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双调节式叉车吊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6099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向双调节式叉车吊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叉车起重机构,具体涉及叉车起重机构的吊臂。
背景技术
随着叉车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叉车做为起吊和运输设备已被大多用户所采用, 在起重系统的货叉架上挂装吊臂用于货物的起吊,是用户采用的常见结构形式。现有技术 产品是将吊臂直接挂装到叉车的货叉架上,吊臂的的吊点离地高度是固定的,吊臂的臂体 上焊有几个吊点,因此吊臂的吊点只能进行水平、断续调节,每个吊臂配装一个吊钩,进行 吊点调节时需人工装配,费时费力,且货物起吊后吊点无法进行调节,因此大大限定了吊臂 的使用领域。受现有产品结构的限制,吊臂的载荷中心距和吊点离地高度难以实现大范围、 连续的调节,无法起吊和运输外形尺寸超大的货物。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叉车吊臂的载荷中心距和吊点离地高度大范围的调节,实现起吊和运输 外形尺寸超大货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双向双调节功能的叉车吊臂。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双向双调节式叉车吊臂包括底座支架和吊臂,所述底座支架的顶部设有挂钩,其 底部设有与叉车货叉配合的槽状插孔,其下部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底座支架上对称设有 座孔。所述吊臂包括后臂体7和前臂体11,所述后臂体7的下端通过第一连接轴2设于底 座支架13上;所述前臂体11为弯折杆状,一侧长臂为前部,另一侧短臂为后部,前臂体11 的长臂前端通过第七连接轴12连接着挂轴19,吊钩18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挂轴19上,后 臂体7的上端通过第六连接轴10连接着前臂体11的弯曲处;底座支架下部通过第二连接 轴3设有调节支架15,调节支架15为圆柱管状,调节支架15内插设有调节杆17,调节杆17 的上端通过调节轴4连接着后臂体7的下部内侧,调节支架15和调节杆17上对应上均布 设有两个以上的调节孔,调节孔内设有调节轴16 ;所述后臂体7的上部中间连接着伸缩油 缸8的缸体,伸缩油缸8的活塞杆外伸端连接着前臂体11的短臂后端。所述前臂体11的后部设有向上凸起的翘块,所述后臂体7的上部中间向上凸起; 后臂体7上部中间的凸起处连接着伸缩油缸8的缸体,伸缩油缸8的活塞杆外伸端连接着 前臂体11后部向上凸起的翘块的后端。所述第二连接轴3上开设有注油孔,注油孔的孔口处安装有油杯21,所述注油孔 连通着底座支架13上的座孔。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产品相比较具有以下方面的优点1、吊臂具有机械和液压两种调节方式,叉车只需提供一组阀片和管路就能实现吊 臂的运动,吊臂通过液压调节可以实现吊点的连续调节,能够准备保证起吊货物的落点,提 高工作效率。2、两种调节方式均可让吊臂实现双向调节,调节方向为载荷中心距(横向)和吊点离地高度(纵向),且吊装货物后也可以进行吊点调节。3、调节范围大,当伸缩油缸8伸至最长并调节杆17缩回时吊臂吊点离货叉架前端 面的距离最近为2700mm,当伸缩油缸8缩至最短并调节杆17伸至最长时吊臂吊点离货叉架 前端面的距离最大可以达到4000mm,即载荷中心横向调节范围为2700mm-4000mm ;当伸缩 油缸8伸至最长并调节杆17缩回最短时吊臂吊点离地高度最低为250mm,当伸缩油缸8缩 至最短并调节杆17伸至最长时吊臂吊点最大离地高度可以达到4000mm,即吊点离地高度 调节范围为250mm-4000mm。4、由于前臂体和后臂体均可调节,当调节杆17伸至最长并伸缩油缸8伸至最长时 吊臂的整体长度最短,大大降低了整车长度,使整车具有相对较小的转弯半径;使整车具有 良好的通过性。5、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外形美观,拆装与维护均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载荷中心最大时状态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图5为图3的B-B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载荷中心最小、离地高度最低状态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离地高度最高时状态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图2和图3,双向双调节式叉车吊臂包括底座支架13和吊臂,底座支架 13的顶部安装有挂钩1,其底部安装有与叉车货叉配合的槽状插孔,其下部两侧分别安装 有固定板14,底座支架上对称设有设有座孔20。吊臂包括后臂体7和前臂体11,后臂体7 的下端通过第一连接轴2安装于底座支架13上;前臂体11为弯折杆状,一侧长臂为前部, 另一侧乱短臂为后部,前臂体11的长臂前端通过第七连接轴12连接着挂轴19,吊钩18通 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挂轴19上;后臂体7的上端通过第六连接轴10连接着前臂体11的弯曲 处。底座支架13下部通过第二连接轴3安装有调节支架15,第二连接轴3上开设有注油 孔,注油孔的孔口处安装有油杯21,注油孔连通着底座支架13上的座孔,见图4,通过油杯 21加注润滑脂可防止第二连接轴3与底座支架上的座孔20锈蚀,便于调节支架15的调节; 调节支架15为圆柱管状,调节支架15内插装有调节杆17,调节杆17的上端通过第三连接 轴4连接着后臂体7的下部内侧,调节支架15和调节杆17上对应均布开设有两个以上的 调节孔,调节孔内插装有调节轴16,见图5。后臂体7的上部中间向上凸起;后臂体7上部 中间的凸起处通过第四连接轴6连接着伸缩油缸8的缸体,伸缩油缸8的活塞杆外伸端通 过第五连接轴9连接着前臂体11的短臂后端,通过伸缩油缸8的活塞杆的伸缩实现前臂体11的前后和上下运动。如图8所示,叉车吊臂的底座支架13上部的挂钩1挂装在货叉架的横梁22上,起 前后限位作用;叉车所配的货叉23插入底座支架底部的槽状插孔内,且货叉23的上平面与 底座支架接触承受叉车吊臂与货物的重量,通过螺栓将底座支架固定板14与货叉架下横 梁连接,起上下限位作用。该叉车吊臂工作原理如下后臂体7的相对地面的角度可以通过调整调节支架15 与调节杆17的调节孔的位置来抬高和降低后臂体7与地面的水平角度。当调节支架15最 上面的调节孔与调节杆17最上面的调节孔连接时后臂体7与地面的水平角度最小,当调节 支架15最上面的调节孔与调节杆17最下面的调节孔连接时后臂体7与地面的水平角度最 大,此时吊钩18的离地高度最大,见图7。当伸缩油缸8缩回时前臂体11与后臂体7夹角 最大,使吊钩18的载荷中心最大,见图2。当伸缩油缸8在最大行程时前臂体11与后臂体 7夹角最小,从而使吊钩18的载荷中心最小、离地高度最低,见图6。
权利要求1.双向双调节式叉车吊臂,包括底座支架和吊臂,所述底座支架的顶部设有挂钩,其底 部设有与叉车货叉配合的槽状插孔,其下部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底座支架上对称设有座 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包括后臂体(7)和前臂体(11),所述后臂体(7)的下端通过第 一连接轴(2)设于底座支架(13)上;所述前臂体(11)为弯折杆状,一侧长臂为前部,另一 侧短臂为后部,前臂体(11)的长臂前端通过第七连接轴(12)连接着挂轴(19),吊钩(18) 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挂轴(19)上,后臂体(7)的上端通过第六连接轴(10)连接着前臂体 (11)的弯曲处;底座支架下部通过第二连接轴C3)设有调节支架(15),调节支架(1 为圆 柱管状,调节支架(15)内插设有调节杆(17),调节杆(17)的上端通过调节轴(4)连接着 后臂体(7)的下部内侧,调节支架(1 和调节杆(17)上对应上均布设有两个以上的调节 孔,调节孔内设有调节轴(16);所述后臂体(7)的上部中间连接着伸缩油缸(8)的缸体,伸 缩油缸(8)的活塞杆外伸端连接着前臂体(11)的短臂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双调节式叉车吊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体(11)的后 部设有向上凸起的翘块,所述后臂体⑵的上部中间向上凸起;后臂体(7)上部中间的凸起 处连接着伸缩油缸(8)的缸体,伸缩油缸(8)的活塞杆外伸端连接着前臂体(11)后部向上 凸起的翘块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双调节式叉车吊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轴(3) 上开设有注油孔,注油孔的孔口处安装有油杯(21),所述注油孔连通着底座支架(13)上的 座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向双调节式叉车吊臂。该叉车吊臂包括后臂体和前臂体,后臂体的下端设于底座支架上;前臂体为弯折杆状,前臂体的长臂前端连接着吊钩,后臂体上端活动连接着前臂体的弯曲处;底座支架上设有圆柱管状的调节支架,调节支架内插设有调节杆,调节杆的上端活动连接着后臂体的下部内侧,调节支架和调节杆上对应上均布设有调节孔,调节孔内设有调节轴;后臂体的上部中间连接着伸缩油缸的缸体,伸缩油缸的活塞杆外伸端连接着前臂体的短臂后端。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吊臂的运动,并通过液压调节吊臂可以实现吊点的连续调节,保证起吊货物落点准确。载荷中心横向调节范围为2700mm-4000mm;吊点离地高度调节范围为250mm-4000mm。其结构设计合理,拆装维护方便。
文档编号B66F9/12GK201817236SQ201020509218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6日
发明者张丽, 曹冬, 杨雪松, 毕胜 申请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