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液冷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8040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负压液冷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网络机房的冷却系统,尤其是一种负压液冷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IDCd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设备集成度的提高,已经使单机架的功率大幅度提升。台式服务器机架功率为1. 5kW,模块式服务器机架功率为5kW,现在最新的刀片式服务器机架功率高达15kW。高耗电,必然产生了高发热,因此IDC机房的空调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为了解决高热密度机柜中的热点问题,一些数据中心已经开始转向到液体冷却了。最常用的液体冷却技术称为紧耦合制冷,需要用管道将冷冻液(通常为水或乙二醇)输送到高架地板之上或者直接把冷冻液输送到机柜内部,然后通过风和冷冻液之间的热交换达到给机柜内部降温的目的。管道分配的传统方式是采用硬铜或钢管,以电焊式、铜焊式或螺纹管件进行空调机管道的部署及分支,由于在管线中使用的每一个管接件都会提高数据中心内发生泄漏故障的可能性,而且由于管道内水压较高,一但泄漏,可能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不利于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液冷循环系统,能够使数据网络机房段的冷却水管处于无压状态工作,确保不会泄漏,并可以调至正压,方便检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负压液冷循环系统,包括冷水机组,柜内冷却单元,还设有控制系统和第一、第二两个变频泵,所述冷水机组、第一变频泵、柜内冷却单元、第二变频泵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构成液冷循环回路,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一变频泵、第二变频泵及设置于柜内冷却单元进液管路或出液管路内的压力传感器电连接。在位于机房内的所述进液管路、出液管路上,和柜内冷却单元的冷却液管路上,均设有液体泄漏传感器,各所述液体泄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系统设有工作状态、漏液状态、检漏状态三种模式。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压力传感器传回的数值以及运行模式的选择, 实时调整两个变频泵的运行状态,在工作状态下,维持冷却管路内无压,一旦出现漏液,立即控制变频泵将冷却管路调整至负压,避免漏液;如果需要检查哪里有漏液,可使控制系统运行于检漏状态模式,将冷却管路调整至正压,以便于发现泄漏点。确保数据网络机房内不会泄漏,并可以方便检漏维修。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负压液冷循环系统,包括冷水机组1,柜内冷却单元2,控制系统3,第一变频泵4和第二变频泵5,所述冷水机组1、第一变频泵4、柜内冷却单元2、第二变频泵5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构成液冷循环回路,所述控制系统3分别与第一变频泵4、 第二变频泵5及设置于柜内冷却单元2进液管路或出液管路内的压力传感器6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3设有工作状态、漏液状态、检漏状态三种模式。控制系统3能够根据压力传感器6传回的数值以及运行模式的选择,实时调整第一变频泵4和第二变频泵5的运行状态。 在工作状态下,维持冷却管路内无压,一旦操作者发现漏液,立即使控制系统3运行于漏液状态模式,控制第一变频泵4和第二变频泵5将冷却管路调整至负压,避免漏液;如果需要检查哪里有漏液,可使控制系统3运行于检漏状态模式,将冷却管路调整至正压,以便于发现泄漏点。也可以在位于机房7内的所述进液管路、出液管路上,以及柜内冷却单元2的冷却液管路上,均设置液体泄漏传感器,各所述液体泄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3电连接,一旦出现泄漏,控制系统3能够根据液体泄漏传感器传来的泄漏信号,自动运行于漏液状态模式,控制第一变频泵4、第二变频泵5将冷却管路调整至负压,避免漏液。
权利要求
1.一种负压液冷循环系统,包括冷水机组(1),柜内冷却单元(2),其特征在于设有控制系统(3)和第一、第二两个变频泵(4,5),所述冷水机组(1)、第一变频泵(4)、柜内冷却单元(2)、第二变频泵(5)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构成液冷循环回路,所述控制系统(3)分别与第一变频泵(4)、第二变频泵(5)及设置于柜内冷却单元(2)进液管路或出液管路内的压力传感器(6)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液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机房(7)内的所述进液管路、出液管路上,和柜内冷却单元(2)的冷却液管路上,均设有液体泄漏传感器,各所述液体泄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3)电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压液冷循环系统,包括冷水机组,柜内冷却单元,还设有控制系统和第一、第二两个变频泵,所述冷水机组、第一变频泵、柜内冷却单元、第二变频泵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构成液冷循环回路,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一变频泵、第二变频泵及设置于柜内冷却单元进液管路或出液管路内的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本发明能够使数据网络机房段的冷却水管处于无压状态工作,确保不会泄漏,并可以调至正压,方便检漏。
文档编号H05K7/20GK102333433SQ20111019880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5日
发明者孙晨啸, 沈纯坚, 熊伟, 王莉珠, 边欢欢, 陈国珍 申请人:孙晨啸, 沈纯坚, 熊伟, 王莉珠, 边欢欢, 陈国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