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底盘及其固定支腿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1359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起重机底盘及其固定支腿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重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起重机底盘及其固定支腿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轮式起重机可分为上车和底盘两大部分,底盘的主要结构件是车架和活动支腿, 车架由车架体和固定支腿组成,活动支腿安装在固定支腿上。在工作状态中车架体承受载荷并将载荷通过固定支腿传递到活动支腿上,最后活动支腿将载荷传递到地面。由于大吨位的轮式起重机活动支腿的跨距比较大,固定支腿在结构上相对于车架体向两侧悬出一段距离形成悬出结构。固定支腿和车架体都是采用箱体结构,通常固定支腿悬出结构的上盖板与车架体顶板是在同一平面,并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起重机工作时该焊缝受挤压力比较大,因此会设置加强结构来降低应力。现有技术中,在固定支腿悬出结构的上盖板与车架体的顶板之间设置一块直角三角形加强板,该加强板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固定支腿悬出结构的上盖板和车架体的顶板连接。该加强板能够将一部分力从固定支腿传递到车架体上,降低该焊缝处结构的应力。在吨位较大的轮式起重机上应用加强板时,由于从固定支腿传递到车架体上的力增大了,同时存在多个方向的力,所以依靠现有技术中的加强板来分散应力仍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局部应力会大于许用应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满足吨位较大的起重机底盘的固定支腿加强结构。另外,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固定支腿加强结构的起重机底盘。为达上述优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固定支腿加强结构,用于加强起重机底盘的固定支腿悬出结构和车架体的连接,所述车架体包括侧板,所述固定支腿悬出结构包括侧壁,所述固定支腿加强结构为三角形箱体,连接所述侧板与所述侧壁。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腿加强结构包括上加强板、封板和下加强板,所述上加强板和所述下加强板均采用直角三角形板,所述封板的板面的上下两边分别与所述上加强板和所述下加强板的斜边连接,所述封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壁和所述侧板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腿悬出结构进一步包括上盖板,所述车架体进一步包括顶板,所述上加强板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顶板连接,所述下加强板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所述侧壁和所述侧板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加强板和所述下加强板平行布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封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连接片和第二端部,所述连接片与所述上加强板和所述下加强板的斜边贴合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与所述侧壁和所述侧板连接。[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从所述连接片的一端折弯后形成一端片并与所述侧壁贴合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从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折弯后形成一端片并与所述侧板贴合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加强板和所述下加强板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到所述固定支腿悬出结构和所述车架,所述封板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上加强板和所述下加强板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封板和下加强板的板面上设有开孔以进行结构的减重。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底盘,包括车架体、固定支腿悬出结构及连接车架体和固定支腿悬出结构的上述固定支腿加强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固定支腿悬出结构和车架体之间形成三角形箱体形状的固定支腿加强结构,该结构能传递多个方向的力并保证结构的稳固。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单个加强板的情况相比,本实用新型固定支腿加强结构能承受更大的载荷,可以满足吨位较大的轮式起重机的要求。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起重机底盘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起重机底盘的固定支腿加强结构的局部放大正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起重机底盘的固定支腿加强结构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起重机底盘及其固定支腿加强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起重机底盘(图未标)包括车架体10、固定支腿悬出结构20及连接车架体10和固定支腿悬出结构20的固定支腿加强结构30。车架体 10包括一个顶板12和两个侧板14,本实施例中的起重机底盘具有四个固定支腿悬出结构 20,每两个固定支腿悬出结构20从其中一个侧板14的两端向外延伸而出。每一固定支腿悬出结构20包括上盖板22和两个侧壁24。固定支腿加强结构30连接每一固定支腿悬出结构20的对应的侧壁24和车架体10的对应的侧板14。请同时参照图2和图3,固定支腿加强结构30包括上加强板32、封板34、下加强板 36。上加强板32和下加强板36均采用直角三角形板,上加强板32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固定支腿悬出结构20的上盖板22和车架体10的顶板12连接。下加强板36位于上加强板 32的下方并与上加强板32平行布置,下加强板36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固定支腿悬出结构 20的侧壁24和车架体10的侧板14连接。封板34的板面的上下两边分别与上加强板32 和下加强板36的斜边连接,封板34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支腿20的侧壁24和车架体10的侧板14连接。这样在固定支腿悬出结构20和车架体10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箱体形状的加强结构,该结构能传递多个方向的力并保证结构的稳固。优选地,封板34由四边形板折弯形成,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342、连接片344 和第二端部346。连接片344与上加强板32和下加强板36的斜边贴合连接。所述第一端部342为从连接片344的一端折弯后形成的一端片并与侧壁24贴合连接,第二端部346为从连接片344的另一端折弯后形成的一端片并与侧板14贴合连接,以此减少应力集中并增加结构强度。优选地,上加强板32和下加强板36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到固定支腿悬出结构20和车架10,封板34通过焊接方式与上加强板32和下加强板36连接。上述连接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连接。优选地,封板34和下加强板36的板面上设有开孔以进行结构的减重。可以理解,固定支腿加强结构30的位置可以上下移动,上加强板32并不一定与车架体10的顶板12和固定支腿悬出结构20的上盖板22连接。可以理解,车架体10与固定支腿悬出结构20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固定支腿加强结构30。本实用新型中,在固定支腿悬出结构20和车架体10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箱体形状的固定支腿加强结构30,该结构能传递多个方向的力并保证结构的稳固。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单个加强板的情况相比,本实用新型固定支腿加强结构30能承受更大的载荷,可以满足吨位较大的轮式起重机的要求。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固定支腿加强结构,用于加强起重机底盘的固定支腿悬出结构和车架体的连接,所述车架体包括侧板,所述固定支腿悬出结构包括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腿加强结构为三角形箱体,连接所述侧板与所述侧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支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腿加强结构包括上加强板、封板和下加强板,所述上加强板和所述下加强板均采用直角三角形板,所述封板的板面的上下两边分别与所述上加强板和所述下加强板的斜边连接,所述封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壁和所述侧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支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腿悬出结构进一步包括上盖板,所述车架体进一步包括顶板,所述上加强板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顶板连接,所述下加强板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所述侧壁和所述侧板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支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强板和所述下加强板平行布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支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连接片和第二端部,所述连接片与所述上加强板和所述下加强板的斜边贴合连接, 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与所述侧壁和所述侧板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支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从所述连接片的一端折弯后形成一端片并与所述侧壁贴合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从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折弯后形成一端片并与所述侧板贴合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支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强板和所述下加强板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到所述固定支腿悬出结构和所述车架,所述封板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上加强板和所述下加强板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支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和下加强板的板面上设有开孔以进行结构的减重。
9.一种起重机底盘,包括车架体、固定支腿悬出结构及连接车架体和固定支腿悬出结构的固定支腿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腿加强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支腿加强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起重机底盘及其固定支腿加强结构,所述固定支腿加强结构用于加强起重机底盘的固定支腿悬出结构和车架体的连接,所述车架体包括侧板,所述固定支腿悬出结构包括侧壁,所述固定支腿加强结构为三角形箱体,连接所述侧板与所述侧壁。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固定支腿悬出结构和车架体之间形成三角形箱体形状的固定支腿加强结构,该固定支腿加强结构能承受更大的载荷,可以满足吨位较大的轮式起重机的要求。
文档编号B66C5/00GK202245731SQ201120376850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宁介雄, 钟清平, 颜颢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