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传送设备及其引导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278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乘客传送设备及其引导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扶梯和电动通道等乘客传送设备及其引导靴。
背景技术
乘客传送设备主要由设置在建筑结构物上的框体、设置在该框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的出入口地板、呈环状连接并且在出入口地板之间循环移动的梯级、安装在框体上且沿规定的移动路径引导梯级的导轨以及同样安装在框体上且具有沿着梯级的移动方向设置的裙部护板的栏杆构成。梯级具有供乘客站立的踏板(也称为防滑板)、构成各个梯级的阶梯差部分的踢板、设置在该踏板和踢板的侧部附近(侧面部分)的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上的引导靴,其中支架(尤其是在用于自动扶梯时被称为三角支架)将在导轨上行驶的滚轮支承为可旋转。引导靴与裙部护板的表面滑动接触,用于限制梯级在左右方向的移动,并且防止形成在裙部护板与梯级之间的间隙部分中有异物夹入。另一方面,电动通道的梯级主要由防滑板、支架、滚轮和引导靴构成,并且不具有踢板。作为现有技术中的乘客传送设备的梯级,已知有采用铝压铸法等将防滑板和支架(如果是自动扶梯的梯级,则还包括踢板)一体成形而成的梯级和用不锈钢等分别制作各个构件,然后用螺栓等结合件将各个构件组装为一体而成的梯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图12表示采用铝压铸法制造的自动扶梯用的梯级,其中2表示梯级,5表示裙部护板。此外,6表示防滑板,7表示踢板,8表示三角支架,11表示前滚轮,10表示安装前滚轮11用的前轴,13表示后滚轮,12表示安装后滚轮13用的后轴,14表示引导靴。从图12可以知道,采用铝压铸法制造的自动扶梯用的梯级2上一体地形成有用于将引导靴14安装在三角支架8的外表面上的凸起部分8A,引导靴14例如使用螺栓等安装在该凸起部分8A的前端部。另一方面,在通过组装由不锈钢等分别制作的各个构件而制造的梯级2中,对用于将引导靴14安装在三角支架8的外表面上的凸起部分8A进行一体成形这一方法从成本的角度来看是不现实的。因此,作为在该种类型的梯级2上安装引导靴14的方法,已知有通过后加工将与三角支架8分开制作的凸起部分8A或者用于替代凸起部分8A的引导靴安装部安装在三角支架8的外表面上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与采用铝压铸法制造的自动扶梯用的梯级相比,材料费和加工费均要高出许多。此外,为了能够以低成本的方式方便且牢固地将引导靴安装在梯级上,与本申请的申请人相同的申请人已经提出了一种在先技术,其设置有用于连接供乘客站立的踏板与支架之间的加强板,在该加强板上具有对形成在梯级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引导靴进行定位的定位用切口以及形成在比该定位用切口更靠内侧的部分的用于与引导靴连接的连接孔,该引导靴由一个面与裙部护板滑动接触的板状的滑动接触部分、与该滑动接触部分的另一个面隔开规定的间隙相平行地形成的第一加强肋和第二加强肋、形成在该第一加强肋和第二加强肋之间的嵌合突起以及与该第一加强肋和第二加强肋相平行地形成的连接部分一体形成,第一加强肋和第二加强肋分别与加强板的正面和背面抵接,嵌合突起与形成在加强板上的定位用切口嵌合,并且利用开设在加强板上的连接孔将连接部与加强板连接。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国专利特开2004-16142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特开2011-142990号公报然而,在所述作为在先技术提出的乘客传送设备中,由于与形成在加强板上的定位用切口嵌合的嵌合突起的连接结构被设置成通过爪进行卡脱连接的结构,所以在使两者嵌合时,需要抓住爪部并用力朝中心侧按压以缩小外径后,在保持该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嵌合。因此,爪部会因反复使用等而折断,其结果导致作业效率降低。此外,还公开了用螺栓来代替爪部的结构,但由于螺栓的装拆作业很是烦琐,所以没有能够改善作业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及其引导靴,其能够方便地将引导靴安装在梯级上并且在更换时能够方便地将引导靴从梯级上拆卸下来,并且具有优异的耐用性。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具有设置在建筑结构物上的框体;设置在所述框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的出入口地板;在所述出入口地板之间循环移动的多个梯级;由所述框体支承,并且沿着所述梯级的移动方向设置的裙部护板,所述梯级具有踏板、设置在所述踏板的靠所述裙部护板侧的部位的支架、连接所述支架和所述踏板的加强板、安装在所述加强板上且与所述裙部护板滑动接触的引导靴,所述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定位部分和贯通孔,所述定位部分形成在靠所述裙部护板侧的部位,所述贯通孔形成在比所述定位部分更远离所述裙部护板的部位,在所述引导靴上设置有基部,所述基部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裙部护板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分;一对对置构件,所述一对对置构件设置在所述基部的另一侧,并且以能够夹住所述加强板的方式对置设置;嵌合部分,所述嵌合部分设置在所述一对对置构件之间,与所述定位部分嵌合而进行定位;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设置在所述基部的所述另一侧,并且具有长度比所述一对对置构件的长度更长的自由端;突出构件,所述突出构件设置在所述支承构件的自由端部,且具有比所述贯通孔的直径更小的外径,当所述定位部分与所述嵌合部分嵌合时,所述突出构件以非接触的状态插入所述贯通孔内。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加强板的定位部分与引导靴的嵌合部分的卡合,在通常的状态下,能够将贯通孔的内壁面与突出构件的外周面之间保持在非接触的状态下,使得引导靴的突出构件能够简单地插入和拔出,由此能够方便地进行引导靴的安装作业和拆除作业。此外,由于能够提高引导靴的安装精度,并通过裙部护板高精度地引导梯级,所以能够提高乘客传送设备的耐用性和可靠性。此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滑动接触部分上形成有磨损检测用沟槽。根据上述结构,当滑动接触部分因在梯级移动时与裙部护板滑动接触而产生了磨损时,可以根据磨损检测用沟槽的状况和变化了解磨损的情况,因此能够方便地判断出更
换曰期等。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滑动接触部分的外周部分形成有倒角部分。根据上述结构,引导靴的滑动接触部分能够顺利地越过裙部护板的接缝部分等,所以能够缓和作用在引导靴的外力,能够在防止噪音发生的同时,提高引导靴的耐用性。此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还在于,所述贯通孔为圆形孔,设置在所述引导靴上的所述突出构件的形状为圆柱形或者圆筒形。根据上述结构,突出构件的结构变得非常简单,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在将突出构件插入形成在加强板上的贯通孔中时使爪部反复地变形,所以也不会有爪部被折断的情况发生,由此能够进一步简化作业。此外,在需要发挥防脱落作用以外的通常状态下,不会因径向尺寸误差而导致有过大的力作用在突出构件上,所以能够方便地进行突出构件的插入和取出,也就是能够方便地进行引导靴的安装和拆卸。此外,本发明的具有滑动接触部分的引导靴的特征在于,设置有基部,所述基部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滑动接触部分;一对对置构件,所述一对对置构件对置设置在所述基部的另一侧;嵌合部分,所述嵌合部分设置在所述一对对置构件之间;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设置在所述基部的所述另一侧,并且具有长度比所述一对对置构件的长度更长的自由端;突出构件,所述突出构件设置在所述支承构件的自由端部,且具有比形成在加强板上的贯通孔的直径更小的外径,并且所述突出构件以非接触的状态插入所述贯通孔内,所述加强板用于连接在梯级上设置的支架和踏板。根据上述结构,在将引导靴安装在梯级的靠裙部护板侧的部位后,通过加强板的定位部分与引导靴的嵌合部分的卡合,在通常的状态下,能够将贯通孔的内壁面与突出构件的外周面之间保持在非接触的状态下,使得引导靴的突出构件能够简单地插入或拔出,由此能够方便地进行引导靴的安装作业和拆除作业。此外,能够提高引导靴的安装精度,并通过裙部护板高精度地弓I导梯级。此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梯级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滑动接触部分形成有磨损检测用沟槽。根据上述结构,当滑动接触部分因与裙部护板滑动接触而产生了磨损时,可以根据磨损检测用沟槽的状况和变化了解磨损的情况,因此能够方便地判断出更换日期等。此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梯级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滑动接触部分的外周部分形成有倒角部分。根据上述结构,引导靴的滑动接触部分能够顺利地越过裙部护板的接缝部分等,所以能够缓和作用在引导靴的外力,能够在防止噪音发生的同时,提高引导靴的耐用性。此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梯级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突出构件的形状为圆柱形或者圆筒形。根据上述结构,突出构件的结构变得非常简单,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在将突出构件插入形成在加强板上的贯通孔中时使爪部反复地变形,所以不会有爪部被折断的情况发生,由此能够进一步简化安装作业和拆除作业。此外,在安装好以后,不会因径向尺寸误差而导致有过大的力作用在突出构件上,所以能够方便地进行突出构件的插入和取出,也就是能够方便地进行引导靴的安装和拆卸。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通过加强板的定位部分与引导靴的嵌合部分的卡合,在通常的状态下,能够将贯通孔的内壁面与突出构件的外周面之间保持在非接触的状态下,使得引导靴的突出构件能够简单地插入和拔出,由此能够方便地进行引导靴的安装作业和拆除作业。此外,由于能够提高引导靴的安装精度,并通过裙部护板高精度地对梯级进行引导,所以还能够提高乘客传送设备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梯级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乘客传送设备的主要部分的截面的正视图。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引导靴在加强板上的安装方法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从图4的A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图6是从图4的B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图7是图4所示的引导靴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图3所示的引导靴的安装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9是表示图3所示的引导靴的安装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引导靴的安装状态的后视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的梯级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梯级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符号说明I出入口地板2 梯级3 栏杆4移动扶手5裙部护板6防滑板7 踢板8三角支架9加强板10 前轴11前滚轮12 后轴13后滚轮14引导靴I5 框体16 导轨17 导轨18定位部分19A、19B 贯通孔
20滑动接触部分21 基部22嵌合部分23对置构件24对置构件25A、25B 支承构件26 狭缝27A、27B 突出构件28磨损检测用沟槽29倒角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具有设置在建筑物的各个楼层的地板面上的出入口地板1、架设在下部楼层的地板面与上部楼层的地板面之间的未图示的用于支承整个自动扶梯的框体、呈环状连接并且在上部楼层的出入口地板I和下部楼层的出入口地板I之间循环移动的多个梯级2、沿着梯级2的移动方向设置并且安装在上述框体上的栏杆3、沿着栏杆3的外周设置并且与梯级2在相同方向循环移动的移动扶手4以及设置在栏杆3的下部并且安装在上述框体上的裙部护板5。如图2和图3所示,梯级2由供乘客站立的防滑板6 (踏板)、构成各个梯级2的阶梯差部分的踢板7、设置在该防滑板6和踢板7的侧部附近的三角支架8、连接防滑板6和三角支架8的加强板9、通过前轴10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在三角支架8上的前滚轮11、通过后轴12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在三角支架8上的后滚轮13以及安装在加强板9的端部并设置在三角支架8的外表面侧的引导靴14构成。防滑板6和踢板7由不锈钢制成,三角支架8以及加强板9由薄钢板制成。将上述各个构件作为单独的构件制作后,用螺栓等结合件将防滑板6与踢板7以及防滑板6与加强板9、加强板9与三角支架8组装成一体。如图3所示,框体15架设在下部楼层的地板面与上部楼层的地板面之间,用于支承整个自动扶梯,框体15上安装有引导梯级2的前滚轮11的导轨16和引导梯级2的后滚轮13的导轨17。栏杆3位于导轨16的外侧,裙部护板5位于导轨16的内侧。引导靴14 (其详细情况后述)以可拆卸的方式保持在梯级2的加强板9上,并且该引导靴14的靠裙部护板5侧的面与裙部护板5滑动接触。如图2和图4所示,加强板9形成为可将防滑板6与三角支架8连接在一起的所需形状,在其宽度方向的端部(靠裙部护板5侧)形成有用于限制引导靴14的安装位置的切口等的定位部分18。为了方便加工以及避免应力集中,该定位部分18的形状被形成为半圆形或者角部实施了倒圆的大致四方形。此外,在比定位部分18更靠内侧的部分(裙部护板5的相反侧)形成有上下并排设置的两个用于保持引导靴14的贯通孔19A、19B。利用该定位部分18和贯通孔19A、19B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保持引导靴14。如图4、从图4的箭头A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即图5、从图4的箭头B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即图6以及作为俯视图的图7所示,引导靴14具有基部21,该基部21大致形成为圆板形状,并且具有滑动接触部分20,在该基部21的背面侧形成有嵌合部分22、块状的对置构件23、24以及支承构件25A、25B,该嵌合部分22与形成在加强板9上的定位部分18嵌合,该块状对置构件23、24在该嵌合部分22与定位部分18嵌合时位于夹住加强板9的位置,并且其在轴向的延伸长度比嵌合部分22长,支承构件25A、25B在该对置构件24的外侧与对置构件24 —体形成,并且其面向对置构件23的一侧与对置构件24大致形成在同一个平面上。支承构件25A、25B在轴向的延伸长度长于对置构件24,在对置构件24与支承构件25A、25B之间形成有狭缝26。通过设置该狭缝26,一对支承构件25A、25B的自由端侧被赋予弹簧作用或者柔软性。此外,在一对支承构件25A、25B的自由端侧分别一体形成有突出构件27A、27B,该突出构件27A、27B在通过上述弹簧作用或者柔软性而插入或脱离形成在加强板9上的贯通孔19A、19B内的方向上延伸。该突出构件27A、27B中的位于贯通孔19A、19B内的部分形成为直线状的圆柱形状或者圆筒形状或者其他形状,其外径略微小于贯通孔19A、19B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突出构件27A、27B从与支承构件25A、25B结合的端部起到前端部为止形成为直线状的圆柱形状,其轴长比加强板9的厚度略微长一点。在一对支承构件25A、25B的自由端侧,由于狭缝26所产生的弹簧作用或者柔软性,突出构件27A、27B变得容易插入贯通孔19A、19B内以及从贯通孔19A、19B内脱离。不过,支承构件25A、25B的自由端侧的变形并不仅限于通过狭缝26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在对置构件24之外另外形成从基部21延伸出来的轴长加长的支承构件25A、25B来实现。总而言之,设置成能够通过支承构件25A、25B的自由端侧的变形将突出构件27A、27B插入贯通孔19A、19B内以及从贯通孔19A、19B拔出,并且在设定突出构件27A、27B的轴长时也对这一点作出考虑。此外,如图5所示,在基部21的滑动接触部分20形成外周部实施了倒角的倒角部分29后,形成直线状或者其他形状的磨损检测用沟槽28。如图3所示,滑动接触部分20是与裙部护板5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在因与裙部护板5滑动接触而发生了磨损时,可以方便地根据该磨损检测用沟槽28的深度或者该磨损检测用沟槽28的有无来判断磨损程度,所以能够方便地知道引导靴14的更换日期,能够进一步方便乘客传送设备的维护作业。另外,如图5和图7所示,在滑动接触部分20的外周面的角部设置了倒角部分29。通过设置倒角部分29,引导靴14的滑动接触部分20能够顺利地越过裙部护板5的接缝部分等,所以能够缓和作用在引导靴14上的外力,能够在防止噪音发生的同时,提高引导靴14的耐用性。并且,根据所述磨损检测用沟槽28的变化,能够进一步提高更换日期的判断精度。由于形成在加强板9上的定位部分18大致为四方形,所以将安装在该定位部分18上的引导靴14的嵌合部分22也设置成了四方形,而如果将定位部分18形成为半圆形或者角部实施了倒圆的大致四方形时,将嵌合部分22也设置成半圆形或者角部实施了倒圆的大致四方形。通过采用这一结构,在受到来自引导靴14的滑动接触部分20侧的外力时,该力由定位部分18来承受。因此,在如图8所示将引导靴14的突出构件27A、27B插入加强板9的贯通孔19A、19B后,在突出构件27A、27B与形成贯通孔19A、19B的内壁面之间具有微小的空隙,所以实质上能够保持非接触的状态。
上述引导靴14例如采用聚缩醛或者聚四氟乙烯树脂等具有低摩擦性以及适度弹性的材料一体形成。以下对引导靴14在加强板9上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使加强板9位于引导靴14的对置构件23、24之间,然后在插入引导靴14的同时,将嵌合部分22以与加强板9的定位部分18接触的方式嵌入加强板9的定位部分18。此时,为了避免形成在支承构件25A、25B上的突出构件27A、27B妨碍引导靴14的插入,例如使支承构件25A、25B的突出构件27A、27B侧朝离开加强板9的方向变形。在引导靴14的插入完成后,突出构件27A、27B位于与形成在加强板9上的贯通孔19A、19B相对应的位置,如作为正视图的图9和作为后视图的图10所示,突出构件27A、27B被插入到贯通孔19A、19B内。只要突出构件27A、27B与贯通孔19A、19B的位置关系成为如图示的位置关系,就意味着嵌合部分22正确地嵌合在了定位部分18,并且突出构件27A、27B不会产生过度的变形。另一方面,在该作业中,如图8所示,将引导靴14插入以将突出构件27A、27B插入贯通孔19A、19B内后,如果突出构件27A、27B插入了贯通孔19A、19B内,则也意味着嵌合部分22正确地嵌合到了定位部分18内。在引导靴14的安装结束后,从图8和图9可知,形成在加强板9上的贯通孔19A、19B的内壁面与突出构件27A、27B的外周面处于非接触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安装在加强板9上的引导靴14的滑动接触部分20与裙部护板5滑动接触,所以能够以固定位置精度高的裙部护板5为基准在梯级2的行进方向上对梯级2进行高精度的引导。此时,具有与裙部护板5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分20的引导靴14因与裙部护板5接触而承受作用力,但由于如上所述嵌合部分22与加强板9的定位部分18接触,并由该接触部分来承受该作用力,所以突出构件27A、27B的位置不发生位移,贯通孔19A、19B的内壁面与突出构件27A、27B的外周面能够保持非接触的状态。然而,当有不适当的力在从加强板9拔出的方向上作用在引导靴14上时,只要引导靴14略微移动,突出构件27A、27B的外周面就会与贯通孔19A、19B的内壁面发生接触而阻止其进一步移动,所以能够防止引导靴14从加强板9脱落出来。如上所述,由于形成在加强板9上的贯通孔19A、19B与突出构件27A、27B的位置关系处于一定的关系,所以在通常的状态下,贯通孔19A、19B的内壁面与突出构件27A、27B的外周面保持非接触的状态,由此能够简化引导靴14的安装作业和引导靴14的拆卸作业。根据上述乘客传送设备,通过加强板9的定位部分18与引导靴14的嵌合部分22卡合,能够提高引导靴14的安装精度,并且能够利用裙部护板5高精度地引导梯级2,所以能够提高乘客传送设备的耐用性和可靠性。此外,在现有技术中,采用了通过爪对突出构件27A、27B进行卡脱连接的结构,由于插入贯通孔19A、19B内的卡脱连接结构部分的外周面与贯通孔19A、19B的内壁面压力接触,所以在拆卸引导靴时,需要解除通过卡脱连接形成的压力接触,或者需要进行螺栓的拆卸作业,所以作业复杂,并且在作业中还可能将爪折断,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由于在通常的状态下,贯通孔19A、19B的内壁面和突出构件27A、27B的外周面之间保持非接触的状态,所以能够简化引导靴14的安装作业和引导靴14的拆卸作业。此外,由于在滑动接触部分20上形成有磨损检测用沟槽28,所以即使滑动接触部分20因在梯级2移动时与裙部护板5滑动接触而产生了磨损,也可以根据磨损检测用沟槽28的状况和变化了解来磨损的情况,所以能够方便地判断出更换日期等。另外,由于滑动接触部分20的外周部形成有倒角部分29,所以引导靴14的滑动接触部分20能够顺利地越过裙部护板5的接缝部分等,能够缓和作用在引导靴14上的外力,能够在防止噪音发生的同时,提高引导靴14的耐用性。另外,由于贯通孔19A、19B的形状为圆形,设置在引导靴14上的突出构件27A、27B的外径略微小于贯通孔19A、19B的直径,并且突出构件27A、27B被形成为圆柱形状或者圆筒形状,所以突出构件27A、27B的结构变得非常简单,不需要像所述现有技术那样在将突出构件27A、27B插入形成在加强板9上的贯通孔19A、19B中时使爪部反复变形,所以也不会有爪部被折断的情况发生,能够进一步简化作业。此外,在需要发挥防脱落作用以外的通常状态下,不会因径向尺寸误差而导致有过大的力作用在突出构件27A、27B上,所以能够方便地进行突出构件27A、27B的插入和取出,也就是能够方便地进行引导靴14的安装和拆卸。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以乘客传送设备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引导靴也可以单独作为引导靴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引导靴14,在将引导靴14安装在梯级2的裙部护板5侧后,由于将加强板9的定位部分18与引导靴14的嵌合部分22卡合,所以在通常的状态下,能够将贯通孔19A、19B的内壁面和突出构件27A、27B的外周面保持在非接触的状态,使得引导靴14的突出构件27A、27B能够简单地插入和拔出,由此能够方便地进行引导靴14的安装作业和拆除作业。此外,在安装在乘客传送设备上的状态下,能够提高引导靴14的安装精度,并且能够通过裙部护板5高精度地引导梯级。引导靴14的其他结构也能够获得与乘客传送设备的场合相同的效果。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自动扶梯为例进行了说明,而本发明同样能够应用在包括电动通道在内的乘客传送设备中。在适用于电动通道时,作为图1所示的梯级2,使用不具有图2所示的踢板7,并且三角支架8被四方形支架30取代的梯级。该梯级的其他结构与自动扶梯所使用的梯级相同,所以针对相应的部分以相同的符号表示,并且省略其说明。此夕卜,在图11中示出了前滚轮11和后滚轮13,但也可以省略任意一方的滚轮。
权利要求
1.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具有设置在建筑结构物上的框体;设置在所述框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的出入口地板;在所述出入口地板之间循环移动的多个梯级;由所述框体支承,并且沿着所述梯级的移动方向设置的裙部护板,所述梯级具有踏板、设置在所述踏板的靠所述裙部护板侧的部位的支架、连接所述支架和所述踏板的加强板、安装在所述加强板上且与所述裙部护板滑动接触的引导靴,所述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定位部分和贯通孔,所述定位部分形成在靠所述裙部护板侧的部位,所述贯通孔形成在比所述定位部分更远离所述裙部护板的部位,在所述引导靴上设置有基部,所述基部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裙部护板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分;一对对置构件,所述一对对置构件设置在所述基部的另一侧,并且以能够夹住所述加强板的方式对置设置;嵌合部分,所述嵌合部分设置在所述一对对置构件之间,与所述定位部分嵌合而进行定位;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设置在所述基部的所述另一侧,并且具有长度比所述一对对置构件的长度更长的自由端;突出构件,所述突出构件设置在所述支承构件的自由端部,且具有比所述贯通孔的直径更小的外径,当所述定位部分与所述嵌合部分嵌合时,所述突出构件以非接触的状态插入所述贯通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接触部分形成有磨损检测用沟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接触部分的外周部分形成有倒角部分。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为圆形孔,设置在所述引导靴上的所述突出构件的形状为圆柱形或者圆筒形。
5.一种乘客传送设备用引导靴,其是具有滑动接触部分的乘客传送设备用引导靴,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靴设置有基部,所述基部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滑动接触部分;一对对置构件,所述一对对置构件对置设置在所述基部的另一侧;嵌合部分,所述嵌合部分设置在所述一对对置构件之间;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设置在所述基部的所述另一侧,并且具有长度比所述一对对置构件的长度更长的自由端;突出构件,所述突出构件设置在所述支承构件的自由端部,且具有比形成在加强板上的贯通孔的直径更小的外径,并且所述突出构件以非接触的状态插入所述贯通孔内,所述加强板用于连接在梯级上设置的支架和踏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用引导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接触部分形成有磨损检测用沟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用引导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接触部分的外周部分形成有倒角部分。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用引导靴,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构件的形状为圆柱形或者圆筒形。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及其引导靴,其能够方便地将引导靴安装在梯级上并且在更换时能够方便地将引导靴从梯级上拆卸下来,并且具有优异的耐用性。在加强板上设置有贯通孔和形成在靠裙部护板侧的定位部分,引导靴上设置有基部,在基部的一侧设置有与裙部护板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分;一对对置构件,其在基部的另一侧以能够夹住加强板的方式对置设置;嵌合部分,其设置在一对对置构件之间,与定位部分嵌合而进行定位;支承构件,其设置在基部的另一侧,且具有长度比一对对置构件更长的自由端;突出构件,其设置在支承构件的自由端部,在定位部分与嵌合部分嵌合时,所述突出构件以非接触的状态插入贯通孔内。
文档编号B66B21/02GK102992161SQ201210297299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7日
发明者松本达也, 前田圭佑, 宇津宫博文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