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门卡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306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的门卡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电梯的轿厢门与层站门卡合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的卡合机构驱动装置具备中间折起结构的门刀驱动连杆,为了驱动轿厢侧卡合机构,该门刀驱动连杆使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门装置主体的固定部的臂部和从驱动凸轮延伸出的臂部转动自如地结合在一起,所述驱动凸轮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门卡合装置上,所述门卡合装置安装于轿厢门。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在通过轿厢门开闭动作使门卡合装置从门正面观察向左右方向运动时,位于门装置主体的固定轴与门卡合装置内的驱动凸轮的转动轴之间的直线距离改变,门刀驱动连杆的中间折起部向上方或者下方移动。通过该运动,从驱动凸轮延伸出的臂部以驱动凸轮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当驱动凸轮转动时,位于轿厢侧卡合机构的卡合门刀通过驱动凸轮而向关门侧或开门侧运动,从而进行层站侧卡合机构的把持、释放动作(例如,参考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6-103882号公报(第3页 7页,图I)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现有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中,为了驱动使卡合机构的卡合门刀进行动作的驱动凸轮,需要将门装置主体的固定部与卡合机构的驱动凸轮结合起来的门刀驱动连杆。由此,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存在下述的问题点。a、在门装置主体内需要用于使门刀驱动连杆运动的空间。b、如果门宽度或门卡合装置的安装高度不同,则需要改变门刀驱动连杆的长度或形状。C、由于门刀驱动连杆较大,因此安装耗费劳力,成本高昂。本发明正是以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点为课题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节省空间且低成本地进行卡合机构驱动装置的驱动等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发明涉及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设于轿厢门与层站门之间,所述轿厢门在门装置主体的吊轨上表面被引导而进行开闭动作,所述层站门对层站出入口进行开闭动作,并且 所述电梯的门卡合装置与所述轿厢门的开闭动作联动地使所述层站门开闭,所述电梯的门卡合装置具备轿厢侧卡合机构,所述轿厢侧卡合机构在所述轿厢门开闭时把持层站侧卡合机构,所述层站侧卡合机构设于所述层站门;以及卡合机构驱动装置,所述卡合机构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轿厢侧卡合机构,所述卡合机构驱动装置包括杆支承轴,所述杆支承轴设于所述轿厢门;杆主体,所述杆主体被设置成能够以所述杆支承轴为中心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往复转动;转动引导构件,所述转动引导构件对以所述杆支承轴为中心转动的所述杆主体的转动进行引导;以及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对所述杆主体施加阻止转动的转动阻止力,并且通过与所述轿厢门的移动相伴的所述转动引导构件的作用而对杆主体向反向转动阻止力的方向改变作用力。而且,本发明涉及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设于轿厢门与层站门之间,所述轿厢门在门装置主体的吊轨上表面被引导而进行开闭动作,所述层站门对层站出入口进行开闭动作,并且所述电梯的门卡合装置与所述轿厢门的开闭动作联动地使所述层站门开闭,所述电梯的门卡合装置具备卡合门刀,所述卡合门刀在所述轿厢门开闭时把持层站侧卡合机构,所述层站侧卡合机构设于所述层站门;凸轮支承轴,所述凸轮支承轴设于所述轿厢门;驱动凸轮,所述驱动凸轮被设置成能够以所述凸轮支承轴为中心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往复转动自如,并且该驱动凸轮与转动联动地使所述卡合门刀工作;移动部材,所述移动部材设于所述驱动凸轮;固定凸轮,所述固定凸轮固定于所述门装置主体,并且该固定 凸轮具有引导所述移动部材的凸轮槽;以及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对所述驱动凸轮施加阻止转动的转动阻止力,并且通过所述轿厢门的移动,在中途对驱动凸轮向反向转动阻止力的方向改变作用力,在所述轿厢门开门时,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对所述移动部材进入了所述凸轮槽的所述驱动凸轮施加所述转动阻止力,从而对轿厢门施加开门阻力,并且,随着所述移动部材沿所述固定凸轮的所述凸轮槽的移动以及所述凸轮支承轴的移动,所述驱动凸轮以所述凸轮支承轴为中心转动,从而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对所述驱动凸轮施加所述反向转动阻止力来改变对驱动凸轮施力的施力方向,在所述轿厢门关门时,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在所述移动部材刚开始进入所述凸轮槽时对所述驱动凸轮施加所述转动阻止力,从而对轿厢门施加关门阻力,并且,随着所述移动部材沿所述固定凸轮的所述凸轮槽的移动以及所述凸轮支承轴的移动,所述驱动凸轮以所述凸轮支承轴为中心转动,从而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对所述驱动凸轮施加所述反向转动阻止力来改变对驱动凸轮施力的施力方向。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涉及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构成为在轿厢门开门时通过转动引导构件的作用来对杆主体施加转动阻止力从而对轿厢门施加开门阻力,并且在轿厢门开门中途对杆主体施加反向转动阻止力从而改变对杆主体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而在轿厢门关门时通过转动引导构件的作用来在刚开始时对杆主体施加转动阻止力从而对轿厢门施加关门阻力,并且在轿厢门关门中途对杆主体施加反向转动阻止力来改变对杆主体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因此,对于轿厢门,能够以既有的卡合机构驱动装置来实现在开门开始时作用开门阻力并在临近关门时作用关门阻力的功能而不必增加部件数量,而且也无需增加制造成本。而且,根据本发明涉及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构成为在轿厢门开门时对移动部材进入了凸轮槽的驱动凸轮施加转动阻止力来对轿厢门施加开门阻力,并且对驱动凸轮施加反向转动阻止力来改变对驱动凸轮施加的所述作用力的方向,而在所述轿厢门关门时,在所述移动部材刚开始进入所述凸轮槽时对所述驱动凸轮施加所述转动阻止力来对轿厢门施加关门阻力,并且对所述驱动凸轮施加所述反向转动阻止力来改变对驱动凸轮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因此,对于轿厢门,能够以既有的卡合机构驱动装置来实现在开门开始时作用开门阻力并在临近关门时作用关门阻力的功能而不必增加部件数量,而且也无需增加制造成本。而且,去除了杆主体和杆支承轴,能够进一步实现低成本化。


图I是示出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门装置从层站门侧进行观察时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图I的电梯的门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I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的局部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I的电梯的卡合装置的一个使用形态(开门的初始状态)的主视图。图5是示出图I的电梯的卡合装置的另一使用形态(门刀关闭状态)的主视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的卡合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梯的卡合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梯的卡合装置的一个使用形态(开门的初始状态)的主视图。图9是示出图8的电梯的卡合装置的另一使用形态(门刀关闭状态)的主视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梯的卡合装置的一个使用形态(开门的初始状态)的主视图。图11是示出图10的电梯的卡合装置的另一使用形态(门刀关闭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

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不过对各图中相同或者相当部材、部位标以相同标号来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I是从层站门侧观察对开门式的电梯的门装置时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图I的门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I的门装置的门卡合装置I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I的电梯的卡合装置的一个使用形态(开门的初始状态)的主视图,图5是示出图I的门卡合装置I的另一使用形态(门刀关闭状态)的主视图。该电梯的门装置具有门装置主体4,其使轿厢门5开闭;以及门卡合装置1,其设在轿厢门5和对层站出入口进行开闭的层站门(未图示)之间,并且该门卡合装置I与轿厢门5的开闭动作联动地使层站门进行开闭动作。上述门装置主体4具备门驱动马达43 ;驱动轮442,其设在轿厢门5中的从动侧轿厢门52侧,所述轿厢门5由驱动侧轿厢门51和从动侧轿厢门52构成;驱动带44,其设于该驱动轮442与门驱动马达43之间并将门驱动马达43的驱动力传递至驱动轮442 ;空转轮443,其设于驱动侧轿厢门51侧;以及带441,其绕挂在该空转轮443与驱动轮442之间。
而且,门装置主体4具有吊轨42,其在带441的下侧与带441平行地延伸;以及门悬吊器41,其沿该吊轨42移动。门悬吊器41具备驱动侧悬吊板411,其固定在所述驱动侧轿厢门51的上表面;从动侧悬吊板412,其固定在从动侧轿厢门52的上表面;悬吊辊413,其转动自如地设在驱动侧悬吊板411和从动侧悬吊板412各自的上侧两角部并在吊轨42上表面滚动;驱动侧带把持件414,其基端部固定于驱动侧悬吊板411且末端部把持环状的带441的下侧;以及从动侧带把持件415,其基端部固定于从动侧悬吊板412且末端部把持环状的带441的上侧。上述门卡合装置I具备轿厢侧卡合机构2,其设于底座板23上,所述底座板23固定在驱动侧门51的表面;以及卡合机构驱动装置3,其使轿厢侧卡合机构2驱动。轿厢侧卡合机构2具备卡合门刀21,其具有第一门刀211和与该第一门刀211平行地对置的第二门刀212 ;门刀连杆22,其具有与所述第一门刀211及第二门刀212连接的上侧门刀连杆221和下侧门刀连杆222 ;驱动凸轮24,其设于底座板23上,并且该驱动凸轮24具有沿外周缘部形成的凸轮槽241,第一门刀211和第二门刀212形成为对设于层站门的层站侧卡合机构(未图示)进行把持。上述卡合门刀21具备门刀支承轴213,其分别设于第一门刀211和所述第二门刀212,并且所述门刀支承轴213将上侧门刀连杆221和下侧门刀连杆222支承成能够转动自如;以及凸轮从动件214,其突出地设置于第一门刀211,并且所述凸轮从动件214沿驱动凸轮24的凸轮槽241移动。第一门刀211、第二门刀212与相互平行地对置的上侧门刀连杆221和下侧门刀连杆222 —起构成平行四边形的连杆机构。在上侧门刀连杆221和下侧门刀连杆222的靠第二门刀212侧的位置设有相对于底座板23转动自如的连杆支承轴223。上侧门刀连杆221和下侧门刀连杆222以该连杆支承轴223为中心转动,第一门刀211和第二门刀212与该转动联动地上下移动同时向左右移动。扇形形状的上述驱动凸轮24具备凸轮支承轴242,其被设置成相对于底座板23转动自如;以及连接杆安装轴243,其设置于隔着凸轮支承轴242与凸轮槽241相反的一侧的、驱动凸轮24的基端部。凸轮槽241形成为与凸轮支承轴242之间的距离沿逆时针方向逐渐接近,并且从中途起形成为半径相同的圆弧形状。上述卡合机构驱动装置3具备固定凸轮33,其固定在门装置主体4的固定部45 ;杆31,其设于驱动侧悬吊板411 ;连接杆36,其与所述杆31和驱动凸轮24的连接杆安装轴243连接;止动件32,其使杆31的工作停止;以及杆保持弹簧34,其对轿厢门5施加开门阻力(关门保持力)和关门阻力(开门保持力)。上述杆31具备安装板313,其安装于驱动侧悬吊板411 ;扇形形状的杆主体311,其通过杆支承轴31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安装板313 ;作为移动部材的辊312,其转动自如地设在所述杆主体311的一个角部;以及连接杆安装轴315,其设于杆主体311的另一个角部并与连接杆36的末端部连接。在此,通过固定凸轮33和作为移动部材的辊312来构成引导杆主体331的转动的转动引导构件,所述固定凸轮33固定于门装置主体4且具有凸轮槽331,所述辊312设于杆、主体311并沿凸轮槽331移动。另外,固定凸轮33、辊312是一个示例,作为引导杆主体的转动的转动引导构件,例如也可以是使辊在平板凸轮的端面滚动的结构。上述杆保持弹簧34的一端部与设于杆主体311的杆弹簧固定点341连接,上述杆保持弹簧34的另一端部与设于安装板313的门弹簧固定点342连接。在作为轿厢门5关闭的状态的杆主体311的初始位置,杆保持弹簧34施加力,以使杆主体311以杆支承轴314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该力在轿厢门5开始打开时作为要阻止开门的力,即作为开门阻力发挥作用,并且该力从轿厢门5的开门中途起作为要阻止关门的力,即作为关门阻力发挥作用。在此,通过设于杆主体311的杆弹簧固定点341、设于轿厢门5的门弹簧固定点342、以及连接杆弹簧固定点341和门弹簧固定点342的杆保持弹簧34构成了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杆保持弹簧34配设成在杆主体311的起点和终点处,使杆弹簧固定点341相对于连接门弹簧固定点342和杆支承轴314而成的直线分别位于相反侧的位置。驱动凸轮24的连接杆安装轴243与杆31的连接杆安装轴315由连接杆36连接起来。在上述固定凸轮33,凸轮槽331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角度0 (0彡0° )地形成为,双点划线a与以双点划线b示出的引导线相交的角度中的左右侧的角度a在90°以上,所述双点划线a是连接杆支承轴314的中心和辊312的中心而成的线,所述双点划线b是沿凸轮槽331的平行地对置的引导面延伸的线,并且,设于杆主体311的辊312沿该凸轮槽331滚动。接着,对上述结构的电梯的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轿厢门5的开门动作进行说明。通过门驱动马达43的驱动,经由驱动带44使驱动轮442转动。随着该驱动轮442的转动,带441移动。随着该带441的移动,驱动侧悬吊板411及驱动侧轿厢门51、与从动侧悬吊板412及从动侧轿厢门52分别向互相分离的方向开始移动,即轿厢门5分别向开门方向开始移动。随着轿厢门5的打开,在驱动侧轿厢门51,杆31的杆支承轴314与固定凸轮33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距离缩短。这时,设于杆主体311的辊312为了保持与杆支承轴314之间的距离而在凸轮槽331内上升,与此相伴地,杆主体311以杆支承轴314为中心克服杆保持弹簧34的弹力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另外,通过调整凸轮槽331的倾斜角度0,能够对驱动侧悬吊板411的移动距离和杆主体311的转动角度的关系进行调整。即,如果使倾斜角度0沿顺时针方向增大的话,与驱动侧悬吊板411的移动量相对的杆主体311的转动角度增大,而如果角度0减小的话,转动角度减小。而且,开门阻力也根据该角度0而变化,如果使角度0增大的话,杆保持弹簧34进一步伸长,开门阻力增大,如果使角度e减小的话,开门阻力减小。在杆主体31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同时,经由连接杆36将连接杆安装轴243上拉,从而驱动凸轮24以凸轮支承轴242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随着驱动凸轮24的转动,安装于第一门刀211的凸轮从动件214沿凸轮槽241的壁面滚动,由此,第一门刀211被强制性地向开门方向移动。由于第二门刀212与第一门刀211、上侧门刀连杆221和下侧门刀连杆222—起构成平行连杆机构,因此随着该第一门刀211的驱动,第二门刀212向关门方向运动,第一门刀211与第二门刀212之间的间隔变窄。当杆主体311转动到固定的位置时,在之后的转动中,第一门刀211与第二门刀212之间的间隔是固定的。S卩,当驱动侧悬吊板411运动了预先设定好的距离时,由于凸轮槽241自中途起为相对于凸轮支承轴242具有相同半径的圆弧,因此此后不存在与杆主体311的转动相伴的、第一门刀211向开门方向的移动。因此,第一门刀211和第二门刀212以自开门的初始状态起变窄了设定好的量的把持状态被保持。
另外,第一门刀211和第二门刀212在间隔变窄的过程中把持在层站门设置的层站侧卡合机构(未图示),此后,与轿厢门5的开门联动地使得层站门(未图示)也开门。另外,设于第一门刀211的凸轮从动件214沿凸轮槽241滚动,从而第一门刀211向开门方向运动,因此根据凸轮槽241的形状,能够调节第一门刀211与第二门刀212接近的速度、以及到第一门刀211和第二门刀212的把持状态为止的驱动侧悬吊板411的移动量。当驱动侧悬吊板411进一步向开门方向运动时,杆主体311克服杆保持弹簧34的弹力进一步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杆支承轴314向开门方向移动,因此辊312在凸轮槽331内位于杆支承轴314的铅直线上,即辊312在凸轮槽331内到达最高点。此后,辊312开始在凸轮槽331内下降,滚动到凸轮槽331的缺口部334为止并从凸轮槽331脱离。此后,在辊312离开凸轮槽331的同时,杆主体311通过杆保持弹簧34的弹力而与安装在安装板313的止动件32碰撞并停止(参考图5)。此位置是杆主体311的转动终端位置。到辊312离开凸轮槽331的缺口部334为止,杆主体311及驱动凸轮24与轿厢门5的打开动作联动地转动。此后,门卡合装置I以图5的状态向开门方向移动,直到轿厢门5达到预定的打开
量为止。另一方面,当辊312从凸轮槽331的缺口部334脱离时,杆保持弹簧34的杆弹簧固定点341移动到了相对于双点划线c位于与初始状态时相反一侧的位置,所述双点划线c是连接杆支承轴314和安装于安装板313的门弹簧固定点342而成的线。g卩,由杆保持弹簧34的弹力实现的杆主体311的转动方向从逆时针方向变为顺时针方向,从而变为将杆主体311按压于止动件32的方向,因此在辊312离开凸轮槽331的同时,杆主体311通过杆保持弹簧34的弹力而与安装在安装板313的止动件32碰撞并停止。在轿厢门5的打开开始时,该杆保持弹簧34向使杆主体31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向施加力,该力作为阻止杆主体311转动的力、即开门阻力发挥作用,当辊312从凸轮槽331脱离后,该杆保持弹簧34的力作为保持杆主体311的转动终端位置的力发挥作用。接着,对轿厢门5的关门动作进行说明。
该轿厢门5的关门动作中的门卡合装置I的动作与轿厢门5的上述开门动作时相反。在关门动作中,轿厢门5关闭,即通过门驱动马达43的驱动使带411的移动方向朝与开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驱动侧悬吊板411与从动侧悬吊板412相互接近,当驱动侧悬吊板411到达预定的位置时,辊312通过固定凸轮33的凸轮槽331的缺口部334并进入凸轮槽331。此后,当轿厢门5继续关闭时,辊312为了保持与杆保持弹簧34的杆支承轴314之间的距离而沿凸轮槽331向上方滚动,而且杆支承轴314向关门方向移动,因此辊312在到达与杆支承轴314成为铅直的最高点后再次下降。通过该辊312的移动,杆主体311向与开门时相反的方向即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经由连接杆36使驱动凸轮24以凸轮支承轴242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且,在辊312刚进入凸轮槽331时,杆保持弹簧34的力向使杆主体311顺时针转动的方向施加,从而作为阻止杆主体311转动的力,即关门阻力发挥作用。在辊312进入固定凸轮33的凸轮槽331后,当驱动侧悬吊板411关闭至预定的位置时,通过与被凸轮槽241引导的辊312的移动联动的驱动凸轮24的运动,第一门刀211经由凸轮从动件214向关门侧运动,第一门刀211和第二门刀212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开始打开。此后,当轿厢门5完成了关闭时,门卡合装置I恢复到最初的状态。另外,第一门刀211和第二门刀212相互分离,从而解除与层站侧卡合机构的把持。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1,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构成为,在轿厢门5开门时对作为移动部材的辊312进入了凸轮槽331的杆主体311施加转动阻止力来对轿厢门5施加开门阻力,并且对杆主体311施加反向转动阻止力来改变对杆主体311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而在轿厢门5关门时,在辊312刚开始进入凸轮槽331时对杆主体311施加转动阻止力来对轿厢门5施加关门阻力,并且对杆主体311施加所述反向转动阻止力来改变对杆主体311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因此,在开门开始时对轿厢门5作用有开门阻力(关门保持力),即使由于某种理由而使门驱动马达43的电源被切断,也能够防止轿厢门5打开。而且,在临近关门时作用有关门阻力,能够缓和关门时驱动侧轿厢门51与从动侧轿厢门52的碰撞声。而且,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具有杆弹簧固定点341,其设于杆主体311 ;门弹簧固定点342,其设于轿厢门5 ;以及杆保持弹簧34,其连接杆弹簧固定点341和门弹簧固定点342,杆保持弹簧34配设成,在杆主体311的起点和终点处,使杆弹簧固定点341相对于连接门弹簧固定点342和杆支承轴314而成的直线分别位于相反侧,因此不增加部件数量,以既有的卡合机构驱动装置就能够实现在开门开始时作用开门阻力并在临近关门时作用关门阻力的功能,而且也无需增加制造成本。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1,随着杆主体311的转动,驱动凸轮24经由连接杆36而转动,随着该驱动凸轮24的转动,凸轮从动件214在凸轮槽241中滚动,从而第一门刀211与第二门刀212接近或者分离,由此,即使没有连接门装置主体4的 固定部45和驱动凸轮24的门刀驱动连杆,也能够对第一门刀211和第二门刀212进行开闭驱动。
而且,即使门卡合装置I的安装位置在上下方向变化,也能够通过改变连接杆36的长度来应对,并且即使轿厢门5的宽度变化,也能够以相同部件驱动第一门刀211和第二门刀212,因此能够使连接杆36以外的部件通用化。另外,辊312在轿厢门5全开之前离开固定凸轮33的凸轮槽331,因此不必使固定凸轮33形成于驱动侧轿厢门51的整个移动范围,能够节省空间地构成卡合机构驱动装置3。第二实施方式图6示出了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门卡合装置I的主视图。在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卡合机构驱动装置3中,安装于门悬吊器41的杆31具备安 装板313 ;杆支承轴314,其设于安装板313 ;三角形状的杆主体311,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杆支承轴314 ;以及作为移动部材的辊312,其安装在杆主体311上。而且,在固定凸轮33安装有作为阻力施加构件的阻力弹簧35,所述阻力弹簧35由扭簧构成并在杆主体311转动时施加阻止转动的力。阻力弹簧35配置在固定凸轮33的凸轮槽331附近。阻力弹簧35的一端部通过阻力弹簧固定部332固定在固定凸轮33上,阻力弹簧35的另一端部为自由端部并横穿凸轮槽331地突出。而且,辊312的安装部是与阻力弹簧35的自由端部抵接的接触部316。该接触部316在以杆支承轴314为中心转动的杆主体311的转动起点和终点处相对于穿过杆支承轴314的铅直线分别位于相反侧。其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接着,对上述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I的动作进行说明。当门悬吊器41向开门方向运动,固定凸轮33与杆支承轴314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距离缩短时,为了保持杆支承轴314和辊312之间的距离,辊312被凸轮槽331引导并欲向上方运动。
这时,辊312的接触部316与阻力弹簧35的自由端部接触并将该自由端部顶起,由阻力弹簧35向使辊312回到下方的方向作用力,该力作为开门阻力发挥作用。而且,在轿厢门5关闭时,在该过程中,当辊312进入固定凸轮33的凸轮槽331时,辊312欲沿凸轮槽331向上方运动。此时,杆主体311受到来自阻力弹簧35的将杆主体311压回到下方的力。该将杆主体311压回到下方的力作为关门阻力发挥作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I,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具备作为阻力施加构件的阻力弹簧35,所述阻力弹簧35设于固定凸轮33,在轿厢门5开闭时,所述阻力弹簧35向妨碍沿固定凸轮33的凸轮槽331移动的辊312的移动的方向施加阻力,该阻力弹簧35与辊312抵接的接触部316在杆主体311的起点和终点处相对于穿过杆支承轴314的铅直线分别位于相反侧,因此能够在开门开始时对轿厢门5作用开门阻力,并在临近关门时对轿厢门5作用关门阻力,从而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而且,通过调整阻力弹簧35的弹力,能够简单地调整关门保持力和关门阻力。另外,作为阻力弹簧35采用了扭簧,不过也可以使用压缩弹簧、板簧。第三实施方式图7示出了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门卡合装置I的主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取代阻力弹簧35而采用阻力配重37作为阻力施加构件。
在该结构的情况下,阻力配重37以能够沿固定于固定凸轮33的阻力配重引导件333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并且阻力配重37堵塞凸轮槽331的通路。该阻力配重37对接触部317施加向下的力,从而作为使辊312的向上方的运动向下方返回的力进行作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门卡合装置1,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具备作为阻力施加构件的阻力配重37,所述阻力配重37设于固定凸轮33,在轿厢门5开闭时,所述阻力配重37向妨碍沿固定凸轮33的凸轮槽331移动的移动部材312的移动的方向施加阻力,该阻力配重37与辊312抵接的接触部317在杆主体311的转动起点和转动终点处相对于穿过杆支承轴314的铅直线分别位于相反侧,因此能够在开门开始时对轿厢门5作用开门阻力,并在临近关门时对轿厢门5作用关门阻力,从而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而且,通过调整阻力配重35的重量,能够简单地调整关门保持力和关门阻力。第四实施方式图8是该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I的开门时的初始状态时的主视图,图9是示出图8的电梯的卡合装置的门刀关闭状态的主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凸轮24A兼用作杆主体311,不存在连接杆36。而且,将作为移动部材的辊244安装于驱动凸轮24A,并使辊244在固定凸轮33的凸轮槽331内滚动。其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轿厢门5运动时,使驱动凸轮24以凸轮支承轴242A为中心转动,从而驱动轿厢侧卡合机构2。S卩,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是将杆主体311的运动通过连接杆36传递至驱动凸轮24来使驱动凸轮24转动,但本实施方式是通过将辊244安装于驱动凸轮24A来直接使驱动凸轮24A转动。而且,通过将杆保持弹簧34安装成保持驱动凸轮24A而不是像第一实施方式所示那样保持杆主体311的转动起点和转动终点,从而杆保持弹簧34的弹力将驱动凸轮24A保持成卡合门刀21关闭状态或者卡合门刀21打开状态,并且在开门开始时作为开门阻力发挥作用,在临近关门时作为关门阻力发挥作用。接着,对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I的动作进行说明。当轿厢门5开始向开门方向运动时,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驱动凸轮24A的凸轮支承轴242A与固定凸轮33之间的水平距离缩短,为了保持辊244与凸轮支承轴242A之间的距离,辊244在凸轮槽331内向上方滚动。进而,当轿厢门5继续打开时,辊244在凸轮槽331内到达最高点后开始向下方运动,并在轿厢门5打开至预定的位置时从凸轮槽331脱离。当辊244从凸轮槽331脱离时,驱动凸轮24A抵靠于上侧门刀连杆221的端面即止动件32从而停止运动(参考图9)。此后,门卡合装置I保持此状态并运动至开门结束。通过这样的辊244的运动,驱动凸轮24A以凸轮支承轴242A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时,形成于驱动凸轮24A的凸轮槽241也转动,设于第一门刀211的凸轮从动件214被凸轮槽241引导从而向开门侧驱动第一门刀211。第一门刀211和第二门刀212通过上侧门刀连杆221和下侧门刀连杆222而形成 为平行连杆,因此当第一门刀211向开门侧运动时,第二门刀212向关门侧运动,轿厢侧卡合机构2的卡合门刀21关闭。轿厢门5关闭时的运动也与第一实施方式时相同,与开门时相反。即,当轿厢门5关闭至预定的位置时,位于驱动凸轮24A的辊244进入固定凸轮33的凸轮槽331,当在凸轮槽331内向上方运动后,该辊244到达最高点并向下方运动,从而回到关门状态的初始位置。通过此动作,驱动凸轮24A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以与开门时相反的动作将轿厢侧卡合机构2的卡合门刀21打开。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1,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形成为在轿厢门5开门时对作为移动部材的辊244进入了凸轮槽331的驱动凸轮24A施加转动阻止力来对轿厢门5施加开门阻力,并且随着辊244的沿固定凸轮33的凸轮槽331的移动和凸轮支承轴242A的移动,驱动凸轮24A以凸轮支承轴242A为中心转动,从而对驱动凸轮24A施加反向转动阻止力来改变对驱动凸轮24A施力的施力方向,在轿厢门5关门时,在辊244刚开始进入凸轮槽331时对驱动凸轮24A施加转动阻止力来对轿厢门5施加关门阻力,并且随着辊244沿固定凸轮33的凸轮槽331的移动和凸轮支承轴242A的移动,驱动凸轮24A以凸轮支承轴242A为中心转动,从而对驱动凸轮24A施加反向转动阻止力来改变对驱动凸轮24A施力的施力方向,因此,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I同样的效果,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相比,能够去除杆主体311和杆支承轴314,使杆31的结构简化,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门卡合装置I。第五实施方式图10是该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I的开门时的初始状态时的主视图,图11是示出图10的电梯的卡合装置的另一使用形态(门刀关闭状态)的主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采用杆保持弹簧34,而是代之以使驱动凸轮24A的壁厚形成为靠开门方向侧的一侧较厚,从而使得驱动凸轮24A的重心位置G在轿厢侧卡合机构2处于打开的状态时相对于穿过凸轮支承轴242A的铅直线位于左侧,而在轿厢侧卡合机构2处于关闭的状态时相对于穿过凸轮支承轴242A的铅直线位于右侧。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为如下的驱动凸轮24A :在驱动凸轮24A的转动起点和转动终点处,驱动凸轮24A的重心位置相对于穿过凸轮支承轴242A的铅直线分别位于相反侧,因此与第四实施方式相比,连杆保持弹簧34都不需要,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门卡合装置I。另外,也可以将驱动凸轮24A形成为重心位置G偏置的形状,使得驱动凸轮24A的重心位置G在轿厢侧卡合机构2处于打开的状态时相对于穿过凸轮支承轴242A的铅直线位于左侧,而在轿厢侧卡合机构2处于关闭的状态时相对于穿过凸轮支承轴242A的铅直线位于右侧。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被固定凸轮33引导的移动部材而采用了辊312、244,不过当然并不限定于辊312、244,也可以采用滑靴部材等。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中,杆支承轴314经由安装板313固定于驱动侧轿厢门51,不过也可以直接固定于驱动侧轿厢门51。而且,通过将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阻力弹簧35或者第三实施方式的阻力配重37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的杆保持弹簧34同时使用,能够减小阻力弹簧35或阻力配重37,能够使杆主体311或驱动凸轮24A小型化。而且,第五实施方式的通过驱动凸轮24A的重心位置的调整来对驱动凸轮24A施加转动力的结构也能够作为杆保持弹簧34、阻力弹簧35或阻力配重37的替代品而应用于第一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的杆主体311或第四实施方式的驱动凸轮24A,此外,通过将该结构与杆保持弹簧34、阻力弹簧35或阻力配重37兼用,能够使杆主体311或驱动凸轮24A小型化。而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凸轮槽331的引导面是直线形状,不过通过形成为曲面形状,能够使杆主体311或驱动凸轮24A更为顺畅地转动,使第一门刀211和第二门212的工作顺畅化。标号说明I :门卡合装置;2 :轿厢侧卡合机构;21 :卡合门刀;211 :第一门刀;212 :第二门刀;213 :门刀支承轴;214 :凸轮从动件;22 :门刀连杆;221 :上侧门刀连杆;222 :下侧门刀连杆;223 :连杆支承轴;23 :底座板;24、24A :驱动凸轮;241 :凸轮槽;242、242A:凸轮支承轴;243 :连接杆安装轴;244 :辊(移动部材);3 :卡合机构驱动装置;31 :杆;311 :杆主体;312 :辊(移动部材);313 :安装板;314 :杆支承轴;315 :连接杆安装轴;316、317 :接触部;32 :止动件;33 :固定凸轮;331 :凸轮槽;332 :阻力弹簧固定部;333 :阻力配重引导件;334 :缺口部;34 :杆保持弹黃;341 :杆弹黃固定点;341A :凸轮弹黃固定点;342、342A 丨]弹簧固定点;35 :阻力弹簧;36 :连接杆;37 :阻力配重;4 :门装置主体;41 :门悬吊器;411 驱动侧悬吊板;412 :从动侧悬吊板;413 :悬吊辊;414 :驱动侧带把持件;415 :从动侧带把持件;42 :吊轨;43 :门驱动马达;44 :驱动带;45 :固定部;441 :带;442 :驱动轮;443 :空转轮;5 :轿厢门;51 :驱动侧轿厢门;52 :从动侧轿厢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的门卡合装置,所述电梯的门卡合装置设于轿厢门与层站门之间,所述轿厢门在门装置主体的吊轨上表面被引导并进行开闭动作,所述层站门对层站出入口进行开闭动作,并且所述电梯的门卡合装置与所述轿厢门的开闭动作联动地使所述层站门开闭, 所述电梯的门卡合装置具备轿厢侧卡合机构,所述轿厢侧卡合机构在所述轿厢门开闭时把持层站侧卡合机构,所述层站侧卡合机构设于所述层站门;以及卡合机构驱动装置,所述卡合机构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轿厢侧卡合机构, 所述卡合机构驱动装置包括 杆支承轴,所述杆支承轴设于所述轿厢门; 杆主体,所述杆主体被设置成能够以所述杆支承轴为中心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往复转动; 转动引导构件,所述转动引导构件对以所述杆支承轴为中心转动的所述杆主体的转动进行引导;以及 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对所述杆主体施加阻止转动的转动阻止力,并且通过与所述轿厢门的移动相伴的所述转动引导构件的作用而对杆主体向反向转动阻止力的方向改变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其中, 所述转动引导构件包括固定凸轮和移动部材,所述固定凸轮固定于所述门装置主体并且具有凸轮槽,所述移动部材设置于所述杆主体并且沿所述凸轮槽移动, 在所述轿厢门开门时,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对所述移动部材进入了所述凸轮槽的所述杆主体施加所述转动阻止力,从而对轿厢门施加开门阻力,并且,随着所述移动部材沿所述固定凸轮的所述凸轮槽的移动以及所述杆支承轴的移动,所述杆主体以所述杆支承轴为中心转动,从而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对所述杆主体施加所述反向转动阻止力来改变对杆主体施加的所述作用力的方向, 在所述轿厢门关门时,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在所述移动部材刚开始进入所述凸轮槽时对所述杆主体施加所述转动阻止力,从而对轿厢门施加关门阻力,并且,随着所述移动部材沿所述固定凸轮的所述凸轮槽的移动以及所述杆支承轴的移动,所述杆主体以所述杆支承轴为中心转动,从而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对所述杆主体施加所述反向转动阻止力来改变对杆主体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其中, 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具有杆弹簧固定点,所述杆弹簧固定点设于所述杆主体;门弹簧固定点,所述门弹簧固定点设于所述轿厢门;以及杆保持弹簧,所述杆保持弹簧连接所述杆弹簧固定点和所述门弹簧固定点, 所述杆保持弹簧配设成使杆弹簧固定点在所述杆主体的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处相对于连接门弹簧固定点和所述杆支承轴而成的直线分别位于相反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其中, 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是杆主体,在所述杆主体的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处,所述杆主体的重心位置相对于穿过所述杆支承轴的铅直线分别位于相反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其中, 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具备阻力施加构件,所述阻力施加构件设于所述固定凸轮,并且所述阻力施加构件在所述轿厢门开闭时向阻碍沿所述固定凸轮的所述凸轮槽移动的所述移动部材的移动的方向施加阻力, 在所述杆主体的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处,所述阻力施加构件与所述移动部材抵接的接触部相对于穿过所述杆支承轴的铅直线分别位于相反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其中, 所述阻力施加构件具备所述阻力弹簧,该阻力弹簧的一端部与所述接触部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其中, 所述阻力施加构件具备阻力配重和阻力配重引导件,所述阻力配重的下表面与所述接触部抵接,所述阻力配重引导件对置设置并引导阻力配重上下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2 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其中, 所述轿厢侧卡合机构具备卡合门刀,所述卡合门刀用于把持所述层站侧卡合机构;凸轮支承轴,所述凸轮支承轴设于所述轿厢门;驱动凸轮,所述驱动凸轮转动自如地设于所述凸轮支承轴,并且具有凸轮槽;凸轮从动件,所述凸轮从动件设于所述卡合门刀,并且在所述凸轮槽中滚动;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将所述驱动凸轮与所述杆主体连接起来,随着所述杆主体的转动,所述驱动凸轮经由所述连接杆而转动,随着该转动,所述凸轮从动件在所述凸轮槽中滚动,由此所述卡合门刀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3、5、6 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其中, 并且,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是杆主体,在所述杆主体的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处,所述杆主体的重心位置相对于穿过所述杆支承轴的铅直线分别位于相反侧。
10.一种电梯的门卡合装置,所述电梯的门卡合装置设于轿厢门与层站门之间,所述轿厢门在门装置主体的吊轨上表面被引导并进行开闭动作,所述层站门对层站出入口进行开闭动作,并且所述电梯的门卡合装置与所述轿厢门的开闭动作联动地使所述层站门开闭, 该电梯的门卡合装置具备 卡合门刀,所述卡合门刀在所述轿厢门开闭时把持层站侧卡合机构,所述层站侧卡合机构设于所述层站门; 凸轮支承轴,所述凸轮支承轴设于所述轿厢门; 驱动凸轮,所述驱动凸轮被设置成能够以所述凸轮支承轴为中心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往复转动自如,并且所述驱动凸轮与转动联动地使所述卡合门刀工作; 移动部材,所述移动部材设于所述驱动凸轮; 固定凸轮,所述固定凸轮固定于所述门装置主体,并且该固定凸轮具有引导所述移动部材的凸轮槽;以及 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对所述驱动凸轮施加阻止转动的转动阻止力,并且通过所述轿厢门的移动,在中途对驱动凸轮向反向转动阻止力的方向改变作用力, 在所述轿厢门开门时,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对所述移动部材进入了所述凸轮槽的所述驱动凸轮施加所述转动阻止力,从而对轿厢门施加开门阻力,并且,随着所述移动部材沿所述固定凸轮的所述凸轮槽的移动以及所述凸轮支承轴的移动,所述驱动凸轮以所述凸轮支承轴为中心转动,从而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对所述驱动凸轮施加所述反向转动阻止力来改变对驱动凸轮施力的施力方向,在所述轿厢门关门时,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在所述移动部材刚开始进入所述凸轮槽时对所述驱动凸轮施加所述转动阻止力,从而对轿厢门施加关门阻力,并且,随着所述移动部材沿所述固定凸轮的所述凸轮槽的移动以及所述凸轮支承轴的移动,所述驱动凸轮以所述凸轮支承轴为中心转动,从而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对所述驱动凸轮施加所述反向转动阻止力来改变对驱动凸轮施力的施力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其中, 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具有凸轮弹簧固定点,所述凸轮弹簧固定点设于所述驱动凸轮;门弹簧固定点,所述门弹簧固定点设于所述轿厢门;以及杆保持弹簧,所述杆保持弹簧连接所述凸轮弹簧固定点和所述门弹簧固定点, 所述杆保持弹簧配设成使凸轮弹簧固定点在所述驱动凸轮的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处相对于连接门弹簧固定点和所述凸轮支承轴而成的直线分别位于相反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其中, 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是驱动凸轮,在所述驱动凸轮的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处,所述驱动凸轮的重心位置相对于穿过所述凸轮支承轴的铅直线分别位于相反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其中, 并且,所述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是驱动凸轮,在所述驱动凸轮的所述起点和所述终点处,所述驱动凸轮的重心位置相对于穿过所述凸轮支承轴的铅直线分别位于相反侧。
14.根据权利要求2 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部材在所述轿厢门完全打开之前离开所述固定凸轮的所述凸轮槽。
15.根据权利要求2 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其中, 所述凸轮槽的沿引导面的引导线与铅直方向之间的角度9在如下范围具有任意的角度(0 ^O0 ):所述范围是使由所述杆支承轴和所述移动部材连接成的线与所述引导线交叉而形成的水平方向的角度a在轿厢门接近完全关闭时达到90°以上的范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面为曲面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电梯的门卡合装置通过作用力施加和变更构件对杆主体施加阻止转动的转动阻止力,并且通过与轿厢门的移动相伴的转动引导构件的作用,对杆主体向反向转动阻止力的方向改变作用力,从而能够节省空间且低成本地进行卡合机构驱动装置的驱动。
文档编号B66B13/12GK102686499SQ20108004519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9日
发明者伊藤直俊, 北泽昌也, 宇都宫健儿, 木川弘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