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99172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有隔音装置的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在电梯上设置有提高隔音性的隔音装置。在日本国特开
2005-8287号公报中,公开了在门上设置有侧部遮蔽部件的电梯的层 站门装置。该侧部遮蔽部件安装在门的门收纳箱侧的侧部,在关门时 触在层站出入口的入口柱的上面而与入口柱紧密贴合,遮蔽门与入口 柱之间的缝隙。
在日本国特开2005-126231号公报中,公开了提高电梯门厅与升 降路之间的气密性的防灾装置。该防灾装置具有安装在门的门收纳箱 侧的侧部的密闭部件。该密闭部件具有与入口柱的侧端部相对地延伸 的悬臂(lip)部,在关门时,通过该悬臂部与入口柱的侧端部接触而 密闭门与入口柱之间的缝隙。
另外,电梯轿厢具有轿厢框、配置在该轿厢框内的轿厢室、悬架 在轿厢框上的多个门。轿厢室的底部例如通过防振橡胶等弹性支持。 因此例如在乘客负载为偏负载的情况下,由于防振橡胶的弯曲而使轿 厢室倾斜。例如,在轿厢室向与门相反的方向倾斜时,门与轿厢室的 入口柱之间的缝隙增大。
在利用日本国特开2005-8287号公报记载的侧部隔音部件的情 况下,在门与入口柱之间的缝隙增大时,在该侧部隔音部件与入口柱 之间产生缝隙,有损隔音性。若为了即使门与入口柱之间的缝隙扩大 也不产生侧部隔音部件与入口柱之间的缝隙,增大入口框与侧部隔音 部件的重叠量,则门与入口柱之间的阻力增大,正常时门的开关变得 困难。
另外,在利用日本国特开2005-126231号公报记载的密闭装置的情况下,作为密闭装置的轨道空间需要大的空间。轨道空间是指在门 的开关中为了使密闭装置不与其他部件干涉而设置在密闭装置的通 过路径的周围的富裕的空间,例如形成在安装于轿厢室的门侧的盖部 件与门之间。
再次,如日本国特开2005-126231号公报的记载,与入口柱的侧 端部相对地延伸出的悬臂部在门的开关中由于为没有外力的作用的 自然姿势,因此为从门向轿厢室侧突出很大的状态。因此,为了避免 该突出得很大的悬臂部,需要确保大的轨道空间,限制了轿厢室的构 成的自由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其具有即使在轿厢室倾 斜时也可以维持隔音性并且可以将开关门时隔音装置的轨道空间抑 制得较小的隔音装置。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梯轿厢,具有,轿厢框;配置在上述 轿厢框内并且底部被弹性支持的轿厢室;悬架在上述轿厢框上的门; 以及设置在上述轿厢室和上述门之间的隔音装置,上述轿厢室具有与 上述门相对的入口柱,该入口柱具有规定轿厢出入口的侧缘部的主体 部、从该主体部的上述门侧的端部平行于上述门地延伸的折回部,上 述隔音装置具有弹性部件和保持部件,上述弹性部件具有固定在上述 门的开门侧的侧部的基部、作为自由端部并沿着关门方向与上述折回 部的端部相对的悬臂部,在关门时,上述悬臂部压接于上述折回部的 端部,上述悬臂部相对于上述基部向开门方向弯曲,并且,密闭上述 门与上述入口柱之间的缝隙,上述保持部件具有将上述弹性部件的基 部固定在上述门的侧部的固定部、相对于上述固定部配置在上述轿厢 室侧并且相对于上述固定部朝向开门方向倾斜设置的悬臂姿势部,在 开门时,也将上述弹性部件的悬臂部相对于上述基部保持为向开门方 向弯曲的姿势。
通过本发明,即使在轿厢室倾斜时也可以维持隔音性并且可以将 开关门吋隔音装置的轨道空间抑制得较小。


图1是模式的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梯整体的截面图2是图1所示的电梯轿厢的立体图3是图2所示的电梯轿厢的截面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隔音装置的截面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弹性部件的动作的截面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轿厢室的动作的侧面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轿厢室的动作的截面图8是表示电梯轿厢的隔音部件的一例的截面图9是表示电梯轿厢的隔音部件的一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1进行 说明。图1概略地表示了设置有电梯轿厢1的电梯2的整体。如图l 所示,电梯2具有分别配置在升降路3内的电梯轿厢1和配重5。在 升降路3内,引导电梯轿厢1的导轨6和引导配重5的导轨(未图示) 分别在垂直方向上延伸设置。
升降路3的上方设置有机械室8。该机械室8中设置有巻升机9, 并且,设置有例如控制电梯2的整体的控制装置10。巻升机9具有 主绳轮12和旋转驱动该主绳轮12的电动机13。该主绳轮12上巻挂 有主绳索14。在该主绳索14的一端悬吊有电梯轿厢1。另外,在主 绳索14的另一端,悬吊有配重5。由此,通过驱动巻升机9,使得电 梯轿厢1以及配重5相互向相反方向进行升降动作。
图2表示电梯轿厢1的整体。在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轿 厢门装置。如图2所示,电梯轿厢1是利用者乘用并在升降路3内移 动的轿厢,具有轿厢框21、配置在该轿厢框21内的轿厢室22以及 轿厢门装置23 (参照图3)。
如图2所示轿厢框21具有各自为钢材的上梁25、下梁26以及 一对竖框27、 28,并且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框状。在该轿厢21上固定有可以载置轿厢室22的地面承受框29。
在该地面承受框29的四角部设置有例如防振橡胶那样的防振体 30,该防振体30上载置有轿厢室22。也就是说,通过防振体30弹 性支持轿厢室22的底部。由此,轿厢室22相对于轿厢框21可以在 垂直方向上位移。所以,通过具有未图示的负载检测装置,可以基于 轿厢室22的下沉量检测出轿厢室22内的负载。
如图2所示,轿厢室22形成为利用者可以乘用的箱形,并且具 有用于利用者进出该轿厢室22内的轿厢出入口 32。轿厢出入口由三 面框35限定,该三面框35具有沿着垂直方向延伸的一对入口柱33a、 33b (即竖框)和跨该入口柱33a、 33b的上端部之间的上框部件34。
如图3所示,门装置23为开关轿厢出入口 32的门装置,例如具 有两开方式的一对门37a、 37b。该门37a、 37b悬架在轿厢框21上。 门装置23具有例如在轿厢出入口 32的上方向轿厢出入口 32的开口 方向延伸的门轨(未图示)。门37a、 37b各自具有车轮,并且该车 轮吊挂在上述门轨上。
如图3所示,轿厢22的入口柱33a、 33b与门37a、 37b相对并 且分别具有主体部41和折回部42。本体部41从轿厢22的内部向门 37a、 37b延伸,规定轿厢出入口 32的侧缘部。折回部42从本体部 41的门37a、 37b侧的端部朝向开门方向与门37a、 37b平行地延伸, 并且与门37a、 37b相对。
本发明中的"开门方向"是指相对于轿厢出入口 32的中心、在 开门时门37a、 37b移动的方向(图3中为A方向)。另外,本发明 的"关门方向"是指相对于轿厢出入口 32的中心、在关门时门37a、 37b移动的方向(图3中为B方向)。
如图3所示,轿厢室22具有设置在该轿厢出入口 32的左右侧方 向的壁板44。壁板44从入口柱33a、 33b的轿厢室22内侧的端部与 门37a、 37b平行地延伸。壁板44从轿厢室22的内部露出并且规定 轿厢室22的内部空间。在一个壁板44上设置有目的地操作盘45。 例如,在设置有该目的地操作盘45的壁板44上,从轿厢室22的外 侧安装有盖部件46。该盖部件46在开门时与门37a相对。盖部件46形成在其与壁板44之间收容目的地操作盘45或轿厢内相机的收容部 47。
如图3所示,在轿厢室22和门37a、 37b之间,设置有堵塞轿厢 室22的入口柱33a、33b与门37a、37b之间的缝隙S的隔音装置51a、 51b。隔音装置51a、 51b例如跨越入口柱33a、 33b的整个高度地设 置。该左右一对隔音装置51a、 51b具有相互大致相同的结构以及功 能,因此下面以一个隔音装置51a为代表进行详细说明。
图4表示门37a的关门时的隔音装置51a。如图4所示,隔音装 置51a具有设置在门37a的开门侧的侧部53上的弹性部件55和保持 该弹性部件55的保持部件56。另外,"开门侧"是指开门方向一侧 (图4中的左侧)。"关门侧"是指关门方向一侧(图4中的右侧)。
弹性部件55具有固定端部即基部61和自由端部即悬臂部62。 基部61固定在门37a的开门侧的侧部53 (即侧面)。悬臂部62从基 部61朝向轿厢室22而延伸,沿着关门方向与轿厢室22的折回部42 的端部42a相对。弹性部件55在自然状态下形成为例如基部61与悬 臂部62笔直延伸的姿势,但是由于保持部件56的作用而成为沿着后 述的保持部件56的形状的姿势。
如图4所示,在关门时,悬臂部62从关门方向与折回部42的端 部42a压接。由此,悬臂部62相对于基部61弯曲而朝向开门方向倾 斜。通过悬臂部62与折回部42的端部42a接触,弹性部件55密闭 门37a和入口柱33a之间的缝隙。
如图4以及图5所示,保持部件56固定弹性部件55并且在开门 时也保持弹性部件55弯曲的姿势使其朝向与关门时大致相同的方向 倾斜。具体地,保持部件56具有固定部65和悬臂姿势部66。固定 部65将弹性部件55的基部61固定在门37a的侧部53。另外在图5 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保持部件56的说明。
如图4所示,悬臂姿势部66相对于固定部65设置在轿厢室22 侧,并且,设置为相对于固定部65朝向开门方向倾斜。即,悬臂姿 势部66具有相对于固定部65朝向开门方向的倾斜角度6 。悬臂姿势 部66与弹性部件55的悬臂部62和基部61的边界部分相对。弹性部件55通过该保持部件56的作用,即使在开门时悬臂部 62也相对于基部61保持朝向开门方向弯曲的姿势。即,如图5所示, 在开门吋,弹性部件55的悬臂部62保持为相对于基部61以倾斜角 度e弯曲的状态。该倾斜角度e设定为比关门时悬臂部62相对于基 部61的倾斜角度小。
对保持部件56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保持部件56具有协动而挟持 弹性部件55的第一以及第二部件71、 72。第一部件71从关门侧与 弹性部件55接触。第二部件72从开门侧与弹性部件55接触。艮P, 第一部件71介于弹性部件55和门37a之间。
如图4所示,第一部件71具有沿着门37a的侧部53的平坦的中 央部分71a、相对于该中央部分71a从轿厢室22侧的端部倾斜延伸的 倾斜部分71b以及设置在相对于中央部分71a与倾斜部分71b相反侧 的挂止部分71c。另外,第二部件72具有与第一部分71的中央部分 71a平行地延伸的第一部分72a、从该第一部分72a的轿厢室22侧的 端部向开门方向抬起的第二部分72b。
第一部分71的中央部分71a和第二部件72的第一部分72a协动 而构成保持部分56的固定部65。 g卩,弹性部分55的基部61由第一 部件71的中央部分71a和第二部分72的第一部分72a挟持,第一部 件71的中央部分71a和第二部件72的第一部分72a通过例如螺栓那 样的紧固部件74安装在门37a的侧部53而固定。
第一部件71的倾斜部分71b构成悬臂姿势部66的一部分。如图 4所示,倾斜部分71b例如在门37a的厚度方向上,具有不超出门37a 的外观面76程度的大小。即,倾斜部分71b的前端在门37a的的厚 度方向上,位于与门37a的外观面76大致相同的线上。另外,本发 明中的"门的厚度方向"是指从门37a朝向轿厢室22的内部的方向 (图4中的C方向)。另外,"门的外观面"是指露出于轿厢出入口 32的面板面。
另外,第二部件72的第二部分72b构成悬臂姿势部66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72b在对应于弹性部分55的悬臂部62和基部61的边界部 分的位置上,相对于第一部分72a垂直地抬起。由此,第二部分72b几乎与弹性部分55不接触。
艮P,与第一部分71相比,第二部分72形成为在悬臂姿势部66 在固定部65侧短。由此,与第一部分71相比第二部件72在悬臂姿 势部66上对弹性部分55的约束小。B卩,弹性部分55的悬臂部62相 对于基部61可以以比倾斜角度6大的角度向开门方向自由地弯曲。
如图4所示,第一部分71的挂止部分71c具有作为约束保持部 分56的位置的限位器的功能。S卩,挂止部分71c设置在该保持部分 56中的与悬臂姿势部66相反侧并且朝向关门方向弯曲,可以挂在门 37a的外侧的表面77。该挂止部分71c挂在门37a的表面77时,约 束保持部分56的门37a的厚度方向的位置。
如图5所示,入口柱的折回尺寸81 (即入口柱33a的折回部42 的宽度尺寸)由(1)悬臂姿势部66的倾斜角度e (参照图4); (2) 门37a的厚度方向的悬臂姿势部66的位置82(参照图4):以及(3) 将悬臂部62压接在入口柱33a的折回部42的端部42a的压接量83 来决定。
如图4所示,"压接量"是指在轿厢室22不具有倾斜的状态下 悬臂部62的前端与折回部42的端部42a之间的长度。该压接量考虑 了,门中心相对于轿厢出入口 32的偏移造成的入口柱33a的折回部 42的端部42a与门37a的台阶84 (参照图3)的扩大即台阶增加量 85、轿厢室22的倾斜造成的入口柱33a与门37a之间的缝隙S的扩 大即缝隙增加量86 (参照图7)。
换而言之,上述压接量为即使在轿厢室22的倾斜为最大时也可 以确保悬臂部62的前端部62a与折回部42的端部42a持续接触的充 裕的尺寸。折回部42超过了从悬臂姿势部66的倾斜角度9 、门37a 的厚度方向上的悬臂姿势部66的位置82以及压接在折回部42的端 部42a的悬臂部62的压接量83导出的该折回部42的最少必要尺寸 而向开门方向延伸。"最小必要尺寸"是指可以确保上述压接量83 的最小折回尺寸81。
另外,如图5所示,在盖部件46和门37a之间,形成了弹性部 件55在开门时通过的轨道空间87。轨道空间87是设置在隔音装置51a的通过路径的周围的富裕的空间,以使在门37a开关中隔音装置 51a不与其它部件干涉。轨道空间87由从入口柱33a的折回部42到 轿厢22侧的进深尺寸88进行定义。即,轨道空间87相当于折回部 42和盖部件46之间的缝隙在开门方向上延伸的区域。
将折回部42与门37a之间的缝隙S和从开门时的折回部42到悬 臂部62沿门37a的厚度方向的突出量89加在一起的尺寸以上的距离, 作为盖部件46与门37a之间的弹性部件55的轨道空间而空出。
下面对电梯轿厢1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轿厢室22内的乘客负载为偏负载的情况下,由 支持轿厢室22的底部的防振体30的弯曲,轿厢室22相对于门37a 向分开方向倾斜,轿厢室22从门37a离开缝隙增加量86。此时如图 7所示,入口柱33a的折回部42从门37a离开缝隙增加量86。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的隔音装置51a具有含有向折回部42的侧 方延伸的悬臂部62的弹性部件55。该弹性部件55上具有比较大的 长度,其中预先包含了作为"压接量"的用于吸收上述缝隙增加量 86的富裕的尺寸。因此,在轿厢室22倾斜时,悬臂部62改变倾斜 而追随轿厢室22的位移,保持入口柱33a、 33b和门37a、 37b之间 的缝隙S的密闭状态。
图5表示了开门时的隔音装置51a的状态。如图5所示,由保持 部件56保持的弹性部件55在开门时并不是笔直延伸,而是维持悬臂 部62相对于基部61向开门方向弯曲的姿势。
通过这样构成的电梯轿厢1,即使由于偏负载造成轿厢室22倾 斜,隔音装置51a也不会从入口柱33a的折回部42分离,可以维持 隔音性。另外通过该电梯轿厢1,可以将门37a开闭时隔音装置51a 的轨道空间87抑制得较小。
图8表示具有关门时触在入口柱33a的折回部42的弹性部件101 的隔音装置102。在这样的隔音装置102中,在轿厢22倾斜入口柱 33a从门37a分离时,吸收缝隙增加量86是有限度的。g卩,若轿厢室 22的倾斜较大,则在入口柱33a和门37a之间产生隔音装置5la不能 覆盖的缝隙,有隔音性降低的可能。如果,为了不产生上述缝隙而使入口柱33a的折回部42与弹性 部件IOI的重叠量103增大,则入口柱33a与门37a之间的阻力增大, 使得门37a不容易开关。
图9表示了含有相对于入口柱33a的折回部42的端部42a延伸 出的悬臂部111的弹性部分112。这样的悬臂部111由于在开门时为 不受外力的作用的自然姿势,因此,成为从折回部42朝向轿厢室22 侧具有大的突出量114的状态。因此,为了避免该突出得大的悬臂部 111,需要具有大的进深尺寸113a的轨道空间113。
若盖部件46突出于门37a侧,则轨道空间113变浅,弹性部件 112的向轿厢室22侧的突出量必须减小。但是弹性部件112的突出 量减小后,由于轿厢室22的倾斜的大小导致不能完全覆盖入口柱33a 和门37a之间的缝隙S。所以,需要抑制盖部件46的突出尺寸。这 样,必须将目的地操作盘45和轿厢内相机作为特殊品,而也有可能 使成本增大。
另外,也考虑到由于减小了隔音装置的朝向轿厢室22侧的突出 尺寸,而减小了入口柱33a的折回部42的端部42a与门37a的侧部 53的台阶,这样存在有入口柱33a的强度不足的倾向。考虑在入口柱 33a的里侧利用加强部件,但是这样也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隔音装置51a的弹性部分55,具有固定 在门37a的侧部53的基部61、作为自由端部并沿关门方向与折回部 42的端部42a相对的悬臂部62,在关门时,悬臂部62压接于折回部 42的端部,密闭门37a与入口柱33a之间的缝隙S。由此,通过上述 的说明,在轿厢室22倾斜时,悬臂部62改变倾斜而追随轿厢室22 的位移,可以保持入口柱33a、 33b与门37a、 37b之间的缝隙S的密 闭状态。另外,这样的弹性部件55不会导致入口柱33a与门37a之 间的阻力的增加。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隔音装置51a的保持部件56,具有将弹性 部件55的基部61固定在门37a的侧部53的固定部65以及相对于固 定部65配置在轿厢室22侧、并且相对于固定部65向开门方向倾斜 设置的悬臂姿势部66。由此,在开门时,弹性部件55的悬臂部62保持相对于基部61保持向开门方向弯曲的姿势。所以,悬臂部62即 使在开门时也不会朝向轿厢室22侧大地突出,即,避开该悬臂部62 的轨道空间87较小就可以。
若折回部42超过了从悬臂姿势部66的倾斜角度0 、门37a的厚 度方向上的悬臂姿势部66的位置82以及压接在折回部42的端部42a 的悬臂部62的压接量83导出的该折回部42的最小必要尺寸而向开 门方向延伸,则大大确保了该程度的富裕量,即使在轿厢室22倾斜 时也可以切实地保持悬臂部62与折回部42之间的接触。
若保持部件56具有从关门侧接触弹性部件55的第一部件77、 从开门侧接触弹性部件55的第二部件72,与第一部件71相比上述 第二部件72在上述悬臂姿势部66在固定部65侧形成得短,则在上 述悬臂姿势部66上悬臂部62的朝向开门方向的约束小或者几乎没 有,因此在入口柱33a的折回部42的端部42a不会过分地压接悬臂 部62。由此,可以使门37a、 37b的开关阻力极小,弹性部件55的更 换周期变长。
若盖部件46与门37a之间空出了折回部42与门37a之间的缝隙 S加上开门时悬臂部62从折回部42沿门37a的厚度方向的突出量89 的尺寸以上的距离,则可以切实地避免悬臂部62与盖部件46之间的 干涉。
保持部件56具有挂在门37a上用于约束该保持部件56的门37a 的厚度方向的位置的限位器(即挂止部分71c),因此可以在安装时 得到合适的悬臂部62的突出尺寸。另外,可以避免悬臂部62与轿厢 室22或盖部件46的干涉,可以抑制弹性部件55的劣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l进行了说明,但是本 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实施阶段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 围内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而具体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具有轿厢框(21);配置在上述轿厢框(21)内并且底部被弹性支持的轿厢室(22);悬架在上述轿厢框(21)上的门(37a、37b);以及设置在上述轿厢室(22)和上述门(37a、37b)之间的隔音装置(51a、51b),上述轿厢室(22)具有与上述门(37a、37b)相对的入口柱(33a、33b),该入口柱(33a、33b)具有规定轿厢出入口(32)的侧缘部的主体部(41)、从该主体部(41)的上述门(37a、37b)侧的端部平行于上述门(37a、37b)地延伸的折回部(42),上述隔音装置(51a、51b)具有弹性部件(55)和保持部件(56),上述弹性部件(55)具有固定在上述门(37a、37b)的开门侧的侧部(53)的基部(61)、作为自由端部并沿着关门方向与上述折回部(42)的端部(42a)相对的悬臂部(62),在关门时,上述悬臂部(62)压接于上述折回部(42)的端部(42a),上述悬臂部(62)相对于上述基部(61)向开门方向弯曲,并且,密闭上述门(37a、37b)与上述入口柱(33a、33b)之间的缝隙(S),上述保持部件(56)具有将上述弹性部件(55)的基部(61)固定在上述门(37a、37b)的侧部(53)的固定部(65)、相对于上述固定部(65)配置在上述轿厢室(22)侧并且相对于上述固定部(65)朝向开门方向倾斜设置的悬臂姿势部(66),在开门时,也将上述弹性部件(55)的悬臂部(62)相对于上述基部(61)保持为向开门方向弯曲的姿势。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上述折回部(42)超过了从上述悬臂姿势部(66)的倾斜角度(9 )、上述门G7a、 37b)的厚度方向上的上述悬臂姿势部(66)的位置(82) 以及与压接于该折回部(42)的端部(42a)的上述悬臂部(62)的压接量(83)导出的该折回部(42)的最小必要尺寸,而在开门方向 上延伸。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件(56)具有从关门侧接触上述弹性部件(55)的第一部件(71)、从开门侧接触上述弹性部件(55)的第二部件(72), 与上述第一部件(71)相比,上述第二部件(72)在上述悬臂姿势部 (66)在上述固定部(65)侧形成得短,与上述第一部件(71)相比, 上述第二部件(72)在上述悬臂姿势部(66)对上述弹性部件(55) 的约束小。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具有安装在上述轿厢室(22)、开门时与上述门(37a、 37b)相对的盖部件(46),该盖部件(46)与上述门(37a、 37b)之间,将从上述折回部(42) 与上述门(37a、 37b)之间的缝隙(S)、开门时上述悬臂部(62) 从上述折回部(42)沿着上述门(37a、 37b)的厚度方向的突出量(89) 加在一起的尺寸以上的距离,作为上述弹性部件(55)的轨道空间(87) 而空出。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件(56)具有限位器(71c),上述限位器(71c)设置在上述悬臂姿势部(66)的相反侧,挂在上述门G7a、 37b)的外 侧的表面(77),约束该保持部件(56)的上述门(37a、 37b)的厚 度方向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电梯轿厢(1)的隔音装置(51a、51b)具有弹性部件(55)和保持部件(56)。弹性部件具有固定在门(37a、37b)的侧部(53)的基部(61)和作为自由端部并沿着关门方向与入口柱(33a、33b)的折回部(42)的端部(42a)相对的悬臂部(62),在关门时悬臂部与折回部的端部压接,密闭门(37a、37b)与入口柱之间的缝隙(S)。保持部件(56)具有将弹性部件固定在门上的固定部(65)、配置在相对于固定部的轿厢室(22)侧并且相对于固定部向开门方向倾斜设置的悬臂姿势部(66),即使在开门时也可以将弹性部件的悬臂部保持相对于基部向开门方向弯曲的姿势。
文档编号B66B13/30GK101525103SQ20091000457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6日
发明者
原和久 申请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