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018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起重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装起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设备。
背景技术
起重设备是指用于搬运或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O. 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l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液压搬运车,叉车设备等。多数起重设备在取料之后即开始垂直或垂直兼有水平的工作行程,到达目的地后卸载,再空行程到取料地点,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然后再进行第二次吊运或搬运。一般来说,起重设备工作时,取料、运移和卸载是依次进行的,各相应机构的工作是间歇性的。起重 设备主要用于搬运成件物品,配备抓斗后可搬运煤炭、矿石、粮食之类的散状物料,配备盛桶后可吊运钢水等液态物料。在某些使用场合,起重设备还是主要的作业机械,例如在港口和车站装卸物料的起重机就是主要的作业机械。几十年来原国产起重机是引进50年代苏联设计的版本,其特点是以强度设计载荷二倍重量,动载系数Ψ2 =2来设计。造成结构件自重很重,基本达到自重与吊重相同,稳定性比较差,消耗的材料较多,起重机运行空间小,起重设备自身的体积就较大,驱动动力配置很大,用电能量大。这样造成轮压很大,厂房钢结构设计和制造成本很高,承载厂房结构较重,厂房高度增加,由此,建造厂房所需的材料较多,厂房占地面积较大,建造厂房的成本也相应增加。因此,一种能够减轻自重,同时稳定性能较好,降低材料消耗,减少成本的起重设备亟待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自重,同时稳定性能较好,降低材料消耗,减少成本的起重设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起重设备,包括主梁、电控箱和夹持机构,所述电控箱和所述夹持机构装设于所述主梁上,在所述主梁两端装设有与之垂直的端梁,在所述端梁上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主梁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腹板,在所述腹板上方设置有上翼板,下方设置有下翼板,所述腹板、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围成腔体,在所述腔体中设置有用于保证腹板平直度的校正机构;在所述主梁两侧设置有连接立板,所述连接立板将所述主梁与所述端梁相连接。优选的,所述腹板的上端面呈弧形。优选的,所述校正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两侧腹板上的角钢和连接于所述上翼板上的隔板;所述角钢垂直于所述隔板所在的平面;[0013]所述隔板的宽与所述腔体相匹配。优选的,所述隔板两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角钢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凹槽的个数至少为两个。优选的,所述端梁包括方管,在所述方管中部两侧设置有联接板,所述联接板与所述连接立板相连接。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方管两端并能带动所述端梁移动的滚轮和带动所述滚轮运动的电机。优选的,在所述方管两端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置与所述滚轮相对应。优选的,所述滚轮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电机电连接。优选的,在所述隔板上还对称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隔板进行焊接的缺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起重设备,包括主梁、电控箱和夹持机构,所述电控箱和所述夹持机构装设于所述主梁上,在所述主梁两端装设有与之垂直的端梁,在所述端梁上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主梁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腹板,在所述腹板上方设置有上翼板,下方设置有下翼板,所述腹板、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围成腔体,在所述腔体中设置有用于保证腹板平直度的校正机构;在所述主梁两侧设置有连接立板,所述连接立板将所述主梁与所述端梁相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起重设备,在保证效能的前提下,降低了起重设备的自重,通过在所述腔体中设置校正机构,保证了所述主梁的平直度,提高了主梁的稳定性,使得刚度较好,整台起重设备的稳定性较好,减少了材料的消耗,降低了成本。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起重设备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起重设备实施例I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起重设备实施例I的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起重设备实施例I主梁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起重设备实施例I端梁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起重设备实施例I的A-A方向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起重设备实施例I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起重设备实施例2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I.主梁 11.腹板 12.上翼板 13.下翼板 14.校正机构 141.角钢 142.隔板 143.凹槽 144.缺口 15.连接立板2.电控箱 3.夹持机构 4.端梁 41.方管 42.滚轮 421.第一滚轮 422.第二滚轮 43.联接板 44.加强板 45.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减轻自重,同时稳定性能较好,降低材料消耗,减少成本的起重设备。 实施例1,如图I、如图2和如图3所示,一种起重设备,搭建于厂房顶部,装设于钢结构上,包括主梁I、电控箱2和夹持机构3,所述电控箱2和所述夹持机构3装设于所述主梁I上,在所述主梁I两端装设有与之垂直的端梁4,在所述端梁4上装设有驱动装置,在本技术方案中,夹持机构3具体为DEMAG葫芦。如图4、如图5、如图6和如图7所示,所述主梁I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腹板11,在所述腹板11上方设置有上翼板12,下方设置有下翼板13,所述腹板11、所述上翼板12和所述下翼板13围成腔体,在所述腔体中设置有用于保证腹板平直度的校正机构14 ;在所述主梁I两侧设置有连接立板15,所述连接立板15将所述主梁I与所述端梁4相连接。所述校正机构14包括设置于所述两侧腹板11上的角钢141和连接于所述上翼板12上的隔板142,所述角钢141垂直于所述隔板142所在的平面,所述隔板142的宽与所述腔体相匹配;所述隔板142两侧开设有凹槽143,所述凹槽143与所述角钢141相匹配,所述凹槽143的个数为两个、三个、四个等等,在此,关于凹槽的个数本实用新型不做任何限定,具体实施方式
视具体情况而定,以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为主。在所述隔板142上还对称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隔板142进行焊接的缺口 144,通过所述缺口,使得隔板142能够较好的与所述腹板11和上翼板12焊接固定。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143采用四个,且隔板一侧的两个凹槽143与隔板另一侧的两个凹槽143位置相对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142为多个,通过所述隔板142与所述角钢141的配合,使得腹板11保持较好的平直度,使得主梁I的刚度及平直度较好。所述端梁4包括方管41,在所述方管41中部两侧设置有联接板43,所述联接板43与所述连接立板15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方管41两端并能带动所述端梁4移动的滚轮42和带动所述滚轮42运动的电机45,在所述方管41两端设置有加强板44,所述加强板44位置与所述滚轮42相对应,所述滚轮42包括第一滚轮421和第二滚轮422,所述第一滚轮421与所述电机45电连接。通过电机的驱动,使得第一滚轮421滚动,第二滚轮422也随之运动,从而带动端梁4和主梁I 一齐移动。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三合一驱动方式,使得传动更加平稳,通过采用变频技术,使得设备启动更加平稳,对钢结构建筑的冲击力更小,进一步提高了所述起重设备的稳定性。采用该种三合一驱动运行装置,追求恒功率、恒转矩的工作状态,减速器运用啮合均衡、传动效率高的斜齿轮传动,使起重机达到运行平稳、噪音小、机械磨损小、动载冲击小、振动小的工作状态。[0045]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起重设备,在保证效能的前提下,降低了起重设备的自重,通过在所述腔体中设置校正机构14,保证了所述主梁I的平直度,提高了主梁I的稳定性,使得刚度较好,整台起重设备的稳定性较好,减少了材料的消耗,降低了成本;在起重设备自重降低的条件下,则设备的轮压减小,厂房钢结构设计和制造成本就相应减小,厂房高度降低,由此驱动动力配置减小,所需用电能量小,节约了能耗,节省了材料。实施例2,如图8所示,其余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腹板11的上端面呈弧形,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所述隔板142上的凹槽143为四个,且隔板一侧的两个凹槽143与隔板另一侧的两个凹槽143位置不对应,这四个凹槽交错设置,使得角钢141与所述凹槽143所围成的稳定范围较广,提高了隔板142的稳定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起重设备,包括主梁·
I、电控箱2和夹持机构3,所述电控箱2和所述夹持机构3装设于所述主梁I上,在所述主梁I两端装设有与之垂直的端梁4,在所述端梁4上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主梁I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腹板11,在所述腹板11上方设置有上翼板12,下方设置有下翼板13,所述腹板
II、所述上翼板12和所述下翼板13围成腔体,在所述腔体中设置有用于保证腹板11平直度的校正机构14 ;在所述主梁I两侧设置有连接立板15,所述连接立板15将所述主梁I与所述端梁4相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起重设备,在保证效能的前提下,降低了起重设备的自重,通过在所述腔体中设置校正机构14,保证了所述主梁I的平直度,提高了主梁I的稳定性,使得刚度较好,整台起重设备的稳定性较好,减少了材料的消耗,降低了成本。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电控箱和夹持机构,所述电控箱和所述夹持机构装设于所述主梁上,在所述主梁两端装设有与之垂直的端梁,在所述端梁上装设有驱动装置; 所述主梁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腹板,在所述腹板上方设置有上翼板,下方设置有下翼板,所述腹板、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围成腔体,在所述腔体中设置有用于保证腹板平直度的校正机构; 在所述主梁两侧设置有连接立板,所述连接立板将所述主梁与所述端梁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的上端面呈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两侧腹板上的角钢和连接于所述上翼板上的隔板; 所述角钢垂直于所述隔板所在的平面; 所述隔板的宽与所述腔体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两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角钢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个数至少为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梁包括方管,在所述方管中部两侧设置有联接板,所述联接板与所述连接立板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多熟的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方管两端并能带动所述端梁移动的滚轮和带动所述滚轮运动的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7多熟的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管两端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置与所述滚轮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板上还对称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隔板进行焊接的缺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起重设备,包括主梁、电控箱和夹持机构,电控箱和夹持机构装设于主梁上,在主梁两端装设有与之垂直的端梁,在端梁上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主梁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腹板,在腹板上方设置有上翼板,下方设置有下翼板,所述腹板、上翼板和下翼板围成腔体,在腔体中设置有用于保证腹板平直度的校正机构;在所述主梁两侧设置有连接立板,所述连接立板将所述主梁与所述端梁相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起重设备,在保证效能的前提下,降低了起重设备的自重,通过在所述腔体中设置校正机构,保证了所述主梁的平直度,提高了主梁的稳定性,使得刚度较好,整台起重设备的稳定性较好,减少了材料的消耗,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B66C6/00GK202785363SQ20122009943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6日
发明者戴国忠 申请人:苏州神峰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