁弯曲的第二侧壁以及形成为从第二侧壁弯曲的第三侧壁。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中第二连接构件的一部分形 成在底架的第二弯曲表面上。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中第二弯曲表面形成为平行 于第二底板。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中第二连接构件的一部分形 成在第二模制框架的第二侧壁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中每个第一连接构件包括一 连接板,该连接板包括形成在其中的连接槽,且每个第二连接构件包括钩板 和桂钩,所述钩板在从底架朝向第一模制框架的方向上延伸,所述挂钩从钩 板上突出,其中第二连接构件的挂钩与第一连接构件的连接槽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中每个第一连接构件包括突 起,且每个第二连接构件包括连接孔,突起插入所述连接孔中。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中连接孔形成为对应突起的形状,且该连接孔具有多边形或圓形形状。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中突起包括具有从第一底板 的后侧垂直延伸的第一主体的第一突起、形成在第一主体的远端的第一头 部、与第一头部交叉设置的第二头部、以及与第一头部交叉并与第二头部相 对的第三头部,以及第二头部和第三头部中的每一个具有与第一主体和第一头部相距一预定长度的部分。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板显示器中,其中第二头部和第三头部 整体形成为一个单元,且整体形成的第二头部和第三头部连接至在第一头部 的远端中形成的槽中。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中第一头部、第二头部和 第三头部沿从第一底板的后侧朝向远端的方向呈锥形。
13、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中突起包括第二突起,该第二突起具有从第一底板的后侧垂直延伸的至少两个第二主体以及分别形成 在每个第二主体的远端的头部。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中第二主体可相互分开, 且每个头部沿从第 一底板的后侧朝向远端的方向呈锥形。
15、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中突起可包括第三突起,该 第三突起包括从第一底板的后侧垂直延伸的第三主体以及形成在第三主体 的远端的头部。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中头部沿从第一底板的后 侧到远端的方向呈锥形。
1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器,还包括位于第一模制框架上方 并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以及与底架相连并覆盖该显示面板的顶架。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平板显示器,其中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 面板,以及将光线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单元。
19、 一种形成平板显示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第一连接构件形成在第一模制框架上,第一连接构件沿从第一模制框 架的后侧朝向底架的方向突出;将第二连接构件形成在底架上,该底架包括第二底板和平行于第二底板的侧壁部分,第二连接构件形成在侧壁部分上;以及将第 一模制框架连接到底架上,其中第 一模制框架的第 一连接构件连接 至底架的第二连接构件。
2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第二连接构件包括将第二 模制框架连接至底架,第二模制框架包括底架的侧壁部分的一部分。
全文摘要
一种平板显示器包括第一模制框架和底架。第一模制框架包括打开的内部区域第一底板以及从第一底板的后侧突出的多个第一连接构件。底架包括第二底板、从第二底板延伸的多个侧壁以及形成在多个侧壁上并与多个第一连接构件连接的多个第二连接构件。
文档编号H05K5/00GK101198228SQ200710159679
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24日
发明者全在焕, 李尚奕, 金龙一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